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RC框架节点的弯矩-滑移转角恢复力模型
被引量:
10
1
作者
郭子雄
周素琴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18-124,共7页
本文提出了框架结构梁端纵向受力钢筋在节点中锚固滑移所产生的附加转角的简化计算模型,并在梁柱组合件试验所获得的杆端弯矩-滑移转角滞回曲线基础上建立了杆端弯矩-附加滑移转角恢复力模型。该恢复力模型包括一条基于计算的双线型骨...
本文提出了框架结构梁端纵向受力钢筋在节点中锚固滑移所产生的附加转角的简化计算模型,并在梁柱组合件试验所获得的杆端弯矩-滑移转角滞回曲线基础上建立了杆端弯矩-附加滑移转角恢复力模型。该恢复力模型包括一条基于计算的双线型骨架曲线和一系列基于试验现象的滞回规则。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比较表明,本文提出的杆端弯矩-附加滑移转角恢复力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试件的滞回性能,可供框架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结构
地震反应分析
节点锚固
滑移
恢复力模型
滞
回
性能
弯矩-滑移转角滞回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地震下三塔悬索桥主缆-鞍座摩擦滑移行为及其影响
被引量:
2
2
作者
张毅
黄月超
+3 位作者
丁韶玥
白晓宇
石方楠
邓开来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6-196,共11页
三塔悬索桥中塔两侧主缆并未直接与锚锭连接,中塔处主缆的纵向约束较弱,地震下主缆-鞍座易发生显著的摩擦滑移。为了揭示三塔悬索桥中主缆-鞍座摩擦滑移及其对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规律,本文依托浔江大桥实际工程,建立了三塔悬索桥的非线...
三塔悬索桥中塔两侧主缆并未直接与锚锭连接,中塔处主缆的纵向约束较弱,地震下主缆-鞍座易发生显著的摩擦滑移。为了揭示三塔悬索桥中主缆-鞍座摩擦滑移及其对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规律,本文依托浔江大桥实际工程,建立了三塔悬索桥的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利用摩擦单元重现了主缆-鞍座界面的摩擦滑移行为,揭示了地震下主缆在边塔和中塔处的不同滑移变位,分析了摩擦系数对于界面滑移、主塔内力等响应量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摩擦系数大于0.1,在设计地震下主缆-索鞍界面无摩擦滑移,而在罕遇地震和极罕遇地震下,有一定的摩擦滑移,最大摩擦滑移量随着摩擦系数增大而减小;主缆-索鞍界面在地震作用下会发生明显滞回现象,最大可提供约2.0%的等效阻尼比;边塔顶剪力对塔底弯矩的贡献率达到了50%~70%,而中塔由于设置阻尼器,剪力贡献率仅为20%~40%;适当减小摩擦系数有利于降低塔的响应,但摩擦系数降低至0.001时,主缆将失去对塔变形的约束能力,将显著改变塔的变形模式与动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塔悬索桥
主缆
-
鞍座摩擦
滑移
动力时程分析
滞
回
曲线
摩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冻融RC梁抗震性能与数值模拟方法
被引量:
4
3
作者
郑山锁
杨路
+3 位作者
姬金铭
裴培
黄瑜
王斌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89-898,共10页
为分析冻融环境下钢筋混凝土(RC)梁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响应,采用人工环境模拟方法对4件RC梁试件进行了快速冻融试验,进而对其进行拟静力加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梁试件滞回曲线的捏缩现象越发明显,构件延性和耗能能力下...
为分析冻融环境下钢筋混凝土(RC)梁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响应,采用人工环境模拟方法对4件RC梁试件进行了快速冻融试验,进而对其进行拟静力加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梁试件滞回曲线的捏缩现象越发明显,构件延性和耗能能力下降。同时,通过理论推导建立了可考虑冻融损伤的粘结滑移模型,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OpenSEES中的零长度截面单元,并基于可考虑冻融损伤分布的纤维截面模型,对RC梁试件的地震破坏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与试验结果对比表明,采用数值建模与分析方法得到的滞回曲线与试验数据基本相符,骨架曲线诸特征值误差较小,且较好地反映了冻融损伤引起RC梁滞回曲线的捏缩效应,从而验证了所提出的模拟方法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梁
抗震性能
冻融循环
粘结
-
滑移
滞
回
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恢复力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
2
4
作者
唐昌辉
叶林
赵铸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02-209,共8页
在已完成的16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的基础上,对不同配筋率的13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弯矩-曲率恢复力模型,根据得到的弯矩-曲率恢复力模型,采用虚梁法编程计算...
在已完成的16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的基础上,对不同配筋率的13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弯矩-曲率恢复力模型,根据得到的弯矩-曲率恢复力模型,采用虚梁法编程计算了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试验梁的弯矩-挠度滞回曲线,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恢复力模型的建立为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抗震性能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理论和工程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
低周反复荷载
弯矩
-
曲率恢复力模型
弯矩
-
挠度
滞
回
曲线
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无黏结部分预应力砼梁恢复力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
1
5
作者
唐昌辉
倪佳
程明慧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55-60,共6页
基于OpenSEES软件的二次开发平台,对无黏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截面恢复力模型进行了研究.根据试验统计和理论分析,建立了无黏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截面弯矩-曲率滞回模型,并通过编制Visual C++程序,将其植入到OpenSEES软件的材料子...
基于OpenSEES软件的二次开发平台,对无黏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截面恢复力模型进行了研究.根据试验统计和理论分析,建立了无黏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截面弯矩-曲率滞回模型,并通过编制Visual C++程序,将其植入到OpenSEES软件的材料子类中,用于无黏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非线性计算,分析过程中无需迭代计算无黏结预应力筋的应力增量,解决了无黏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受力分析的关键问题.利用OpenSEES软件,基于已建立的无黏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截面恢复力模型,选用基于柔度法的非线性梁柱单元,采用位移控制,计算了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无黏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弯矩-挠度滞回曲线,计算曲线与试验曲线吻合良好,说明已建立的无黏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截面恢复力模型的可靠性,为无黏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非线性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黏结部分预应力砼梁
低周反复荷载
OPENSEES
恢复力模型
弯矩
-
挠度
滞
回
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空间半刚性梁柱节点的数值模拟分析
6
作者
陈健云
白卫峰
王宝峰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11-14,共4页
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强轴和弱轴共存的空间半刚性梁柱节点模型,其中强轴采用腹板角钢和顶底角钢连接,弱轴采用顶底角钢连接.通过不同的单调以及循环加载方案,研究不同加载模式下空间半刚性梁柱体弱轴对强轴的影响规律.考虑了模型...
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强轴和弱轴共存的空间半刚性梁柱节点模型,其中强轴采用腹板角钢和顶底角钢连接,弱轴采用顶底角钢连接.通过不同的单调以及循环加载方案,研究不同加载模式下空间半刚性梁柱体弱轴对强轴的影响规律.考虑了模型几何大变形、材料非线性以及接触非线性,分析了顶底角钢强轴连接的应力分布、变形特征、塑性发展、接触摩擦状态以及破坏模式.结果表明:弱轴连接对强轴的弯矩承载能力和转动变形特征产生一定的影响,为进一步的三维空间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半刚性连接
弯矩
-
转角
性能
滞
回
曲线
数值模拟
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RC框架节点的弯矩-滑移转角恢复力模型
被引量:
10
1
作者
郭子雄
周素琴
机构
华侨大学土木工程系
出处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18-124,共7页
基金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E0010028)
文摘
本文提出了框架结构梁端纵向受力钢筋在节点中锚固滑移所产生的附加转角的简化计算模型,并在梁柱组合件试验所获得的杆端弯矩-滑移转角滞回曲线基础上建立了杆端弯矩-附加滑移转角恢复力模型。该恢复力模型包括一条基于计算的双线型骨架曲线和一系列基于试验现象的滞回规则。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比较表明,本文提出的杆端弯矩-附加滑移转角恢复力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试件的滞回性能,可供框架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时参考。
关键词
框架结构
地震反应分析
节点锚固
滑移
恢复力模型
滞
回
性能
弯矩-滑移转角滞回曲线
Keywords
earthquake response analysis
joint anchorage slip
restoring force model
分类号
TU352.11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地震下三塔悬索桥主缆-鞍座摩擦滑移行为及其影响
被引量:
2
2
作者
张毅
黄月超
丁韶玥
白晓宇
石方楠
邓开来
机构
广西容梧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西南交通大学
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出处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6-196,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078436)
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2023ZDZX0010,2023YFG0064)。
文摘
三塔悬索桥中塔两侧主缆并未直接与锚锭连接,中塔处主缆的纵向约束较弱,地震下主缆-鞍座易发生显著的摩擦滑移。为了揭示三塔悬索桥中主缆-鞍座摩擦滑移及其对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规律,本文依托浔江大桥实际工程,建立了三塔悬索桥的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利用摩擦单元重现了主缆-鞍座界面的摩擦滑移行为,揭示了地震下主缆在边塔和中塔处的不同滑移变位,分析了摩擦系数对于界面滑移、主塔内力等响应量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摩擦系数大于0.1,在设计地震下主缆-索鞍界面无摩擦滑移,而在罕遇地震和极罕遇地震下,有一定的摩擦滑移,最大摩擦滑移量随着摩擦系数增大而减小;主缆-索鞍界面在地震作用下会发生明显滞回现象,最大可提供约2.0%的等效阻尼比;边塔顶剪力对塔底弯矩的贡献率达到了50%~70%,而中塔由于设置阻尼器,剪力贡献率仅为20%~40%;适当减小摩擦系数有利于降低塔的响应,但摩擦系数降低至0.001时,主缆将失去对塔变形的约束能力,将显著改变塔的变形模式与动力效应。
关键词
三塔悬索桥
主缆
-
鞍座摩擦
滑移
动力时程分析
滞
回
曲线
摩擦系数
Keywords
three
-
pylon suspension bridge
cable
-
saddle friction slip
dynamic time history analysis
hysteretic curve
friction coefficient
分类号
P315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冻融RC梁抗震性能与数值模拟方法
被引量:
4
3
作者
郑山锁
杨路
姬金铭
裴培
黄瑜
王斌
机构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结构工程与抗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出处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89-898,共10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9YFC1509302)
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ZDLSF06-10)
+1 种基金
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2019113813CXSF016SF026)
陕西省科技厅科研计划项目(2021JM-426)。
文摘
为分析冻融环境下钢筋混凝土(RC)梁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响应,采用人工环境模拟方法对4件RC梁试件进行了快速冻融试验,进而对其进行拟静力加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梁试件滞回曲线的捏缩现象越发明显,构件延性和耗能能力下降。同时,通过理论推导建立了可考虑冻融损伤的粘结滑移模型,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OpenSEES中的零长度截面单元,并基于可考虑冻融损伤分布的纤维截面模型,对RC梁试件的地震破坏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与试验结果对比表明,采用数值建模与分析方法得到的滞回曲线与试验数据基本相符,骨架曲线诸特征值误差较小,且较好地反映了冻融损伤引起RC梁滞回曲线的捏缩效应,从而验证了所提出的模拟方法的准确性。
关键词
RC梁
抗震性能
冻融循环
粘结
-
滑移
滞
回
曲线
Keywords
RC beams
seismic performance
freeze
-
thaw cycles
bond
-
slip
hysteretic curves
分类号
TU352.11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TU375.4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恢复力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
2
4
作者
唐昌辉
叶林
赵铸
机构
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株洲市规划设计院
出处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02-209,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78179)
文摘
在已完成的16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的基础上,对不同配筋率的13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弯矩-曲率恢复力模型,根据得到的弯矩-曲率恢复力模型,采用虚梁法编程计算了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试验梁的弯矩-挠度滞回曲线,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恢复力模型的建立为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抗震性能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理论和工程实际意义。
关键词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
低周反复荷载
弯矩
-
曲率恢复力模型
弯矩
-
挠度
滞
回
曲线
延性
Keywords
unbonded partially prestressed concrete beam
low cyclic loading
moment
-
curvature restoring forcemodel
moment
-
deflection hysteretic loops
ductility
分类号
TU378.2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无黏结部分预应力砼梁恢复力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
1
5
作者
唐昌辉
倪佳
程明慧
机构
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出处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55-60,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278179)~~
文摘
基于OpenSEES软件的二次开发平台,对无黏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截面恢复力模型进行了研究.根据试验统计和理论分析,建立了无黏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截面弯矩-曲率滞回模型,并通过编制Visual C++程序,将其植入到OpenSEES软件的材料子类中,用于无黏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非线性计算,分析过程中无需迭代计算无黏结预应力筋的应力增量,解决了无黏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受力分析的关键问题.利用OpenSEES软件,基于已建立的无黏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截面恢复力模型,选用基于柔度法的非线性梁柱单元,采用位移控制,计算了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无黏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弯矩-挠度滞回曲线,计算曲线与试验曲线吻合良好,说明已建立的无黏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截面恢复力模型的可靠性,为无黏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非线性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无黏结部分预应力砼梁
低周反复荷载
OPENSEES
恢复力模型
弯矩
-
挠度
滞
回
曲线
Keywords
unbonded partially prestressed concrete beams
low cyclic reversed loading
OpenSEES
restoring force model
moment
-
deflection hysteretic curves
分类号
TU378.2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空间半刚性梁柱节点的数值模拟分析
6
作者
陈健云
白卫峰
王宝峰
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部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钢结构与工程研究院
出处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11-14,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679006)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90461166)
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资助项目(NCET-06-0270)
文摘
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强轴和弱轴共存的空间半刚性梁柱节点模型,其中强轴采用腹板角钢和顶底角钢连接,弱轴采用顶底角钢连接.通过不同的单调以及循环加载方案,研究不同加载模式下空间半刚性梁柱体弱轴对强轴的影响规律.考虑了模型几何大变形、材料非线性以及接触非线性,分析了顶底角钢强轴连接的应力分布、变形特征、塑性发展、接触摩擦状态以及破坏模式.结果表明:弱轴连接对强轴的弯矩承载能力和转动变形特征产生一定的影响,为进一步的三维空间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空间半刚性连接
弯矩
-
转角
性能
滞
回
曲线
数值模拟
破坏模式
Keywords
space semi
-
rigid connection
moment
-
rotation behavior
hysteretic cur ve
numerical simulation
failure mode
分类号
TU392.5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RC框架节点的弯矩-滑移转角恢复力模型
郭子雄
周素琴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3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地震下三塔悬索桥主缆-鞍座摩擦滑移行为及其影响
张毅
黄月超
丁韶玥
白晓宇
石方楠
邓开来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冻融RC梁抗震性能与数值模拟方法
郑山锁
杨路
姬金铭
裴培
黄瑜
王斌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恢复力模型的研究
唐昌辉
叶林
赵铸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无黏结部分预应力砼梁恢复力模型的研究
唐昌辉
倪佳
程明慧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空间半刚性梁柱节点的数值模拟分析
陈健云
白卫峰
王宝峰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1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