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议潮的政治联盟窟——由洞窟组合崖面空间再谈莫高窟第156窟的营建 被引量:1
1
作者 梁红 沙武田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3-34,共12页
敦煌莫高窟作为历史时期遗留下来的佛教石窟寺,莫高窟所在的崖面成为中古历史的文化“景观”,也是敦煌历史特有的宗教、文化与艺术“空间”。如何面对像蜂巢一样的洞窟“空间”组合关系,其实关系到敦煌石窟营建方方面面的问题,其中洞窟... 敦煌莫高窟作为历史时期遗留下来的佛教石窟寺,莫高窟所在的崖面成为中古历史的文化“景观”,也是敦煌历史特有的宗教、文化与艺术“空间”。如何面对像蜂巢一样的洞窟“空间”组合关系,其实关系到敦煌石窟营建方方面面的问题,其中洞窟组合在崖面“空间”上的关联,以及洞窟组合所展示出来的“历史物质性”,是我们今天阅读和理解庞大的莫高窟洞窟群时所面临的有趣课题之一。而莫高窟第156、158、159、161窟所在较为独立的崖面区段,以及这一组洞窟在组合关系上的“历史物质性”,或许是我们理解这一问题一个难得的入口和线索。加上第156窟作为归义军首任节度使张议潮的功德窟,结合其他三窟窟主的推论和洞窟营建特殊的历史背景,似乎可以看到在莫高窟营建史上一组特有的“政治联盟窟”,进而形成莫高窟崖面上的“张议潮政治联盟窟”。本着这样的思路,回过头来再看第156窟的营建史,实有新的发现或启示,第156窟最初的营建可以早到归义军之前的吐蕃时期,最可能的时间是《大蕃沙州敦煌郡摄节度功德颂》所记张议潮赶走吐蕃统治者,在沙州自任节度使摄州事的大中二年到大中五年,因此洞窟的崖面选址充分地考虑了和张议潮一道起事的政治盟友安景旻、阎英达功德窟所在位置,同时窟内壁画题材布局设计也延续了吐蕃的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崖面使用理论 组合空间 的历史物质性 张议潮功德窟 第156营建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石窟归义军首任都僧统洪辩供养像考——兼论中古佛教僧人生活中的随侍现象 被引量:9
2
作者 沙武田 梁红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9-89,共21页
洪辩作为敦煌张氏归义军首任河西都僧统,参与过张议潮推翻吐蕃的起义,是敦煌名僧,藏经洞保存有他的彩塑写真像,为学界所熟知。洪辩在莫高窟营建方面也是不遗余力的,据敦煌写本记载他在莫高窟建"七佛药师之堂""法华无垢之... 洪辩作为敦煌张氏归义军首任河西都僧统,参与过张议潮推翻吐蕃的起义,是敦煌名僧,藏经洞保存有他的彩塑写真像,为学界所熟知。洪辩在莫高窟营建方面也是不遗余力的,据敦煌写本记载他在莫高窟建"七佛药师之堂""法华无垢之塔",另据研究第16窟也是他的功德窟"吴和尚窟",因此他在莫高窟应该有相应的供养像,可惜因这些洞窟均经后期重绘,洪辩供养像的信息尚不明确。但经我们考察研究发现,在张议潮的功德窟莫高窟第156窟发现有洪辩的供养像,这与藏经洞洪辩彩塑写真及对应壁画组合有密切关联。更为有趣的是,经仔细梳理第156窟供养像的图像和历史信息,在第156窟洪辩像后跟随着同为敦煌名僧的弟子悟真供养像,他们师徒二人一起出现在节度使张议潮的功德窟中。洪辩和其弟子悟真供养像在第156窟的发现,从供养像的角度,为敦煌佛教及其归义军历史的研究提供新资料。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洪辩写真像与供养像的图像组合关系,简单探讨历史时期佛教高僧日常生活中身边的"侍人""侍者"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辩 供养像 莫高第156 张议潮功德窟 悟真 侍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