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竹材非对称性弯曲行为对弯曲构件性能的影响
- 1
-
-
作者
李喆喆
施江靖
陈红
吴智慧
季加贵
胡永茂
-
机构
南京林业大学家居与工业设计学院
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浙江三箭工贸有限公司
-
出处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8-176,共9页
-
基金
浙江省博士后基金二等资助项目(ZJ2022170)。
-
文摘
【目的】竹材因其自身结构差异(如非对称性弯曲行为),在相同工艺条件下制备的弯曲构件品质不稳定。本研究旨在探索不同部位竹条在不同弯曲模式下的成型规律,以提高竹条弯曲构件制备的可控性,并为其工艺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一体式弯曲成型工艺,研究竹青侧受压(TypeⅠ)和竹黄侧受压(TypeⅡ)两种弯曲模式下,竹秆不同部位(基部、中部、梢部)竹条的弯曲性能以及弯曲构件的弯曲合格率、最小弯曲半径范围和弯曲稳定性。【结果】竹秆中部竹条的纤维体积分数最高,基部次之,梢部最低,且竹条的弯曲性能与纤维体积分数呈正相关。在相同部位,TypeⅠ模式下竹条的弯曲强度和模量高于TypeⅡ模式,但TypeⅡ模式下竹条的弯曲韧性更高。TypeⅡ模式更易于成功制备弯曲构件,并可实现更小的弯曲半径。相比基部与梢部,中部竹条制备的弯曲构件的弯曲合格率更高,中部竹条在TypeⅡ模式下的最小弯曲半径(R)范围为30 mm<R≤60 mm。弯曲构件的弯曲稳定性与竹条的纤维体积分数呈负相关,具有最高纤维体积分数的中部竹条弯曲构件回弹角最大。【结论】竹秆不同部位的竹条在径向弯曲载荷作用下表现出显著的非对称性弯曲行为。在制备竹条弯曲构件时,可根据所需弯曲程度选择合适的竹秆部位和弯曲模式。使用中部竹条并采用TypeⅡ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弯曲构件的合格率和性能稳定性,尤其适用于制备弯曲程度较高的构件。
-
关键词
竹材
弯曲构件
非对称性弯曲行为
弯曲成型
纤维体积分数
弯曲稳定性
力学性能
结构特性
-
Keywords
bamboo
bending components
asymmetric bending behavior
bending forming
fiber volume fraction
bending stability
mechanical properties
structural properties
-
分类号
S781.9
[农业科学—木材科学与技术]
-
-
题名基于不同竹单元的家具弯曲构件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 2
-
-
作者
杨晓梦
柴源
刘焕荣
江泽慧
-
机构
国际竹藤中心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出处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0-24,共5页
-
基金
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项目"竹质家具用材连续化成套制造技术集成示范"(2016YFD0600905)
-
文摘
概述了以竹筒、竹条、竹蔑、竹单板等竹单元进行分类的竹制弯曲家具的种类及结构,特别介绍了以此为分类依据的竹制家具中,弯曲形式构件的加工形式和目前弯曲特性的研究进展,指出在家具用竹材的弯曲构件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关键词
竹家具
弯曲构件
竹单元
-
Keywords
Bamboo furniture
Bending components
Bamboo units
-
分类号
TS664.2
[轻工技术与工程]
-
-
题名弯曲木构件的形变及其控制措施
被引量:5
- 3
-
-
作者
杨创创
史小娟
韩维生
肖建平
-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电学院
-
出处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6-78,共3页
-
文摘
分析了含水率因素引起的弯曲件半径、角度改变 ,以及胶合弯曲件的端面扭曲变形规律 ,并讨论了含水率控制、陈放时间控制。
-
关键词
弯曲木构件
形变
控制措施
-
Keywords
bend wood
shape and dimession changes
moisture content
-
分类号
TS664.03
[轻工技术与工程]
-
-
题名三维自由弯曲成形技术及在航空制造业中的潜在应用
被引量:20
- 4
-
-
作者
郭训忠
马燕楠
徐勇
周曙君
张士宏
陶杰
-
机构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先进材料及成形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南京合信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出处
《航空制造技术》
2016年第23期16-24,共9页
-
文摘
三维自由弯曲成形技术作为金属塑性成形领域近年来一项重要的技术创新,能够实现管材、型材、线材在各种弯曲半径条件下的精确成形,对传统弯曲成形技术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从三维自由弯曲成形技术的基本原理入手,对三轴、五轴以及基于并联机构的六轴自由弯曲系统的技术优势、关键工艺参数与成形缺陷、相关技术及装备研究进展情况等进行了系统介绍,并对其在航空复杂弯曲构件制造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
关键词
三维自由弯曲成形
柔性成形
复杂空心弯曲构件
航空制造
-
Keywords
3D free bending technology
Flexible tbrming
Hollow complex bending component
Aviation manufacturing
-
分类号
V261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制造工程]
-
-
题名基于数值模拟的管材平面弯曲成形几何加工精度规律
被引量:6
- 5
-
-
作者
谢媛媛
王华
徐振华
王金明
吕自贵
柏永华
-
机构
南京工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江苏集萃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
出处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3-180,共8页
-
基金
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BE2019007−3)。
-
文摘
目的建立高精度的有限元仿真模型可以有效地指导实际加工生产,在减少实验成本及结构件制造开发周期的同时提高成形效率。提高数值模拟中金属管材平面弯曲成形的几何加工精度,同时探究关键工艺参数对几何精度的影响规律,确定最佳工艺参数组合。方法以管材平面弯曲成形构件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基于自由弯曲技术的管材弯曲成形有限元仿真模型,并通过实际加工实验验证了仿真精度,随后针对仿真模型的几何误差进行了参数补偿。将使用较高精度的仿真模型模拟得到的数据作为数据来源,研究关键工艺参数对仿真成形几何精度的影响机制,采用熵值法确定最佳工艺参数组合。结果通过实际成形实验对比分析,在不同成形条件下,有限元仿真结果与实际加工结果高度吻合,两者之间的加工误差不超过2%,针对规格为32 mm×2 mm的20号碳钢管材,当轴向推进速度为5 mm/s,管材与弯曲模间隙值为0.25 mm时加工精度最高。结论优化改进后的有限元仿真模型具有较高的几何成形精度,可有效指导实际成形工艺参数的优化工作。
-
关键词
自由弯曲成形技术
数值模拟
加工精度
工艺参数优化
管材平面弯曲构件
-
Keywords
free bending forming technology
numerical simulation
machining accuracy
optimization of process parameters
tube plane bending components
-
分类号
TG306
[金属学及工艺—金属压力加工]
-
-
题名钢管混凝土受弯构件承载能力的计算
- 6
-
-
作者
吕波
-
机构
哈尔滨市教育局基建中心
-
出处
《农家科技》
2011年第S1期88-88,共1页
-
文摘
给出了钢管混凝土构件的计算条件,对构件在临时荷载作用下受弯的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和计算。
-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
弯曲构件
拉应力
压应力
承载能力
-
分类号
S
[农业科学]
-
-
题名抗力随时间变化非承载力因素对结构可靠性影响
被引量:9
- 7
-
-
作者
赵尚传
赵国藩
贡金鑫
-
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系
-
出处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74-579,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5 98780 0 8)
-
文摘
以轴压构件和弯曲构件为例 ,对比分析了在不同抗力变化形式下 ,混凝土结构在设计基准期内可靠性的变化规律 ;指出抗力衰减的起点是决定结构可靠性变化的关键因素 .分析了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混凝土强度等级、碳化速度系数。
-
关键词
结构可靠性
抗力变化
非承载力因素
轴压构件
弯曲构件
结构设计
混凝土结构
抗力衰减
-
Keywords
reliability/resistance varying
non bearing element
-
分类号
TU375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TU311.2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
-
题名基于工业机器人的数字化弯管成形技术研究
被引量:3
- 8
-
-
作者
刘春梅
郑硕
郭文凤
黄祖树
孙振彪
郭训忠
-
机构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出处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63-69,共7页
-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NS202104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52105362)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BK20210310)。
-
文摘
数字化弯管成形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全自动管材加工技术,基于目前热门的工业机器人平台,配合弯曲末端装置实现了复杂弯曲构件的柔性成形。基于数字化弯管成形技术原理,建立了弯管机器人成形工艺轨迹及运动过程解析方法,设计并搭建了匹配的弯曲末端装置,使得弯管机器人可以实现管材的数字化弯曲工艺。采用有限元模拟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管件在机器人弯曲成形过程中应力的变化规律,讨论了由机器人运动提供的补料功能,并分析了该功能对于弯曲构件成形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搭建的弯管机器人成形试验平台及解析方法可以实现管材连续弯曲成形,成形管材最大应力值增大的幅度较小。机器人主动进给补料作用可有效改善弯管壁厚减薄现象。但同时补料也易导致管材弯曲内侧材料发生堆积,试验时较易出现起皱缺陷。未来的研究工作中,需着重开展基于起皱缺陷的机器人运动、弯曲速度等参数的优化研究。
-
关键词
弯管机器人
柔性成形
复杂弯曲构件
有限元模拟
成形质量
-
Keywords
Tube bending robot
Flexible forming
Complex bending component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Forming quality
-
分类号
TG306
[金属学及工艺—金属压力加工]
TP242.2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