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季查办藏事大臣张荫棠的家世、宦迹与交游 被引量:4
1
作者 马忠文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0-117,178,共9页
学界对张荫棠在近代边疆史上的影响给予充分评价的同时,有关其家世、宦迹、交游的研究则十分薄弱,以至讹说流传。张荫棠隶籍广东新会,叔父张其光官至浙江提督,他与清季重臣、南海人张荫桓并非兄弟关系,其宦游生活和外交经历也与荫桓无... 学界对张荫棠在近代边疆史上的影响给予充分评价的同时,有关其家世、宦迹、交游的研究则十分薄弱,以至讹说流传。张荫棠隶籍广东新会,叔父张其光官至浙江提督,他与清季重臣、南海人张荫桓并非兄弟关系,其宦游生活和外交经历也与荫桓无关。他被讹称为"康党"和张荫桓"族弟",是庚子后守旧人士刻意诋毁和攻击的结果。当然,光宣之际张荫棠的活跃,与唐绍仪、梁士诒等粤籍乡党势力的壮大也有直接关联,显示出动荡时代彼此交织的地缘、姻缘、血缘关系在社会变迁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荫棠 张荫桓 有泰 家世 履历 近代外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荫棠筹藏时期的经济思想 被引量:4
2
作者 康欣平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37-141,共5页
张荫棠为清末西藏新政的开拓者,是系统提出西藏近代化改革的第一人。他筹藏时期的经济思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振兴实业论,对外商战论,创办西藏银行及进行币制改革论。文章认为,张荫棠筹藏时期的经济思想,虽然在现实层面贯彻很不理想,... 张荫棠为清末西藏新政的开拓者,是系统提出西藏近代化改革的第一人。他筹藏时期的经济思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振兴实业论,对外商战论,创办西藏银行及进行币制改革论。文章认为,张荫棠筹藏时期的经济思想,虽然在现实层面贯彻很不理想,甚至有些思想不现实不准确,但对西藏此后的经济变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西藏近代发展史上具有"开风气之先"的历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荫棠 西藏 经济思想 振兴实业论 对外商战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荫棠的民族主义思想——以张荫棠筹藏时期为考察 被引量:6
3
作者 康欣平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2-157,共6页
张荫棠筹藏时期的民族主义思想表现在三个方面:政治民族主义,经济民族主义,文化民族主义。在政治上,张荫棠主张构建多民族国家,维护中国在西藏主权。张荫棠的经济民族主义突出表现在"商战"方面,尤其是在西藏地方茶叶市场与英... 张荫棠筹藏时期的民族主义思想表现在三个方面:政治民族主义,经济民族主义,文化民族主义。在政治上,张荫棠主张构建多民族国家,维护中国在西藏主权。张荫棠的经济民族主义突出表现在"商战"方面,尤其是在西藏地方茶叶市场与英属印度的争夺上;提出西藏地方经济自给论。张荫棠的文化民族主义表现为:加强藏汉民族认同、文化认同,重视教育,主张改良西藏地方风俗。张荫棠的民族主义思想形成与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应该给以"了解之同情",不能简单指责为大民族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荫棠 民族主义 筹藏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张荫棠查办藏事前后的外交思想 被引量:2
4
作者 赵君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1期105-111,共7页
张荫棠被誉为"外交之良才"。受命于危难之中的张荫棠在入藏"查办藏事"前后,先后多次参与办理西藏的外交事件。在其入藏查办藏事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一系列外交思想,为维护中国在西藏的主权做出了突出贡献。
关键词 张荫棠 外交思想 查办藏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廷选择张荫棠查办藏事原因探微 被引量:1
5
作者 康欣平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1期46-51,共6页
张荫棠查办藏事在西藏近代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清廷选择张荫棠前往西藏查办事件,有三个原因:其一,清廷在该时期对派往西藏的大员选拔思路已经转换,即选择具备一定外交才能与经验的人,张荫棠具备这一条件;其二,张荫棠在印度参与《... 张荫棠查办藏事在西藏近代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清廷选择张荫棠前往西藏查办事件,有三个原因:其一,清廷在该时期对派往西藏的大员选拔思路已经转换,即选择具备一定外交才能与经验的人,张荫棠具备这一条件;其二,张荫棠在印度参与《中英新订藏印条约》谈判期间,对如何治理西藏向清外务部发表见解,他的这些对时势颇把握到位的筹藏观,对他后来的任命非常有利;其三,似与唐绍仪的推荐有很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荫棠 查办藏事 唐绍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清末张荫棠藏事改革中的抵制“印茶入藏” 被引量:4
6
作者 陈鹏辉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1期137-145,共9页
印茶入藏"是晚清至民国时期英国侵略中国西藏的一个既定目标。清末张荫棠藏事改革期间,采取"教民种茶"和设"官运茶局"以加强"炉茶官营",并在外交上与英方激烈抗争,坚决抵制"印茶入藏",给... 印茶入藏"是晚清至民国时期英国侵略中国西藏的一个既定目标。清末张荫棠藏事改革期间,采取"教民种茶"和设"官运茶局"以加强"炉茶官营",并在外交上与英方激烈抗争,坚决抵制"印茶入藏",给急谋以"印茶"打开西藏市场的英国侵略者迎头一击。张荫棠抵制"印茶入藏"是其藏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中国反对"印茶侵藏"斗争的重要一环,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荫棠 印茶入藏 教民种茶 炉茶官营 《中英藏印通商章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张荫棠藏事改革中的“政教分离”思想及其实践 被引量:3
7
作者 陈鹏辉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1期43-51,共9页
"政教分离"是构建近现代国家秩序的必然要求。清末张荫棠在其全面藏事改革中提出达赖、班禅等优加封号,厚给岁俸,专理宗教事务,不令干预政治的政教分离原则,是清王朝灭亡前夕试图改变西藏政教合一,强化中央治藏权力体系的一... "政教分离"是构建近现代国家秩序的必然要求。清末张荫棠在其全面藏事改革中提出达赖、班禅等优加封号,厚给岁俸,专理宗教事务,不令干预政治的政教分离原则,是清王朝灭亡前夕试图改变西藏政教合一,强化中央治藏权力体系的一次尝试。清廷对此虽有反复筹议,但终究不可能实现。尽管如此,清末张荫棠为"政教分离"所做的努力,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西藏长期存在的政教合一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张荫棠 藏事改革 政教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清末张荫棠藏事改革中的行政体制改革 被引量:2
8
作者 陈鹏辉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7-26,共10页
适时调整、完善西藏地方的行政体制是清朝治藏的重要内容。清末张荫棠藏事改革中所规划的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包括裁撤驻藏大臣和驻藏帮办大臣,改设西藏行部大臣;行部大臣之下设左右参赞、左右参议,再分别设立"九局";地方... 适时调整、完善西藏地方的行政体制是清朝治藏的重要内容。清末张荫棠藏事改革中所规划的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包括裁撤驻藏大臣和驻藏帮办大臣,改设西藏行部大臣;行部大臣之下设左右参赞、左右参议,再分别设立"九局";地方一级的改革总体目标是逐步建立州县制。张荫棠的行政体制改革虽没有完全实施,但其在近代民族国家理念的驱使下,为建立一体化的中央直接治理体系所做的努力,对后世西藏政治制度的变革具有积极意义,亦对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从王朝时代向现代国家时代的迈进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荫棠 行政体制改革 西藏行部大臣 裁撤驻藏大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西藏新政失败原因探 被引量:14
9
作者 罗布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8,共8页
作为以筹边改制和开发图强为核心的清末边疆地区新政改革运动的一部分 ,西藏地区的新政开发活动也在 2 0世纪之初陆续开展。张荫棠和联豫从查办事件到举办新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从整体上看 ,清末西藏新政却未能... 作为以筹边改制和开发图强为核心的清末边疆地区新政改革运动的一部分 ,西藏地区的新政开发活动也在 2 0世纪之初陆续开展。张荫棠和联豫从查办事件到举办新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从整体上看 ,清末西藏新政却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而告失败。究其原因 ,错综复杂。本文即从新政开发的主体、客体及主客互动关系的角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 西藏 新政 张荫棠 财政力量 自然地理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初维新改良文献《训俗浅言》、《藏俗改良》新解 被引量:1
10
作者 顾浙秦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9-94,共6页
20世纪初 ,张荫棠查办藏事、筹设新政期间 ,撰写、颁行的《训俗浅言》、《藏俗改良》倡言维新的社会伦理道德 ,在西藏社会生活的诸多层面提倡有利于社会进步的移风易俗 ,体现放眼世界、维新改良的进化论思想 ,具有维护国家统一 ,反对“... 20世纪初 ,张荫棠查办藏事、筹设新政期间 ,撰写、颁行的《训俗浅言》、《藏俗改良》倡言维新的社会伦理道德 ,在西藏社会生活的诸多层面提倡有利于社会进步的移风易俗 ,体现放眼世界、维新改良的进化论思想 ,具有维护国家统一 ,反对“西藏独立”阴谋的鲜明的爱国主义性质。应对这两篇维新改良之历史文献予以新的解读 ,以揭示历史的真实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初 维新改良 《训俗浅言》《藏俗改良》 西藏 伦理道德 社会习俗 张荫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藏事改革对西藏建省论的回应及其实践选择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鹏辉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4期38-44,共7页
在英俄竞相侵藏,尤其是英国发动两次侵藏战争,致使西藏形势岌岌可危,西南边疆危机空前的清末时局中,西藏建省论者无疑为清廷筹藏固边提供了一种改革思路。然而清末藏事改革者选择了不求建省虚名,但求“以治行省之道而治之”的改革进路... 在英俄竞相侵藏,尤其是英国发动两次侵藏战争,致使西藏形势岌岌可危,西南边疆危机空前的清末时局中,西藏建省论者无疑为清廷筹藏固边提供了一种改革思路。然而清末藏事改革者选择了不求建省虚名,但求“以治行省之道而治之”的改革进路。这一实事求是的改革思路与实践,既着眼于应对西藏严峻的边疆危机,同时兼顾西藏的特殊性,兼具原则性与策略性,体现出一定的政治智慧。清廷对西藏建省与否的纠结,实际上是在西藏出现反对分裂、维护主权新情况时,对治藏路径选择的一种艰难探索。清廷的探索及失败表明:随着西藏反对分裂、维护主权这一新问题的出现,传统的治藏体制已不能适应,必须打破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建立新的治理体系。同时,西藏具有边疆、民族及宗教等多重特殊属性,与内地划一的省治模式在此并不适合。清末藏事改革进路及建省探索,给后世治藏以深刻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边疆危机 西藏建省 张荫棠 藏事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为西藏实际:从清末革新藏政及其相关研究展开的讨论
12
作者 赵书彬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0-68,161,共10页
“西藏实际”是中国共产党成功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理论,不断认识西藏客观事物、推进治藏实践时产生的特定理论概念,也是评断历史上实践成败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西藏实际”具有主观与客观、全局与局部、共性与个性、历史与阶段... “西藏实际”是中国共产党成功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理论,不断认识西藏客观事物、推进治藏实践时产生的特定理论概念,也是评断历史上实践成败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西藏实际”具有主观与客观、全局与局部、共性与个性、历史与阶段、一体与多元相统一的重要意涵。以“西藏实际”视角出发来考察清末革新藏政及其相关研究可以发现,清末革新藏政对西藏实际的认识更倾向于政治性、全局性、共同性、一体性,而相关研究的评价对西藏实际的认识更倾向于局部性、特殊性、多元性,应该说这两种对“西藏实际”的认识都不符合西藏实际,都对西藏实际作出了片面的理解,割裂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革新藏政 西藏实际 “两权说” 张荫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