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弯曲-拉裂型滑坡形成机制和稳定性分析——以木里河卡基娃滑坡为例 被引量:9
1
作者 陈敏 刘良春 叶胜华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8-64,共7页
卡基娃滑坡是木里河卡基娃水电站拟建坝址下游左岸的特大型基岩古滑坡,是川西高山峡谷区弯曲-拉裂型滑坡的典型代表,本文结合河谷地貌史的研究,分析了滑坡的形成机制,采用宏观分析和定量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滑坡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对研究... 卡基娃滑坡是木里河卡基娃水电站拟建坝址下游左岸的特大型基岩古滑坡,是川西高山峡谷区弯曲-拉裂型滑坡的典型代表,本文结合河谷地貌史的研究,分析了滑坡的形成机制,采用宏观分析和定量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滑坡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对研究同类型的滑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基娃滑坡 弯曲-拉裂 形成机制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倾层状岩体斜坡弯曲-拉裂两种失稳破坏之判据探讨 被引量:37
2
作者 蒋良潍 黄润秋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6年第3期289-294,429,共7页
对反倾层状岩体斜坡弯曲-拉裂的失稳破坏判据,已有研究分别基于两种力学模型进行推导,即竖直压杆弹性屈曲稳定和平直梁弯折破坏模型,但对层间错动阻力及挠度产生附加弯矩等因素未加以考虑,不尽合理。在反倾斜坡岩层受力分析基础上,建立... 对反倾层状岩体斜坡弯曲-拉裂的失稳破坏判据,已有研究分别基于两种力学模型进行推导,即竖直压杆弹性屈曲稳定和平直梁弯折破坏模型,但对层间错动阻力及挠度产生附加弯矩等因素未加以考虑,不尽合理。在反倾斜坡岩层受力分析基础上,建立考虑了板侧层间错动阻力的下端嵌固、上端自由的斜置等厚弹性悬臂板梁模型,统一地通过瑞利-里兹能量方法,推导了弹性屈曲临界条件和嵌固端弯折破坏临界条件。实例计算及讨论表明,弹性屈曲判据适用于陡立岩层;而中-陡反倾岩层应主要为弯折破坏,但层间的力学性质对弯折临界判据值具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倾层状岩体斜坡 弯曲-拉裂 弹性屈曲 弯折破坏 临界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倾层状岩质边坡倾倒破坏力学模型 被引量:23
3
作者 张以晨 佴磊 +1 位作者 沈世伟 王洁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207-213,共7页
在地质调查基础上,将反倾边坡的各岩块概化为受自重弯矩及外力作用的悬臂梁,利用弯曲-拉裂模型研究其破坏模式。通过力学分析,建立了反倾层状岩质边坡各条块的力学模型。基于最大拉应力理论,给出条块倾倒失稳判据,以此判定边坡的稳定性... 在地质调查基础上,将反倾边坡的各岩块概化为受自重弯矩及外力作用的悬臂梁,利用弯曲-拉裂模型研究其破坏模式。通过力学分析,建立了反倾层状岩质边坡各条块的力学模型。基于最大拉应力理论,给出条块倾倒失稳判据,以此判定边坡的稳定性,并定量分析了反倾边坡倾倒破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反倾边坡倾倒破坏发生在每个条块的上边界处,条块所受拉应力大小与其容重呈线性关系,与高度呈二次幂函数关系,与其宽度呈-1次幂函数关系,即板梁容重越大、高度越大、宽度越小,其倾倒破坏越明显。而当条块底面倾角满足一定条件时,才会发生倾倒破坏,其范围边界值与条块的高度和宽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反倾层状岩体 力学模型 倾倒判据 弯曲-拉裂模型 最大拉应力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陡倾层状岩石路堑边坡的变形机制及其安全防护 被引量:5
4
作者 孙国富 刘维宁 +1 位作者 陶连金 张倬元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56-59,共4页
陡倾层状岩体在单斜软弱层型垭口的演化过程中表现出较复杂的变形行为 ,其变形结果与人工开挖所形成二次边界条件的关系 ,决定了路堑边坡的地质模式和稳定程度。笔者运用过程机制分析法 ,明确了石灰岩山区某陡倾层状岩石路堑边坡 ,在开... 陡倾层状岩体在单斜软弱层型垭口的演化过程中表现出较复杂的变形行为 ,其变形结果与人工开挖所形成二次边界条件的关系 ,决定了路堑边坡的地质模式和稳定程度。笔者运用过程机制分析法 ,明确了石灰岩山区某陡倾层状岩石路堑边坡 ,在开挖中产生的变形破坏是由于斜坡长期的滑移 -弯曲或弯曲 -拉裂等重力变形改造的结果 ,并根据边坡的地质力学模式进行了稳定性评价 ,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陡倾层状岩体 山区 高速公路 路堑边坡 滑移-弯曲 弯曲-拉裂 稳定性评价 安全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市绕城高速公路倾倒边坡破坏机制及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2
5
作者 沈世伟 佴磊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1-73,共3页
对于由陡立或陡倾产状岩体组成的边坡,倾倒破坏是其主要破坏模式。在现场调研的基础上,以吉林市绕城高速公路K36+420处边坡为研究对象,利用弯曲—拉裂模型研究其破坏模型及破坏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从坡脚开始,每个岩块的抗滑破坏验算均... 对于由陡立或陡倾产状岩体组成的边坡,倾倒破坏是其主要破坏模式。在现场调研的基础上,以吉林市绕城高速公路K36+420处边坡为研究对象,利用弯曲—拉裂模型研究其破坏模型及破坏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从坡脚开始,每个岩块的抗滑破坏验算均不稳定,因此,此边坡不存在滑动岩块组,而只有倾倒岩块组和稳定岩块组两个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陡倾岩体 破坏机制 倾倒破坏 弯曲-拉裂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