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南雪峰弧形构造带金矿地质特征、成矿规律与成矿模式
1
作者 肖丹 宋维国 +1 位作者 严志飞 李昌元 《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0-463,共14页
湖南雪峰弧形构造带位于扬子板块东南缘之江南古陆(江南造山带)西段,是湖南乃至华南地区最重要的金矿成矿区带之一。本文基于区域成矿地质背景,通过典型金矿床地质特征、成岩成矿年代学、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源、矿床共生组合等多方面... 湖南雪峰弧形构造带位于扬子板块东南缘之江南古陆(江南造山带)西段,是湖南乃至华南地区最重要的金矿成矿区带之一。本文基于区域成矿地质背景,通过典型金矿床地质特征、成岩成矿年代学、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源、矿床共生组合等多方面研究,对区域金矿成矿规律和成矿机制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并探讨区内金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研究认为,区内金矿床具有造山型金矿特征,主要赋矿于前寒武系中,受不同规模、序次脆性-韧性剪切带控制,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元古界,可能有深源物质加入,成矿流体主要为变质热液,成矿过程中有岩浆或深源流体叠加,后期大气降水加入。区内金矿形成与造山带的形成演化密切相关,成矿作用经历了新元古代江南造山带构造演化-富金地层形成,加里东陆内造山-金成矿第一次高峰期,印支晚期陆内造山运动第二次金成矿期。该研究成果对丰富区内金矿成矿理论、开展区内下一步金矿勘查评价、助力湖南万亿矿业产业集群发展,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和金矿资源保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 成矿地质背景 成矿规律 矿床成因 成矿模式 雪峰弧形构造带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雪峰弧形构造带中段沅陵—桃江地区金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2
2
作者 娄元林 曾昊 +4 位作者 廖驾 陈澍民 陈坤 汪斯毓 杨桃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04-106,共3页
沅陵—桃江地区位于雪峰弧形构造带中段,属江南造山带西南段,该带金矿资源潜力巨大,约90%以上的金矿床成带状横贯湘中分布,被誉为湖南的“金腰带”。该区金矿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床类型众多,迄今为止陆续发现了沃溪、沈家垭、符竹溪、... 沅陵—桃江地区位于雪峰弧形构造带中段,属江南造山带西南段,该带金矿资源潜力巨大,约90%以上的金矿床成带状横贯湘中分布,被誉为湖南的“金腰带”。该区金矿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床类型众多,迄今为止陆续发现了沃溪、沈家垭、符竹溪、王家冲、板溪、陈家村、天明等二十余处金锑矿床(黄建中等,2020;柏道远等,20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 成矿规律 找矿方向 沅陵—桃江地区 雪峰弧形构造带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巴山前陆弧形构造带形成机理分析 被引量:81
3
作者 张岳桥 施炜 +3 位作者 李建华 王瑞瑞 李海龙 董树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300-1315,共16页
基于野外观察和构造测量,论述了大巴山前陆弧形构造带的基本构造特征,包括弧形带展布特征、分带特征、分段特征、分层特征、构造变形样式、叠加变形特征和古构造应力场特征等,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大巴弧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指出大巴弧形... 基于野外观察和构造测量,论述了大巴山前陆弧形构造带的基本构造特征,包括弧形带展布特征、分带特征、分段特征、分层特征、构造变形样式、叠加变形特征和古构造应力场特征等,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大巴弧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指出大巴弧形成的机理不同于经典的碰撞造山模式,该弧形构造带经历了古生代大陆边缘伸展裂陷初始期、中晚三叠世碰撞造山雏形期和中晚侏罗世陆内造山定型期。造山作用前的古大陆边缘伸展作用及其产生的不规则边界形态对弧形带的形成起到了决定作用。其中先成的城口-房县弧形断裂带不仅控制了早古生代沉积-岩浆作用,同时成为大巴弧形成的主导边界条件,而弧形带两端的基底隆起也起到了重要的限制作用。根据实际地质资料设计的简单沙箱模型模拟了这个弧形带的形成条件和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巴山前陆弧形构造带 构造变形样式 叠加变形 构造应力场 构造物理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造山带大巴山弧形构造带中生代构造变形 被引量:66
4
作者 胡健民 施炜 +3 位作者 渠洪杰 陈虹 武国利 田蜜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9-68,共20页
大巴山构造带位于秦岭造山带南部,一直被认为是华北、扬子板块碰撞带前陆逆冲-推覆构造带。研究表明,位于城口—房县断裂之南的大巴山弧形构造带,经历了两次明显的叠加变形过程。大巴山弧形构造带由轴向弧形延伸的线状褶皱与弧形弯曲的... 大巴山构造带位于秦岭造山带南部,一直被认为是华北、扬子板块碰撞带前陆逆冲-推覆构造带。研究表明,位于城口—房县断裂之南的大巴山弧形构造带,经历了两次明显的叠加变形过程。大巴山弧形构造带由轴向弧形延伸的线状褶皱与弧形弯曲的逆冲断层组成(D2),是南大巴山主期变形产物。弧形构造带西段褶皱轴向为北北西—近南北向,叠加在先前轴向近东西向的开阔宽缓的褶皱(D1)之上,形成典型横跨叠加构造。弧形构造带中段和东段,褶皱轴向逐渐转变为近东西向。构造填图显示,在弧形带形成之前,发生过一期轴向北东到北北东向褶皱为主的变形(D1)。据变形序列、卷入的地层以及区域构造关系判断,西段与中、东段D1变形时代均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很可能与华北、扬子的碰撞相关。而相关的地质、同位素年代学及磷灰石裂变径迹资料显示,大巴山弧形构造带主期变形(D2)的变形时代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160~110Ma),所以大巴山弧形构造带记录了两期不同系统构造变形的叠加,这对研究秦岭造山带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造山 大巴山弧形构造带 中生代变形 滑脱拆离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米尔弧形构造带的构造过程与地貌特征 被引量:12
5
作者 陈汉林 陈亚光 +4 位作者 陈沈强 林秀斌 杨蓉 程晓敢 李康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5-75,共21页
帕米尔弧形构造带是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变形最强烈的地区之一,是研究构造过程、地貌演化以及气候变化及其相互作用的理想场所。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帕米尔弧形构造带新生代构造单元、地貌特征和动力学演化模型进行了总结归纳,包括... 帕米尔弧形构造带是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变形最强烈的地区之一,是研究构造过程、地貌演化以及气候变化及其相互作用的理想场所。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帕米尔弧形构造带新生代构造单元、地貌特征和动力学演化模型进行了总结归纳,包括:主要构造单元的活动起止时间、活动量及活动速率;帕米尔弧形构造带现今的地貌特征(水系和冰川的分布);帕米尔弧形构造带6种主要的地球动力学演化模型的主要样式、优点及限制。论文提出了帕米尔弧形构造带晚新生代构造研究的三个重要的科学问题:精细厘定构造带内部的不同断裂带运动学特征和相互关系;深部地质过程与浅部响应相结合,探讨构造带形成的深部地质过程控制;将构造过程、气候特征与地貌演化作为一个耦合系统开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米尔弧形构造带 新生代 构造过程 地貌特征 地球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盘山弧形构造带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环境 被引量:7
6
作者 张韬 林畅松 +3 位作者 丁孝忠 杜玉良 翟刚毅 张文秦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53-558,共6页
六盘山弧形构造带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自震旦-寒武纪以来,经历了“威尔逊旋回”构造演化。在陆内裂谷和板块俯冲阶段,成矿类型主要为海底火山块状硫化物型和与韧性剪切作用有关的构造蚀变岩型,而在碰撞造山和陆内造山阶段,成矿类型演变... 六盘山弧形构造带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自震旦-寒武纪以来,经历了“威尔逊旋回”构造演化。在陆内裂谷和板块俯冲阶段,成矿类型主要为海底火山块状硫化物型和与韧性剪切作用有关的构造蚀变岩型,而在碰撞造山和陆内造山阶段,成矿类型演变为与大型推覆体构造有关的似层状热液型,显示出不同构造演化阶段所反映的成矿环境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多金属矿床 六盘山 弧形构造带 构造演化 成矿作用 成矿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北缘西段新生代弧形构造带演化历史及成藏过程 被引量:8
7
作者 马新民 刘池阳 +2 位作者 罗金海 陈大友 张建魁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16-326,共11页
本文在钻井和二、三维地震数据精细解释的基础上,详细研究了柴北缘西段晚新生代弧形构造带演化历史和油气成藏过程。认为柴北缘西段是由一系列沿造山带前缘展布的弧形逆冲断裂和褶皱组成的弧形构造带。晚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具有自山... 本文在钻井和二、三维地震数据精细解释的基础上,详细研究了柴北缘西段晚新生代弧形构造带演化历史和油气成藏过程。认为柴北缘西段是由一系列沿造山带前缘展布的弧形逆冲断裂和褶皱组成的弧形构造带。晚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具有自山前向盆内扩展,东西两侧向中间传播的特点,油气运聚与构造演化过程紧密耦合。各弧形构造带两侧形成时间早,生储盖配置好,且具有古构造背景,是油气运聚的长期指向,应是下一步优先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形构造带 构造演化 油气成藏 柴达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南弧形构造带现今活动性质的地震学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呼楠 韩竹军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1,共21页
利用hypo2000和hypoDD程序对滇东南弧形构造带1990—2011年间的小震进行了重新定位和精定位;精定位后水平误差≤1.4km,垂直误差≤1.9km。在此基础上,根据P珔波和S珔波最大振幅比法,得到区内2007—2012年间148个小震的震源机制解。研究表... 利用hypo2000和hypoDD程序对滇东南弧形构造带1990—2011年间的小震进行了重新定位和精定位;精定位后水平误差≤1.4km,垂直误差≤1.9km。在此基础上,根据P珔波和S珔波最大振幅比法,得到区内2007—2012年间148个小震的震源机制解。研究表明,正-走滑滑动性质的节面数几乎为逆-走滑的2倍,显示该区现今构造活动以正-走滑性质为主。根据精定位后的小震震源深度剖面特征,曲江断裂、石屏-建水断裂倾向SW,红河断裂倾向NE,与该地区地壳速度结构剖面所反映的断裂几何学特征一致。在大陆动力学背景上,苏门答腊-缅甸海沟的回拉效应影响边界可能已经沿NEE方向深入到曲江断裂和石屏-建水断裂,而川滇块体SSE向的推挤作用在滇东南弧形构造带可能已居于次要地位,与SSE-NNW向的挤压作用相比,SWW-NEE向的拉张效应在滇东南现今构造活动中起着更重要的作用。这样的构造动力学背景与小震震源参数的总体特征所反映的构造力学环境也是一致的,滇东南弧形构造带可能是一个正在形成的张-剪性构造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形构造带 小震精定位 震源机制解 现今活动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弧形构造带新生代地层沉积序列及年代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董晓朋 李振宏 +3 位作者 井向辉 崔加伟 黄婷 寇琳琳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65-484,共20页
青藏高原东北缘弧形构造带新生代的构造变形和沉积充填过程既受到了太平洋板块俯冲的远程效应影响,也受到了青藏高原北东向扩展的控制。确定新生代地层的沉积时代是深入理解青藏高原东北缘弧形构造带内构造变形和沉积充填过程的重要前提... 青藏高原东北缘弧形构造带新生代的构造变形和沉积充填过程既受到了太平洋板块俯冲的远程效应影响,也受到了青藏高原北东向扩展的控制。确定新生代地层的沉积时代是深入理解青藏高原东北缘弧形构造带内构造变形和沉积充填过程的重要前提,但是目前弧形构造带内新生代地层序列和沉积时代仍存在诸多争议。文章系统研究了弧形构造带内古近纪至新近纪沉积序列和地层时代,结果显示弧形构造带内寺口子组、清水营组、彰恩堡组和干河沟组的沉积时代分别为中晚渐新世、晚渐新世—早中新世、中中新世—晚中新世和晚中新世—上新世。综合分析了古近纪至新近纪不整合界面的形成时代,重新厘定了古近纪—新近纪两期不整合及其大地构造意义,第一期不整合发育在清水营组与彰恩堡组之间,时代为早中新世,指示了青藏高原的北东向扩展到达弧形构造带;第二期不整合发育在彰恩堡组与干河沟组之间,时代为晚中新世,指示了青藏高原北东向扩展对弧形构造带的改造达到高峰。讨论了弧形构造带沉积充填过程与构造演化的耦合关系,新生代盆地的沉积演化过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自中渐新世至早中新世,弧形构造带主要受控于早期的滨太平洋伸展构造体系域,处于伸展构造背景;早中新世至晚中新世,构造变形和盆地演化开始受到青藏高原北东向扩展的影响,处于挤压构造背景;晚中新世至上新世,弧形构造带持续快速隆升,并且走滑断裂体系的发育分割了新生代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近纪—新近纪 年代学研究 地层序列 不整合 青藏高原东北缘弧形构造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巴山弧形构造带推覆作用的古地磁学响应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育燕 朱宗敏 林文姣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3年第1期256-256,共1页
关键词 大巴山弧形构造带 推覆作用 四川盆地 古地磁 中侏罗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南弧形构造带甘肃大沟—内蒙古乱井中上地壳电性结构 被引量:1
11
作者 闵刚 程建华 +2 位作者 尹秉喜 蔡学林 夏时斌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64-1475,共12页
利用大地电磁探测方法在宁南弧形构造带内蒙古乱井—甘肃大沟段进行了中上地壳电性结构特征研究,通过二维反演获得了研究区的电性结构模型,模型清楚揭示出了该区典型的电性结构特征:(1)中上地壳电性结构整体表现为"碎块状"的... 利用大地电磁探测方法在宁南弧形构造带内蒙古乱井—甘肃大沟段进行了中上地壳电性结构特征研究,通过二维反演获得了研究区的电性结构模型,模型清楚揭示出了该区典型的电性结构特征:(1)中上地壳电性结构整体表现为"碎块状"的构造特征,其中走廊构造带总体表现为相对低阻,北祁连碰撞造山带总体表现为相对高阻;(2)海原地震震源区的震源断裂所反映的低阻带构造样式既不像走滑断裂那样陡峭,也不像逆冲断裂那样平缓,而是兼具走滑与逆冲断裂带的双重特征;(3)研究区壳内低阻层呈现不连续分布,总体表现为南深北浅的构造样式,一般都终止于高阻地块边缘或与逆冲推覆构造的滑脱面相交汇处;(4)清水河裂褶带内发育的高阻地块可能为晚古生代或早中生代发育在元古宙基底上的古隆起,为该区燕山期构造运动提供了深部大地电磁资料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南弧形构造带 大地电磁探测 电性结构 壳内低阻层 古隆起 滑脱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弧形构造带控气特征 被引量:13
12
作者 王麒翔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51-454,共4页
基于弧形构造带对瓦斯富集程度及瓦斯灾害的分区性,探讨了弧形构造三度弯曲的控气特征。其中,第一度和第二度弯曲总体上控制了煤层气的赋存特征及补给、运移和逸散条件,第三度弯曲及其伴生的横张断裂控制了煤层气富集区域的平面展布。... 基于弧形构造带对瓦斯富集程度及瓦斯灾害的分区性,探讨了弧形构造三度弯曲的控气特征。其中,第一度和第二度弯曲总体上控制了煤层气的赋存特征及补给、运移和逸散条件,第三度弯曲及其伴生的横张断裂控制了煤层气富集区域的平面展布。多个经历三度弯曲的弧形构造组成弧形构造带,引入处于徐宿弧形构造带不同区域的芦岭煤矿、桃园煤矿、孙疃煤矿实例,表明弧形构造带内弧带弧顶区域逆断层发育、瓦斯富集、瓦斯灾害严重,外弧带张裂隙、正断层发育、瓦斯含量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形构造 徐宿弧形构造带 煤层气 控气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拉善弧形构造带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4
13
作者 周良仁 《西北地质》 CAS CSCD 1989年第2期1-8,共8页
阿拉善弧形构造体系,位于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西半部的阿宁盾地,由数条隆坳相间和互相平行的弧形构造带组成,呈向南突的似马蹄形。东翼以祁吕贺兰山字型的脊柱贺兰褶断带为砥柱,西翼反射弧的砥拄是以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体系前弧褶带西翼... 阿拉善弧形构造体系,位于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西半部的阿宁盾地,由数条隆坳相间和互相平行的弧形构造带组成,呈向南突的似马蹄形。东翼以祁吕贺兰山字型的脊柱贺兰褶断带为砥柱,西翼反射弧的砥拄是以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体系前弧褶带西翼反射弧形式表现出来的。区域构造应力为南北向,以由北向南的挤压推动为主,这与西伯利亚地块往南楔入和推挤密切相关。该弧形构造体系与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几乎同步形成、发展和定型。它始于晚古生代或更早,成熟于第三纪,迄今还在活动,控制着地震、盐湖分布。另外,该弧形构造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是阿拉善地台活化的产物,经历过多旋回的复杂发展过程,多旋回的构造作用导致了多旋回的沉积作用、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形构造带 构造型式 阿拉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重力、航磁资料研究木里-盐源弧形构造带及邻区的深部孕震环境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薇 邵昌盛 +1 位作者 李大虎 顾勤平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0-256,共7页
探讨川西高原木里-盐源弧形构造带重磁异常分布特征与地震孕育和发生的深部孕震环境及地震构造背景。基于木里-盐源弧形构造带的重力和航磁资料,采用重力三维视密度反演、航磁化极和延拓等位场数据处理方法,获得壳内不同深度的视密度变... 探讨川西高原木里-盐源弧形构造带重磁异常分布特征与地震孕育和发生的深部孕震环境及地震构造背景。基于木里-盐源弧形构造带的重力和航磁资料,采用重力三维视密度反演、航磁化极和延拓等位场数据处理方法,获得壳内不同深度的视密度变化信息和磁性介质的分布范围及重磁异常的形态、幅值大小及梯度变化等特征。综合三维视密度反演结果表明:沿木里-盐源弧形构造带两侧的视密度异常展布特征各异,锦屏山弧形构造带西侧区域大范围分布的低密度异常反映了川西高原的中下地壳深度范围物质较为软弱。深部低密度异常的存在容易造成浅部脆性地壳内应力积累,是驱动木里-盐源地区构造变形作用和地震频繁活动的深部动力环境。航磁ΔT化极结果显示研究区两侧不同区域呈现不同的异常展布特征,构造边界断裂具有明显的深部地球物理场标志,中强震多数发生在断错地壳和上地幔的深大断裂及其附近。根据航磁ΔT向上延拓10km和20km图像可知,2012年发生在盐源与宁蒗交界处Ms 5.7地震,其震中位置处于航磁异常的突变带上,该区域壳内块体或基底性质之间存在明显的介质磁性差异,易于造成应力积累并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发生破裂,这是此次Ms 5.7地震的深部孕震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里-盐源弧形构造带 重力 航磁 深部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南弧形构造带甘肃靖远-宁夏盐池剖面中上地壳电性结构特征 被引量:6
15
作者 尹秉喜 程建华 +2 位作者 闵刚 蔡学林 杨勇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32-339,共8页
对垂直于宁南弧形构造带的一条大地电磁测深剖面数据的处理和反演解释,揭示了沿剖面的中祁连隆褶带、靖远—西吉坳陷、西华山—六盘山隆褶带、兴仁堡—海原坳陷、中卫—同心断陷、卫宁北山—罗山坳陷、鄂尔多斯西缘隆褶带及天环坳陷30k... 对垂直于宁南弧形构造带的一条大地电磁测深剖面数据的处理和反演解释,揭示了沿剖面的中祁连隆褶带、靖远—西吉坳陷、西华山—六盘山隆褶带、兴仁堡—海原坳陷、中卫—同心断陷、卫宁北山—罗山坳陷、鄂尔多斯西缘隆褶带及天环坳陷30km深度的电性结构特征及相互关系;推断出祁连山碰撞造山带存在自南西向北东的逆冲,鄂尔多斯西缘隆褶带从东向西依次叠置形成逆冲叠瓦式断裂构造格局。电性分布特征表明:宁南弧形构造带内壳内低阻层主要在北祁连碰撞造山带及兴仁堡—海原坳陷内呈不连续分布,祁连山造山带内的壳内高导层往北终止于兴仁堡—海原坳陷内;兴仁堡—海原坳陷内的壳内高导层往北东终止于鄂尔多斯西缘逆冲褶皱带,与鄂尔多斯西缘逆冲推覆体下的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滑脱面相交汇,沿剖面方向宁南弧形构造带内的壳内低阻层总体表现为西南深北东浅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冲构造 大地电磁测深 盆山构造体系 宁南弧形构造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弧形构造带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被引量:4
16
作者 郑成鹏 李玮 +3 位作者 徐世钊 张杰 高赛男 贾超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71-1185,共15页
弧形构造是造山带中一种常见的构造样式,弧形构造带的形成过程对于揭示造山带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弧形构造在平面上通常表现为平行型、汇聚型、发散型、截切型和混杂型5种类型。依据弧形构造带运动史和是否弯曲旋转,弧形构造带... 弧形构造是造山带中一种常见的构造样式,弧形构造带的形成过程对于揭示造山带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弧形构造在平面上通常表现为平行型、汇聚型、发散型、截切型和混杂型5种类型。依据弧形构造带运动史和是否弯曲旋转,弧形构造带可分为原始弧、渐进弧与次级弧3类运动学模型。弧形构造带的形成主要与边缘地形、刚性块体阻挡、地层厚度与拆离层滑脱程度差异、走滑断层等地质条件,运动学特征,地球动力学背景和多期次构造运动叠加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形构造带 几何学 运动学 形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米尔弧形构造带东北缘晚新生代构造活动的沉积与重矿物变化响应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子一 李康 +5 位作者 李勇 安凯旋 陈才 林秀斌 程晓敢 陈汉林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19-1430,共12页
帕米尔弧形构造带东北缘晚新生代沉积特征的研究对于理解帕米尔构造带弧形扩展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帕米尔弧形构造带东北缘的晚新生代沉积地层的沉积特征对比研究和重矿物采样与组份分析,建立了帕米尔弧形构造带东北缘地区的... 帕米尔弧形构造带东北缘晚新生代沉积特征的研究对于理解帕米尔构造带弧形扩展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帕米尔弧形构造带东北缘的晚新生代沉积地层的沉积特征对比研究和重矿物采样与组份分析,建立了帕米尔弧形构造带东北缘地区的晚新生代沉积联合柱状对比图和重矿物组份变化曲线。研究结果表明,晚新生代沉积与重矿物变化主要记录了帕米尔弧形构造带东北缘的两期构造活动。第一期构造活动发生在安居安组沉积时期,帕米尔弧形构造带东北缘的和什拉甫剖面、英科1井表现为粗碎屑沉积和对应的不稳定重矿物爆发,而南部的甫沙2井中则并未观察到,这一事件可能反映了喀什-叶城走滑系统在和什拉甫剖面附近的中新世构造启动。第二期构造活动发生在阿图什组沉积期间,帕米尔弧形构造带东北缘全区域出现了一套粗碎屑沉积和对应的不稳定重矿物爆发,反映了帕米尔弧形构造带东北缘在上新世以来大规模向北楔入塔里木盆地内部的构造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米尔弧形构造带东北缘 晚新生代 沉积特征 重矿物变化 构造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南方主要锰矿找矿远景区内弧形构造带特征及其找矿预测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延年 李连支 +4 位作者 胡雅菲 陈旭 吴继兵 刘虎 江沙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241-248,共8页
我国南方主要锰矿找矿远景区中,大多发育由锰矿控矿褶皱、破矿断裂为主组成的控矿弧形构造带,为逆冲-推覆(重力滑覆)褶断构造带,其低角度的叠瓦状逆冲断层、双重逆冲构造常常造成含锰岩系地层的多次上、下重叠,较多较好地保存了原生锰矿... 我国南方主要锰矿找矿远景区中,大多发育由锰矿控矿褶皱、破矿断裂为主组成的控矿弧形构造带,为逆冲-推覆(重力滑覆)褶断构造带,其低角度的叠瓦状逆冲断层、双重逆冲构造常常造成含锰岩系地层的多次上、下重叠,较多较好地保存了原生锰矿层,但有些破矿断层将含锰岩系错断至深部,被保存下来成为隐伏矿。本文综合归纳逆冲推覆(重力滑覆)构造特征及控矿特征;研究了分布在湘西-滇东一带的湘黔渝毗连区、湘中、黔东南-湘西南、桂中、湘中南、桂西南、滇东南等主要锰矿找矿远景区中发育的弧形逆冲推覆(重力滑覆)构造带特征;对湘西-滇东地区发育的6个主要锰矿找矿远景区内弧形构造带进行了找矿预测,圈定找矿靶区50余处,预测锰矿石资源量26亿吨,为未来锰矿深地探测及资源基地综合调查评价提供新的找矿思路及调查评价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潜力 找矿预测 逆冲推覆构造 弧形构造带 锰矿找矿远景区 我国南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雪峰弧形构造带中段典型金锑矿床成矿流体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周超 孙骥 +5 位作者 郭爱民 贾朋远 陆文 隗含涛 郭鼎 蔡毅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41-1259,共19页
古台山矿床和龙王江矿床是雪峰弧形构造带中段颇具代表性的石英脉型金锑矿床。古台山金锑矿床位于白马山复式岩体的外接触带,而龙王江金锑矿床则距离白马山岩体较远。本文从流体包裹体和氢氧同位素研究入手,讨论了成矿流体的特征、来源... 古台山矿床和龙王江矿床是雪峰弧形构造带中段颇具代表性的石英脉型金锑矿床。古台山金锑矿床位于白马山复式岩体的外接触带,而龙王江金锑矿床则距离白马山岩体较远。本文从流体包裹体和氢氧同位素研究入手,讨论了成矿流体的特征、来源及其与成矿的关系。流体包裹体岩相学观察和显微测温表明,古台山矿床成矿期石英中包裹体以气液水两相包裹体和CO2-H2O三相包裹体为主,均一温度集中在199~298℃,盐度集中在2.07%~11.46%NaCleqv;龙王江矿床成矿期石英中包裹体以气液水两相包裹体为主,均一温度集中在164~238℃,盐度集中在1.40%~8.41%NaCleqv。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古台山矿床成矿流体来源主要为岩浆水和变质水的混合流体;龙王江矿床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变质水。根据流体包裹体岩相学观察,结合显微测温,认为流体不混溶是导致古台山矿区矿质沉淀的主要机制;而龙王江矿区矿质沉淀很可能是温度和(或)压力的变化,或大气降水的加入(混合)所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流体不混溶 古台山金锑矿床 龙王江金锑矿床 雪峰弧形构造带 矿产勘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雪峰弧形构造带变形特征及其与金矿的关系 被引量:8
20
作者 胡能勇 权正钰 +1 位作者 潘莉 王甫仁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1998年第S1期33-37,共5页
从宏观、微观构造入手,较详细地研究了雪峰弧形构造带(以下简称该带)的变形特征,认为它是一条发育于地壳相对较深层次的韧性剪切带。进而总结了该带与金矿床(点)的关系,指出韧性剪切变形不仅形成了导矿通道和容矿空间,更主要的... 从宏观、微观构造入手,较详细地研究了雪峰弧形构造带(以下简称该带)的变形特征,认为它是一条发育于地壳相对较深层次的韧性剪切带。进而总结了该带与金矿床(点)的关系,指出韧性剪切变形不仅形成了导矿通道和容矿空间,更主要的是在它的成生演化过程中,促使了成矿物质的活化、迁移并在适当部位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峰弧形构造带 韧性剪切 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