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反思与重构——回鹘文《弥勒会见记》文学价值刍议 被引量:3
1
作者 郑玲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50-253,共4页
民族古籍文献是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载体,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和宝贵财富。伴随着佛教的传播与流布,西域出现了很多极具文学艺术价值的佛典,回鹘文《弥勒会见记》即为典型代表。《弥勒会见记》是一部融宗教色彩和文学创作于一体... 民族古籍文献是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载体,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和宝贵财富。伴随着佛教的传播与流布,西域出现了很多极具文学艺术价值的佛典,回鹘文《弥勒会见记》即为典型代表。《弥勒会见记》是一部融宗教色彩和文学创作于一体的翻译作品,不但开启了回鹘民族戏剧文学创作的先河,而且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戏剧文学作品。历史遗存的形象性和珍贵性决定了《弥勒会见记》在中国戏剧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值得我们反思其文学价值,重构其文学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献 弥勒会见记 文学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翻译史上的破天荒之作——读季羡林《吐火罗文〈弥勒会见记〉译释》 被引量:2
2
作者 郁龙余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6-9,共4页
吐火罗文是中国新疆古代的一种文字 ,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弥勒信仰是佛教发展史上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新博本吐火罗文《弥勒会见记》的出土 ,引起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季羡林是我国目前唯一通晓吐火罗文的学者 ,他在耄耋之年前后花... 吐火罗文是中国新疆古代的一种文字 ,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弥勒信仰是佛教发展史上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新博本吐火罗文《弥勒会见记》的出土 ,引起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季羡林是我国目前唯一通晓吐火罗文的学者 ,他在耄耋之年前后花十余载时间翻译研究 ,写成中英文合体本《吐火罗文〈弥勒会见记〉译释》一书 ,代表了国际吐火罗文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最高水平 ,为中国学术赢得了巨大荣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火罗文 <弥勒会见记> 译释 翻译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发现的哈密本《弥勒会见记》第二品十四、十五、十六三叶(六面)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耿世民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137-143,共7页
新发现的哈密本《弥勒会见记》第二品十四、十五、十六三叶(六面)是对古代维吾尔语文献《弥勒会见记》的完善和补充。第二品十四、十五、十六(六面)的拉丁字母转写、汉文译文和简单注释为相关问题研究者提供了参考资料。
关键词 新发现 哈密本 弥勒会见记 回鹘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鲁番出土回鹘文《七星经》回向文研究——兼论回鹘佛教之功德思想 被引量:10
4
作者 杨富学 邓浩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60-174,共15页
吐鲁番出土回鹘文《七星经》回向文研究——兼论回鹘佛教之功德思想杨富学邓浩题解“功德”,回鹘文作buyan,借自梵文之puyan,是佛教中的一个重要术语,“功”者,做善事也;“德”者,得福报也,谓念佛、诵经、布施等均可... 吐鲁番出土回鹘文《七星经》回向文研究——兼论回鹘佛教之功德思想杨富学邓浩题解“功德”,回鹘文作buyan,借自梵文之puyan,是佛教中的一个重要术语,“功”者,做善事也;“德”者,得福报也,谓念佛、诵经、布施等均可得到善报。慧远撰《大乘义章》卷9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鹘文 吐鲁番 回鹘佛教 弥勒会见记 功德 星经 回向 《大正藏》 《西北民族研究》 粟特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域、敦煌文献所见回鹘之佛经翻译 被引量:7
5
作者 杨富学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36,共24页
西域、敦煌文献所见回鹘之佛经翻译杨富学回鹘与佛教的接触,始自漠北时代。《旧唐书·回纥传》载:初,有时健俟斤,死,有子曰菩萨,部落以为贤而立之。这里的"菩萨"在佛教中是指"觉有情"的仁人。时在唐武德至贞观年间(61... 西域、敦煌文献所见回鹘之佛经翻译杨富学回鹘与佛教的接触,始自漠北时代。《旧唐书·回纥传》载:初,有时健俟斤,死,有子曰菩萨,部落以为贤而立之。这里的"菩萨"在佛教中是指"觉有情"的仁人。时在唐武德至贞观年间(618~646年),说明早在7世纪上半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鹘文 弥勒会见记 吐鲁番 敦煌文献 回鹘语 写本 《玄奘传》 耿世民 《大方便佛报恩经》 大英图书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梵剧的发生与东渐 被引量:1
6
作者 黎蔷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66-75,共10页
关键词 印度梵剧 古代印度 弥勒会见记 史诗《罗摩衍那》 戏剧 佛教文化 佛所行赞》 傀儡戏 目连救母 许地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鹘文佛典中的“”
7
作者 拉失曼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55-157,188,共4页
回鹘文佛典中的“■”[德]拉失曼著魏晶晶译古代突厥文中的,意指棉布。它在古今维吾尔族的经济和日常生活中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其实艾色迪(H.Ecsedy)和罗纳·塔斯(A.Rona-Tas)早已... 回鹘文佛典中的“■”[德]拉失曼著魏晶晶译古代突厥文中的,意指棉布。它在古今维吾尔族的经济和日常生活中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其实艾色迪(H.Ecsedy)和罗纳·塔斯(A.Rona-Tas)早已作过。①我对其反映的语言学现象与社会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鹘文 对应词 佛典 弥勒会见记 突厥语 回鹘人 伯希和 考古发掘资料 《一切经音义》 吐鲁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吐鲁番研究》第一卷简介
8
作者 刘方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04-104,共1页
《敦煌吐鲁番研究》第一卷简介刘方由季羡林、饶宗颐、周一良主编,香港中华文化促中心、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北京大学历史系合办的《敦煌吐鲁番研究》(JournaloftheDunhuangandTurfanStudies)... 《敦煌吐鲁番研究》第一卷简介刘方由季羡林、饶宗颐、周一良主编,香港中华文化促中心、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北京大学历史系合办的《敦煌吐鲁番研究》(JournaloftheDunhuangandTurfanStudies)第一卷(1995),将于1996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吐鲁番 敦煌佛教 敦煌变文 敦煌遗书 敦煌吐鲁番文献 敦煌文献 季羡林 弥勒会见记 周祖谟先生 饶宗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