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掖湿地芦苇比叶面积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 被引量:28
1
作者 李群 赵成章 +3 位作者 王继伟 赵连春 徐婷 韩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4956-4962,共7页
密度制约下植物比叶面积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对于认识土壤-植物-大气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样方调查法,研究了3种密度(高密度Ⅰ:210—230株/m^2;中密度Ⅱ:130—150株/m^2;低密度Ⅲ:50—70株/m^2)条件下芦苇种群... 密度制约下植物比叶面积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对于认识土壤-植物-大气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样方调查法,研究了3种密度(高密度Ⅰ:210—230株/m^2;中密度Ⅱ:130—150株/m^2;低密度Ⅲ:50—70株/m^2)条件下芦苇种群比叶面积(SLA)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芦苇种群密度的逐渐降低,湿地群落的土壤含水量逐渐减小,芦苇的株高、叶面积、叶干重、SLA和蒸腾速率(Tr)均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净光合速率(Pn)、叶厚度和WUE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不同密度条件下湿地植物芦苇比叶面积(SLA)与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关系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高密度(Ⅰ)与低密度(Ⅲ)样地,芦苇SLA与WUE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在中密度(Ⅱ)样地,二者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不同种群密度的湿地生境中,芦苇通过调整叶片形态构造,使比叶面积和水分利用效率形成了相反的变化趋势,反映了植物适应光照条件、土壤含水量等异质性环境因子的资源利用策略和光合产物积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苇 比叶面积 水分利用效率 张掖湿地 密度制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掖湿地旱柳叶水势与中脉性状的关联性 被引量:3
2
作者 徐婷 赵成章 +3 位作者 韩玲 郑慧玲 冯威 段贝贝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335-3343,共9页
植物叶水势和中脉性状是反映叶片水力特性的主要参数,二者之间的关联性对理解植物水分供需平衡的生态适应策略具有重要意义。选择张掖市黑河干流边缘的洪泛平原湿地为实验地,以河岸为起点沿平行河岸线的方向依次设置近水区(样地Ⅰ)、中... 植物叶水势和中脉性状是反映叶片水力特性的主要参数,二者之间的关联性对理解植物水分供需平衡的生态适应策略具有重要意义。选择张掖市黑河干流边缘的洪泛平原湿地为实验地,以河岸为起点沿平行河岸线的方向依次设置近水区(样地Ⅰ)、中水区(样地Ⅱ)和远水区(样地Ⅲ)3个水分梯度样地,采用标准化主轴估计方法(standardized major axis estimation,SMA),研究了对水分影响下旱柳(Salix matsudana)叶水势与中脉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含水量减少,旱柳林的高度、密度和郁闭度均持续降低,旱柳叶片的中脉密度、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光合有效辐射(PAR)和叶片温度(Tleaf)逐渐增加,中脉直径、比叶面积及叶水势、叶绿素含量逐渐减少;不同土壤含水量样地旱柳叶水势与中脉性状间的相关性存在差异(P<0.05),在样地Ⅰ和样地Ⅲ叶水势与中脉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在样地Ⅱ两者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旱柳叶水势与中脉直径在3个水分梯度样地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随着湿地土壤含水量减少,旱柳采取降低叶水势、增加中脉密度并减少中脉直径的资源投资策略,反映了该物种在异质生境中具有较强的叶片性状可塑性,从而有利于其适应特殊的湿地生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柳 叶水势 中脉密度 中脉直径 关联性 土壤水分梯度 张掖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临泽段)湿地鸟类组成与种群特征
3
作者 王建英 张洋军 《甘肃林业科技》 2025年第2期67-74,共8页
为系统掌握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临泽段)湿地鸟类种类与组成特征,于2017—2023年采用样带法对保护区(临泽段)湿地鸟类开展了调查。结果表明:1)鸟类种类有18目37科63属90种,其中国家和甘肃省重点保护种类有8目10科16属20种;鸟... 为系统掌握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临泽段)湿地鸟类种类与组成特征,于2017—2023年采用样带法对保护区(临泽段)湿地鸟类开展了调查。结果表明:1)鸟类种类有18目37科63属90种,其中国家和甘肃省重点保护种类有8目10科16属20种;鸟类优势种群有鸭科、鹬科、鸥科、鸻科、鹰科、鹭科等。2)鸟类居留型中,夏候鸟(S)种类>留鸟(R)>旅鸟(P)>冬候鸟(W)等其他类型。3)鸟类生态型中,古北型(U)数量>不易归类型(O)>全北型(C)>东洋型(W)>东北型(M)。4)鸟类区系类型中,古北界+东洋界型种类>古北界型种类。5)鸟类数量级中,罕见种>稀有种>常见种>优势种;6)在观察期内,湿地鸟类数量呈直线型上升趋势,黑鹳和大天鹅数量呈波浪型分布,同时黑鹳比大天鹅对人类活动的干扰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鸟类 优势种 种群特征 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临泽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掖黑河湿地附植硅藻群落初步研究——以张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宋琪 杨江山 +2 位作者 陈成 祖廷勋 罗光宏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7-84,共8页
研究张掖国家湿地公园附植硅藻群落现状,为保护寒、旱区湿地水生植物与生物多样性提供理论依据。2017年夏、秋从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浅水湖泊采集12种常见水生植物,采集植物上附植硅藻,并在水质富营养化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硅藻的种类... 研究张掖国家湿地公园附植硅藻群落现状,为保护寒、旱区湿地水生植物与生物多样性提供理论依据。2017年夏、秋从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浅水湖泊采集12种常见水生植物,采集植物上附植硅藻,并在水质富营养化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硅藻的种类分布、优势种、多样性和聚类性。结果表明,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水体轻度富营养化;共检出附植硅藻39属158种(含变种),其中舟形藻属种类最多(18种),其次为菱形藻属(16种)、桥弯藻属(15种)和脆杆藻属(13种);Achnanthedium minutissimum为分布最为广泛的优势种,其次为Ulnaria acus和Encyonopsis subcryptocephala;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在1.41~3.13,Pielou均匀度指数在0.58~1.07,均是秋季显著高于夏季(P<0.05,t-test);Cody指数与聚类分析表明,在同一时期内附植硅藻种类组成的相似程度和优势种分布对部分宿主植物的选择趋于一致,但也有部分宿主植物之间附植硅藻群落结构仍然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 水生植物 附植硅藻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优势鸟类种群生态位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张晶 赵成章 +2 位作者 任悦 李雪萍 雷蕾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213-2220,共8页
鸟类时空格局影响下鸟类种群生态位的变化是认识鸟类环境适应机制的理论基础。在张掖国家湿地公园保育区,采用样带法研究了冬春季节5种优势鸟类种群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的时间异质性。结果表明:随着月份的更替,5种优势鸟类种群的生... 鸟类时空格局影响下鸟类种群生态位的变化是认识鸟类环境适应机制的理论基础。在张掖国家湿地公园保育区,采用样带法研究了冬春季节5种优势鸟类种群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的时间异质性。结果表明:随着月份的更替,5种优势鸟类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赤麻鸭(Tadornaferruginea)、绿头鸭(Anasplatyrhynchos)、麻雀(Passer montanus)、白骨顶鸡(Fulicaatra)的最高值出现在1月分别为1.601、1.415、1.627、1.771,大白鹭(Ardea alba)的最高值出现在3月为0.556;不同月份间鸟类优势种群生态位重叠存在差异,3月、11月生态位的重叠值最大,1月份最小;优势鸟类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在时间尺度上表现出"此消彼长"的关系。湿地公园时间尺度上的鸟类生态位宽度和重叠的差异与湿地食物资源及隐蔽条件、鸟类群体迁徙规律、鸟类种间的竞争密切相关,反应了湿地鸟类适应生境变化的可塑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 优势种群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eta分析的张掖黑河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被引量:14
6
作者 杨鑫 海新权 杨玉婷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0-68,共9页
通过Meta分析构建了张掖黑河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数据库和价值转移模型,对张掖黑河不同类型湿地价值进行有效评估,并对价值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最后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张掖黑河湿地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19.41亿... 通过Meta分析构建了张掖黑河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数据库和价值转移模型,对张掖黑河不同类型湿地价值进行有效评估,并对价值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最后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张掖黑河湿地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19.41亿元,不同类型湿地价值由大到小依次为河流湿地(6.18亿元)、沼泽湿地(5.11亿元)、人工湿地(4.42亿元)、其他湿地(3.40亿元)和湖泊湿地(0.3亿元)。(2)Meta回归结果表明评估方法、湿地类型、生态系统服务类型、湿地面积是影响张掖黑河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主要因素。(3)有效性检验结果表明,转移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因此,将所构建的Meta分析价值转移模型应用于张掖黑河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分析 张掖黑河湿地 生态系统 服务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掖黑河湿地资源现状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 被引量:9
7
作者 徐广 李萍 《甘肃林业科技》 2010年第4期51-53,共3页
湿地是一种特殊的具有多种功能的生态系统,其生物多样性资源非常丰富。简介了甘肃张掖黑河湿地的生物多样性现状,提出了加强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和对策,以期对张掖黑河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有所指导。
关键词 张掖黑河湿地 生物多样性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6
8
作者 杨宋琪 陈天仁 +1 位作者 克选 罗光宏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6期51-55,100,共6页
为研究西北寒旱区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于2014—2015年对湿地中的6个采样点进行了调查,并对水质状况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共检出藻类8门91属257种(含变种)。浮游植物在春、夏、秋、冬四季平均密度分别为1.02×10~6、1.0... 为研究西北寒旱区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于2014—2015年对湿地中的6个采样点进行了调查,并对水质状况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共检出藻类8门91属257种(含变种)。浮游植物在春、夏、秋、冬四季平均密度分别为1.02×10~6、1.04×10~7、7.12×10~6和9.28×10~5cells/L。各季节优势种演替明显,呈春冬季硅藻占优、夏秋季蓝、绿藻和隐藻占优的特点。多样性分析发现,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为1.02~3.45,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为2.35~4.18,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27~0.89。通过多样性和藻密度综合评价可知,张掖湿地公园夏季水质最差,呈中度污染,其他季节总体较好,为无污染或轻度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 浮游藻类 群落 多样性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及修复措施——以张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被引量:5
9
作者 刘文丽 任璞 梁俊奇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20期160-162,共3页
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净化水源、防洪抗旱、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方面的功能,进行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及修复意义重大。本文以张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分析了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几点修复措施,包括加大宣传力度、处理好湿... 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净化水源、防洪抗旱、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方面的功能,进行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及修复意义重大。本文以张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分析了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几点修复措施,包括加大宣传力度、处理好湿地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重视湿地基础与应用方面的研究、做好退化湿地的恢复及重建工作、采取行政立法手段、加大技术手段的应用力度等,以期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生态环境 保护 修复 必要性 措施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人工修复植物资源的选择及配置探讨——以张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文丽 《中国林副特产》 2023年第5期59-61,共3页
植物资源在人工湿地中的修复作用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地处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是当地重要的湿地资源之一,但由于长期破坏式开发及利用,湿地出现了严重的破坏。基于张掖国家湿地公园的实际,分析了人工湿地植物选择... 植物资源在人工湿地中的修复作用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地处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是当地重要的湿地资源之一,但由于长期破坏式开发及利用,湿地出现了严重的破坏。基于张掖国家湿地公园的实际,分析了人工湿地植物选择的原则及湿地修复植物资源的配置要点。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水岸生态植物的配置情况,为修复湿地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修复 植物资源 配置 张掖黑河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钳嘴鹳在甘肃的新分布记录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汉军 张立勋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1-91,共1页
2019年8月29日,在甘肃省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台马尾湖湿地(99°37.6995′E,39°36.1352′N)开展鸟类多样性监测过程中,于10∶17发现1只体长约90 cm、体羽灰白色、飞羽和尾羽灰黑色、跗跖粉红色的大型涉禽鸟类,混群... 2019年8月29日,在甘肃省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台马尾湖湿地(99°37.6995′E,39°36.1352′N)开展鸟类多样性监测过程中,于10∶17发现1只体长约90 cm、体羽灰白色、飞羽和尾羽灰黑色、跗跖粉红色的大型涉禽鸟类,混群在红嘴鸥Larus ridibundus群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多样性 新分布记录 红嘴鸥 张掖黑河湿地 飞羽 钳嘴鹳 湿地 监测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鹮在甘肃省的新分布记录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汉军 张立勋 李玉英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3-153,共1页
2021年10月13日,在甘肃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湖湾湿地(99°44′48.23″E,39°24′10.60″N)开展鸟类生物多样性监测过程中,于16∶40发现1只体长45 cm左右的湿地鸟类,该鸟翼展85 cm左右,体羽深栗色,带绿色闪光,喙长且... 2021年10月13日,在甘肃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湖湾湿地(99°44′48.23″E,39°24′10.60″N)开展鸟类生物多样性监测过程中,于16∶40发现1只体长45 cm左右的湿地鸟类,该鸟翼展85 cm左右,体羽深栗色,带绿色闪光,喙长且弯,脸部裸露,皮肤和眼圈铅色。用Canon EOS-1DX MarkⅡ相机(EF 800 mm f/5.6L IS HI USM)拍照(图1),经查阅《甘肃脊椎动物志》(王香亭,1991)、《中国鸟类图鉴》(曲利明,2014)和《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三版)》(郑光美,2017),鉴定为彩鹮Plegadis falcinellus,隶属于鹈形目Pelecaniformes鹮科Threskiornithidae彩鹮属Plegad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监测 中国鸟类图鉴 新分布记录 鹈形目 郑光美 湿地鸟类 张掖黑河湿地 彩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鸟类新记录——角䴙䴘 被引量:1
13
作者 谢宗平 刘钊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1-141,共1页
2020年1月5日11∶30,在甘肃省张掖市张掖国家湿地公园(100°26′16″E,38°58′18″N,海拔1462 m)进行鸟类调查时,发现3只角䴙䴘Podiceps auritus,并拍摄到其在水中觅食、追逐和嬉戏的清晰照片(图1)。经查阅《中国鸟类野外手册》... 2020年1月5日11∶30,在甘肃省张掖市张掖国家湿地公园(100°26′16″E,38°58′18″N,海拔1462 m)进行鸟类调查时,发现3只角䴙䴘Podiceps auritus,并拍摄到其在水中觅食、追逐和嬉戏的清晰照片(图1)。经查阅《中国鸟类野外手册》(约翰·马敬能等,2000)、《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三版)》(郑光美,2017)等相关文献资料,确认该鸟为甘肃省分布新记录,该发现为了解其地理分布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光美 马敬能 分布新记录 鸟类调查 分类与分布 鸟类新记录 甘肃省张掖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