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短台阶弧形导坑法在浅埋大断面黄土隧道Ⅴ级围岩段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初厚永 《铁道标准设计》 2008年第11期69-73,共5页
浅埋大断面黄土隧道Ⅴ级围岩段以往均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或CRD法进行施工,而这两种方法的施工进度都较慢,造价也较高。结合郑西客运专线高桥大断面黄土隧道在浅埋段采用弧形导坑法施工的成功实例,详细介绍该方法的施工工艺、变形特征、施... 浅埋大断面黄土隧道Ⅴ级围岩段以往均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或CRD法进行施工,而这两种方法的施工进度都较慢,造价也较高。结合郑西客运专线高桥大断面黄土隧道在浅埋段采用弧形导坑法施工的成功实例,详细介绍该方法的施工工艺、变形特征、施工控制要点、变形控制基准值和施工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台阶 弧形导坑法 黄土隧道 V级围岩 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塌方段施工方案优化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17
2
作者 王迎超 尚岳全 +1 位作者 靖洪文 蔚立元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514-520,共7页
对于隧道塌方地段,选取合适的施工方案是关键问题。结合乌竹岭隧道塌方工程实际条件,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对两种施工方案进行模拟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双侧壁导坑施工方案相对于上弧形导坑施工方案,能够更好地控制围岩位移、改善其受力... 对于隧道塌方地段,选取合适的施工方案是关键问题。结合乌竹岭隧道塌方工程实际条件,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对两种施工方案进行模拟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双侧壁导坑施工方案相对于上弧形导坑施工方案,能够更好地控制围岩位移、改善其受力状况、减小初期支护受力,且围岩破坏区范围较小,可见双侧壁导坑施工方案更适合于隧道塌方段的施工。通过现场监控量测分析,隧道断面净空收敛变形和拱顶下沉稳定速度较快,最终变形值较小,隧道主体稳固,没有任何变形,说明所选处治方案对抑制隧道塌方段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塌方 双侧壁导坑 弧形导坑法 超前支护 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弃土段大断面隧道施工力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徐坤 王志杰 +1 位作者 阚呈 刘八一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7-94,共8页
以龙洞堡机场隧道为工程背景,对弃土段隧道大变形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使隧道顺利通过剩余弃土段。研究结果表明,隧道所处人工弃土段与经压密原生土体物理性质存在差异,小导管与袖阀管注浆无法在弃土层扩散,反而增加了... 以龙洞堡机场隧道为工程背景,对弃土段隧道大变形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使隧道顺利通过剩余弃土段。研究结果表明,隧道所处人工弃土段与经压密原生土体物理性质存在差异,小导管与袖阀管注浆无法在弃土层扩散,反而增加了覆土重度,增大了隧道上覆荷载;实践证明对剩余弃土段采取二重管双液注浆,其效果要明显优于上述两种注浆措施;掌子面预留核心土和掌子面锚杆有效控制了掌子面前方先行位移,剩余弃土段掌子面先行位移约占总位移的15%~18%,达到减少掌子面先行位移的目的;弃土段隧道开挖,上覆土体呈现出整体下沉趋势,通过拱脚注浆锁脚锚杆可以减少初期支护拱脚、边墙脚沉降和过大水平位移;通过数值计算分析表明弧形导坑法开挖时,安全系数最小值发生在隧道仰拱中部,其量值为3.36,初期支护安全系数均大于2.4,支护体系在施工阶段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弃土段隧道 二重管双液注浆 超前加固 弧形导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田隧道出口浅埋、偏压段施工技术
4
作者 叶跃林 《隧道建设》 2005年第B06期66-68,75,共4页
对盐田隧道出口浅埋、偏压、高地下水位段采用弧形导坑开挖法施工技术和施工要点进行总结,希能给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 盐田隧道 隧道出口 浅埋段 偏压段 施工技术 弧形导坑开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