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柱端弯矩增大系数取值对R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影响的评估 被引量:36
1
作者 蔡健 周靖 方小丹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14,共9页
增大柱端抗弯承载力是抗震“能力设计”的关键措施之一,它可以导致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形成梁铰型有利的耗能机构。评估不同柱端弯矩增大系数(0.8 ̄2.4)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首先采用可靠度理论分析框架结构单节点“强柱弱... 增大柱端抗弯承载力是抗震“能力设计”的关键措施之一,它可以导致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形成梁铰型有利的耗能机构。评估不同柱端弯矩增大系数(0.8 ̄2.4)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首先采用可靠度理论分析框架结构单节点“强柱弱梁”设计的失效概率;然后,考虑主要影响梁柱强弱的设计参数和地震加速度峰值的随机性,以3层和6层框架结构为分析对象,采用蒙特卡罗模拟分析结构楼层和整体形成“柱铰机构”的抗震位移需求超越位移能力的概率,分析结果表明柱端弯矩增大系数大于2.0,框架结构才能达到可以接受的形成“柱铰机构”概率;最后,以6层确定性框架结构为例,通过增量动力分析建立能有效评估柱端弯矩增大系数的易损性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端弯矩增大系数 可靠性 强柱弱梁 柱铰机构 易损性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的弯矩增大系数 被引量:22
2
作者 易伟建 张颖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46-51,共6页
基于结构的不同功能失效时对应的损失值不同这一基本事实,利用分枝限界法找出了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和竖向荷载共同作用下的主要失效模式和代表机构,通过引入基于失效概率的结构优化模型和结构失效损失期望值,并结合一个框架算例,对现行... 基于结构的不同功能失效时对应的损失值不同这一基本事实,利用分枝限界法找出了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和竖向荷载共同作用下的主要失效模式和代表机构,通过引入基于失效概率的结构优化模型和结构失效损失期望值,并结合一个框架算例,对现行抗震设计规范的“强柱弱梁”弯矩增大系数的取值进行校核,优化分析得到了柱端弯矩增大系数的合理取值。计算结果表明,梁式失效机构的可靠指标为1.8,柱式失效机构的可靠指标为2.6,说明按照现行抗震设计规范设计的混凝土框架结构,可以满足“强柱弱梁”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结构 失效模式 失效概率 结构优化 弯矩增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端弯矩增大系数初探 被引量:7
3
作者 朱彦鹏 陶萱榕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2-57,共6页
四川汶川地震中,房屋典型的震害表现为,一些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柱端出现了严重的塑性铰,而梁端震害反而较轻,"强柱弱梁"的抗震设计目标在混凝土框架中未能实现。本文首先总结了我国现行规范中关于"强柱弱梁"的相关... 四川汶川地震中,房屋典型的震害表现为,一些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柱端出现了严重的塑性铰,而梁端震害反而较轻,"强柱弱梁"的抗震设计目标在混凝土框架中未能实现。本文首先总结了我国现行规范中关于"强柱弱梁"的相关规定及存在的问题,然后分析不同柱端弯矩增大系数对框架结构塑性铰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柱端弯矩增大系数取为1.7时能有效地实现"强柱弱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框架 楼板 柱端弯矩增大系数 有限元模型 时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震框架柱端弯矩增大系数的构成因素识别及量化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白绍良 朱思其 +1 位作者 王敏 朱爱萍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7-86,共10页
钢筋混凝土柱端弯矩增大系数是减缓柱端在强地面运动下形成屈服区,改善结构性能的重要抗震措施。目前虽已见有对中国规范取值有效性的分析评价结果,但对影响其取值的主要因素与影响程度则未见有关文章发表。本文设计了不同抗震等级的3... 钢筋混凝土柱端弯矩增大系数是减缓柱端在强地面运动下形成屈服区,改善结构性能的重要抗震措施。目前虽已见有对中国规范取值有效性的分析评价结果,但对影响其取值的主要因素与影响程度则未见有关文章发表。本文设计了不同抗震等级的3个典型空间框架结构,通过对其非弹性动力反应分析结果的逐时点量化识别以及梁端抗弯能力超强的考察,识别出"梁端抗弯能力超强"和"节点处柱端弯矩比例从多遇到罕遇地震作用的增长率"是决定ηc取值的两个主要因素,而柱轴力从多遇到罕遇地震作用的变化则对ηc取值无明显影响。在完成以上两个主要因素定量统计的基础上,对各抗震等级ηc的合理取值作了进一步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钢筋混凝土框架 抗震措施 柱端弯矩增大系数 影响因素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DA和易损性分析的RC框架结构底层柱端弯矩增大系数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望喜 庞博 徐帅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7-45,共9页
为研究RC框架底层柱上下端弯矩增大系数的合理取值与该系数取值的合理性,设计6栋具有不同柱端弯矩增大系数、不同设防烈度的框架结构进行增量动力分析,输入10条地震波,得到各结构模型的IDA曲线。在此基础上,通过定义不同的烈度水平,得... 为研究RC框架底层柱上下端弯矩增大系数的合理取值与该系数取值的合理性,设计6栋具有不同柱端弯矩增大系数、不同设防烈度的框架结构进行增量动力分析,输入10条地震波,得到各结构模型的IDA曲线。在此基础上,通过定义不同的烈度水平,得到各结构的易损性曲线与倒塌破坏概率。结果表明:按照现行规范设计的7度设防与8度设防框架可以满足大震不倒的设防要求;若将梁柱节点与底层柱下端弯矩增大系数的取值分别提升至1.5与1.8,可使框架在特大地震作用下发生倒塌的概率降低至可接受范围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矩增大系数 增量动力分析 易损性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肢墙预应力楼盖体系墙端弯矩增大系数的试验 被引量:1
6
作者 傅剑平 余向前 王飞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28-133,共6页
通过对短肢剪力墙无粘结预应力楼盖结构体系2个顶层梁、墙肢、预应力现浇板组合体的试验研究,分析了结构体系中现浇板、受扭连梁等对短肢墙墙端弯矩增大系数的影响。利用电算分析对试验研究结果进行补充和完善,最后建议对该结构体系进... 通过对短肢剪力墙无粘结预应力楼盖结构体系2个顶层梁、墙肢、预应力现浇板组合体的试验研究,分析了结构体系中现浇板、受扭连梁等对短肢墙墙端弯矩增大系数的影响。利用电算分析对试验研究结果进行补充和完善,最后建议对该结构体系进行设计时,短肢墙墙端弯矩增大系数应比现行规范相应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肢剪力墙 墙端弯矩增大系数 受扭梁 肢厚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柱端弯矩增大系数对P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张耀庭 卢怡思 +1 位作者 杜晓菊 卢杰志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7-47,共11页
根据我国现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程》(JGJ 140-2004),以设防烈度为8度(0.2g)地区的多跨多层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柱端弯矩增大系数为研究对象,对其合理取值问题进行了探讨.在SAP2000与PERFORM-3D软件中,采用局部纤维铰梁单元,... 根据我国现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程》(JGJ 140-2004),以设防烈度为8度(0.2g)地区的多跨多层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柱端弯矩增大系数为研究对象,对其合理取值问题进行了探讨.在SAP2000与PERFORM-3D软件中,采用局部纤维铰梁单元,对6个PC平面框架建立了弹塑性分析模型,并对其进行了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分析)与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按照现行规范设计的PC框架,基本上可以满足8度区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要求,但是结构在大震作用下形成的是以底层柱端出铰为主的梁柱铰屈服机制,对结构抗震不利;随着柱端弯矩增大系数的增加,结构的局部构件抗震性能以及屈服机制均有很大程度的改善,当边柱和中柱的柱端弯矩增大系数分别增加到2.0,1.8时,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能够实现对结构抗震有利的以梁出铰为主的梁柱铰屈服机制,甚至是梁铰屈服机制.因此,建议在进行预应力抗震技术规程的修订时,适当提高框架结构柱端弯矩增大系数的取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 抗震性能 柱端弯矩增大系数 屈服机制 弹塑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圬工桥墩弯矩增大系数非线性分析法
8
作者 许克宾 霍铭煊 +1 位作者 李根成 季文玉 《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58-64,共7页
基于材料的实际应力—应变关系,采用非线性分析方法,计算混凝土及石砌桥墩墩身截面弯矩增大系数.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本计算方法是合理可行的.
关键词 桥墩 弯矩增大系数 非线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圬工桥墩弯矩增大系数实用计算法
9
作者 季文玉 许克宾 《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7-23,共7页
采用非线性计算方法,分析影响圬工桥墩弯矩增大系数各主要因素的性质,建立用于设计的弯矩增大系数实用计算公式,并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有关系数的表达式。
关键词 桥墩 弯矩增大系数 非线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含筋率影响的弯矩增大系数计算方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林上顺 陈宝春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3-38,共6页
已有文献指出,钢筋混凝土偏压柱的弯矩增大系数与含筋率有关,而我国结构设计规范中弯矩增大系数的计算不考虑含筋率的影响.为此,在收集的33根试件资料基础上,结合所开展的有限元分析,进行了理论分析,同时开展有限元参数分析。结果表明:... 已有文献指出,钢筋混凝土偏压柱的弯矩增大系数与含筋率有关,而我国结构设计规范中弯矩增大系数的计算不考虑含筋率的影响.为此,在收集的33根试件资料基础上,结合所开展的有限元分析,进行了理论分析,同时开展有限元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弯矩增大系数计算式中的曲率影响系数不仅与长细比、偏心率有关,还与含筋率有关;在长细比、偏心率相同的情况下,含筋率越大,弯矩增大系数越大.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考虑含筋率影响的曲率影响系数计算公式,应用收集到的文献试件验证了公式的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筋率 弯矩增大系数 承载力 钢筋混凝土偏压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现浇楼板的柱端弯矩增大系数可靠指标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朱宏锋 黄珊珊 张敏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3-77,129,共6页
本文分析了考虑梁侧楼板有效翼缘宽度范围内板配筋的框架柱端弯矩增大系数可靠指标关系,表明考虑梁侧现浇楼板配筋,抗震规范给出的柱端弯矩增大系数难以实现梁铰屈服机制,柱端出现塑性铰难以避免。分析表明,柱端弯矩增大系数取值达到2.... 本文分析了考虑梁侧楼板有效翼缘宽度范围内板配筋的框架柱端弯矩增大系数可靠指标关系,表明考虑梁侧现浇楼板配筋,抗震规范给出的柱端弯矩增大系数难以实现梁铰屈服机制,柱端出现塑性铰难以避免。分析表明,柱端弯矩增大系数取值达到2.0以上,才能满足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时延性破坏的可靠指标β基准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端弯矩增大系数 框架 现浇楼板 强柱弱梁 可靠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墩弯矩增大系数的弹塑性分析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尹骁 许克宾 《铁道标准设计》 1992年第12期1-3,9,共4页
关键词 桥墩 弯矩增大系数 弹塑性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梁铰机制的柱端弯矩增强措施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杨红 孙永炜 +1 位作者 张睿 白绍良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4-74,83,共12页
汶川地震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塑性铰普遍出现在柱端,该震害现象促使我国抗震规范在2010版提高了"强柱弱梁"措施。新的柱端弯矩增大系数取值对一、二抗震等级而言与已有研究结果相近,但低烈度区、三级抗震的取值仍缺乏依据。... 汶川地震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塑性铰普遍出现在柱端,该震害现象促使我国抗震规范在2010版提高了"强柱弱梁"措施。新的柱端弯矩增大系数取值对一、二抗震等级而言与已有研究结果相近,但低烈度区、三级抗震的取值仍缺乏依据。该文按现行中国规范设计5个位于Ⅱ类场地的不同设防烈度分区、不同抗震等级的规则钢筋混凝土平面框架,讨论现浇板钢筋、梁下部纵筋等对"强柱弱梁"措施的影响规律。以强震下除底层柱下端外其他柱截面纵筋不屈服的梁铰机制为原则建立非线性计算模型,对每个框架分别输入30条符合要求的地震波,在OpenSees平台上对5个框架进行罕遇地震下的非线性反应分析,并对柱端弯矩增大系数需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对于7度区三级抗震框架的柱端弯矩增大系数,抗震规范取1.3明显不足,建议提高其取值,并同时附加将中间节点处绝对值较小的梁端负弯矩取为零的计算原则;8度区二级框架、9度区一级框架的柱端弯矩增大系数需求的统计结果较规范取值偏大得相对较少。基于梁端实际配筋和材料强度标准值的柱端弯矩增大系数需求的统计特征值离散性更小、沿楼层变化不大,同时其已包含板钢筋的贡献,是相对更好的"强柱弱梁"措施形式,此时抗震规范的一、二抗震等级的弯矩增大系数仍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框架结构 强柱弱梁 柱端弯矩增大系数 非线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筒仓与地基相互作用对支承柱端弯矩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命平 孙芳 +1 位作者 刘伟 王瑞萍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7-130,共4页
对钢筋混凝土柱承式筒仓动力时程分析表明,场地类别对支承柱端弯矩的变化有重要影响,在软弱场地上柱顶弯矩绝对值大于柱底弯矩绝对值;整体性较好的基础可以明显改善支承柱的受力,支承柱合理增设赘余杆也可以改善柱顶受力;文中提出了柱... 对钢筋混凝土柱承式筒仓动力时程分析表明,场地类别对支承柱端弯矩的变化有重要影响,在软弱场地上柱顶弯矩绝对值大于柱底弯矩绝对值;整体性较好的基础可以明显改善支承柱的受力,支承柱合理增设赘余杆也可以改善柱顶受力;文中提出了柱端弯矩增大系数及取值,以考虑地基与结构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承式筒仓 相互作用 赘余杆 弯矩增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断面盾构隧道结构横向刚度有效率的原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47
15
作者 封坤 何川 夏松林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750-1758,共9页
通过对盾构隧道横向刚度有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针对大断面水下盾构隧道横向刚度有效率的原型试验求解方法,进而对南京长江隧道及广州珠江狮子洋隧道管片衬砌结构开展原型试验,得出两座隧道管片结构η和ξ随荷载条件变化的规... 通过对盾构隧道横向刚度有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针对大断面水下盾构隧道横向刚度有效率的原型试验求解方法,进而对南京长江隧道及广州珠江狮子洋隧道管片衬砌结构开展原型试验,得出两座隧道管片结构η和ξ随荷载条件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在同等荷载条件下,断面越大,η越小,对应ξ越大,错缝结构的η大于通缝结构。正弯区与负弯区的ξ不同,对于不同的管片结构型式,ξ与η的对应关系不同。同时,针对两座隧道不同结构形式给出了η,ξ的关系曲线,并提出了10 m级和15 m级水下盾构隧道通缝与错缝条件下η与ξ的建议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盾构隧道 管片衬砌结构 横向刚度有效率 弯矩增大系数 原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框架结构“强梁弱柱”问题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黄华 施明君 +2 位作者 刘伯权 吴涛 李楠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10年第S1期294-298,共5页
分析了"汶川地震"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主要震害,着重研究了"强梁弱柱"这一破坏现象,并对比分析了现行抗震规范及其报批稿中关于"强柱弱梁"的设计条款,结合某框架结构教学楼,分析其在两本规范不同设计... 分析了"汶川地震"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主要震害,着重研究了"强梁弱柱"这一破坏现象,并对比分析了现行抗震规范及其报批稿中关于"强柱弱梁"的设计条款,结合某框架结构教学楼,分析其在两本规范不同设计条款下的承载力,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性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填充墙等非结构构件的影响、楼板对框架梁承载力和刚度的增大作用以及柱轴压比偏小是结构破坏的主要原因。规范报批稿调整了柱端弯矩和剪力增大系数,较大地提高了柱的承载能力,其中抗弯承载力增加10.8%~33.1%,尤其顶层框架柱的承载力较现行规范增加33%之多,但柱的抗剪承载力提高较低,增加11.1%~19.3%。依据送审稿设计的结构,柱的钢筋用量增加64.1%,整个费用增加低于19.9%,基本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结构 强柱弱梁 抗震性能 弯矩增大系数 剪力增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C巨型框架结构抗震设计中的能力设计措施 被引量:5
17
作者 段红霞 李正良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18-123,共6页
以位于巨型梁上的次框架底层柱底截面组合弯矩设计值增强系数的不同取值为变量进行多个典型巨型平面框架设计。采用平面结构弹塑性动力分析程序Drain-2d+对每个典型巨型框架在地震作用下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得出了这些巨型框架在地震作... 以位于巨型梁上的次框架底层柱底截面组合弯矩设计值增强系数的不同取值为变量进行多个典型巨型平面框架设计。采用平面结构弹塑性动力分析程序Drain-2d+对每个典型巨型框架在地震作用下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得出了这些巨型框架在地震作用时的受力变形特点、塑性铰出现情况和整个结构的薄弱环节等,从中找出位于巨梁上的次框架底层柱底截面弯矩设计值增强系数取值的正确思路,并给出设计的合理取值,为钢筋混凝土巨型结构设计提出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巨型框架结构 弹塑性时程分析 能力设计 弯矩增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型钢活性粉末混凝土柱大偏压性能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卜良桃 秦川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06-613,共8页
为研究型钢活性粉末混凝土(reactive powder concrete,RPC)柱大偏心受压力学性能,采用足尺试件进行大偏心受压试验.制作了6根截面尺寸为300 mm×350 mm,高度为3000 mm的型钢RPC柱,进行大偏压承载力性能试验,观察受力过程及破坏形态... 为研究型钢活性粉末混凝土(reactive powder concrete,RPC)柱大偏心受压力学性能,采用足尺试件进行大偏心受压试验.制作了6根截面尺寸为300 mm×350 mm,高度为3000 mm的型钢RPC柱,进行大偏压承载力性能试验,观察受力过程及破坏形态,测量极限承载力、侧向挠度及截面应变.试验结果表明,该组合结构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及良好的变形能力,受压区RPC基本符合平截面假定,柱的极限承载力随含钢率的增加而提高,随偏心距的增大而降低.基于平截面假定,考虑截面受拉区RPC拉应力的贡献,建立了足尺型钢RPC柱的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可供工程设计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工程 活性粉末混凝土 组合结构 大偏压试验 抗拉强度 弯矩增大系数 极限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可恢复性与加固效益评估方法——以BRB加固RC框架为例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凌辉 马高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76-185,共10页
为量化评估加固前后结构的可恢复能力及其投资与效益关系,文中结合不同柱端弯矩增大系数ηc的RC框架采用防屈曲约束支撑加固的工程应用,系统的给出可恢复性评价以及加固效益评估理论体系。采用蒙特卡罗方法,在考虑RC框架剩余功能、恢复... 为量化评估加固前后结构的可恢复能力及其投资与效益关系,文中结合不同柱端弯矩增大系数ηc的RC框架采用防屈曲约束支撑加固的工程应用,系统的给出可恢复性评价以及加固效益评估理论体系。采用蒙特卡罗方法,在考虑RC框架剩余功能、恢复函数形式、恢复时间以及地震动不确定性的基础上得到加固前后结构可恢复性指标。结合结构的损失提出加固效益指标计算方法,基于该指标评价加固方法在服役期内的经济效益。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地震动强度下,ηc越大,结构可恢复水平越高;随着地震动强度增大,结构可恢复能力先缓慢下降后快速下降;加固后结构可恢复性显著提高,且地震动强度越大,结构可恢复性相对增长率越大;在相同服役年限内,ηc越大,加固的经济效益越明显;结构服役年限越长,加固的性价比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恢复性 防屈曲约束支撑 柱端弯矩增大系数 加固效益 蒙特卡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