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张岱年的“创造的综合”论到方克立的“马魂、中体、西用”论 |
杜运辉
周德丰
|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9
|
|
2
|
会通中西 综合创新——国学大师张岱年访谈录 |
张岱年
张拴平
|
《社会科学家》
|
2000 |
13
|
|
3
|
中国现代价值哲学的艰辛开拓——张岱年价值哲学的理论贡献和当代意义 |
杜运辉
邵军永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4
|
张岱年“新气学”思想述要 |
朱晓红
许宁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5
|
中国哲学的价值观问题——张岱年对中国哲学研究的贡献 |
蒙培元
|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6
|
价值论研究:从张岱年到冯契 |
刘静芳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3
|
|
7
|
张岱年论“现在中国所需要的哲学”及其启示 |
李维武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4
|
|
8
|
解蔽与重建:论张岱年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思想起点 |
陈松
|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4
|
|
9
|
张岱年学术思想的六大理论创新 |
王东
|
《河北学刊》
CSSCI
|
2004 |
3
|
|
10
|
论张岱年的为人与为学 |
迟成勇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11
|
张岱年及其七十年的哲学因缘 |
陈来
|
《河北学刊》
|
2003 |
2
|
|
12
|
张岱年对20世纪中国伦理思想的贡献 |
王泽应
|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3
|
|
13
|
张岱年的读书观 |
迟成勇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14
|
文化融合论的文化转型论批判——兼评张岱年、方克立的“综合创新”文化观 |
顾乃忠
|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
2005 |
7
|
|
15
|
张岱年论“本体” |
刘静芳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1
|
|
16
|
中西文化交汇下的中国哲学重建——纪念张岱年先生逝世二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陆信礼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2
|
|
17
|
从中西哲学比较中发现中国传统哲学的特色与精义--以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为中心 |
李维武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18
|
张岱年文化综合创新论探析 |
汤海艳
|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19
|
国学大师张岱年先生 |
田然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1
|
|
20
|
张岱年论孔子人的价值思想 |
迟成勇
|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