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庄子哲学的逻辑思维过程——兼与严北溟和张松如、赵明等同志商榷 被引量:2
1
作者 冯达文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3期19-26,共8页
关于庄子哲学的性质问题,历来众说纷纭。近年来把它归属于朴素唯物论似较普遍。如严北溟和张松如、赵明等同志就持这种主张。但是,严、张、赵等同志确认庄子在本体论上属唯物论的同时,却又承认他在认识论上大体属唯心主义的不可知论,在... 关于庄子哲学的性质问题,历来众说纷纭。近年来把它归属于朴素唯物论似较普遍。如严北溟和张松如、赵明等同志就持这种主张。但是,严、张、赵等同志确认庄子在本体论上属唯物论的同时,却又承认他在认识论上大体属唯心主义的不可知论,在发展观上大体属相对主义理论。这就不兔有不能自圆其说之处。因为第一、按照相对主义的思维逻辑,世界上什么东西都是不能确定的。然而,庄子在自然观上却竟然能够确定地指认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物质性的气,而不是非物质性的别的东西,这是怎么回事呢?第二、认识论上的不可知论与本体论上的唯心论一般来说是不可分割的。然而,庄子以不可知论为前提,却竟然可以知道世界的最高实体;主张“离形去知”,从根本上取消认识,却反而得到关于万物共同本质的最高认识,这又怎么理解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定性 庄子哲学 相对主义 不可知论 现实生活 人生观 认识论 思维过程 张松如 本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子思想研究的卓越成果——评老学近著《老子通解》
2
作者 梁作檊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3年第6期100-109,共10页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罗尚贤著《老子通解》一书早已售罄。我期待出版界能再版此书,使更多的学者和老学爱好者能读到这本在研究老子思想上作出了卓越贡献的著作,并使此后的老学研究能在新的基点上进行,使广大人士能在新的聚...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罗尚贤著《老子通解》一书早已售罄。我期待出版界能再版此书,使更多的学者和老学爱好者能读到这本在研究老子思想上作出了卓越贡献的著作,并使此后的老学研究能在新的基点上进行,使广大人士能在新的聚光灯下领会老子的思想。这是本文写作的愿望。 (一) 老子是古代中国体系完整的哲学思想之父。他的深刻的论“无”和“有”的概念以及“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在春秋战国时代曾为百家学者所景仰。《史记》、《论语》以及别的一些古文献都曾记载孔子问礼于老子的事。文献表明,孔子虽未能理解老子的深刻思维,但却以崇敬的心情说道:“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至于龙,吾不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论语·卫灵公》述孔子语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思想研究 帛书本 帛书《老子》 通行本 通解 陈鼓应 张松如 万物 “无为”思想 译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然”不成器
3
作者 王垶 《社会科学辑刊》 1987年第3期48-48,共1页
八十一章本《老子》十一章: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张松如《老子校读》和陈鼓应《老子注释及评介》均作“埏埴以为器”,张松如译为“搏揉粘土做器皿。”陈鼓应译为“揉合陶土做成器具。”帛书《老子》甲本作“然埴为器”,乙... 八十一章本《老子》十一章: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张松如《老子校读》和陈鼓应《老子注释及评介》均作“埏埴以为器”,张松如译为“搏揉粘土做器皿。”陈鼓应译为“揉合陶土做成器具。”帛书《老子》甲本作“然埴为器”,乙本作“(土然)埴而为器。”然,《说文》:“烧也。”《说文通训定声》:“俗字作燃。”埴,《说文》:“黏土也。”埏,《集韻》:“和土也。”《一切经音义·十三》:“埏,揉也。”《荀子·性恶》注:“埏,击也。”诸家都认为这个字应该作“埏”,训为“和土”、“揉土”、“击土”,(作“挺”者训为“取土”;作“搏”者训为以手圜土成型。)都着眼于对土的加工,和泥捏聚成型“以为器”。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松如 陈鼓应 老子校读 说文通训定声 粘土 帛书 评介 注释 俗字 成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执今”与“执古”
4
作者 王垶 《社会科学辑刊》 1987年第2期22-22,共1页
八十章本《老子》十四章: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能知古始,是谓道纪。从唐本到晚近诸本,都作“执古之道”。但,帛书《老子》甲、乙,本却都作“执今之道。”高亨、池曦朝说:“帛书《老子》乙本不是抄自甲本,两本是根据不同的传本而... 八十章本《老子》十四章: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能知古始,是谓道纪。从唐本到晚近诸本,都作“执古之道”。但,帛书《老子》甲、乙,本却都作“执今之道。”高亨、池曦朝说:“帛书《老子》乙本不是抄自甲本,两本是根据不同的传本而抄写的。”我核对帛书《老子》甲、乙本有四百五十二处、五百○六字(残缺处除外)不同。足证高、池之说,是对的。因此可以肯定,“执今之道”是《老子》原文。“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张松如译为“把握亘古即存的道,用来驾御现实存在。”陈鼓应译为“把握着早已存在的道,来驾驭现在的具体事物。”“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则应译为“掌握现今对道的认识,以驾御现今的宇宙。”一个认为“道”本身是发展的,人类对“道”的认识是不断提高的,三十二章“始制有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帛书 始制有名 张松如 现实存在 陈鼓应 具体事物 高亨 老子 宇宙本体 存在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