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叙事·语言·意象:张爱玲小说改编电影的文学意蕴呈现 |
徐继鹏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
|
探析张爱玲小说中的悲凉气质 |
赵晨曦
|
《文学艺术周刊》
|
2024 |
0 |
|
3
|
张爱玲小说中女性服饰的意蕴挖掘 |
张方
谢瑜瑶
|
《纺织报告》
|
2024 |
0 |
|
4
|
大众文化诉求与文本改造“套路”生成——以张爱玲小说的影视剧改编为例 |
王东
王寒松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3
|
|
5
|
“书写”与“视听”的互涉:论张爱玲小说的银幕化特质 |
王莹
武媛媛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2 |
1
|
|
6
|
“创新”还是“降格”——试论张爱玲小说的电视剧改编 |
陈可唯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5 |
2
|
|
7
|
从两极视角看张爱玲小说影视改编热现象 |
黄兵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8
|
凄清苍凉的人生——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
李炎超
|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
2017 |
4
|
|
9
|
语调的“暗示”:人物与环境关系的感性还原——张爱玲小说的心理描写艺术管窥 |
谢慧英
|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
2009 |
1
|
|
10
|
张爱玲小说语言的陌生化 |
王卫英
|
《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5 |
4
|
|
11
|
中国古典文学对张爱玲小说和《源氏物语》的影响之比较 |
黄玲青
|
《船山学刊》
CSSCI
|
2009 |
0 |
|
12
|
心灵荒漠化与意象晦涩化的延伸——论张爱玲小说的影视改编 |
吕传笑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8 |
0 |
|
13
|
张爱玲小说的影像化元素探析 |
邓家鲜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14
|
张爱玲小说《传奇》中汉语欧化成分研究 |
崔蓉蓉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15
|
张爱玲小说中的镜像描写 |
王应平
|
《写作》
|
2013 |
0 |
|
16
|
暗香——浅析张爱玲小说特色及成因 |
马会
|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
0 |
|
17
|
劳伦斯与张爱玲小说女性观之比较 |
覃锋
|
《海外英语》
|
2013 |
0 |
|
18
|
张爱玲小说影视改编的叙事策略 |
王萌
|
《南腔北调》
|
2021 |
0 |
|
19
|
张爱玲小说意象的叙事功能 |
王文参
|
《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5 |
0 |
|
20
|
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改编研究 |
李新宇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2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