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粉煤灰地震动力破坏和模量弱化特性研究
1
作者 蒋敏敏 杨安伦 +1 位作者 肖昭然 陈桂香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40-144,共5页
地震动力特性对于粉煤灰堆场、填筑体的安全至关重要。根据Seed-Idriss公式计算粉煤灰地基地震应力,通过动三轴试验研究50~200 k Pa固结应力和3种不同动应力水平下的特性,得出地震下粉煤灰的动变形、动孔压、破坏形式和动模量弱化等特... 地震动力特性对于粉煤灰堆场、填筑体的安全至关重要。根据Seed-Idriss公式计算粉煤灰地基地震应力,通过动三轴试验研究50~200 k Pa固结应力和3种不同动应力水平下的特性,得出地震下粉煤灰的动变形、动孔压、破坏形式和动模量弱化等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地震循环应力较大时,破坏形式为双幅动应变达到限值;中等循环应力条件下,固结应力为50 k Pa时,破坏形式为累积轴向应变达到限值,固结应力> 50 k Pa时,破坏形式为双幅动应变达到限值;地震循环应力较小时,粉煤灰不发生变形破坏。相同循环周数下,孔压比随着固结应力的增大而降低;达到变形破坏时,孔压远小于液化值。地震循环应力较大时,在10周循环荷载后,粉煤灰动模量迅速弱化;中等循环应力条件下,循环周数大于临界值后模量弱化指数迅速降低;地震循环应力较小时,粉煤灰的模量弱化不明显。研究成果可为粉煤灰堆场、地基、坝体等的动力计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地震 动变形 破坏形式 孔压 模量弱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质边坡开挖卸荷弹性模量弱化及其反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李佳 戴妙林 +2 位作者 张胤 马永志 徐建强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7-111,共5页
利用FLAC3D软件及内嵌的FISH程序语言编制相应程序,实现每个单元弱化弹性模量的自动计算及计算模型力学参数的自动更新。根据各级开挖卸荷结束后的弹性模量计算值分析弱化弹性模量的分布规律,进而划分弱化弹性模量的等效分布区域。结合... 利用FLAC3D软件及内嵌的FISH程序语言编制相应程序,实现每个单元弱化弹性模量的自动计算及计算模型力学参数的自动更新。根据各级开挖卸荷结束后的弹性模量计算值分析弱化弹性模量的分布规律,进而划分弱化弹性模量的等效分布区域。结合PSO改进的BP神经网络算法进行反分析计算,建立各区域等效弹性模量与监测点水平位移关系的网络模型,输入此级边坡开挖卸荷监测点水平位移值到训练好的网络中反演得到区域等效弹性模量。实例应用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的计算结果合理,且具有较高的精度,适用于卸荷岩体弹性模量的弱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质边坡 弹性模量弱化 反分析 水平位移 FLAC3D PSO改进的BP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粉煤灰液化和动模量弱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昭 蒋敏敏 郭呈周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8-92,共5页
为了研究实际地震荷载下粉煤灰地层的动力特性,根据Seed地震动应力理论,计算实际粉煤灰地层中的动应力,作为空心圆柱扭剪试验的应力输入,通过试验研究了不同固结应力和地震加速度下粉煤灰地层的液化和动模量弱化特性。结果表明:粉煤灰... 为了研究实际地震荷载下粉煤灰地层的动力特性,根据Seed地震动应力理论,计算实际粉煤灰地层中的动应力,作为空心圆柱扭剪试验的应力输入,通过试验研究了不同固结应力和地震加速度下粉煤灰地层的液化和动模量弱化特性。结果表明:粉煤灰地层中加速度a/g越大、固结应力越小,孔压越大;一次典型地震过程后,a/g为0.075时,地层不发生液化;a/g为0.15、固结应力50~150 kPa时发生液化,深层地层不发生液化;a/g为0.3时,各地层均发生液化。a/g越大、固结应力越小,动剪切模量的弱化越显著;a/g为0.3时,各地层范围内模量弱化均明显;a/g为0.15时,浅层地层模量弱化明显,而深层地层模量弱化不明显;a/g为0.075时,仅在固结应力50 kPa时模量弱化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地震动应力理论 空心圆柱试验 液化 模量弱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非均质性对其峰值应力后弱化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吕兆兴 马永宁 +1 位作者 冯增朝 赵阳升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40-843,共4页
通过非均质数值模拟试验,研究了非均质参数m与岩石峰后弱化模量Y的相关关系,表明m与Y间服从关系式:y=-Aexp(-m/B)+C(式中的系数是与岩石的物理力学参数有关的量)。说明岩石破坏时损伤变量的值受到非均质参数m取值的影响,且随着m值的增加... 通过非均质数值模拟试验,研究了非均质参数m与岩石峰后弱化模量Y的相关关系,表明m与Y间服从关系式:y=-Aexp(-m/B)+C(式中的系数是与岩石的物理力学参数有关的量)。说明岩石破坏时损伤变量的值受到非均质参数m取值的影响,且随着m值的增加,损伤变量减小;解释了岩石破坏的渐变过程,并从能量的角度分析了岩石破坏过程中弹性能的集聚和释放,能量的集聚、释放与岩石的非均质性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非均质参数m值的增加,岩石破坏前所集聚的弹性能会显著地增加,发生岩爆的几率也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非均质性 岩爆 破坏过程 损伤 弱化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