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张家口—渤海地震带天津—塘沽段的电性结构及其意义
1
作者
高武平
林逸
+4 位作者
张文朋
徐新学
闫成国
曹井泉
刘红艳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10-420,共11页
华北北部的张家口—渤海地震带是一条新生地震断裂带。位于其中段的蓟运河断裂构成了唐山菱形块体的西边界,一直被认为与1979年宁河M 6.9地震密切相关。然而,该区域的深部结构与孕震动力学环境尚未得到有效揭示。大港—玉田大地电磁测...
华北北部的张家口—渤海地震带是一条新生地震断裂带。位于其中段的蓟运河断裂构成了唐山菱形块体的西边界,一直被认为与1979年宁河M 6.9地震密切相关。然而,该区域的深部结构与孕震动力学环境尚未得到有效揭示。大港—玉田大地电磁测深剖面直接穿越宁河M 6.9地震的震中区,大致与张家口—渤海断裂带相垂直。探测结果显示,区域电性结构具有显著的“横向分块、纵向分层”特征。大地电磁测深剖面还揭示了张家口—渤海断裂带中段的海河断裂、汉沽断裂、蓟运河断裂等区域性断裂的深部构造特征,且汉沽断裂可能为切穿地壳的深断裂。深部低阻体边缘的高低阻梯度带与宁河M 6.9地震和汉沽两次M 6.2地震的震中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揭示了研究区中强地震的发生与深部显著高低阻梯度带的发育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测深
电性结构
张家口—渤海地震带
蓟运河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剪切波分裂揭示的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上地壳地震各向异性
被引量:
3
2
作者
王想
高原
+2 位作者
吴鹏
周依
王时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503-2517,共15页
利用布设在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的流动地震台网和区域固定地震台网的近场地震波形资料,获得55个台站、符合剪切波分裂分析的共计534条有效记录,得到每个台站下方的剪切波分裂参数(快剪切波偏振方向和慢剪切波时间延迟),展现了研究区上...
利用布设在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的流动地震台网和区域固定地震台网的近场地震波形资料,获得55个台站、符合剪切波分裂分析的共计534条有效记录,得到每个台站下方的剪切波分裂参数(快剪切波偏振方向和慢剪切波时间延迟),展现了研究区上地壳各向异性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区域优势快波方向大致呈NE向,与华北区域背景主压应力方向近EW向有所差别,揭示出研究区内山西地堑与太行山隆起等形成的盆山构造对地壳结构的影响.台站优势快波方向主要平行于主压应力方向,或与断裂/构造走向一致,表明断裂与局部地质构造对各向异性的影响以及断裂构造与应力场的相互影响.山西地堑优势快波方向呈NE向,其中大同盆地离散性较大.山西地堑北端与张-渤地震带交汇区北侧优势快波方向呈WNW向,南侧呈NE向且离散较大.太行山隆起与华北盆地交汇区的优势快波方向同为NE向,第二优势快波方向近EW向,体现了华北地区的各向异性特征.山西地堑的时间延迟从南到北逐渐减少但变化不大,分区平均值最大相差0.2 ms·km^(-1).太行山隆起与华北盆地交汇区的时间延迟和山西地堑北端与张-渤地震带交汇区北侧相对较小,表明该区上地壳变形程度相对较小,可能与该区地震活动较强、难以积累更强的地壳变形有关.本研究还对该区域的地壳和上地幔的耦合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认为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的壳幔耦合关系不能用壳幔解耦或壳幔耦合进行简单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
带
山西地堑
张家口—渤海地震带
剪切波分裂
上地壳各向异性
主压应力
快波偏振方向
慢波时间延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张北地震区三维深部电性结构与孕震环境
被引量:
3
3
作者
彭远黔
孙翔宇
+4 位作者
詹艳
赵凌强
刘雪华
冉志杰
王莉森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464-3480,共17页
张家口—渤海地震构造带(张渤带)是中国著名的强震集中带,地震以强度大、频次高、破坏严重为特点,1998年1月在张渤带西段发生了张北6.2级地震,造成了极强的破坏性,2021年以来该区域中小地震频繁发生,显示出张渤带张北地震区可能进入了...
张家口—渤海地震构造带(张渤带)是中国著名的强震集中带,地震以强度大、频次高、破坏严重为特点,1998年1月在张渤带西段发生了张北6.2级地震,造成了极强的破坏性,2021年以来该区域中小地震频繁发生,显示出张渤带张北地震区可能进入了又一轮的地震活跃态势.2020年8—9月期间,以张北地震震中区为中心,完成了阵列状的大地电磁数据采集工作.本文利用这些数据进行三维反演计算获得了该区域精细三维地壳电性结构,获得了如下认识:整体上看,张北地震区上地壳电性结构以高阻体为主,部分断裂带分布区域存在着高阻、低阻相互交替的现象,而中下地壳以规模较大、横向不连续性的低阻层为主.电性结构特征与地表地质构造格局相对应,大满—前黑沙土断裂(F1)和赤城—尚义断裂(F4)以及张家口断裂(F5)在电性结构上均表现为明显的电性差异带.针对地震学方法对1998年张北地震震源深度的多种定位结果,大地电磁探测结果支持震源深度位于12~15 km之间;发震断裂可能为隐伏在汉诺坝玄武岩区下方的大河镇—海流图断裂(F3).通过此次获得的三维电性结构信息,结合张北地震震源参数、震源机制解以及前人地震地质和地球物理探测结果综合分析,认为该区的上地壳高阻体代表着刚性较强的汉诺坝玄武岩区,汉诺坝玄武岩区下方的低阻体代表着地幔岩浆热物质,这些地幔热物质持续的向上侵入和上涌作用可能会削弱汉诺坝玄武岩区内发育的断层稳定性,直到累积足够的应力,产生了非均匀应力积累和变形并弱化了断层强度,导致了张北地震的发生.鉴于张北地震区深部具有的特殊构造环境,该地区仍然是张渤带未来应该长期关注的地震危险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北M6.2
地震
张家口
—渤海
地震
构造
带
大地电磁
深部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张家口—渤海地震带天津—塘沽段的电性结构及其意义
1
作者
高武平
林逸
张文朋
徐新学
闫成国
曹井泉
刘红艳
机构
天津市地震局
天津华北地质勘察局
出处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10-420,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772123)
天津市科技重大专项与工程(18ZXAQSF00110)联合资助
文摘
华北北部的张家口—渤海地震带是一条新生地震断裂带。位于其中段的蓟运河断裂构成了唐山菱形块体的西边界,一直被认为与1979年宁河M 6.9地震密切相关。然而,该区域的深部结构与孕震动力学环境尚未得到有效揭示。大港—玉田大地电磁测深剖面直接穿越宁河M 6.9地震的震中区,大致与张家口—渤海断裂带相垂直。探测结果显示,区域电性结构具有显著的“横向分块、纵向分层”特征。大地电磁测深剖面还揭示了张家口—渤海断裂带中段的海河断裂、汉沽断裂、蓟运河断裂等区域性断裂的深部构造特征,且汉沽断裂可能为切穿地壳的深断裂。深部低阻体边缘的高低阻梯度带与宁河M 6.9地震和汉沽两次M 6.2地震的震中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揭示了研究区中强地震的发生与深部显著高低阻梯度带的发育密切相关。
关键词
大地电磁测深
电性结构
张家口—渤海地震带
蓟运河断裂
Keywords
magnetotelluric sounding
electrical structure
Zhangjiakou—Bohai seismic belt
Jiyunhe fault
分类号
P315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剪切波分裂揭示的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上地壳地震各向异性
被引量:
3
2
作者
王想
高原
吴鹏
周依
王时
机构
河北红山巨厚沉积与地震灾害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河北省地震局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邯郸地震监测中心站
石家庄监测中心站
出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503-2517,共15页
基金
中国地震科技星火计划(XH17007,XH21003Y)
河北省地震局星火计划重点项目(DZ20170109002,DZ20180402056,DZ202108090114)
河北“十三五”科技支撑项目(2018-130000-74-01-001627)共同资助。
文摘
利用布设在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的流动地震台网和区域固定地震台网的近场地震波形资料,获得55个台站、符合剪切波分裂分析的共计534条有效记录,得到每个台站下方的剪切波分裂参数(快剪切波偏振方向和慢剪切波时间延迟),展现了研究区上地壳各向异性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区域优势快波方向大致呈NE向,与华北区域背景主压应力方向近EW向有所差别,揭示出研究区内山西地堑与太行山隆起等形成的盆山构造对地壳结构的影响.台站优势快波方向主要平行于主压应力方向,或与断裂/构造走向一致,表明断裂与局部地质构造对各向异性的影响以及断裂构造与应力场的相互影响.山西地堑优势快波方向呈NE向,其中大同盆地离散性较大.山西地堑北端与张-渤地震带交汇区北侧优势快波方向呈WNW向,南侧呈NE向且离散较大.太行山隆起与华北盆地交汇区的优势快波方向同为NE向,第二优势快波方向近EW向,体现了华北地区的各向异性特征.山西地堑的时间延迟从南到北逐渐减少但变化不大,分区平均值最大相差0.2 ms·km^(-1).太行山隆起与华北盆地交汇区的时间延迟和山西地堑北端与张-渤地震带交汇区北侧相对较小,表明该区上地壳变形程度相对较小,可能与该区地震活动较强、难以积累更强的地壳变形有关.本研究还对该区域的地壳和上地幔的耦合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认为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的壳幔耦合关系不能用壳幔解耦或壳幔耦合进行简单描述.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
带
山西地堑
张家口—渤海地震带
剪切波分裂
上地壳各向异性
主压应力
快波偏振方向
慢波时间延迟
Keywords
Central Orogenic Belt
Shanxi Graben
Zhang-Bo Seismic Belt
Shear-wave splitting
Crustal anisotropy
Principal compressive stress
The polarization direction of fast shear wave
The time delay of slow shear wave
分类号
P315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张北地震区三维深部电性结构与孕震环境
被引量:
3
3
作者
彭远黔
孙翔宇
詹艳
赵凌强
刘雪华
冉志杰
王莉森
机构
河北省地震局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山西太原大陆裂谷动力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
出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464-3480,共17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C1500103)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IGCEA2215)
+1 种基金
河北省省级科技计划(19975412D)
山西太原大陆裂谷动力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资助项目(NORSTY20-07)共同资助。
文摘
张家口—渤海地震构造带(张渤带)是中国著名的强震集中带,地震以强度大、频次高、破坏严重为特点,1998年1月在张渤带西段发生了张北6.2级地震,造成了极强的破坏性,2021年以来该区域中小地震频繁发生,显示出张渤带张北地震区可能进入了又一轮的地震活跃态势.2020年8—9月期间,以张北地震震中区为中心,完成了阵列状的大地电磁数据采集工作.本文利用这些数据进行三维反演计算获得了该区域精细三维地壳电性结构,获得了如下认识:整体上看,张北地震区上地壳电性结构以高阻体为主,部分断裂带分布区域存在着高阻、低阻相互交替的现象,而中下地壳以规模较大、横向不连续性的低阻层为主.电性结构特征与地表地质构造格局相对应,大满—前黑沙土断裂(F1)和赤城—尚义断裂(F4)以及张家口断裂(F5)在电性结构上均表现为明显的电性差异带.针对地震学方法对1998年张北地震震源深度的多种定位结果,大地电磁探测结果支持震源深度位于12~15 km之间;发震断裂可能为隐伏在汉诺坝玄武岩区下方的大河镇—海流图断裂(F3).通过此次获得的三维电性结构信息,结合张北地震震源参数、震源机制解以及前人地震地质和地球物理探测结果综合分析,认为该区的上地壳高阻体代表着刚性较强的汉诺坝玄武岩区,汉诺坝玄武岩区下方的低阻体代表着地幔岩浆热物质,这些地幔热物质持续的向上侵入和上涌作用可能会削弱汉诺坝玄武岩区内发育的断层稳定性,直到累积足够的应力,产生了非均匀应力积累和变形并弱化了断层强度,导致了张北地震的发生.鉴于张北地震区深部具有的特殊构造环境,该地区仍然是张渤带未来应该长期关注的地震危险重点区域.
关键词
张北M6.2
地震
张家口
—渤海
地震
构造
带
大地电磁
深部结构
Keywords
Zhangbei M6.2 earthquake
Zhangjiakou-Bohai seismic tectonic zone
Magnetotelluric
Deep structure
分类号
P319 [天文地球—固体地球物理学]
P315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张家口—渤海地震带天津—塘沽段的电性结构及其意义
高武平
林逸
张文朋
徐新学
闫成国
曹井泉
刘红艳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剪切波分裂揭示的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上地壳地震各向异性
王想
高原
吴鹏
周依
王时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张北地震区三维深部电性结构与孕震环境
彭远黔
孙翔宇
詹艳
赵凌强
刘雪华
冉志杰
王莉森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