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蜀驿道上的神韵与性灵——王士禛和张问陶的蜀道诗对读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利民 查紫阳 《中国韵文学刊》 2003年第1期33-40,共8页
王士禛蜀道诗濡染了庄学的“物化”色彩和禅宗的“色空”观念,很少表现诗人独有的性情面目,而张问陶受到清代中期反理学思潮的浸润,其诗歌是自我的生活与个性的写照;王士禛《蜀道集》带有衰乱之余的情韵气味,《雍益集》则纯然一派皇华气... 王士禛蜀道诗濡染了庄学的“物化”色彩和禅宗的“色空”观念,很少表现诗人独有的性情面目,而张问陶受到清代中期反理学思潮的浸润,其诗歌是自我的生活与个性的写照;王士禛《蜀道集》带有衰乱之余的情韵气味,《雍益集》则纯然一派皇华气象,而张问陶在乾隆年间的诗歌是带着乐观调子的盛世之音,嘉庆元年后的蜀道诗一变而为豪宕慷慨之声与危苦忧时之音的合奏;王士禛的时空意识中,与生命存在紧密联系的时间维度相对凸现得较分明,而张问陶蜀道诗更注重空间因素;王士禛蜀道诗翔集典志,为神韵诗增添了雄浑苍凉的神味,张问陶蜀道诗雕绘万象,以气骨独具的篇章为性灵诗的“轻剽脆滑”和“尖新”作了自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蜀诗路 王士禛 张问陶 蜀道诗 神韵 性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陵诗境在,寂寞古今情”——杜甫与张问陶
2
作者 徐希平 《杜甫研究学刊》 2003年第4期37-45,67,共10页
关键词 杜甫 张问陶 性灵派 艺术风格 生平 忧患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问陶《续西涯诗意图》册探微 被引量:3
3
作者 彭冰 《中国书画》 2016年第10期41-70,共30页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有一册张问陶(1764-1814)绘《续西涯诗意图》册,风格飘逸隽秀,形神疏朗,展现了船山习画早期的特点,那么这册描绘京都十二处景色的山水册有着怎样的绘画渊源和面貌呢?
关键词 积水潭 张问陶 西涯 法式善 梧门先生 诗意 纸本 顾鹤庆 李东阳 罗聘 净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洪亮吉“尚气说”对张问陶诗风之影响探微
4
作者 邹鹏 李诚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0-102,共3页
乾嘉之际,著名诗人洪亮吉、张问陶竞气于辇毂,其诗作流露出"流利轻巧"、"不矜格调"的共同倾向,深刻影响了当时辇下诗坛的风气。前人片面关注洪氏诗风的变化,认为其深受张诗影响。笔者通过考察认为,张、洪订交后诗... 乾嘉之际,著名诗人洪亮吉、张问陶竞气于辇毂,其诗作流露出"流利轻巧"、"不矜格调"的共同倾向,深刻影响了当时辇下诗坛的风气。前人片面关注洪氏诗风的变化,认为其深受张诗影响。笔者通过考察认为,张、洪订交后诗风发生的明显变化与他们生存状态的戏剧性改变密切相关,而主导他们诗学交流的恰是洪亮吉本人。一方面,在张问陶诗艺演进的历程中,洪氏不失为一个对其产生了重要影响的人物;另一方面,张氏作为一个有自觉艺术追求的杰出诗人,对这种影响也有一个反省和扬弃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亮吉 张问陶 尚气说 诗风 扬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性灵派诗人张问陶的连云栈道之行 被引量:2
5
作者 冯岁平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51-53,共3页
有清一代穿越秦巴山地的连云栈道 ,不仅勾通着我国西部地区南北的交通 ,而且不同角色的行旅游记或纪行诗作对履栈作了种种记述。本文根据《船山诗草》 ,简要勾勒出张问陶的生平事迹 ,较为详细地梳理出了他的六次履栈 ,指出了这些纪行诗... 有清一代穿越秦巴山地的连云栈道 ,不仅勾通着我国西部地区南北的交通 ,而且不同角色的行旅游记或纪行诗作对履栈作了种种记述。本文根据《船山诗草》 ,简要勾勒出张问陶的生平事迹 ,较为详细地梳理出了他的六次履栈 ,指出了这些纪行诗是性灵派一路 ,他的连云栈之行又使其诗更显沉郁空灵 ,从而在清代诗歌史上留下了一笔可贵的文化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问陶 连云栈 清化 性灵派 诗歌 生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问陶的诗书画——张问陶《山水》册赏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陆昱华 《中国书画》 2009年第11期4-6,I0001-I0004,共7页
昆仑堂美术馆藏清代大诗人张问陶山水册页,共12帧,画四时景物。每幅画上都有题诗,作小行书数行。张问陶是清代著名的性灵派诗人,同时又擅长书画,蒋宝龄《墨林今话》称:"船山才情横轶,世但称其诗而不知书画俱胜。书法放野,近米海岳。... 昆仑堂美术馆藏清代大诗人张问陶山水册页,共12帧,画四时景物。每幅画上都有题诗,作小行书数行。张问陶是清代著名的性灵派诗人,同时又擅长书画,蒋宝龄《墨林今话》称:"船山才情横轶,世但称其诗而不知书画俱胜。书法放野,近米海岳。山水花鸟人物杂品悉随笔为之,风致萧远。椒畦孝廉(王学浩)谓其脱尽凡骨,虽画名家弗及也。"昆仑堂美术馆所藏的这本《山水册》正好为我们欣赏和研究张问陶的诗书画艺术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 诗书画 张问陶 赏析 《山水册》 书画艺术 美术馆 性灵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问陶和他的《登焦山》诗
7
作者 江慰庐 《高校教育管理》 1983年第4期107-108,110,共3页
四面江声涌翠鬟,海门高处豁新颜.志存舟楫知谁子?历尽风涛是此山!呼吸便宜通帝座,扶摇直欲去人间.满岩松石皆仙骨,应笑狂奴不肯闲.——七律:《登焦山》这是清代乾隆末年《红楼梦》嗜爱者、名诗人张问陶所写的一首纪游诗.去今已近二百年... 四面江声涌翠鬟,海门高处豁新颜.志存舟楫知谁子?历尽风涛是此山!呼吸便宜通帝座,扶摇直欲去人间.满岩松石皆仙骨,应笑狂奴不肯闲.——七律:《登焦山》这是清代乾隆末年《红楼梦》嗜爱者、名诗人张问陶所写的一首纪游诗.去今已近二百年了(原载《船山诗草》卷二.光绪《丹徒县志·[五二]艺文》亦有著录.)诗篇通过游登我邑焦山的闻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问陶 船山 石皆 乾隆 盾心 字面义 丹徒县 曹雪芹 廉吏 仕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法认知的差异
8
作者 朱以撒 《书画艺术》 2024年第5期30-34,共5页
一有一种癖好就是把今人的书法作品与古人的书法比。似乎对此有兴致的人多起来了。活人与死人比,决出高下的意见当然是活着的人才能表达的,古人无语。清人张问陶有一句诗说得很形象:“模宋规唐徒自苦,古人已死不须争。”今人还是做点实... 一有一种癖好就是把今人的书法作品与古人的书法比。似乎对此有兴致的人多起来了。活人与死人比,决出高下的意见当然是活着的人才能表达的,古人无语。清人张问陶有一句诗说得很形象:“模宋规唐徒自苦,古人已死不须争。”今人还是做点实在的艺文之事,不必图须臾之玩、耳目之娱。古人盖棺论定,就是这个样子——今人往往是自说自话,说得不同凡响,引起群体注意。为了热闹一下子,风散云移,毫无审美意义上的收获。许多本该是书法艺术范畴内的学理性论说、分析,后来都如同俗世之卖嘴皮子。清人金圣叹曾批评今人不晓古人书中的种种奇妙,“悉付之于茫然不知,而仅仅粗记前后事迹,是否成败,以助其酒前茶后,雄谈快笑之旗鼓。呜呼!”真是呜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问陶 活着 金圣叹 书法作品 理性论 审美意义 盖棺论定 自说自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园遗珠——南京博物院藏袁枚晚年书札三则散记
9
作者 万新华 《中国美术》 2024年第3期39-46,共8页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晚号仓山居士、随园老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乾隆四年(1739)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历任溧水、江宁、江浦、沭阳知县,凡七年,为官勤勉、清廉,颇有声望。乾隆十四年(1749),辞官归隐小仓山,饮酒对诗,广收弟子,人称“...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晚号仓山居士、随园老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乾隆四年(1739)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历任溧水、江宁、江浦、沭阳知县,凡七年,为官勤勉、清廉,颇有声望。乾隆十四年(1749),辞官归隐小仓山,饮酒对诗,广收弟子,人称“随园先生”。他擅长诗文,倡导“性灵说”,主张直抒胸臆,自出心裁,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嘉三大家”,又与赵翼、张问陶并称“性灵派三大家”,一生著述丰富,传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随园食单》等。近三十年来,苏州大学王英志筚路蓝缕,经过广泛搜集,先后辑录、编纂、校点《袁枚全集》《袁枚全集新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园诗话》 小仓山房诗文集 张问陶 蒋士铨 性灵派 翰林院庶吉士 性灵说 南京博物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楼梦》后四十回应是高鹗补续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书才 《曹雪芹研究》 2011年第2期117-130,共14页
本文根据清朝多种文献记载《红楼梦》后40回为高鹗所续的事实,指出高鹗应为《红楼梦》后40回的续作者。对张问陶云"红楼梦八十回以后俱兰墅所补"之"补"字、舒元炜所谓"数尚缺乎秦关"、雁隅所购百廿回抄... 本文根据清朝多种文献记载《红楼梦》后40回为高鹗所续的事实,指出高鹗应为《红楼梦》后40回的续作者。对张问陶云"红楼梦八十回以后俱兰墅所补"之"补"字、舒元炜所谓"数尚缺乎秦关"、雁隅所购百廿回抄本《红楼梦》等"红学史"上的一些重要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指出目前的各种证据尚不能否认高鹗续作《红楼梦》这一基本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问陶 舒元 程伟元 兰墅 《石头记》 程甲本 秦关 续书 学史 新红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花香飘远——《桃花扇》的影响及其后世改编
11
作者 车振华 《人文天下》 2017年第23期45-50,共6页
《桃花扇》甫一脱稿,就在京城引起巨大轰动,好评如潮,甚至康熙皇帝都专门索览。孔尚任本人也异军突起,获得了比肩洪昇的地位,被人并称为"南洪北孔"。人们不但阅读《桃花扇》,也以诗词题咏的方式表达对《桃花扇》情感取向和价值观的认同。
关键词 《桃花扇》 南桃花扇 孔尚任 顾彩 李香君 情感取向 小说形式 诗词 《长生殿》 张问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灵派研究的开山之作──王英志《性灵派研究》评述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传淮 《中国韵文学刊》 1999年第1期112-113,共2页
关键词 《性灵派研究》 王英志 开山之作 张问陶 袁枚 中国文学史 中国古典诗歌 女弟子 性灵诗 理论纲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朝画家陈嵩文坛交游考
13
作者 丁鼎 《中国书画》 2015年第11期12-15,共4页
一幅设色折扇画上,画着一位面目清秀的白衣青年,端坐于竹林之中,画上左侧题有隶书"咏篁图"三字。款作"乾隆乙卯八月胡唐题"。这是陈嵩所作的自画像,"乙卯"是乾隆六十年(1795),题款者胡唐是清代以篆刻著名的城东老人胡西庚。乾... 一幅设色折扇画上,画着一位面目清秀的白衣青年,端坐于竹林之中,画上左侧题有隶书"咏篁图"三字。款作"乾隆乙卯八月胡唐题"。这是陈嵩所作的自画像,"乙卯"是乾隆六十年(1795),题款者胡唐是清代以篆刻著名的城东老人胡西庚。乾隆到嘉庆年间,清朝经济政治都有了较大的转变,经济和政治影响着文化艺术的发展。所以乾嘉年间画坛的变化颇多,这个时期出现了一批"北上寻机"的文人画家。史载清朝画家陈嵩中年寓居京城,与清代硕儒雅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唐 文人画家 张问陶 文化艺术 乾嘉 十年 罗聘 如皋 扬州八怪 李鼎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敬魏默深
14
作者 伍立杨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60-60,共1页
关键词 陈三立 魏源 纳兰性德 终极关怀 江西诗派 张问陶 自然精神 清诗 严重局限 同光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旧红学索隐派的先驱——关于孙桐生红学研究的评估
15
作者 胡邦炜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1期35-37,53,共4页
作为一个四川人,在研究《红楼梦》的过程中,我曾多次慨叹雪芹和他的《红楼梦》与我们四川的缘份之浅。当然,四川与《红楼梦》也并非全无关系,我也曾于1984年2月26日在《四川日报》上发表过一篇《红学在四川》的文章,该文根据美国芝加哥... 作为一个四川人,在研究《红楼梦》的过程中,我曾多次慨叹雪芹和他的《红楼梦》与我们四川的缘份之浅。当然,四川与《红楼梦》也并非全无关系,我也曾于1984年2月26日在《四川日报》上发表过一篇《红学在四川》的文章,该文根据美国芝加哥大学马泰来教授的研究成果,列举了早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或四十年(1775)就将《红楼梦》携带入川的陈大文(静泉,曾任马边厅通判)和高鄂的“同年”、四川遂宁才子张问陶,以及在重庆发现的“脂砚斋所珍之砚”和可能失落在四川的原本《红楼梦》(即端方本),来说明我们四川与曹雪芹及《红楼梦》的关系。但限于学识的浅陋,我竟未能提及孙桐生,这实在是一个不可宽恕的错误。因此,我愿借此短文,向孙桐生这位我们四川的红学前辈(如果他九泉下有知的话),表示我深深的歉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红学 红学研究 孙桐 索隐派 张问陶 高鄂 脂砚斋 纳兰容若 静泉 通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蜀中画家传略
16
作者 江梵众 陈蓉峰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2期61-65,共5页
此稿为余与江梵众先生合编者。回忆一九五六年夏,偶于外北茶肆相值,畅谈良久,追思昔日所见蜀中画家作品,举出二十余人,但籍贯事迹有未详者。幸当时故老犹存,余亦健步,供采访之役,东奔西驰,陆续访得四十余人,皆以见过作品者始录出。虽有... 此稿为余与江梵众先生合编者。回忆一九五六年夏,偶于外北茶肆相值,畅谈良久,追思昔日所见蜀中画家作品,举出二十余人,但籍贯事迹有未详者。幸当时故老犹存,余亦健步,供采访之役,东奔西驰,陆续访得四十余人,皆以见过作品者始录出。虽有知其能画,未见作品,均未记入。一切评语,概由梵众撰述。适逢反右运动开始,又值饥馑,相寻觅会之不暇,因之中辍。日昨江潮世兄过谈,于箧笥中检出,畀以保存。不幸梵众兄辞世巳历十稔,余亦昏髦不堪,久之必致湮没。抚今思昔,不禁惘然。缀数语以志绿起云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中 抚今思昔 反右运动 画家作品 云耳 成都人 张船山 张问陶 如出一手 深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清诗的时代特征及其历史总结性
17
作者 苏仲翔 《中国韵文学刊》 1988年第Z1期19-22,共4页
清代处在中国长期封建社会发展全程的最后阶段。从清初统一起,到康乾盛世,以至“开千古未有之变局”的鸦片战争前后约达二百七十多年间,内受资本主义因素的消蚀,外受列强帝国主义的不断侵略,自给自足以家庭手工业和个体农业相结合为主... 清代处在中国长期封建社会发展全程的最后阶段。从清初统一起,到康乾盛世,以至“开千古未有之变局”的鸦片战争前后约达二百七十多年间,内受资本主义因素的消蚀,外受列强帝国主义的不断侵略,自给自足以家庭手工业和个体农业相结合为主的封建社会经济体系,逐渐走向下坡路,民族矛盾透过阶级斗争日益激化,反映到学术思想和文艺领域上来,包括经史考据、小说传奇,无不达到推陈出新、合龙结穴之境,更呈现错综复杂、要因交织之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农业 文艺领域 南施北宋 历史总结 清代诗人 舒位 黄景仁 渔洋 张问陶 七言歌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船山文艺思想浅探
18
作者 羊玉祥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2期84-88,共5页
张问陶,号船山,四川遂宁人,是清代乾嘉年间继袁枚而起的性灵派中坚。乾嘉年间,袁枚执诗坛牛耳,力主性灵,反对格调和考据,有摧陷廓清之功。但随园是博学才子,理论建树甚大,然创作成就不孚。继之而起的船山是艺术通才,一生创作了四千多首... 张问陶,号船山,四川遂宁人,是清代乾嘉年间继袁枚而起的性灵派中坚。乾嘉年间,袁枚执诗坛牛耳,力主性灵,反对格调和考据,有摧陷廓清之功。但随园是博学才子,理论建树甚大,然创作成就不孚。继之而起的船山是艺术通才,一生创作了四千多首诗歌,又精通书法和绘画,因此他的文艺见解不象袁枚多从思想中来,而是多从艺术创造的实践中来,故比随园更慧眼独具,更真切精辟,值得我们很好地总结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船山 张问陶 创作成就 性灵派 乾嘉 艺术创造 儒家诗教 《随园诗话》 性情诗 温柔敦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泸州地方诗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19
作者 赵永康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2期62-64,69,共4页
地方诗的学术价值,首先在于它的地方性。这些诗歌,从形象思维的高度,集中地再现了地方古老而并不遥远的过去,反映了地方的历史与人情风物、城郭山川,反映了地方在诗歌和文学创作上所达到的水平。也正是由于有这样一个个的具体的地方,我... 地方诗的学术价值,首先在于它的地方性。这些诗歌,从形象思维的高度,集中地再现了地方古老而并不遥远的过去,反映了地方的历史与人情风物、城郭山川,反映了地方在诗歌和文学创作上所达到的水平。也正是由于有这样一个个的具体的地方,我们才得以从总体上认识我们的伟大祖国,认识她的大好河山与人情风物,认识中华民族的诗歌和它们的学术水平。这也就是哲学家们所说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泸州是一块古老、美丽而富饶的土地。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辛勤劳动,蕃衍生息。一江水运,把泸州和全国联系在一起;境接滇黔的地理位置,进一步使泸州成为四川南部与滇黔边境地区的物资、文化交流中心,兵家必争的形胜之地。早在宋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创作 南定楼遇急雨 文化交流中心 四川南部 杂诗 边境地区 张问陶 民生疾苦 新乐府 斗艳争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梦境图说:《莲因图》与《莲因第二图》——兼及仓斯升的生平与交游考
20
作者 任文岭 《中国书画》 2016年第6期14-19,共6页
一张崟(1761—1829)《莲因图》卷与陈鸿寿(1768—1822)《莲因第二图》卷是广东省博物馆收藏的两件重要绘画作品。张卷《莲因图》卷,纸本设色,画心纵32.5厘米、横293厘米,作于嘉庆"辛未三月"(1811),引首为孙星衍(1753—1818)... 一张崟(1761—1829)《莲因图》卷与陈鸿寿(1768—1822)《莲因第二图》卷是广东省博物馆收藏的两件重要绘画作品。张卷《莲因图》卷,纸本设色,画心纵32.5厘米、横293厘米,作于嘉庆"辛未三月"(1811),引首为孙星衍(1753—1818)题写篆书"莲因图"及七言绝句一首,拖尾处从右至左依次有姚鼐(1732—1815)、蒋予蒲(1755—1819)、唐仲冕(1753—1827)、蒋荣昌、陈文述(1771—1843)、赵曾(1760—1816)、张问陶(1764—1814)、李荥、吴嵰等9人题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因 蒋予蒲 唐仲冕 画心 七言绝句 张问陶 广东省博物馆 张崟 绢本设色 文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