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家口-渤海地震构造带的地壳形变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若柏 顾国华 +1 位作者 徐杰 周伟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86-596,共11页
华北北部地区的张家口-渤海断裂带是控制现代强震的一条地震构造带。新近纪以来,在区域NEE向主压应力的作用下,新发育了一系列的NE向构造活动带,与张家口-渤海断裂带组成1组共轭的剪切破裂系统,控制了近代强震的发生。文中主要探讨了这... 华北北部地区的张家口-渤海断裂带是控制现代强震的一条地震构造带。新近纪以来,在区域NEE向主压应力的作用下,新发育了一系列的NE向构造活动带,与张家口-渤海断裂带组成1组共轭的剪切破裂系统,控制了近代强震的发生。文中主要探讨了这条断裂带的地壳形变特征。长趋势GPS地壳形变图像反映了这条活动断裂带相对完整的左旋走滑活动。分期的地壳形变图像揭示了在中强地震前,沿该断裂带出现一系列的NE向梯度异常带,分别指示了唐山-河间、三河-涞水以及延怀-山西地震构造活动带的活动,表明了沿张家口-渤海断裂带出现了中强地震的中期前兆。研究认为,强震前地壳形变揭示的是深部蕴震层的应变活动信息,而强震之后比较杂乱的图像特征体现了盖层的调整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家口-渤海地震构造 地壳形变 NE向梯度 华北亚板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渤构造带的除丛特征及对地震活动性参数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毕金孟 孟令琴 宋程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42-1855,共14页
准确、客观地识别地震背景事件和丛集事件是开展地震活动性分析和地震危险性评估的重要基础.为系统考察张家口-渤海构造带的除丛特征以及对地震活动参数的影响,本文利用时-空窗法,伪随机时空窗法,最邻近法和随机除丛法对张-渤构造带进... 准确、客观地识别地震背景事件和丛集事件是开展地震活动性分析和地震危险性评估的重要基础.为系统考察张家口-渤海构造带的除丛特征以及对地震活动参数的影响,本文利用时-空窗法,伪随机时空窗法,最邻近法和随机除丛法对张-渤构造带进行除丛处理,分析了除丛率的时空变化特征,探究除丛对地震活动参数b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四种算法对张-渤构造带均表现出了较好的除丛效果,除丛率依次为78.62%、26.32%、75.24%、46.47%.相对于未除丛的地震事件,时-空窗法和最邻近法删除小震的比例偏高,b值减小;伪随机时空窗法删除大震的比例偏高,b值增加;随机除丛法对震级的依赖性较弱,b值变化不大.四种算法的除丛比例在区域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张北、唐山及长岛等附近地震活跃区域的除丛比例较高.除丛对b值的空间分布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张-渤构造带西段、张-渤构造带与郯庐断裂带的交汇渤海地区均存在面积相对较大的低b值异常,是未来强震发生的潜在区域.通过K-S等检验方法来检验除丛后的地震事件是否符合泊松分布,利用时-空窗法、最邻近法、随机除丛法除丛后的事件符合泊松分布特征,而基于伪随机时空窗法的除丛后的事件并未通过泊松检验,无法有效去除所有丛集事件,在地震活动模型构建和地震概率危险性分析中要谨慎使用.各种算法除丛效果的分析以及对地震活动参数b值的影响,可为地震活动和灾害研究中除丛带来的偏差影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家口-渤海构造带 除丛算法 除丛率 地震活动参数 B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