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被影响下的弯曲分汊河道水沙特性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森 李坤芳 +2 位作者 刘兴年 黄尔 罗铭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36,共8页
弯曲分汊河道由于其特殊的地形和复杂的水沙运动特性,对河势稳定、防洪、航运及沿岸经济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植被作为河流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对河床演变形态具有重要影响,且植被往往分布在弯曲分汊河道的凸岸淤积段或洲滩。本文基... 弯曲分汊河道由于其特殊的地形和复杂的水沙运动特性,对河势稳定、防洪、航运及沿岸经济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植被作为河流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对河床演变形态具有重要影响,且植被往往分布在弯曲分汊河道的凸岸淤积段或洲滩。本文基于物理模型试验,开展系列不同来流及不同植被密度影响下的弯曲分汊河道动床非恒定流概化试验,分析植被影响下弯曲分汊河道冲刷与再造过程中的水流和泥沙的输移特性。结果表明:非恒定过程条件下,左汊分流比受植被影响较为显著,且随着支汊植被密度的增加呈现增大的趋势;分流比对右汊有无植被布设较为敏感,但植被布设密度的大小对分流比影响较小。对于推移质输移,支汊植被的存在增大了弯曲分汊河段推移质的输沙率和输沙级配,随着右汊植被覆盖密度的增加,推移质输沙率峰值有所增大,同时推移质输沙波动亦增大,流量较大时波动性表现更为显著。汊道相互影响量化参数的变化表明弯曲分汊河道再造过程中汊道间的影响随着支汊植被密度的增加呈现出较大的增加幅度。研究成果一定程度上可为相关的河道整治、河流生态修复等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曲分汊河道 植被影响 水流特性 推移质输移 非恒定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弯曲分汊河段分布特征研究
2
作者 马俊福 王森 +2 位作者 郑晓刚 程凯 周静淑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2-56,共5页
长江作为我国第一大河流,其航道条件对内河航运及经济交流至关重要。基于Google Earth Pro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析了长江干流及主要一级支流范围内的弯曲分汊河段的空间分布与几何形态参数。结果表明,长江流域弯曲分汊河段主要集中于干... 长江作为我国第一大河流,其航道条件对内河航运及经济交流至关重要。基于Google Earth Pro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析了长江干流及主要一级支流范围内的弯曲分汊河段的空间分布与几何形态参数。结果表明,长江流域弯曲分汊河段主要集中于干流中下游及支流下游,其中安庆至南京河段占比最高,上游河段分汊较少;汉江全尺度显著聚集,乌江、赣江、金沙江全尺度分散,嘉陵江、岷江、沅江、湘江、长江小尺度分散、大尺度略聚集,反映了水流动力学、地质构造及沉积作用的多尺度驱动;左、右汊长度比集中于0.75~1.25,较为对称,但局部偏离受人类活动(如截弯取直)影响;左、右汊宽度比集中于0.05~11.75,分布偏态,反映水流分配不对称及沉积作用影响;弯曲分汊河道平均长度与宽度呈幂律正相关(R~2=0.65),长江分汊规模远大于支流,凸显主干流规模效应。研究结果为优化长江航道条件、提升“黄金水道”经济效益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曲分汊河段 长江干支流 空间 几何形态 Google Earth Pr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弯曲分汊河道江心洲对横向环流分布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李红 王平义 王高山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2-64,68,共4页
结合长江中下游监利河段弯曲分汊情况拟定出概化模型,通过对江心洲从右到左的演变实验数据分析,得出了在同级流量时,随着洲头及边滩的推移,江心洲对水流的作用:产生的横向环流和环流强度分布规律,环流的存在引起水流的循环和泥沙的横向... 结合长江中下游监利河段弯曲分汊情况拟定出概化模型,通过对江心洲从右到左的演变实验数据分析,得出了在同级流量时,随着洲头及边滩的推移,江心洲对水流的作用:产生的横向环流和环流强度分布规律,环流的存在引起水流的循环和泥沙的横向搬运作用,对于弯曲型河段的造床过程起作用,为解决弯曲分汊河段浅滩的演变机理等一系列问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曲分汊 概化模型 横向环流 演变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常年库区典型弯曲分汊河道演变特性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唐小娅 童思陈 杨韵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1-114,共4页
皇华城河道为三峡常年库区典型的弯曲分汊河道,在三峡成库后"蓄清排浑"模式影响下,该河道淤积强度大、迅速,且已造成航槽易位和摆动,航道条件极其不稳。依据皇华城河道实测地形、来水来沙资料,分析了河段泥沙冲淤特性、典型... 皇华城河道为三峡常年库区典型的弯曲分汊河道,在三峡成库后"蓄清排浑"模式影响下,该河道淤积强度大、迅速,且已造成航槽易位和摆动,航道条件极其不稳。依据皇华城河道实测地形、来水来沙资料,分析了河段泥沙冲淤特性、典型断面淤积变化、深泓线变化和通航影响,初步预测了该河道的通航状况和演变趋势。结果表明,皇华城河道存在细沙累积性淤积,淤积速度、厚度、范围均较大的特点,且主要淤积部位较为固定,淤积范围有上延趋势;河道左汊深泓年际间发生淤积变化,导致深泓线逐渐从左汊摆动至右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曲分汊河道 冲淤特性 通航状况 演变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弯曲分汊浅滩潜坝对洄游鱼类栖息地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张新华 邓晴 +1 位作者 文萌 王明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28,共11页
长江上游弯曲分汊浅滩较多、碍航问题突出,同时该河段也是濒危鱼类中华鲟的主要繁衍水域。针对当前航道整治工程大都缺乏考虑其对水生生物栖息地的影响和现有栖息地评价仅依据河道内流量增加法中的加权可利用面积这两方面的问题,本文以... 长江上游弯曲分汊浅滩较多、碍航问题突出,同时该河段也是濒危鱼类中华鲟的主要繁衍水域。针对当前航道整治工程大都缺乏考虑其对水生生物栖息地的影响和现有栖息地评价仅依据河道内流量增加法中的加权可利用面积这两方面的问题,本文以长江上游弯曲分汊浅滩作为研究对象,考虑中华鲟产卵场功能区的分区特征,基于斑块面积比、栖息地破碎性指数、栖息地连通性指数,构建了鱼类栖息地综合评价模型,研究了淹没式丁坝(潜坝)布置形式对中华鲟栖息地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的潜坝布置形式对整治河段内中华鲟栖息地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作用;研究区域内中华鲟栖息地斑块个数与潜坝坝长成正比,斑块面积比和栖息地破碎性指数与坝体数量成反比,栖息地连通性指数主要受坝体数量的影响。从保护珍稀物种的角度出发,长江上游弯曲分汊浅滩治理中应控制整治建筑物的数量与长度。此外,本文基于濒危洄游型鱼类繁衍及生活习性提出的栖息地综合评价模型,能克服仅根据栖息地加权可利用面积评价的片面性,更适合鱼类栖息地环境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曲分汊河道 潜坝 中华鲟 产卵场功能区 栖息地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滩流量下弯曲分汊河道水力要素的突变性特征 被引量:5
6
作者 邹骥 刘亚 卢金友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20,共6页
平滩流量下的水力特性对分汊河道的滩槽冲淤、分流分沙比及污染物的输移等均有较大的影响。以长江中游戴家洲河段为原型,通过开展概化定床模型试验,分析了弯曲分汊河道不同特征流量下水动力特性的沿程差异性和平滩流量下分汊河道不同区... 平滩流量下的水力特性对分汊河道的滩槽冲淤、分流分沙比及污染物的输移等均有较大的影响。以长江中游戴家洲河段为原型,通过开展概化定床模型试验,分析了弯曲分汊河道不同特征流量下水动力特性的沿程差异性和平滩流量下分汊河道不同区域水力要素的突变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纵比降沿程变化规律为分流区小流量下沿程增加、大流量下沿程减小,凸岸汊道与之相反,而凹岸汊道沿程增加;在平滩流量附近,分流区水面纵比降出现极大值、沿程比降变幅出现极小值,主流线、最大床面切应力所处位置由凹岸汊道转移至凸岸汊道。试验结果为水沙变异条件下分汊河道冲淤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曲分汊河道 平滩流量 水力要素 突变特性 长江中游 戴家洲河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河流弯曲分汊浅滩整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旺喜 谭昆 +2 位作者 杨祥飞 杨卫 张俊锋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48-451,共4页
结合川江铜鼓滩的整治情况,对山区河流弯曲分汊浅滩水流运动特性、卵石输移运动规律、浅滩碍航特征、整治措施等弯曲分汊类浅滩的整治技术进行研究,归纳出弯曲分汊浅滩治理要点,为弯曲分汊类浅滩的整治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 航道整治 长江 弯曲分汊浅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M/OLI影像的河道平面形态演变机理分析——以监利弯曲汊道段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晓芳 黄河清 +1 位作者 余国安 彭昊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27,共7页
受到弯曲与分汊河道的输水输沙特性的共同作用,弯曲分汊河道的河床演变过程复杂。以长江中游监利河段为例,选取9期遥感影像数据,利用Envi和Arcgis解译并提取河道的平面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在1987-2014年间,监利两汊道宽度变化显著,左汊... 受到弯曲与分汊河道的输水输沙特性的共同作用,弯曲分汊河道的河床演变过程复杂。以长江中游监利河段为例,选取9期遥感影像数据,利用Envi和Arcgis解译并提取河道的平面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在1987-2014年间,监利两汊道宽度变化显著,左汊宽从1 041m减少至340m,右汊宽从632m增大至1 531m;与此同时,江心洲最大长度增加近900m,平均宽度缩窄200余m。在1995年前后,监利河道的水面宽度增大,江心洲的长宽比从3.59增加至4.32,河道发生主支汊易位。通过对监利站的水沙过程进行分析发现,监利汊道发生主支汊易位可能是由流量自80年代后进入中高水期而引起的水动力轴线不断右移所致。同时,为了适应来水来沙由"沙多水少"向"水多沙少"转变,监利河段的平面形态从减小江心洲宽度和增加河道水面宽度这两个方面进行调整,以减少河道的输沙能力,维持合理的输沙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监利河段 平面形态 弯曲分汊 自动调整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宜都段水流运动特性及河床冲淤演变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炯 庄佳 +1 位作者 陈立 张强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61-63,80,共4页
长江宜都河段为一典型低水弯曲分汊河段。利用2005年实测河道地形与水流资料,在5种不同入口流量条件下,计算模拟了河段内的水流。以此为实例研究了弯曲分汊河道水流的运动特性,包括河道流速分布的沿程变化、水面纵比降的变化和水流动力... 长江宜都河段为一典型低水弯曲分汊河段。利用2005年实测河道地形与水流资料,在5种不同入口流量条件下,计算模拟了河段内的水流。以此为实例研究了弯曲分汊河道水流的运动特性,包括河道流速分布的沿程变化、水面纵比降的变化和水流动力轴线年内的摆动等,并探讨了弯曲分汊河段水流运动与河床冲淤演变之间的关系。研究成果为航运、防洪、取水等部门提供了基本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曲分汊 水流运动 河床冲淤 水流动力轴线 长江宜都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