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南海及其周缘中新生代火山活动时空特征与南海的形成模式
被引量:
48
1
作者
阎贫
刘海龄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3-41,共9页
根据南海海区、华南和中南半岛的地面露头、钻井、拖网及地球物理资料,分析了南海地区火山活动的时空分布特点。在南海陆缘和周边陆区中生代末期花岗岩分布非常广泛。新生代火山岩活动规模较小,主要是海底扩张之后在洋盆扩张脊、北部陆...
根据南海海区、华南和中南半岛的地面露头、钻井、拖网及地球物理资料,分析了南海地区火山活动的时空分布特点。在南海陆缘和周边陆区中生代末期花岗岩分布非常广泛。新生代火山岩活动规模较小,主要是海底扩张之后在洋盆扩张脊、北部陆缘的陆洋边界附近、雷琼地区和中南半岛南部的玄武岩。在南海北部陆缘的深部地震调查中发现,在地壳下部存在小规模的高速异常体,结合浅部的晚第三纪—第四纪火山活动,认为该高速体形成于南海扩张之后。这些特征表明,在南海的拉张过程中岩浆供应不丰富,在陆缘未形成大规模的侵入和喷出岩。南海陆缘属于岩浆匮乏型被动大陆边缘。南海海区残留多个刚性断裂陆块,反映了裂谷拉张过程中脆性破裂。根据这些特征,南海形成难以用印藏碰撞引起的软流圈物质上涌导致岩石圈破裂这样的模式来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新生代火山岩
被动陆缘
张开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海及其周缘中新生代火山活动时空特征与南海的形成模式
被引量:
48
1
作者
阎贫
刘海龄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与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广州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中心
出处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3-41,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G2000046702 04)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 11701
+4 种基金
KGCX2 SW 309 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376012)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领域前沿项目(LYQY200302)
国家社会公益项目(2001DIA50041)
国家高技术研究
文摘
根据南海海区、华南和中南半岛的地面露头、钻井、拖网及地球物理资料,分析了南海地区火山活动的时空分布特点。在南海陆缘和周边陆区中生代末期花岗岩分布非常广泛。新生代火山岩活动规模较小,主要是海底扩张之后在洋盆扩张脊、北部陆缘的陆洋边界附近、雷琼地区和中南半岛南部的玄武岩。在南海北部陆缘的深部地震调查中发现,在地壳下部存在小规模的高速异常体,结合浅部的晚第三纪—第四纪火山活动,认为该高速体形成于南海扩张之后。这些特征表明,在南海的拉张过程中岩浆供应不丰富,在陆缘未形成大规模的侵入和喷出岩。南海陆缘属于岩浆匮乏型被动大陆边缘。南海海区残留多个刚性断裂陆块,反映了裂谷拉张过程中脆性破裂。根据这些特征,南海形成难以用印藏碰撞引起的软流圈物质上涌导致岩石圈破裂这样的模式来解释。
关键词
南海
新生代火山岩
被动陆缘
张开机制
Keywords
South China Sea
Cenozoic magmatism
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
opening mechanism
分类号
P736.1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南海及其周缘中新生代火山活动时空特征与南海的形成模式
阎贫
刘海龄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
4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