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张家口—渤海构造带地震活动特征的分段研究
1
作者
毕金孟
宋程
马永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32-1242,1250,共12页
为系统考察张家口—渤海构造带地震活动的分段特征,利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评估张—渤构造带的检测能力,并采用反映能量释放程度的矩加速释放(AMR)模型、应力累积水平(b值)的OK1993模型、频度变化的力矩比(MR)模型以及区域地震综合...
为系统考察张家口—渤海构造带地震活动的分段特征,利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评估张—渤构造带的检测能力,并采用反映能量释放程度的矩加速释放(AMR)模型、应力累积水平(b值)的OK1993模型、频度变化的力矩比(MR)模型以及区域地震综合活动水平的区域-时间-长度(RTL)算法,联合开展张—渤构造带地震活动性的分段研究工作。研究结果表明:张—渤构造带地震序列的完备性震级随时间变化并不显著,呈现较小的浮动变化,最小完备性震级可取2.0级;各种地震活动模型计算结果在各区段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如张家口段和北京段的AMR相对较高,张家口段和北京段处于应力累积状态,张家口段和唐山段的地震异常活动水平较高;通过对地震活动模型的加权分析来看,张—渤构造带各分区的地震危险程度较低,而张家口段为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家口—渤海构造带
分段研究
模型参数
地震活动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张北地震区三维深部电性结构与孕震环境
被引量:
3
2
作者
彭远黔
孙翔宇
+4 位作者
詹艳
赵凌强
刘雪华
冉志杰
王莉森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464-3480,共17页
张家口—渤海地震构造带(张渤带)是中国著名的强震集中带,地震以强度大、频次高、破坏严重为特点,1998年1月在张渤带西段发生了张北6.2级地震,造成了极强的破坏性,2021年以来该区域中小地震频繁发生,显示出张渤带张北地震区可能进入了...
张家口—渤海地震构造带(张渤带)是中国著名的强震集中带,地震以强度大、频次高、破坏严重为特点,1998年1月在张渤带西段发生了张北6.2级地震,造成了极强的破坏性,2021年以来该区域中小地震频繁发生,显示出张渤带张北地震区可能进入了又一轮的地震活跃态势.2020年8—9月期间,以张北地震震中区为中心,完成了阵列状的大地电磁数据采集工作.本文利用这些数据进行三维反演计算获得了该区域精细三维地壳电性结构,获得了如下认识:整体上看,张北地震区上地壳电性结构以高阻体为主,部分断裂带分布区域存在着高阻、低阻相互交替的现象,而中下地壳以规模较大、横向不连续性的低阻层为主.电性结构特征与地表地质构造格局相对应,大满—前黑沙土断裂(F1)和赤城—尚义断裂(F4)以及张家口断裂(F5)在电性结构上均表现为明显的电性差异带.针对地震学方法对1998年张北地震震源深度的多种定位结果,大地电磁探测结果支持震源深度位于12~15 km之间;发震断裂可能为隐伏在汉诺坝玄武岩区下方的大河镇—海流图断裂(F3).通过此次获得的三维电性结构信息,结合张北地震震源参数、震源机制解以及前人地震地质和地球物理探测结果综合分析,认为该区的上地壳高阻体代表着刚性较强的汉诺坝玄武岩区,汉诺坝玄武岩区下方的低阻体代表着地幔岩浆热物质,这些地幔热物质持续的向上侵入和上涌作用可能会削弱汉诺坝玄武岩区内发育的断层稳定性,直到累积足够的应力,产生了非均匀应力积累和变形并弱化了断层强度,导致了张北地震的发生.鉴于张北地震区深部具有的特殊构造环境,该地区仍然是张渤带未来应该长期关注的地震危险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北M6.2地震
张家口
—渤海
地震
构造
带
大地电磁
深部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张家口—渤海构造带地震活动特征的分段研究
1
作者
毕金孟
宋程
马永
机构
天津市地震局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出处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32-1242,1250,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42404079)
天津市地震局局内课题(Zd202206)联合资助。
文摘
为系统考察张家口—渤海构造带地震活动的分段特征,利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评估张—渤构造带的检测能力,并采用反映能量释放程度的矩加速释放(AMR)模型、应力累积水平(b值)的OK1993模型、频度变化的力矩比(MR)模型以及区域地震综合活动水平的区域-时间-长度(RTL)算法,联合开展张—渤构造带地震活动性的分段研究工作。研究结果表明:张—渤构造带地震序列的完备性震级随时间变化并不显著,呈现较小的浮动变化,最小完备性震级可取2.0级;各种地震活动模型计算结果在各区段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如张家口段和北京段的AMR相对较高,张家口段和北京段处于应力累积状态,张家口段和唐山段的地震异常活动水平较高;通过对地震活动模型的加权分析来看,张—渤构造带各分区的地震危险程度较低,而张家口段为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段。
关键词
张家口—渤海构造带
分段研究
模型参数
地震活动特征
Keywords
Zhangjiakou—Bohai tectonic belt
segmentation
model parameters
seismicity characteristics
分类号
P315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张北地震区三维深部电性结构与孕震环境
被引量:
3
2
作者
彭远黔
孙翔宇
詹艳
赵凌强
刘雪华
冉志杰
王莉森
机构
河北省地震局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山西太原大陆裂谷动力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
出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464-3480,共17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C1500103)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IGCEA2215)
+1 种基金
河北省省级科技计划(19975412D)
山西太原大陆裂谷动力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资助项目(NORSTY20-07)共同资助。
文摘
张家口—渤海地震构造带(张渤带)是中国著名的强震集中带,地震以强度大、频次高、破坏严重为特点,1998年1月在张渤带西段发生了张北6.2级地震,造成了极强的破坏性,2021年以来该区域中小地震频繁发生,显示出张渤带张北地震区可能进入了又一轮的地震活跃态势.2020年8—9月期间,以张北地震震中区为中心,完成了阵列状的大地电磁数据采集工作.本文利用这些数据进行三维反演计算获得了该区域精细三维地壳电性结构,获得了如下认识:整体上看,张北地震区上地壳电性结构以高阻体为主,部分断裂带分布区域存在着高阻、低阻相互交替的现象,而中下地壳以规模较大、横向不连续性的低阻层为主.电性结构特征与地表地质构造格局相对应,大满—前黑沙土断裂(F1)和赤城—尚义断裂(F4)以及张家口断裂(F5)在电性结构上均表现为明显的电性差异带.针对地震学方法对1998年张北地震震源深度的多种定位结果,大地电磁探测结果支持震源深度位于12~15 km之间;发震断裂可能为隐伏在汉诺坝玄武岩区下方的大河镇—海流图断裂(F3).通过此次获得的三维电性结构信息,结合张北地震震源参数、震源机制解以及前人地震地质和地球物理探测结果综合分析,认为该区的上地壳高阻体代表着刚性较强的汉诺坝玄武岩区,汉诺坝玄武岩区下方的低阻体代表着地幔岩浆热物质,这些地幔热物质持续的向上侵入和上涌作用可能会削弱汉诺坝玄武岩区内发育的断层稳定性,直到累积足够的应力,产生了非均匀应力积累和变形并弱化了断层强度,导致了张北地震的发生.鉴于张北地震区深部具有的特殊构造环境,该地区仍然是张渤带未来应该长期关注的地震危险重点区域.
关键词
张北M6.2地震
张家口
—渤海
地震
构造
带
大地电磁
深部结构
Keywords
Zhangbei M6.2 earthquake
Zhangjiakou-Bohai seismic tectonic zone
Magnetotelluric
Deep structure
分类号
P319 [天文地球—固体地球物理学]
P315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张家口—渤海构造带地震活动特征的分段研究
毕金孟
宋程
马永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张北地震区三维深部电性结构与孕震环境
彭远黔
孙翔宇
詹艳
赵凌强
刘雪华
冉志杰
王莉森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