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侧柱碰撞中头部运动学特征对弥散性脑损伤的影响
1
作者 易文韬 唐颖 +3 位作者 雷飞兵 曾董 蔡娅妮 罗斌尹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6,共11页
为完善相关脑损伤评估准则,探究了侧柱碰撞中头部运动学特征对弥散性脑损伤的影响。通过构建一种规定运动边界的六自由度头部模型,探究了60组侧柱碰撞试验中乘员头部运动学及生物力学响应,评估了现有脑损伤指标对弥散性损伤的预测效果... 为完善相关脑损伤评估准则,探究了侧柱碰撞中头部运动学特征对弥散性脑损伤的影响。通过构建一种规定运动边界的六自由度头部模型,探究了60组侧柱碰撞试验中乘员头部运动学及生物力学响应,评估了现有脑损伤指标对弥散性损伤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不满足“弥散性轴索多轴一般评估”(DAMAGE)和“脑损伤准则”(BrIC)高性能阈值的试验占比分别为27%和35%。“通用脑损伤准则”(UBrIC)对95百分位最大主应变的决定系数R2为0.85,显著高于其他指标。多轴旋转载荷耦合作用导致脑组织应变集中,增加了侧柱工况弥散性脑损伤风险。UBrIC相对其他指标在侧柱工况下更能准确评估弥散性脑损伤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安全 侧柱碰撞 弥散损伤 损伤指标 数字人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弥散性轴索损伤后β-APP的表达 被引量:9
2
作者 朱金龙 朱少华 +4 位作者 任亮 刘良 周亦武 陈虎 邓伟年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65-168,F0003,共5页
目的观察大鼠DAI损伤后β-APP表达和Gless神经纤维轴索染色在诊断DAI损伤及判断损伤时间的价值。方法按Marmarou法复制大鼠DAI损伤模型,脑组织常规取材后进行β-APP及Gless氏神经纤维轴索染色观察。结果β-APP及Gless氏染色法在大鼠DAI... 目的观察大鼠DAI损伤后β-APP表达和Gless神经纤维轴索染色在诊断DAI损伤及判断损伤时间的价值。方法按Marmarou法复制大鼠DAI损伤模型,脑组织常规取材后进行β-APP及Gless氏神经纤维轴索染色观察。结果β-APP及Gless氏染色法在大鼠DAI损伤后0.5h即可见神经轴索断裂、扭曲变形、增粗膨大,12h以后可见到轴索收缩球。二种方法均显示DAI损伤的病理形态学变化,伤后12h明显,1d达到高峰,3d后开始修复,10d后基本恢复正常。β-APP表达强度在实验组不同时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即3h呈明显阳性表达,1d达到高峰,3d后逐渐减弱,10d基本恢复正常。结论β-AP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及Gless氏神经纤维轴索染色法,对DAI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并能从病理形态学上反映DAI损伤的时序性。β-APP表达强度变化是推断早期DAI损伤时间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轴索损伤 Β-APP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损伤时间推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麝香注射液联合神经节苷脂对弥散性轴索损伤大鼠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宋国智 张学强 +2 位作者 王霞 常成 陈建军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4期550-554,共5页
目的:探讨复方麝香注射液联合神经节苷脂对弥散性轴索损伤(DAI)大鼠神经元凋亡及神经丝蛋白200(NF200)、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凋亡相关蛋白激酶1(DAPK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头颅瞬间旋转损伤装置建立DAI大鼠模型。将成功建立... 目的:探讨复方麝香注射液联合神经节苷脂对弥散性轴索损伤(DAI)大鼠神经元凋亡及神经丝蛋白200(NF200)、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凋亡相关蛋白激酶1(DAPK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头颅瞬间旋转损伤装置建立DAI大鼠模型。将成功建立的45只DAI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实验组和联合组,每组15只;另选择15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大鼠腹腔注射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30 mg/(kg·d)],联合组大鼠腹腔注射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30 mg/(kg·d)]+复方麝香注射液[2 mL/(kg·d)],对照组与模型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连续干预7 d。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法评估各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检测各组大鼠神经元凋亡情况;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b)法检测大鼠脑组织NF200、GAP-43与DAPK1蛋白表达。结果:干预第1~7天,模型组、联合组与实验组大鼠mNSS评分均逐渐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第1~7天的mNSS评分均明显升高,但联合组与实验组低于模型组,联合组低于实验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元凋亡指数及脑组织DAPK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且联合组与实验组低于模型组,联合组低于实验组(P<0.05);NF200、GAP-43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且联合组与实验组高于模型组,联合组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复方麝香注射液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DAI可改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抑制神经元凋亡,改善神经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脑组织NF200、GAP-43蛋白表达,下调DAPK1蛋白表达相关,且两药联合使用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轴索损伤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 复方麝香注射液 神经元 凋亡 神经丝蛋白200 生长相关蛋白43 凋亡相关蛋白激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敏感加权成像在出血性弥散性轴索损伤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李伟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4期376-379,共4页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在出血性弥散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法医学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DAI的法医学鉴定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T1WI、T2WI、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在出血性弥散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法医学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DAI的法医学鉴定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T1WI、T2WI、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序列影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DAI出血灶多位于脑组织表浅区,SWI对出血性DAI的检出率最高,与其他序列成像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WI在DAI法医学鉴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学 弥散轴索损伤 磁共振成像 磁敏感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质骨弥散性微损伤非骨重建自修复
5
作者 洪玥铃 周瑾 王彬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13-617,共5页
弥散性微损伤是骨疲劳引发的主要骨微损伤之一。骨损伤修复普遍认为完全通过骨重建过程完成。研究发现与线性裂痕不同,弥散性微损伤的骨细胞未凋亡,损伤区在"无骨重建过程"下进行了直接修复。基于此新发现,本文对弥散性基质... 弥散性微损伤是骨疲劳引发的主要骨微损伤之一。骨损伤修复普遍认为完全通过骨重建过程完成。研究发现与线性裂痕不同,弥散性微损伤的骨细胞未凋亡,损伤区在"无骨重建过程"下进行了直接修复。基于此新发现,本文对弥散性基质微损伤的特殊自修复相关机制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骨微损伤修复研究提供一个新视角,并为临床治疗骨组织疾病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损伤 骨细胞 骨陷窝-骨小管系统 骨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和去势大鼠胫骨皮质机械性显微损伤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宋国路 于志锋 +2 位作者 汤亭亭 戴尅戎 裘世静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4期259-262,共4页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病理状态对机械性显微损伤产生和修复的影响。方法SD大鼠去势和假手术后3个月在右胫骨钻孔造成机械性损伤,分别在钻孔后1、2、4周后取材,进行标本碱性品红染色,制作50μm厚切片在光镜和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利用BIOQUAN...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病理状态对机械性显微损伤产生和修复的影响。方法SD大鼠去势和假手术后3个月在右胫骨钻孔造成机械性损伤,分别在钻孔后1、2、4周后取材,进行标本碱性品红染色,制作50μm厚切片在光镜和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利用BIOQUANT图像分析软件对显微损伤进行定量分析。结果镜下观察发现损伤呈现片状的弥散性损伤和线性裂纹。对线性裂纹的统计学分析发现,裂纹的数量密度和长度密度在去卵巢组明显地高于假手术组(P〈0.01)。对弥散性损伤的统计学分析发现:去卵巢组的损伤骨表面的比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损伤面积比在两组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均为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弥散性损伤和线性裂纹都有逐渐减少的倾向,其中损伤面积比在各组的不同时间点之间存在着统计学上的差异(P〈0.01)。结论在雌激素缺乏导致的骨质疏松骨上,植入物可产生更多的显微损伤。随着时间的延长,这些显微损伤可逐渐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显微损伤 去势 线裂纹 弥散性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MRI诊断价值 被引量:5
7
作者 郑文斌 刘国瑞 +1 位作者 方文辉 肖叶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495-496,共2页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MRI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0例临床表现符合DAI的病例MRI表现特点进行分析。结果:MRI表现为中线未见移位,多数病灶较小且为非出血性,脑干和胼胝体损伤灶多见于重度头部损伤...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MRI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0例临床表现符合DAI的病例MRI表现特点进行分析。结果:MRI表现为中线未见移位,多数病灶较小且为非出血性,脑干和胼胝体损伤灶多见于重度头部损伤病人,本病常伴有其他类型脑部损伤。结论:MRI是DAI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结合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诊断 损伤 弥散轴索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