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2020—2022年中国西部3次M_(S)≥6.0地震前电离层扰动
1
作者
郭雨帆
刘江
杜晓辉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51-857,共7页
基于欧洲轨道测定中心(CODE)总电子含量(TEC)数据和张衡一号卫星电子密度(N_(e))数据,分析2020—2022年中国西部3次M_(S)≥6.0浅源地震(2020年伽师M_(S)6.4、2021年漾濞M_(S)6.4和2022年马尔康M_(S)6.0地震)前的电离层扰动现象。结果表...
基于欧洲轨道测定中心(CODE)总电子含量(TEC)数据和张衡一号卫星电子密度(N_(e))数据,分析2020—2022年中国西部3次M_(S)≥6.0浅源地震(2020年伽师M_(S)6.4、2021年漾濞M_(S)6.4和2022年马尔康M_(S)6.0地震)前的电离层扰动现象。结果表明,电离层异常集中在震前1周内,并且在伽师M_(S)6.4地震前5 d和2 d、漾濞M_(S)6.4地震前7 d和马尔康M_(S)6.0地震前6 d出现CODE TEC和张衡一号卫星Ne同步异常。这3次强震可能通过岩石圈-大气层-电离层耦合机理模型的地球化学和电磁波通道影响电离层,震前5~15 d内震源区附近出现地球化学、水位和电磁等地震前兆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部
强震
COD
e
T
e
C
张衡一
号
卫星
n
_(
e
)
圈层耦合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20—2022年中国西部3次M_(S)≥6.0地震前电离层扰动
1
作者
郭雨帆
刘江
杜晓辉
机构
江西省防震减灾与工程地质灾害探测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地震局)
四川省地震局
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出处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51-857,共7页
基金
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XH24023YA)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CEAIEF20230401)
江西省防震减灾与工程地质灾害探测工程研究中心开放基金(SDGD202211,SDGD202219)。
文摘
基于欧洲轨道测定中心(CODE)总电子含量(TEC)数据和张衡一号卫星电子密度(N_(e))数据,分析2020—2022年中国西部3次M_(S)≥6.0浅源地震(2020年伽师M_(S)6.4、2021年漾濞M_(S)6.4和2022年马尔康M_(S)6.0地震)前的电离层扰动现象。结果表明,电离层异常集中在震前1周内,并且在伽师M_(S)6.4地震前5 d和2 d、漾濞M_(S)6.4地震前7 d和马尔康M_(S)6.0地震前6 d出现CODE TEC和张衡一号卫星Ne同步异常。这3次强震可能通过岩石圈-大气层-电离层耦合机理模型的地球化学和电磁波通道影响电离层,震前5~15 d内震源区附近出现地球化学、水位和电磁等地震前兆异常。
关键词
中国西部
强震
COD
e
T
e
C
张衡一
号
卫星
n
_(
e
)
圈层耦合机理
Keywords
w
e
st
e
r
n
Chi
n
a
stro
n
g
e
arthquak
e
s
COD
e
T
e
C
CS
e
S
n
_(
e
)
sph
e
r
e
coupli
n
g m
e
cha
n
ism
分类号
P315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2020—2022年中国西部3次M_(S)≥6.0地震前电离层扰动
郭雨帆
刘江
杜晓辉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