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张骞通西域与西南夷
- 1
-
-
作者
斯维至
-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
-
出处
《人文杂志》
1987年第5期83-87,共5页
-
文摘
张骞通西域,“凿空”了我国由新疆通向中亚、西南亚以至欧洲的道路,这已经是人人皆知的历史事实了。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在通西域以前,由我国的“西南夷”通向东亚的另一条道路,使东亚北方的游牧部落一部分人,即斯基泰人、突厥人与我国的羌人、西南夷人混合起来,从而发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兹将这一被人忽略的问题重新提出来,以求教于诸位同志。
-
关键词
西南夷
张骞通西域
斯基泰
镂花
乌孙
大月氏
饰物
游牧部落
石寨山
君长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关于西域都护与僮仆都尉问题的质疑
被引量:3
- 2
-
-
作者
刘锡淦
-
出处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1期64-67,共4页
-
文摘
关于“西域都护”的论者,大有人在,通观论证,基本类同,所引史料,或长或短,均出《汉书·郑吉传》和《汉书·两域传序》。现把这两段史料,比较详细的予以摘引。《汉书·郑吉传》说:“自张骞通西域,李广利征伐之后,初置校尉屯田渠黎。至宣帝时,吉以侍郎田渠黎积谷,因发诸国兵,攻破车师,迁卫司马,使护鄯善以西南道。神爵中,匈奴乖乱,日逐王先贤掸欲降汉,使人与吉相闻。吉发渠黎、龟兹诸国五万人,迎日逐。……汉封日逐王为归德侯。吉既破车师,降日逐,威震西域,遂并护车师以西北道,故号都护,都护之置,自吉始焉。上嘉其功效,乃下诏曰:‘都护西域骑都尉郑吉,拊循外蛮,宣明威信。迎匈奴单于从兄日逐王众,击破车师兜訾城,功效茂著。其封吉为安远侯,食邑千户。吉于是中西域而立莫府,治乌垒城,镇抚诸国,诛伐怀集之。
-
关键词
西域都护
车师
张骞通西域
匈奴
汉书
都尉
西域传
李广利
单于
史料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班超与西域
被引量:1
- 3
-
-
作者
泰卫星
-
出处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1期67-77,共11页
-
文摘
在中亚历史上,班超的活动是最精彩的一幕,班超也是最值得肯定的人物之一。所以班超之后一千八百多年来,历代对他论述极多,褒誉之作比比皆是,贬毁之词几无所见。然而,对于他在西域成功的原因和意义却很少做过全面的深刻的探讨。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公元一世纪前的西域形势人们一般认为,中原与西域的正式交往始于西汉张骞。张骞通西域之前,中原王朝对西域的情形全不知晓,或知之甚少。只是到汉武帝时,才和西域正式往来,较为详细地了解到西域的情况。
-
关键词
西域各族
班超
匈奴
西域人
西域都护
中原王朝
汉王朝
张骞通西域
中西交往
汉武帝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略论中国古代少数民族与丝绸之路
被引量:8
- 4
-
-
作者
樊保良
-
机构
兰州大学历史系
-
出处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2期59-65,共7页
-
文摘
我国古代北方和西北各游牧民族,出于各种原因,一批又一批地从大漠南北或河西走廊,自东向西迁徙移牧,远在张骞通西域前,已踏出了一条横贯亚欧大陆的草原通道。各游牧民族又因其自身畜牧业经济的特点,充当了早期丝绸之路上贩运买卖的主角。他们都与丝绸之路发生着各种各样的非常密切的关系,结下了不解之缘,以至完全控制或占有丝绸之路,成为经营西域及东西方贸易的主宰者。所以说,中华各民族对丝绸之路的开通、维护和发展,都各自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
关键词
丝绸之路
古代少数民族
游牧民族
草原丝绸之路
河西走廊
草原丝路
张骞通西域
粟特人
匈奴奴隶主贵族
公元前
-
分类号
F54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试论“丝绸之路”对我国古代体育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2
- 5
-
-
作者
雷力
-
出处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1988年第1期89-91,共3页
-
文摘
两汉时期,国力强盛,经济文化繁荣。张骞“齿空”西域,先后访问了中亚西亚的大宛、大夏、大月氏和康居国,后又到了乌孙等地,并派遣副使访问了安息(波斯),身毒(印度)和条支(伊拉克)等地。张骞通西域,实地勘察了东西交通的要道,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使汉朝和西亚、南亚许多国家和地区正式建立了友好的关系。两汉时期的西域,包括新疆、中亚细亚及印度半岛西北部等地区。“丝绸之路”
-
关键词
丝绸之路
大月氏
张骞通西域
中亚细亚
佛教
西亚
文化交流
外来文化
印度半岛
康居
-
分类号
G807.4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
-
题名试论中伊关系的开端
被引量:1
- 6
-
-
作者
何跃
-
出处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5期45-47,共3页
-
文摘
中伊关系的开端似乎已成定论,即人们常把张骞通西域作为中国和伊朗相互往来的开端。但本文认为中伊关系的开端上限可追溯到公元前10世纪。
-
关键词
丝绸之路
斯基泰贸易
穆天子西行
张骞通西域
-
分类号
F752.9
[经济管理—国际贸易]
-
-
题名丝绸南路
- 7
-
-
作者
卫心
-
出处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1992年第1期91-92,共2页
-
文摘
丝绸是我国古代人民的伟大发明,很早以前就输送到西方。公元前西方已把中国称作“赛里斯国”,意即蚕丝产地。从洛阳、长安西行,经秦州,过金城,穿河西走廊,或出阳关或出玉门,西逾葱岭到中亚各国,再去罗马,这条通道被西方称作丝绸之路。这条商路或旅行道路在汉代张骞通西域以前就存在着,汉武帝开河西四郡更保证了它的畅通。丝绸南路是指走西平郡(今西宁)进入草地,或北到张掖,或西出柴达木盆地达于南疆的道路,汉时称羌中道,南北朝时称吐谷浑道或青海道。公元4世纪后,河西走廊出现了群雄割据局面,
-
关键词
丝绸之路
吐谷浑
河西走廊
银币
北魏
长安
公元4世纪
张骞通西域
河西四郡
南疆
-
分类号
C95
[社会学—民族学]
K280.44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维吾尔族的“达瓦孜”
- 8
-
-
作者
周菁葆
-
出处
《体育文化导刊》
1985年第6期32-33,共2页
-
文摘
“达瓦孜”是新疆维吾尔族传统的民间体育活动,也是一项精采的表演项目,一般是在高空中八十米长的大绳上,做各种惊险的动作,其难度之大与走钢丝相比,有过之无不及。有趣的是,在两千多年前,“达瓦孜”开始传入中原地区。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公元前126年,张骞从西域回到长安,带回了西域的文化,《史记·大宛列传》载“汉使还,而后发使随汉使来,观汉广大。
-
关键词
维吾尔族
汉武帝
张骞通西域
民间体育活动
公元前
新疆
表演项目
走钢丝
鸟卵
史记
-
分类号
G80
[文化科学—运动人体科学]
-
-
题名新疆人口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 9
-
-
作者
胡焕庸
-
出处
《西北人口》
1983年第2期5-7,共3页
-
文摘
今天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汉代称为“西域”。西域是指玉门关以西的广大地区,狭义的西域西边止于葱岭,广义的包括中亚、西亚甚至更远的地区。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汉宣帝置“西域都护”统领其地。唐在西域设安西、北庭二都护分管其地。清代于1884年设新疆省。解放后于1955年改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族在新疆各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其次是哈萨克族等。新疆过去的人口数字,清代虽有记录,但也残缺不全。现据梁方仲编辑的《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摘录如下:
-
关键词
新疆人口
自治区
人口增长
少数民族
哈萨克族
南疆
维吾尔族
张骞通西域
西域都护
死亡率
-
分类号
C924.2
[社会学—人口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