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代理模型的输电塔半刚性节点弯矩-转角曲线预测方法
1
作者 刘泉 李正良 +1 位作者 彭思思 王涛 《重庆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6-93,共8页
为了准确、高效地评估输电塔半刚性节点的力学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代理模型的输电塔半刚性节点弯矩-转角曲线预测方法,通过引入代理模型方法近似半刚性节点几何尺寸与极限抗弯承载力、初始转动刚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建立具有较高精度的预... 为了准确、高效地评估输电塔半刚性节点的力学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代理模型的输电塔半刚性节点弯矩-转角曲线预测方法,通过引入代理模型方法近似半刚性节点几何尺寸与极限抗弯承载力、初始转动刚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建立具有较高精度的预测模型,进而结合Kish-Chen幂函数模型拟合输电塔半刚性节点的弯矩-转角曲线。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代理模型的输电塔半刚性节点弯矩-转角曲线预测方法能减少实验和数值模拟的成本,较好地模拟输电塔半刚性节点实际受力-变形情况,为输电塔半刚性节点的工程设计和理论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理模型 输电塔 半刚性节点 弯矩-转角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结构半刚性端板连接弯矩-转角曲线简化计算方法 被引量:35
2
作者 石永久 施刚 王元清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23,共5页
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及国外规范的建议,对应用于多层钢框架中的半刚性端板连接梁柱节点提出了标准构造建议,并针对此类端板连接提出了相应的弯矩—转角(M-φ)曲线形式及简化计算方法。通过将计算结果与相关试验结果对比,证明了该方法能够... 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及国外规范的建议,对应用于多层钢框架中的半刚性端板连接梁柱节点提出了标准构造建议,并针对此类端板连接提出了相应的弯矩—转角(M-φ)曲线形式及简化计算方法。通过将计算结果与相关试验结果对比,证明了该方法能够较好地计算端板连接的弯矩—转角(M-φ)全曲线,特别是能够非常准确地计算端板连接在节点弯矩小于节点抗弯承载力设计值时的节点转角,从而能够很好地满足结构设计的要求;且该方法计算过程简单,可操作性较强,方便实际应用,为我国钢结构设计规范关于半刚性端板连接的设计计算方法提供了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结构 端板连接 半刚性 弯矩-转角(m-Ф)曲线 节点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钢管钢骨混凝土柱与钢梁端板螺栓连接节点弯矩转角曲线计算 被引量:3
3
作者 黄频 何益斌 +3 位作者 郭健 何旷 周海兵 罗诚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4273-4280,共8页
将端板螺栓连接钢混凝土组合节点的转角分解为节点域变形和连接组件变形2部分,后者又可分解为端板的受弯变形和螺栓的伸长变形。通过分别计算弯矩节点域剪切转角曲线、弯矩端板转角曲线和弯矩螺栓伸长转角曲线,基于叠加原理将上述曲线... 将端板螺栓连接钢混凝土组合节点的转角分解为节点域变形和连接组件变形2部分,后者又可分解为端板的受弯变形和螺栓的伸长变形。通过分别计算弯矩节点域剪切转角曲线、弯矩端板转角曲线和弯矩螺栓伸长转角曲线,基于叠加原理将上述曲线在特征点处的转角进行叠加便可计算得到节点弯矩转角全过程简化计算曲线。研究结果表明:由该方法计算得到的简化曲线与试验曲线较吻合,尤其是初始阶段具有很高的精度,能够满足结构设计的要求;该方法计算简单,可操作性强,方便于实际工程应用,可为制定相关规范和规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板连接 弯矩转角曲线 叠加原理 初始转动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钢端板连接节点弯矩 转角曲线数学模型 被引量:4
4
作者 强旭红 陈欢 +2 位作者 姜旭 席永慧 陈武龙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71-480,共10页
为预测高强钢端板连接节点在常温、火灾下及火灾后的弯矩 转角曲线,以四参数指数模型为基础,基于组件法和等效T型连接,提出了初始刚度、屈服后刚度和抗弯极限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将计算结果代入四参数指数模型得到预测高强钢端板连接节点... 为预测高强钢端板连接节点在常温、火灾下及火灾后的弯矩 转角曲线,以四参数指数模型为基础,基于组件法和等效T型连接,提出了初始刚度、屈服后刚度和抗弯极限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将计算结果代入四参数指数模型得到预测高强钢端板连接节点弯矩 转角曲线的方法;与足尺试验中Q690和Q960高强钢端板连接节点在常温、火灾下及火灾后的共10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抗弯极限承载力的计算结果与试验值较吻合,其中Q960的相对误差在5%以内,初始刚度的计算结果比欧洲钢结构设计规范(EN 1993—1?8)的结果更接近试验值,预测的Q960高强钢端板连接节点弯矩 转角曲线与试验结果吻合,而Q690预测结果偏于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钢 端板连接节点 弯矩 转角曲线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管混凝土柱-钢蜂窝梁中柱节点弯矩-转角骨架曲线影响因素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明 张沛楠 +1 位作者 王元清 刘勇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0-59,共10页
目的分析不同因素对外加强环式圆钢管混凝土柱-钢蜂窝梁中柱节点弯矩-转角骨架曲线的影响,确定影响节点"强柱弱梁"屈服机制的重要因素,为该种节点的设计提供参考.方法设计了24个钢材屈服强度、含钢率等参数不同的节点,采用有... 目的分析不同因素对外加强环式圆钢管混凝土柱-钢蜂窝梁中柱节点弯矩-转角骨架曲线的影响,确定影响节点"强柱弱梁"屈服机制的重要因素,为该种节点的设计提供参考.方法设计了24个钢材屈服强度、含钢率等参数不同的节点,采用有限元软件模拟了全部节点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受力过程,分析了不同参数对弯矩-转角骨架曲线的影响,模拟前采用已有文献试验结果验证了模拟方法.结果钢材屈服强度、含钢率和梁柱线刚度比的增大,该种节点的抗弯承载力、极限抗弯承载力和初始刚度明显增大;轴压比对节点弯矩-转角骨架曲线影响很小;加强环板宽度增加,对节点的抗弯承载力、极限抗弯承载力和初始刚度提高幅度不大;距离和孔间距增大或开孔率减小,节点的抗弯承载力、极限抗弯承载力和初始刚度有所增加,但增加幅度不大,并且增加程度在非弹性阶段更为明显.结论开孔率、距离和孔间距是引起该种节点更容易实现"强柱弱梁"屈服机制的重要因素,影响程度开孔率最大、孔间距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加强环 钢管混凝土柱 钢蜂窝梁 弯矩-转角 骨架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板连接半刚性钢管柱-单轴对称梁的弯矩-转角曲线计算方法 被引量:3
6
作者 牟在根 杨雨青 +1 位作者 苏雪楠 王喆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57-64,共8页
梁柱连接处的节点是钢框架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环节,半刚性端板连接节点由于其良好的力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钢结构建筑领域.采用焊接连接的H型钢梁、柱半刚性端板连接计算方法相对较成熟,在H型钢梁、柱半刚性端板连接节点的弯矩-转角简... 梁柱连接处的节点是钢框架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环节,半刚性端板连接节点由于其良好的力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钢结构建筑领域.采用焊接连接的H型钢梁、柱半刚性端板连接计算方法相对较成熟,在H型钢梁、柱半刚性端板连接节点的弯矩-转角简化全曲线的形式与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提出了方钢管柱-单轴对称梁半刚性端板连接的弯矩-转角曲线计算方法.通过改变节点域加强区的厚度、端板厚度和螺栓直径,利用有限元分析得到不同节点的弯矩-转角曲线,与简化曲线计算结果进行比较,证明了简化曲线计算方法能很好的计算节点弯矩-转角曲线上各重要参数,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可行性,且曲线线性阶段与有限元数值计算结果吻合良好,满足结构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刚性 单轴对称 弯矩-转角曲线 初始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柱半刚性端板连接弯矩—转角全曲线计算方法的实际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方垒 徐伟良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64-468,共5页
采用了一种计算轻钢结构梁柱半刚性端板连接转动变形的方法,通过与有限元软件计算的结果比较得到验证,该方法不但能够较好地计算端板连接的整体转动变形特性,包括初始转动刚度和弯矩—转角(M—θ)全过程曲线,而且能够较好分析计算其转... 采用了一种计算轻钢结构梁柱半刚性端板连接转动变形的方法,通过与有限元软件计算的结果比较得到验证,该方法不但能够较好地计算端板连接的整体转动变形特性,包括初始转动刚度和弯矩—转角(M—θ)全过程曲线,而且能够较好分析计算其转动变形的各种来源,包括节点域剪切变形、螺栓伸长、端板和柱翼缘弯曲变形等,从而能够提供弯矩—剪切转角(M—θS)和弯矩-缝隙转角(M—eθp)曲线,为准确分析端板连接的细部转动变形特性提供了可靠依据,同时也为我国轻钢结构设计规程关于节点转动变形的具体设计计算方法提供了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钢结构 半刚性 端板连接 弯矩转角(M—θ)曲线 转动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C框架节点的弯矩-滑移转角恢复力模型 被引量:10
8
作者 郭子雄 周素琴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18-124,共7页
本文提出了框架结构梁端纵向受力钢筋在节点中锚固滑移所产生的附加转角的简化计算模型,并在梁柱组合件试验所获得的杆端弯矩-滑移转角滞回曲线基础上建立了杆端弯矩-附加滑移转角恢复力模型。该恢复力模型包括一条基于计算的双线型骨... 本文提出了框架结构梁端纵向受力钢筋在节点中锚固滑移所产生的附加转角的简化计算模型,并在梁柱组合件试验所获得的杆端弯矩-滑移转角滞回曲线基础上建立了杆端弯矩-附加滑移转角恢复力模型。该恢复力模型包括一条基于计算的双线型骨架曲线和一系列基于试验现象的滞回规则。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比较表明,本文提出的杆端弯矩-附加滑移转角恢复力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试件的滞回性能,可供框架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结构 地震反应分析 节点锚固滑移 恢复力模型 滞回性能 弯矩-滑移转角滞回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CS梁柱节点半刚性连接弯矩-转角关系模型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门进杰 王家琛 +1 位作者 樊冠磊 黄贺鹏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6-50,共15页
梁柱节点作为RCS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受力情况较为复杂,在地震作用下容易发生损伤。通过对RCS梁柱组合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发现,该种梁柱节点连接并非是理想的刚性连接,而是一种半刚性连接。为了明确该种半刚性连接的受力及转动特性... 梁柱节点作为RCS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受力情况较为复杂,在地震作用下容易发生损伤。通过对RCS梁柱组合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发现,该种梁柱节点连接并非是理想的刚性连接,而是一种半刚性连接。为了明确该种半刚性连接的受力及转动特性,系统探讨了柱面钢板厚度,钢梁高度、翼缘宽厚比、柱混凝土强度和楼板厚度等构造措施参数对该种半刚性连接在循环荷载下抗弯承载力以及初始转动刚度的影响。同时,基于参数分析和灵敏度计算结果,提出描述该种半刚性连接的弯矩-转角关系四折线模型。该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可以为基于半刚性连接的RCS组合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结构 半刚性连接 有限元分析 参数分析 弯矩-转角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钢管混凝土柱内隔板式节点骨架曲线的确定方法 被引量:7
10
作者 聂建国 秦凯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7,共7页
基于方钢管混凝土柱内隔板式节点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对其弯矩-层间转角变形骨架曲线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提出方钢管混凝土柱内隔板式节点弯矩-层间转角变形骨架曲线的三折线模型。模型将节点层间转角变形分解为3部分:梁变形、柱... 基于方钢管混凝土柱内隔板式节点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对其弯矩-层间转角变形骨架曲线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提出方钢管混凝土柱内隔板式节点弯矩-层间转角变形骨架曲线的三折线模型。模型将节点层间转角变形分解为3部分:梁变形、柱变形和节点变形,分别进行计算,其中节点变形采用改进组件法计算。理论模型与多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弹性阶段下模型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弹塑性阶段模型虽存在一定误差,但仍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钢管混凝土柱 内隔板式节点 弯矩-层间转角变形骨架曲线 三折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C柱弯曲破坏骨架曲线简化算法及试验验证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广杰 赵一丁 +2 位作者 辛亚洲 刘成清 倪向勇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9-246,共8页
为了满足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和非线性动力分析的需要,有必要研究弯曲破坏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柱弯矩-转角骨架曲线的简化计算方法.首先,将其骨架曲线简化为以屈服点、峰值点、开裂点为特征点的三折线弯矩-转角骨架曲线;... 为了满足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和非线性动力分析的需要,有必要研究弯曲破坏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柱弯矩-转角骨架曲线的简化计算方法.首先,将其骨架曲线简化为以屈服点、峰值点、开裂点为特征点的三折线弯矩-转角骨架曲线;其次,在考虑弯曲、剪力及钢筋黏结滑移对柱转角影响的基础上,基于RC柱弯曲理论和平截面假定,用迭代方法求出截面应力与应变的分布,并根据截面弯矩-曲率关系求得各特征点的弯矩和转角,进而提出RC柱弯矩-转角骨架曲线的简化算法;最后,分别对6组试件各特征点的计算值与试验值进行分析,计算其比值S.研究结果表明,各特征点S值的变异系数均不大于15%,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验证了弯矩-转角骨架曲线简化算法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柱 弯曲破坏 三折线弯矩-转角骨架曲线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刚性组合框架骨架曲线实用计算方法 被引量:2
12
作者 潘建荣 杨正挺 +1 位作者 王湛 陈士哲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014-3023,共10页
针对组合节点的弯矩-转角计算模型以及组合框架骨架曲线计算模型忽略节点半刚性的问题,探讨组合节点转动刚度和半刚性组合框架骨架曲线的计算方法。基于参数相关性,运用改进的参数灵敏度分析方法,研究外加强环式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 针对组合节点的弯矩-转角计算模型以及组合框架骨架曲线计算模型忽略节点半刚性的问题,探讨组合节点转动刚度和半刚性组合框架骨架曲线的计算方法。基于参数相关性,运用改进的参数灵敏度分析方法,研究外加强环式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的转动刚度。应用二阶分析推导柔性梁柱单元的刚度矩阵;应用得出的节点转动刚度计算模型推导半刚性组合框架骨架曲线的简化计算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灵敏度分析方法得出的节点参数灵敏度更高。节点半刚性可降低骨架曲线的弹性刚度和下降段斜率。引入节点半刚性的骨架曲线计算模型更加符合组合框架的实际工作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刚性 灵敏度分析 弯矩-转角曲线 组合框架 骨架曲线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块化钢结构单元房承插式节点弯剪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关朝 周凌宇 +6 位作者 陈浩 张明亮 王其良 彭琳娜 唐康 刘晓春 贺学军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663-4676,共14页
为实现钢结构建筑模块化施工,提出一种新型承插式对穿螺栓连接柱-柱节点,该节点的组成构件在工厂预制,在施工现场仅需采用高强对穿螺栓拼装。通过对3个足尺节点试件进行弯剪试验,研究节点在弯剪受力状态下的受力特征、破坏模式、弯矩-... 为实现钢结构建筑模块化施工,提出一种新型承插式对穿螺栓连接柱-柱节点,该节点的组成构件在工厂预制,在施工现场仅需采用高强对穿螺栓拼装。通过对3个足尺节点试件进行弯剪试验,研究节点在弯剪受力状态下的受力特征、破坏模式、弯矩-转角关系及应变发展,对比节点内外套筒嵌套深度、套筒内有无注浆对节点极限承载力和初始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类节点初始转动刚度大、受弯性能好,满足欧洲规范3中刚性连接的要求,适用于钢结构模块化建筑;高强螺栓的紧固作用及内外套筒嵌套区域的“杠-撬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节点域刚度发展;内套筒与端板焊接处焊缝质量和强度对节点承载性能影响较大,宜采用与钢材等强度设计;节点内外套筒嵌套深度为400 mm时,注浆与不注浆相比,初始转动刚度提高142%,承载力提高19%;承插深度减小可使节点内套筒应变发展变缓,但影响程度有限。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的考虑接触效应的实体单元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该类节点的受力性能。进一步对该类注浆节点进行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增加内、外套筒厚度可以提高注浆节点承载能力、初始刚度,但内套筒影响更为显著;套筒嵌套深度对注浆节点初始转动刚度和承载能力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钢结构节点 套筒注浆 对穿螺栓 试验研究 刚性连接 弯矩-转角曲线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梁柱弱轴顶底角钢半刚性连接的抗弯特性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文岭 郝际平 +3 位作者 王连坤 陈红英 张俊峰 石晶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6-110,共5页
为了解顶底角钢半刚性连接的抗弯特性,利用简化的斜率-位移方程推导了半刚性连接初始刚度的计算公式,根据角钢的塑性特性计算了半刚性连接的极限弯矩,进行了两类柱弱轴顶底角钢半刚性连接的抗弯试验,并利用三参数幂函数模型模拟了所研... 为了解顶底角钢半刚性连接的抗弯特性,利用简化的斜率-位移方程推导了半刚性连接初始刚度的计算公式,根据角钢的塑性特性计算了半刚性连接的极限弯矩,进行了两类柱弱轴顶底角钢半刚性连接的抗弯试验,并利用三参数幂函数模型模拟了所研究的半刚性连接的弯矩-转角曲线.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很好,文中提出的新型连接形式具有很好的抗弯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底角钢连接 半刚性连接 弯矩-转角曲线 初始刚度 极限弯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式梁柱外环板高强螺栓连接节点抗弯承载力及节点刚度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修军 王燕 安琦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2期75-82,共8页
提出一种装配式梁柱外环板高强螺栓连接节点,针对节点力学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节点失效破坏模式,推导节点极限抗弯承载力及节点初始转动刚度计算公式,提出装配式梁柱外环板高强螺栓连接节点弯矩-转角曲线计算方法.建... 提出一种装配式梁柱外环板高强螺栓连接节点,针对节点力学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节点失效破坏模式,推导节点极限抗弯承载力及节点初始转动刚度计算公式,提出装配式梁柱外环板高强螺栓连接节点弯矩-转角曲线计算方法.建立5个十字形节点有限元数值计算模型,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进行静力加载数值模拟,研究节点构造参数对节点力学性能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柱宽厚比及外环板厚度对节点破坏模式有一定影响,柱宽厚比增大,节点承载力、初始转动刚度均增加,建议柱宽厚比控制在16~20;随外环板厚度增加,节点刚度有所增加,建议外环板厚度比梁翼缘厚度增加2 mm;节点弯矩-转角曲线理论计算值与数值计算值吻合较好,验证了节点弯矩-转角曲线理论计算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环板 高强螺栓 梁柱连接节点 弯矩-转角曲线 节点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明治结构中T形焊接接头力学性能测试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乔及森 苟宁年 +1 位作者 许雪梅 陈剑虹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16,113,共4页
提出双剪切试验模型和T形接头的弯矩试验模型,用于测定焊缝及接头在不同工作应力状态下的不均匀变形和失效过程,并利用有限元计算对接头中焊缝变形及应力状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金属三明治板在承受弯矩载荷时面板和芯板连接处的焊接接... 提出双剪切试验模型和T形接头的弯矩试验模型,用于测定焊缝及接头在不同工作应力状态下的不均匀变形和失效过程,并利用有限元计算对接头中焊缝变形及应力状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金属三明治板在承受弯矩载荷时面板和芯板连接处的焊接接头主要承受平行于面板的剪应力和弯矩作用;随着加载,损伤起始于焊缝焊根处,并向纵深扩展.针对接头失效分析,试验与数值计算得到了较统一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明治板 双剪切 弯矩-转角曲线 力学性能 有限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伸端板连接端板加劲肋设计及有限元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童根树 赵伟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2005年第6期616-620,共5页
目的为解决工程中使用的端板加劲肋设计不合理的问题.方法从两方面推导和归纳了端板外伸加劲肋的强度设计公式:避免梁翼缘、加劲肋和端板之间应力传递不均;保证梁翼缘内外侧螺栓拉力的均衡.并考虑了三角形加劲肋较矩形板的折减.应用有... 目的为解决工程中使用的端板加劲肋设计不合理的问题.方法从两方面推导和归纳了端板外伸加劲肋的强度设计公式:避免梁翼缘、加劲肋和端板之间应力传递不均;保证梁翼缘内外侧螺栓拉力的均衡.并考虑了三角形加劲肋较矩形板的折减.应用有限元软件ANSYS研究了节点弯矩转角曲线、螺栓拉力变化及梁翼缘内外侧螺栓拉力分配系数.结果研究表明:工程中常用的端板加劲肋强度和刚度均较低,会过早屈服和屈曲;应用笔者设计的端板加劲肋能够有效提高节点抗弯力臂,延缓梁受压翼缘屈曲,将梁内塑性铰转移到加劲肋尾部.结论ANSYS计算结果表明,端板加劲肋设计公式设计出的加劲肋较工程中常用的加劲肋能起到更好地加劲作用;并且该设计公式简单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伸端板连接 端板外伸加劲肋 弯矩转角曲线 螺栓拉力 接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伸端板加劲肋对连接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童根树 赵伟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9-43,共5页
为考察外伸端板连接中不同端板加劲肋对节点性能的影响,采用接触问题的弹塑性大变形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了钢梁柱外伸端板连接中不同长度和厚度的外伸加劲肋对节点刚度、承载力的影响,考察了端板变形和连接面受拉侧间隙的变化。研究发现... 为考察外伸端板连接中不同端板加劲肋对节点性能的影响,采用接触问题的弹塑性大变形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了钢梁柱外伸端板连接中不同长度和厚度的外伸加劲肋对节点刚度、承载力的影响,考察了端板变形和连接面受拉侧间隙的变化。研究发现,与梁腹板等厚的等边加劲肋会过早地拉剪屈服,受压侧加劲肋则过早屈服和屈曲。斜角为63.4°,加厚的加劲肋能增大节点的抗弯力臂,减小螺栓拉力,延迟梁受压翼缘的局部屈曲,并能够将梁端塑性铰移向加劲肋的尾部,从而明显提高端板连接节点的强度和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柱连接 外伸端板螺栓连接 端板外伸加劲肋 弯矩转角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型外部补强箱型节点加劲肋长度的确定 被引量:2
19
作者 邵永松 金路 +1 位作者 谢礼立 张耀春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0-25,共6页
为研究T型加劲肋长度对箱型节点性能的影响规律并确定合理的加劲肋长度,对T型外部补强箱型柱—工字梁节点进行弹塑性分析.采用ANSYS有限元方法,分析了T型外部补强节点应力发展趋势,进行了加劲肋长度对箱形柱—工字梁节点性能影响的参数... 为研究T型加劲肋长度对箱型节点性能的影响规律并确定合理的加劲肋长度,对T型外部补强箱型柱—工字梁节点进行弹塑性分析.采用ANSYS有限元方法,分析了T型外部补强节点应力发展趋势,进行了加劲肋长度对箱形柱—工字梁节点性能影响的参数分析,根据节点的设计标准确定了T型外部补强节点合理的加劲肋长度.研究结果表明:采用T型加劲肋时,塑性铰外移到梁翼缘与加劲肋连接端部,节点初始刚度和极限承载力有很大的提高;节点的弯矩传递路径由梁翼缘中部逐渐向梁两侧的加劲肋传递,并通过加劲肋有一部分弯矩传递给柱,从而节点变形大大减小.增大加劲肋长度有利于梁端弯矩通过加劲肋向柱腹板传递,但加劲肋过长时,柱腹板承担过多的应力,梁柱翼缘连接处容易局部屈服,最终确定当加劲肋长度取腹板对角线与梁翼缘夹角在10°~15°时为合理的加劲肋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箱型柱—工字梁节点 弯矩转角曲线 初始刚度 塑性极限弯矩 T型加劲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屈曲约束支撑-混凝土框架边节点受力性能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朱江 李帼昌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4-139,共6页
可靠的节点连接是屈曲约束支撑混凝土框架结构应用的关键技术之一。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一种用于该结构的节点形式,建立边节点的有限元分析模型。研究在不同受力状态下节点裂缝和变形发展过程,明确节点的极限状态和破坏状态,并... 可靠的节点连接是屈曲约束支撑混凝土框架结构应用的关键技术之一。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一种用于该结构的节点形式,建立边节点的有限元分析模型。研究在不同受力状态下节点裂缝和变形发展过程,明确节点的极限状态和破坏状态,并系统分析了轴压比、梁配筋率和梁柱线刚度比等对节点承载力和变形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该节点形式通过适当的设置可以满足"强节点,弱构件"的要求。轴压比对节点的性能影响很小;梁柱线刚度比对节点的弹性和弹塑性性能影响显著;梁配筋率既影响节点的承载力和变形性能,又决定着节点的破坏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曲约束支撑 有限元分析 弯矩转角曲线 力学性能 边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