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用核磁共振(MR I)弥散张量成像(DTI)研究缺血性脑白质损害(ILA)患者常规MR I T2加权像上脑白质损伤区和一些形似正常脑白质(NAWM)区的变化及其与认知功能之间的联系。方法:对34例ILA患者和19例健康对照者进行常规MR I、DTI及神经...目的:用核磁共振(MR I)弥散张量成像(DTI)研究缺血性脑白质损害(ILA)患者常规MR I T2加权像上脑白质损伤区和一些形似正常脑白质(NAWM)区的变化及其与认知功能之间的联系。方法:对34例ILA患者和19例健康对照者进行常规MR I、DTI及神经心理学检查。结果:DTI扫描时,ILA组的脑白质损伤区及NAWM区的平均弥散系数(MD)值较对照组NAWM区的MD值升高,部分各向异性指数(FA)值降低;ILA组NAWM区的MD值变化和韦氏全智商及执行功能障碍相关,FA值的变化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衡量的总体认知损害相关。结论:DTI可显示ILA患者常规MR I上NAWM区的病理变化,其变化与认知障碍相关。展开更多
主观性耳鸣发病机制复杂,其发生不仅局限在听觉通路的异常,非经典通路的中枢可塑性变化也参与其中。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试图利用结构磁共振成像(structur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sMRI)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主观性耳鸣发病机制复杂,其发生不仅局限在听觉通路的异常,非经典通路的中枢可塑性变化也参与其中。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试图利用结构磁共振成像(structur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sMRI)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对主观性耳鸣中枢机制进行探索。本文总结sMRI和DTI两种技术运用于主观性耳鸣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耳鸣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新思路。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