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渗透黏土中氯离子弥散作用离心模拟相似性 被引量:5
1
作者 曾兴 詹良通 +1 位作者 钟孝乐 陈云敏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1-249,共9页
针对低渗透黏土中弥散作用离心模拟的相似性问题,以高岭土和氯离子为材料,开展高岭土重塑试样的纯扩散试验,获得氯离子有效扩散系数与孔隙比的关系;在常重力(1g)和超重力(25g^50g)环境下开展不同流速的土柱试验,得到水动力弥散系数与分... 针对低渗透黏土中弥散作用离心模拟的相似性问题,以高岭土和氯离子为材料,开展高岭土重塑试样的纯扩散试验,获得氯离子有效扩散系数与孔隙比的关系;在常重力(1g)和超重力(25g^50g)环境下开展不同流速的土柱试验,得到水动力弥散系数与分子扩散系数的比值与Péclet数(Pe)的关系.试验结果分析表明:当Pe基于弥散度定义时,可沿用目前的标准(即Pe=1)判别高岭土中弥散作用的相似性;当Pe基于平均粒径定义时,判别高岭土中弥散作用相似性的临界Pe远小于1.当离心机模拟氯离子击穿2m厚黏土衬垫时,对于填埋场可能遭遇水头差(0~40m),当离心机加速度不高于100g时,击穿时间模拟误差不超过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模拟 相似性 弥散作用 低渗透性黏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咸水通过黏性土层的弥散作用试验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平 胡伏生 +1 位作者 韩占涛 孔祥科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1-104,共4页
华北平原东部浅层咸水与深层淡水构成"上咸下淡"的区域性水质结构。相关调查研究表明,浅层咸水越流补给深层淡水的过程并未使得深层水矿化度显著提高。为研究黏性土层是否能截留水中盐分,通过渗透试验计算分析了咸水通过黏性... 华北平原东部浅层咸水与深层淡水构成"上咸下淡"的区域性水质结构。相关调查研究表明,浅层咸水越流补给深层淡水的过程并未使得深层水矿化度显著提高。为研究黏性土层是否能截留水中盐分,通过渗透试验计算分析了咸水通过黏性土层时的弥散作用。结果表明:(1)黏性土可有效截留咸水中的大部分盐分,证实了前人提出的华北平原东部深层弱透水层滤盐现象的存在;(2)黏性土截留盐分的能力随渗透系数和弥散度的减小而增大。据推测,黏性土滤盐的原因可能是咸水中Na+被土壤胶体颗粒吸附或与土壤胶体吸附的一些组分发生了阳离子交换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试验 弥散作用 咸水淡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性土柱对流–弥散迁移试验解析模拟边界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曾兴 詹良通 陈云敏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36-644,共9页
土柱对流–弥散迁移试验常用于测定污染物在土体中运移参数,其解析模拟边界条件选择尚存争议。采用低渗透性高岭土模型,开展了不同水头作用的土柱试验和离心模型试验,获得了土柱内部孔隙水浓度剖面和出流浓度曲线,对不同浓度结果的模拟... 土柱对流–弥散迁移试验常用于测定污染物在土体中运移参数,其解析模拟边界条件选择尚存争议。采用低渗透性高岭土模型,开展了不同水头作用的土柱试验和离心模型试验,获得了土柱内部孔隙水浓度剖面和出流浓度曲线,对不同浓度结果的模拟边界条件进行研究,发现:对于试验获得的低渗透性土柱未击穿孔隙水浓度剖面,入流边界通量连续比浓度连续拟合更好,孔隙水浓度剖面模拟推荐采用入流通量连续、出流无限远零梯度的边界组合;对试验获得的低渗透性土柱出流浓度曲线,入流浓度连续和出流无限远零梯度的边界组合比其他3种组合拟合更好,建议采用入流浓度连续、出流无限远零梯度的边界组合分析出流浓度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物迁移 边界条件 对流–弥散作用 低渗透性黏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散理论研究及弥散系数测定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秉忱 杨天行 +2 位作者 许人冰 尹宝瑞 郑汝宽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1983年第3期119-134,共16页
一、弥散理论及弥散系数概述 1.弥散作用 由于可溶解物质进入地下水系统中的随即逐渐扩展,就宏观的扩展范围而言,是超出地下水流按平均流速应该分布的范围;就微观的扩展浓度而言,可溶解物质只有在开始与地下水流相接触时有明显的浓度分... 一、弥散理论及弥散系数概述 1.弥散作用 由于可溶解物质进入地下水系统中的随即逐渐扩展,就宏观的扩展范围而言,是超出地下水流按平均流速应该分布的范围;就微观的扩展浓度而言,可溶解物质只有在开始与地下水流相接触时有明显的浓度分界面,随后此分界面即在可溶解物质的扩展中消失。在水力学中,通过多孔介质的流动可由达西定律来表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系数 地下水流 地下水开采 达西定律 示踪剂 溶解物质 观测孔 扩展范围 观测井 弥散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交换行为对溶质运移影响作用的实验研究
5
作者 史绪山 康鸿源 +1 位作者 潘欢迎 柴波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2-169,共8页
为研究河流阶地和洪积扇这类典型水力沉积单元污染物运移规律,搭建了大尺寸室内渗流槽开展溶质运移实验。通过点投放NaNO_(3)溶液模拟点源污染物在水力沉积物中的运移过程,测定不同位置主要离子成分随时间的变化,用于分析离子交换过程... 为研究河流阶地和洪积扇这类典型水力沉积单元污染物运移规律,搭建了大尺寸室内渗流槽开展溶质运移实验。通过点投放NaNO_(3)溶液模拟点源污染物在水力沉积物中的运移过程,测定不同位置主要离子成分随时间的变化,用于分析离子交换过程对于溶质运移的影响及溶质迁移规律。结果表明:在运移过程中,NO_(3)^(2-)属于保守性离子,穿透曲线呈尖瘦形,Na^(+)受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的显著影响,峰形陡升缓降;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降低了Na^(+)的弥散度,离子交替吸附作用对弥散度的影响随着运移距离的增加愈加明显;运移初期高浓度Na+在砂层中能交换出相当数量的Ca^(2+),Mg^(2+),K^(+)等离子;运移后期阳离子交替吸附反应方向改变,沉积砂层吸附水中的Ca^(2+),Mg^(2+),K^(+),穿透曲线存在3种阳离子低于背景值的情况;交替吸附作用使得对流-弥散作用下的Na^(+)质量浓度穿透曲线形状更加宽缓,“拖尾”现象更为明显;渗流砂槽内不同区域的水化学类型在空间上产生了差异性。研究成果对于开展水力沉积单元地下水污染防治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质运移 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 浓度穿透曲线 对流-弥散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形式多孔介质发动机燃用液体燃料的着火特性
6
作者 赵治国 王翠华 +1 位作者 解茂昭 张军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54-258,共5页
融合一种新式燃烧理念的多孔介质发动机,能够实现发动机的均质、高效和稳定燃烧.为加深对两种形式多孔介质发动机燃用液体燃料着火特性的了解及探讨影响其各自压燃着火的因素,用改进的KIVA-3V对两种形式的多孔介质发动机燃用异辛烷的工... 融合一种新式燃烧理念的多孔介质发动机,能够实现发动机的均质、高效和稳定燃烧.为加深对两种形式多孔介质发动机燃用液体燃料着火特性的了解及探讨影响其各自压燃着火的因素,用改进的KIVA-3V对两种形式的多孔介质发动机燃用异辛烷的工作过程进行了模拟,并讨论了多孔介质初始温度、多孔介质结构对两种形式发动机压燃着火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压缩比一定时,多孔介质初始温度是决定两种形式多孔介质发动机能否实现压燃着火的重要因素;与永久性接触型发动机相比,在较低的多孔介质初始温度下,即可保证周期性接触型发动机实现压燃着火;多孔介质结构通过改变多孔介质内气固两相换热及弥散作用影响两种形式多孔介质发动机的压燃着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介质发动机 异辛烷 KIVA-3V 弥散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质模拟试验研究的基本理论与计算方法——以济宁市区地下水污染发展趋势预测的地下水质模拟为例 被引量:4
7
作者 王秉忱 杨天行 +2 位作者 侯印伟 许人冰 尹宝瑞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1981年第3期106-124,共19页
全文分几部分论述。本篇(一)为济宁市区地下水质模拟试验研究的第一部分材料,集中阐述了地下水污染与地下水质模拟试验研究的基本理论、计算方法以及模型建立问题。有关济宁市区地下水质模拟试验研究的具体水文地质条件、电算程序、实... 全文分几部分论述。本篇(一)为济宁市区地下水质模拟试验研究的第一部分材料,集中阐述了地下水污染与地下水质模拟试验研究的基本理论、计算方法以及模型建立问题。有关济宁市区地下水质模拟试验研究的具体水文地质条件、电算程序、实际模拟和计算、地下水污染发展趋势预测等问题,将在后续的其他部份中陈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质 模拟试验研究 地下水污染 电算程序 发展趋势预测 环境水文地质学 弥散作用 边值问题 地下水流 水质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的新陈代謝
8
作者 沈增炎 《生物学教学》 1959年第9期18-20,9,共4页
新陈代謝是一切有生命物体的基本表現,随着新陈代謝的停止,生命亦停止。因而新陈代謝是生物和非生物之間的根本区別之点。新陈代謝外在表現是它不断地跟周圍环境真实的物質交換(这当然不是新陈代謝的全部內容)。假使人为地將生物体与外... 新陈代謝是一切有生命物体的基本表現,随着新陈代謝的停止,生命亦停止。因而新陈代謝是生物和非生物之間的根本区別之点。新陈代謝外在表現是它不断地跟周圍环境真实的物質交換(这当然不是新陈代謝的全部內容)。假使人为地將生物体与外界环境的联系隔絕,迫使生物体摄取不到养料、氧气和水,体內代謝过程所产生的廢物和二氧化碳也不能排出体外,結果生物即趋于死亡。但是非生物則不然,假使將其与外界环境隔絕,反而更好更長久地被保存下来。如铁不会生銹;石头不会风化。新陈代謝包括物質代謝和能量代謝二个內容。这二个內容是通过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来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代 非生物 全价蛋白 高中生物学 必需氮基酸 皮肤呼吸 上海教育出版社 排乳反射 气体交换 弥散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