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钽添加量对氧化物弥散强化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蒋有芳 熊惟皓 +1 位作者 姚振华 李映波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6-100,共5页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不同钽添加量的氧化物弥散强化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钢,研究了钽添加量对该钢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钢的力学性能随着钽添加量的增多先升高后下降;当钽的添加量为0.18%时,晶粒细小均匀,在晶粒内有大量二...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不同钽添加量的氧化物弥散强化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钢,研究了钽添加量对该钢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钢的力学性能随着钽添加量的增多先升高后下降;当钽的添加量为0.18%时,晶粒细小均匀,在晶粒内有大量二次细小的TaC粒子弥散均匀析出,合金的力学性能最优,室温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632MPa和24.2%,300℃下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557MPa和2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物弥散强化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 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素体-马氏体钢P92在超临界水中的腐蚀性能 被引量:11
2
作者 朱发文 张乐福 +2 位作者 唐睿 乔培鹏 鲍一晨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979-983,共5页
研究了P92钢在550和600℃超临界水中的腐蚀特性,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氧化膜的表面形貌、组织结构和元素分布。结果表明:P92钢在超临界水中的氧化动力学大致服从立方生长规律,600℃下P92钢的腐蚀增重和氧化膜... 研究了P92钢在550和600℃超临界水中的腐蚀特性,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氧化膜的表面形貌、组织结构和元素分布。结果表明:P92钢在超临界水中的氧化动力学大致服从立方生长规律,600℃下P92钢的腐蚀增重和氧化膜厚度均为550℃时的3倍。P92钢在超临界水中形成的氧化膜为双层结构,氧化膜外层富Fe,而内层富Cr。600℃时P92钢氧化膜发生了开裂和剥落,其原因主要在于降温过程中基体与氧化物间的热膨胀系数不相匹配而产生的较大热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素体-马氏体 超临界水 腐蚀性能 氧化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物弥散增强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9Cr钢的显微组织与拉伸性能
3
作者 周敏 熊惟皓 +2 位作者 姚振华 彭倩筠 黄玉柱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2-65,共4页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核聚变反应堆第一壁候选结构材料——氧化物弥散强化低活化9Cr钢,采用XRD、OM、SEM、EDS等对合金化之后的粉体及烧结体的组织进行了分析,讨论了球料比对粉体特性以及烧结温度对烧结体组织与抗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核聚变反应堆第一壁候选结构材料——氧化物弥散强化低活化9Cr钢,采用XRD、OM、SEM、EDS等对合金化之后的粉体及烧结体的组织进行了分析,讨论了球料比对粉体特性以及烧结温度对烧结体组织与抗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球料比为20:1、球磨48 h的粉体颗粒呈片层状,尺寸较均匀,合金化效果较好;烧结温度在1300~1390℃范围内,随着温度的提高,烧结体的孔隙率降低,组织更加均匀,抗拉强度由376.0MPa逐渐增大到562.9MPa,伸长率同步增大,最大为2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物弥散增强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9Cr 机械合金化 烧结温度 抗拉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15Ti ODS奥氏体钢晶粒组织与纳米粒子的透射电镜表征 被引量:4
4
作者 龚翱翔 徐驰 +1 位作者 安瞻 佟振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0-195,共6页
15-15Ti奥氏体不锈钢由于其优异的耐腐蚀性能和高温力学性能成为钠冷快堆包壳的候选材料,其高温力学性能和抗辐照肿胀能力可以通过氧化物弥散强化(ODS)进行增强。本工作对通过机械合金化以及锻造工艺制备的15-15Ti ODS奥氏体钢和作为参... 15-15Ti奥氏体不锈钢由于其优异的耐腐蚀性能和高温力学性能成为钠冷快堆包壳的候选材料,其高温力学性能和抗辐照肿胀能力可以通过氧化物弥散强化(ODS)进行增强。本工作对通过机械合金化以及锻造工艺制备的15-15Ti ODS奥氏体钢和作为参比材料的15-15Ti奥氏体钢的微观结构进行研究,对ODS钢中氧化物颗粒的分布以及强化机制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研究发现氧化物弥散粒子分布总体均匀但有成团聚集倾向。Y-Zr-O粒子的平均粒径为(9.97±0.04) nm,平均粒距为(17.25±0.68) nm,数密度约为4.49×10^(22)m^(-3)。在透射电镜明场像下观察到ODS样品中氧化物颗粒对位错的钉扎作用。扫描透射(STEM)结合能谱分析显示ODS样品中有两种氧化物,分别为占比较少的Al_(2)O_(3)以及占比较多的Y_(4)Zr_(3)O_(12)。高分辨电镜表征发现第二相粒子与基体之间出现共格或半共格界面的迹象,并且少数粒子周围出现非晶化界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15Ti 奥氏体 微观结构 氧化弥散强化颗粒 透射电子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线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5
作者 高惠临 张骁勇 +3 位作者 冯耀荣 霍春勇 吉玲康 李为卫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4,16,共5页
根据材料的显微组织将管线钢分为四种类型,即铁素体-珠光体管线钢、针状铁素体管线钢、贝氏体-马氏体管线钢和回火索氏体管线钢;并以此为线索介绍了该四类管线钢的化学成分、显微组织和性能,综述了管线钢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 管线 铁素体-珠光体 针状铁素体 贝氏体-马氏体 回火索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80管线钢焊接粗晶区组织与韧性的研究 被引量:23
6
作者 薛小怀 周昀 +2 位作者 钱百年 李晶丽 楼松年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854-1857,共4页
X80钢经焊接热模拟后粗晶区组织明显粗化,韧性显著下降.低碳时在粗晶区中的贝氏体铁素体板条间形成的硬而脆的Fe3C是恶化粗晶区韧性的主要原因.超低碳时在粗晶区中形成的马氏体-奥氏体(M-A)组元的含量比低碳时少,M-A组元中残余奥氏体所... X80钢经焊接热模拟后粗晶区组织明显粗化,韧性显著下降.低碳时在粗晶区中的贝氏体铁素体板条间形成的硬而脆的Fe3C是恶化粗晶区韧性的主要原因.超低碳时在粗晶区中形成的马氏体-奥氏体(M-A)组元的含量比低碳时少,M-A组元中残余奥氏体所占的比例大,由于马氏体中偏聚的碳含量低,因而其塑性好,同时因超低碳抑制了Fe3C碳化物的形成而改善了粗晶区的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线 焊接热模拟 粗晶区 超低碳 贝氏体铁素体 马氏体-奥氏体组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法制备的ODSRAFM钢的结构和性能比较 被引量:2
7
作者 乔建生 张文儒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18,共4页
比较了机械合金化法、溶胶-凝胶-等离子体烧结法和真空熔炼法三种方法制备的氧化物弥散强化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钢的结构和性能。机械合金化方法和溶胶-凝胶-等离子体烧结法制备得到的材料氧化物粒子达到纳米级;真空熔炼方法可制备出微... 比较了机械合金化法、溶胶-凝胶-等离子体烧结法和真空熔炼法三种方法制备的氧化物弥散强化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钢的结构和性能。机械合金化方法和溶胶-凝胶-等离子体烧结法制备得到的材料氧化物粒子达到纳米级;真空熔炼方法可制备出微米级大小的氧化物弥散强化材料。上述方法制备的材料强度均得到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物弥散强化 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 方法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工工艺对F/M钢包壳管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潘钱付 赵勇 +4 位作者 牛犇 卓洪 邱绍宇 吴裕 刘超红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45-50,54,共7页
对锻造态铁素体/马氏体(F/M)钢进行了两种不同挤压比的挤压-不同道次冷轧实验,研究不同工艺对F/M钢管材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热挤压、退火后,两条工艺路线制备的F/M钢管材均为马氏体组织,且细小的碳化物粒子在马氏体... 对锻造态铁素体/马氏体(F/M)钢进行了两种不同挤压比的挤压-不同道次冷轧实验,研究不同工艺对F/M钢管材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热挤压、退火后,两条工艺路线制备的F/M钢管材均为马氏体组织,且细小的碳化物粒子在马氏体基体上均匀分布。在多道次轧制、退火过程中,大变形量的管材发生完全再结晶,微观组织是铁素体晶粒;而小变形量的管材发生部分再结晶,微观组织由铁素体和板条马氏体构成;在相同道次冷轧和退火后,发生了完全再结晶的管材强度较低塑性高,只发生部分再结晶的管材表现出高强度和低塑性。经过相同的正火和回火后,两条工艺路线制备的成品管中马氏体板条宽度为200~300 nm,室温屈服强度为590~610MPa,550℃时屈服强度为330~350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素体/马氏体 加工工艺 挤压-冷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Si元素含量9Cr耐热钢熔敷金属铅铋腐蚀行为
9
作者 刘琛 魏世同 +1 位作者 吴栋 陆善平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8-103,I0008,I0009,共8页
为研究Si元素含量对9Cr铁素体-马氏体耐热钢熔敷金属在液态铅铋中腐蚀行为的影响,将不同Si元素含量9Cr铁素体-马氏体钢熔敷金属分别在550℃饱和氧及控氧(氧浓度:1×10^(-6)%~5×10^(-6)%,质量分数)静态铅铋中进行腐蚀试验.结果... 为研究Si元素含量对9Cr铁素体-马氏体耐热钢熔敷金属在液态铅铋中腐蚀行为的影响,将不同Si元素含量9Cr铁素体-马氏体钢熔敷金属分别在550℃饱和氧及控氧(氧浓度:1×10^(-6)%~5×10^(-6)%,质量分数)静态铅铋中进行腐蚀试验.结果表明,熔敷金属在550℃饱和氧铅铋中形成双层结构氧化层,在550℃控氧铅铋中形成不连续钝化层和厚度不均匀的双层结构氧化层,钝化层在腐蚀过程中会通过渗透机制和断裂机制在部分区域发生失效,失效区域氧化加剧形成双层结构氧化层.随着熔敷金属中Si元素含量的增加,饱和氧铅铋中的氧化层厚度降低,控氧铅铋中的钝化层连续性提高,熔敷金属在铅铋中的耐蚀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铋合金 铁素体-马氏体 熔敷金属 Si元素含量 氧化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散连接技术在核聚变反应堆包层模块制造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晨曦 刘永长 +4 位作者 周晓胜 马宗青 王颖 李会军 杨建国 《精密成形工程》 2015年第1期1-8,15,共9页
国际受控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是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之一,有望彻底解决能源危机。核聚变反应堆关键部件——包层模块的结构复杂、体积庞大,且服役环境恶劣,焊接接头成为影响反应堆安全运行的薄弱环节。以扩散连... 国际受控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是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之一,有望彻底解决能源危机。核聚变反应堆关键部件——包层模块的结构复杂、体积庞大,且服役环境恶劣,焊接接头成为影响反应堆安全运行的薄弱环节。以扩散连接为代表的固相焊接技术对接头性能及组织影响较小,已逐渐取代熔化焊应用于包层模块复杂构件制造。在简要介绍扩散连接及其原理的基础上,对包层模块构件扩散连接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包括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钢及氧化物弥散强化钢构件的扩散连接,Be,W,Si C等其他先进高温材料的扩散连接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聚变反应堆 包层模块 扩散连接 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 氧化物弥散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罗斯无机材料研究院关于快堆燃料包壳材料的研究
11
作者 郑颖 刘泽军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4-129,137,共7页
俄罗斯无机材料研究院(ВНИИНМ)是材料学研究和核燃料循环工艺、裂变核材料处理工艺等领域的著名研究机构,在快堆堆芯结构材料方面该院借助于俄罗斯丰富的钠冷快堆运行和材料学研究经验,以BOR-60和BN-600为研究试验平台,以提高BN-... 俄罗斯无机材料研究院(ВНИИНМ)是材料学研究和核燃料循环工艺、裂变核材料处理工艺等领域的著名研究机构,在快堆堆芯结构材料方面该院借助于俄罗斯丰富的钠冷快堆运行和材料学研究经验,以BOR-60和BN-600为研究试验平台,以提高BN-600和BN-800性能及开发更加先进的BN-1200为目标,开展了大量燃料棒包壳及燃料组件外套管材料的研究。本文是对ВНИИНМ近几年研究成果在俄罗斯科学杂志和研讨会上发表报告的调研、翻译和汇总,供我国有关钠冷快堆技术研究和工程设计人员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堆 奥氏体 铁素体-马氏体 弥散强化铁素体-马氏体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工质发电系统候选材料高温腐蚀研究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21
12
作者 肖博 朱忠亮 +1 位作者 李瑞涛 张乃强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0-37,共8页
近年来,采用高温超临界二氧化碳(S-CO2)作为工质构建新型布雷顿循环,建立超高参数、超高效率、结构紧凑的发电动力系统,在燃煤火电、核电、太阳能热发电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金属管道和部件在高温S-CO2环境中的抗高温腐蚀性能是... 近年来,采用高温超临界二氧化碳(S-CO2)作为工质构建新型布雷顿循环,建立超高参数、超高效率、结构紧凑的发电动力系统,在燃煤火电、核电、太阳能热发电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金属管道和部件在高温S-CO2环境中的抗高温腐蚀性能是该新型动力系统建设的瓶颈问题之一。本文综述了候选材料铁素体/马氏体耐热钢、奥氏体不锈钢、高温镍基合金在高温S-CO2环境中的腐蚀研究现状,探究了S-CO2环境下的氧化-碳化耦合机理,给出了S-CO2环境腐蚀亟需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合理抑制碳化腐蚀的方法,指明了S-CO2腐蚀的研究发展方向和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腐蚀 超临界二氧化碳 铁素体/马氏体 奥氏体 镍基合金 氧化-碳化耦合 碳化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