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克服黑暗——论日据末期张文环、吕赫若对殖民地知识者道路的反省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娜 《现代中文学刊》 2013年第2期77-91,共15页
本文以日据后期重要的台湾作家张文环和吕赫若为对象,特别是"大东亚战争"时期两人的创作活动中对"本岛知识阶层道路"的反思,以及光复后两人的命运分殊,来探讨殖民地文学者的"心灵秘史"及两条文学道路形... 本文以日据后期重要的台湾作家张文环和吕赫若为对象,特别是"大东亚战争"时期两人的创作活动中对"本岛知识阶层道路"的反思,以及光复后两人的命运分殊,来探讨殖民地文学者的"心灵秘史"及两条文学道路形成的历史意涵。张文环寻找台湾"传统"中的汉文化渊源在帝国下的能动性,即"面向现代的传统"以成就"日本内部的台湾"的文化出路。吕赫若秉持"以文学克服黑暗"的信仰,在战争末期一再提出殖民地知识分子对自身黑暗的克服,认为殖民地知识者的道路是走向"劳动者"。因此,"光复"后的吕赫若走向地下革命,张文环则往返于政界、商界,某种意义上,汇入了战后台湾自由主义的萌芽阵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文环 吕赫若 克服黑暗 殖民地知识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据台湾作家的日语创作实况及其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马泰祥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91-197,共7页
日据时代台湾的顶尖日语作家,在1930年代以后通过参与日本本岛的"文学评奖"而博得日语文坛的青睐,被不少研究者视为其熟练掌握了殖民者语言的证据。但是通过对日本本岛文学评奖实况的分析,以及还原彼时台湾文坛的文学批评生... 日据时代台湾的顶尖日语作家,在1930年代以后通过参与日本本岛的"文学评奖"而博得日语文坛的青睐,被不少研究者视为其熟练掌握了殖民者语言的证据。但是通过对日本本岛文学评奖实况的分析,以及还原彼时台湾文坛的文学批评生态体系中对台湾日语作家创作语言能力的评价,则可以发现,此时台湾顶尖日语作家运用日语进行文学表现的能力其实颇为可疑。对台湾日语作家日语能力的真实状况进行剖析,首先可以揭示殖民地台湾总督府所引以为傲的日语普及与所谓"国语运动"貌似颇有成效,但实绩有限;其次展现出了日本本岛文坛与殖民地文坛之间的那种不平等的文学交往意态;最后还证明了过分夸大日据时代台湾文坛"日语"的绝对支配地位也是不甚牢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据时代 台湾日语文学 吕赫若 张文环 龙瑛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