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家口断裂发现第四纪晚期活动证据 被引量:18
1
作者 尤惠川 邵翠茹 +2 位作者 杨歧焱 周江林 周月玲 《震灾防御技术》 2008年第4期474-477,共4页
作者等人在"河北省城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张家口项目)"2008年探测工作中对张家口断裂进行了地质调查,多处发现了清楚的第四纪晚期(晚更新世—全新世)断层活动剖面,获得了张家口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的可靠证据,为张家... 作者等人在"河北省城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张家口项目)"2008年探测工作中对张家口断裂进行了地质调查,多处发现了清楚的第四纪晚期(晚更新世—全新世)断层活动剖面,获得了张家口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的可靠证据,为张家口市活断层探测打下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家口断裂 第四纪 活动证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家口断裂第四纪构造变形与活动性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周月玲 尤惠川 《震灾防御技术》 2010年第2期157-166,共10页
本文根据野外详实资料对张家口断裂的构造变形和活动性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断裂由西、中、东3段组成,各段多由北西向和近东西向2组多条次级断层组成,总体呈北西西走向展布,长达70km,控制着张家口及附近的第四纪构造演化和地貌发育... 本文根据野外详实资料对张家口断裂的构造变形和活动性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断裂由西、中、东3段组成,各段多由北西向和近东西向2组多条次级断层组成,总体呈北西西走向展布,长达70km,控制着张家口及附近的第四纪构造演化和地貌发育;北西向断层构成断裂的主体,为高角度的逆(或正)走滑断层,近东西向断层较短,表现为正倾滑,第四纪期间2组断层持续活动,以脆性变形为特征;断裂端部段落与北东向断裂交汇,活动性较弱,构造表现不甚清楚,中部段落活动强烈,晚更新世以来单条断层的平均垂直活动速率大于0.07—0.30mm/a,总的垂直活动速率可能达到1.33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家口断裂 第四纪 构造变形 活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冲-走滑作用叠加的复合构造变形机制砂箱模拟研究:以张家口-蓬莱断裂带渤海段为例
3
作者 吕春晓 郭玲莉 +6 位作者 陶圩 张家轩 周琦杰 张京京 陈欣 王光增 李三忠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8-122,共15页
逆冲构造体受走滑作用影响形成新的复合构造体系在自然界中较为常见。新生代以来张家口-蓬莱断裂带渤海段的左旋走滑运动,改造了渤海湾盆地内燕山期挤压运动形成的逆冲构造。北西向的张家口-蓬莱断裂带渤海段受新生代以来太平洋板块俯... 逆冲构造体受走滑作用影响形成新的复合构造体系在自然界中较为常见。新生代以来张家口-蓬莱断裂带渤海段的左旋走滑运动,改造了渤海湾盆地内燕山期挤压运动形成的逆冲构造。北西向的张家口-蓬莱断裂带渤海段受新生代以来太平洋板块俯冲驱动,与共轭的北东向郯庐断裂带共同控制了渤海湾盆地现今的构造样式,同时又是地震多发区和油气聚集区。本文通过砂箱模拟实验,研究不同走滑速率不同基底强度条件下,逆冲推覆构造受走滑作用改造的复合构造演化机制。实验结果显示,在挤压背景下,实验模型中先产生一系列的逆冲断层,形成逆冲推覆构造和冲起构造;叠加走滑作用后,走滑断层切割先存逆冲断层,具有明显的负花状构造特征。剖面上看,走滑速率越大,则断层数量越多,断层断距更大,花状构造更为复杂。在局部塑性基底模型中,无叠加的走滑构造区可形成断陷。结合研究区构造演化过程,模拟结果与张家口-蓬莱断裂带渤海段构造演化过程具有一定相似性,尤其沙北断裂、沙东断裂内部花状构造发育最为典型。走滑断裂对构造圈闭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本模型可对逆冲叠加走滑复合区域的构造演变及动力机制分析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箱模拟 逆冲构造 走滑构造 叠加改造 张家口-蓬莱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部NWW向活动断裂带构造特征:以张家口-蓬莱断裂带为例 被引量:50
4
作者 索艳慧 李三忠 +5 位作者 刘鑫 戴黎明 许立青 王鹏程 赵淑娟 张丙坤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53-966,共14页
中国东部新构造期活动强烈,前人对该时期NE向构造已有很多研究,但NWW向构造研究程度较低。本文以张家口-蓬莱断裂带为例,从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及地震活动性四个方面对中国东部的NWW向活动断裂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东部的NWW... 中国东部新构造期活动强烈,前人对该时期NE向构造已有很多研究,但NWW向构造研究程度较低。本文以张家口-蓬莱断裂带为例,从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及地震活动性四个方面对中国东部的NWW向活动断裂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东部的NWW向活动断裂带具有左行走滑的运动性质,并控制了第四纪盆地左阶雁列的展布样式;NWW向活动断裂带是孕震断裂,诱发了多次地震活动。在动力学上,这些断裂带是板缘的不同段落变形在板内不同块体间响应调节的产物,且在周边板块的联合作用下,华北和华南南部NWW向断裂可能印度-欧亚板块碰撞的影响占主导,而东北和华南东部NWW向断裂可能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影响占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家口-蓬莱断裂 NWW向断裂 左形左阶 孕震构造 板缘 板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家口-蓬莱断裂带渤海段晚第四纪活动特征 被引量:29
5
作者 李西双 刘保华 +2 位作者 华清峰 赵月霞 刘晨光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32-341,共10页
张家口-蓬莱断裂带是华北地区一条显著的地震带。利用最新获得的高分辨率浅层地震资料研究了渤海海域内该断裂带晚第四纪以来的活动特征。研究表明:在渤海,张家口-蓬莱断裂带主要由沙西断裂、埕北断裂、沙南断裂、沙东北断裂、柏各庄... 张家口-蓬莱断裂带是华北地区一条显著的地震带。利用最新获得的高分辨率浅层地震资料研究了渤海海域内该断裂带晚第四纪以来的活动特征。研究表明:在渤海,张家口-蓬莱断裂带主要由沙西断裂、埕北断裂、沙南断裂、沙东北断裂、柏各庄断裂、石臼坨3号断裂、渤中2号断裂和BZ29断裂等一系列NW走向断裂组成,走向在290°—310°之间;在浅罢沉积物中各断裂由多条次级小断裂组成;晚第四纪以来主要表现出强烈的垂向运动特征,具有正断性质;海域各断裂的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Q3)末期-全新世(Q4)初期,并具有相同的活动趋势,在20ka B.P.和60ka B.P.左右活动强烈,统计计算显示平均垂向活动速率分别为0.15mm/a和0.1mm/a,近20000a以来的垂向活动速率超过0.06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家口-蓬莱断裂 渤海 晚第四纪 活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家口-渤海断裂带现今运动状态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方颖 江在森 +1 位作者 张晶 武艳强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15,共5页
利用GPS资料,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分析张家口-渤海断裂带(简称张渤带)的活动性,分析表明:张渤带是首都圈地壳运动最强烈的断裂带。通过小波分析对GPS资料进行空间减噪处理,并建立张渤带运动模型,得出以下结论:张渤带滑动量约为0.5mm/a,南... 利用GPS资料,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分析张家口-渤海断裂带(简称张渤带)的活动性,分析表明:张渤带是首都圈地壳运动最强烈的断裂带。通过小波分析对GPS资料进行空间减噪处理,并建立张渤带运动模型,得出以下结论:张渤带滑动量约为0.5mm/a,南盘与北盘的应变积累程度相当;张渤带具有从锁定到滑动或从滑动到锁定的时间交替过程;断裂带两侧的应变积累在空间上交替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家口-渤海断裂 地壳运动 小波分析 GPS 交替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技术在断裂研究中的应用——以张家口—蓬莱断裂带为例 被引量:7
7
作者 薛友辰 曹现志 +8 位作者 许立青 李三忠 赵淑娟 刘鑫 索艳慧 王鹏程 郭玲莉 孔祥超 戴黎明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64-580,共17页
张家口一蓬莱断裂带是一条北西西向活动断裂带。本文选取ETM+光学影像和SRTM高程影像作为主要数据源,结合研究区已有地质资料研究发现该带断裂构造的北西西向线性特征明显。从水系分布和错断地形等地貌标志判断,该断裂具有左阶组合样式... 张家口一蓬莱断裂带是一条北西西向活动断裂带。本文选取ETM+光学影像和SRTM高程影像作为主要数据源,结合研究区已有地质资料研究发现该带断裂构造的北西西向线性特征明显。从水系分布和错断地形等地貌标志判断,该断裂具有左阶组合样式和左行走滑活动特征。据遥感影像综合特征,可将该带分为张家口段、延庆-怀来段和北京一天津段,影像特征分段性显著,并与断裂带的分段性一致。研究结果表明,张家口-蓬莱断裂具有左行走滑的运动学特征,限制或错断北北东或北东向断裂,并且控制该区域的左阶雁列式第四纪盆地群和第四纪冲洪积物的分布。该断裂带各段对不同规模的水系分布和形态影响比较大,且北京-天津地区的华北平原段断裂对第四纪冲洪积扇和沿海地区的贝壳堤的形态和分布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地球物理深部数据和野外地质考察资料也证实了遥感解泽的结果,证明遥感技术在探查断裂构造空间展布和活动性鉴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家口-蓬莱断裂 遥感影像构造地貌 活动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家口-蓬莱断裂带的中长期强地震危险性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傅征祥 刘杰 刘桂萍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34-341,共8页
张家口 -蓬莱断裂带位于华北平原北部 ,沿张家口 -怀来 -三河 -天津 -渤海 -蓬莱 -烟台 -北黄海展布 ,长约 90 0km ,宽约 2 50km ,走向北西。该带上曾发生 1679年三河 -平谷 8级和 1976年唐山 7 8级大地震。本文分析了该带上以 117... 张家口 -蓬莱断裂带位于华北平原北部 ,沿张家口 -怀来 -三河 -天津 -渤海 -蓬莱 -烟台 -北黄海展布 ,长约 90 0km ,宽约 2 50km ,走向北西。该带上曾发生 1679年三河 -平谷 8级和 1976年唐山 7 8级大地震。本文分析了该带上以 117°E为界的东、西 2区历史和近代地震的G R关系和时间进程 ,证明它们服从泊松过程 ,从而计算得到它们在 2 0 10年前发生强震的累积概率 ,即东区发生 6级地震概率为 0 80 ;西区发生 7级地震概率为 0 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家口-蓬莱断裂 中长期强地震 地震危险性 地震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PS观测的张家口-渤海断裂带活动性 被引量:3
9
作者 陈阜超 郭良迁 郑智江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5-108,共14页
文中基于1999年、2007年、2009年、2011年、2013年以及2015年6期GPS区域站观测资料,计算得到了5个相邻时段中张家口-渤海断裂带的水平形变速率和应变率,据此研究了该断裂带的活动性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在5个时段中,张家口-渤海断裂带的... 文中基于1999年、2007年、2009年、2011年、2013年以及2015年6期GPS区域站观测资料,计算得到了5个相邻时段中张家口-渤海断裂带的水平形变速率和应变率,据此研究了该断裂带的活动性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在5个时段中,张家口-渤海断裂带的总体形变速率平均为1.74mm/a,左旋走滑速率平均为1.59mm/a,压缩速率平均为-0.59mm/a。张家口-渤海断裂带各时段的左旋走滑速率均大于压缩速率,说明其活动性以左旋走滑活动为主,兼有压缩运动。在5个时段中最小主应变率均小于0,为压性,最大主应变率>0,为张性。张家口-渤海断裂带的主压应力方向均为NEE-SWW向,主张应力方向NNW-SSE向;正应变率均为负数,为压性;断裂带的剪应变率值相对于正应变率较大,表明剪应力较强,各时段均以左旋剪切应力作用为主。张家口-渤海断裂带的构造活动具有继承性,在日本3·11大地震后,其构造活动性呈现逐步减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水平形变 张家口-渤海断裂 左旋走滑速率 压缩速率 正应变率 剪应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家口——蓬莱断裂渤海沙垒田凸起东北段盆岭再造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彭靖淞 韦阿娟 +2 位作者 孙哲 陈心路 赵弟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0-211,共12页
以三维地震和钻井资料为基础,通过地震属性分析、构造几何学分析、断层活动性分析、构造演化史分析和油气运移模拟等方法,对张家口—蓬莱断裂带渤海沙垒田凸起东北段的构造样式、断裂活动性、走滑位移量、中央构造带的形成机制及其油气... 以三维地震和钻井资料为基础,通过地震属性分析、构造几何学分析、断层活动性分析、构造演化史分析和油气运移模拟等方法,对张家口—蓬莱断裂带渤海沙垒田凸起东北段的构造样式、断裂活动性、走滑位移量、中央构造带的形成机制及其油气运聚进行分析。研究区是早期(古新世—始新世)伸展和晚期(渐新世、上新世—第四纪)走滑-拉分的叠合构造区;张家口—蓬莱断裂渤海沙垒田凸起东北段左旋走滑活动有两个阶段,即渐新世和上新世—第四纪,渤海海域活动较陆地段更早;新生代以来左旋走滑位移量共4 km,其中渐新世活动较弱(1 km),上新世较强(3 km);大规模的走滑活动导致了断裂带围区断裂活动的加剧和盆岭再造,促进了中央构造带的形成和北东向构造带的协同演化;张家口—蓬莱断裂渤海沙垒田凸起东北段及其共轭走滑断裂带剧烈的新构造运动控制了油气从深层往浅层运移的充注点/段,从而控制了其浅层油气运移及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张家口-蓬莱断裂 郯城-庐江断裂 左旋走滑 断距 油气充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海域郯庐断裂带构造解析 被引量:39
11
作者 汤良杰 陈绪云 +2 位作者 周心怀 万桂梅 金文正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0-176,23-24,共7页
通过对渤海海域的地震资料及地质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认为郯庐断裂带在该地区的宽度为50 km,并分为东支和西支。以张家口—蓬莱断裂为界,渤海海域的郯庐断裂带分为南段和北段,南段东、西两支断裂的走滑特征非常明显;北段的东支走滑特征明... 通过对渤海海域的地震资料及地质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认为郯庐断裂带在该地区的宽度为50 km,并分为东支和西支。以张家口—蓬莱断裂为界,渤海海域的郯庐断裂带分为南段和北段,南段东、西两支断裂的走滑特征非常明显;北段的东支走滑特征明显,而西支走滑特征不明显。古近纪,北段东支和西支都具有走滑运动,但是由于张家口—蓬莱断裂左旋切割,导致西支走滑受阻而被废弃,因此走滑运动主要集中在东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 张家口-蓬莱断裂 构造解析 渤海海域 走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滑断层作用对南堡凹陷油气成藏的控制 被引量:89
12
作者 董月霞 汪泽成 +1 位作者 郑红菊 徐安娜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24-430,共7页
综合利用地震、重力、钻井等资料,对南堡凹陷柏各庄断裂和西南庄断裂进行重新认识,分析构造变形对南堡凹陷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柏各庄断裂和西南庄断裂在深部合并成一条基底断裂(柏各庄—西南庄断裂),具走滑断裂性质,该基底断裂在燕山... 综合利用地震、重力、钻井等资料,对南堡凹陷柏各庄断裂和西南庄断裂进行重新认识,分析构造变形对南堡凹陷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柏各庄断裂和西南庄断裂在深部合并成一条基底断裂(柏各庄—西南庄断裂),具走滑断裂性质,该基底断裂在燕山期发生明显的左行走滑并持续到古近纪沙河街组沉积期,对沙河街组沉积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南堡凹陷古近纪成盆演化主要受柏各庄—西南庄基底断裂左行走滑活动控制,属于走滑-伸展凹陷。新近纪以来的断层走滑活动,形成了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共轭剪切走滑断层带,控制了二级构造带的展布。南堡凹陷油气大量成藏期与新近纪以来的断层活动期相吻合,利于油气运移及圈闭的形成,油气沿断裂带纵向多层系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家口-蓬莱断裂 走滑断层 柏各庄-西南庄断裂 区带 南堡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