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前期督抚关系管窥——以清官张伯行的仕宦生涯为个案 被引量:5
1
作者 龚小峰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8-32,共5页
张伯行是康熙后期一位著名的清官,他清廉正直,惠爱百姓,因而见知于康熙帝。张伯行初任福建巡抚时,刚果有为,治绩显著;调至江苏后,亦欲奋发有为,却深陷官场漩涡,事事受到掣肘,最后落得四面楚歌的境地。本文试图通过对张伯行仕宦生涯的观... 张伯行是康熙后期一位著名的清官,他清廉正直,惠爱百姓,因而见知于康熙帝。张伯行初任福建巡抚时,刚果有为,治绩显著;调至江苏后,亦欲奋发有为,却深陷官场漩涡,事事受到掣肘,最后落得四面楚歌的境地。本文试图通过对张伯行仕宦生涯的观察,探究清代独有的督抚制度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伯行 清官 督抚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伯行书院教育实践及其理学思想的传播——以苏州紫阳书院为中心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卫平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19-223,共5页
张伯行是清代前期著名官员和理学家,为官期间,重视文教,尤其热衷于书院教育,先后创建多所书院,为清代书院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他本人也成为著名的书院教育家。康熙五十二年,张伯行创建苏州紫阳书院,后来成为江南地区的著名学府。张伯... 张伯行是清代前期著名官员和理学家,为官期间,重视文教,尤其热衷于书院教育,先后创建多所书院,为清代书院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他本人也成为著名的书院教育家。康熙五十二年,张伯行创建苏州紫阳书院,后来成为江南地区的著名学府。张伯行将其理学思想与书院教育相结合,对紫阳书院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读书方法等各个方面都作了明确、细致的规定,不仅推动了紫阳书院的发展,而且对清初学风的变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伯行 书院教育 理学 苏州紫阳书院 清初学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伯行的“刻”及其当代镜鉴
3
作者 张红霞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84-87,共4页
张伯行的“刻”,是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是处事中的坚持原则,是履职中的不遗余力。张伯行的“刻”,孕育于其诗礼传家的优良家风和理学气息浓郁的成长环境,形成于其对“千圣之学”的笃信与敬畏和自觉继承道统的责任与担当,践行于其为官一任... 张伯行的“刻”,是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是处事中的坚持原则,是履职中的不遗余力。张伯行的“刻”,孕育于其诗礼传家的优良家风和理学气息浓郁的成长环境,形成于其对“千圣之学”的笃信与敬畏和自觉继承道统的责任与担当,践行于其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仕途生涯。张伯行的“刻”对当代领导干部的借鉴在于:心存敬畏,有恪固之心;坚持原则,有底线意识;以人为本,不忘初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伯行 “刻” 领导干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伯行略论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天周 《中州学刊》 1983年第6期137-141,共5页
张伯行字孝先,河南仪封(兰考)人。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成进士,先后历任山东济宁道、江宁按察使、福建巡抚,江苏巡抚、户部侍郎、礼部尚书等职。往史称他“才节卓有,表现明效。”“清操劲节照耀古今。”孟森先生在《明清史讲义》中,提... 张伯行字孝先,河南仪封(兰考)人。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成进士,先后历任山东济宁道、江宁按察使、福建巡抚,江苏巡抚、户部侍郎、礼部尚书等职。往史称他“才节卓有,表现明效。”“清操劲节照耀古今。”孟森先生在《明清史讲义》中,提及张伯行时说:读张伯行传状,“其德量、操守、政事,皆令人神往。”但这不足以说明问题。自建国以来,尚无专文评价张伯行,我认为他是个值得研究的历史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伯行 康熙帝 居官 巡抚 海贼 道学 江南 总督 正己 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鹿洞学规》精神与台湾书院的具体实践 被引量:1
5
作者 邓洪波 吴淡如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22,共8页
台湾书院的儒学精神承继自鳌峰书院,也与来台担任地方官的朱子学者密切相关,通过对台湾书院学规文献及各府县通志、人物传记的综合归纳探讨,可追溯儒学从闽地到台湾地区的重要轨迹。来台地方官宣扬朱子《白鹿洞学规》笃行精神,诠释读书... 台湾书院的儒学精神承继自鳌峰书院,也与来台担任地方官的朱子学者密切相关,通过对台湾书院学规文献及各府县通志、人物传记的综合归纳探讨,可追溯儒学从闽地到台湾地区的重要轨迹。来台地方官宣扬朱子《白鹿洞学规》笃行精神,诠释读书人之应守与应为,期待学子提高道德标准,注重实践,期以改变此移民岛屿民风;而台湾书院士人在获取功名后,身体力行地将朱子学精神发挥于内忧外患的社会,在经世致用中表达了对《白鹿洞学规》精神的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鹿洞学规》 朱子学 张伯行 陈璸 台湾书院学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张鹏翮的人品与文品一辩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朝正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129-135,共7页
为张鹏翮的人品与文品一辩李朝正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点,始终坚持对历史人物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它摒弃了个人仇隙、恩怨,其标准与尺度是史料,而不是传闻和诳言。张鹏翮一生精覃,位极人臣,清操自矢,众多史料皆... 为张鹏翮的人品与文品一辩李朝正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点,始终坚持对历史人物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它摒弃了个人仇隙、恩怨,其标准与尺度是史料,而不是传闻和诳言。张鹏翮一生精覃,位极人臣,清操自矢,众多史料皆称誉其德政,唯汪景祺的《读书堂西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熙帝 人品与文品 河道总督 大学士 张伯行 吏部尚书 雍正帝 俄罗斯 年羹尧 江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江南流动人口初探 被引量:1
7
作者 孔潮丽 《安徽史学》 1997年第1期40-43,共4页
关键词 明清江南 流动人口 江南地区 手工业工人 丝绸业 经济结构 张伯行 徽商 小手工业者 人口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禁止馈送檄》说廉政
8
作者 李春碧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5-25,共1页
由《禁止馈送檄》说廉政李春碧江苏洪泽县教育局“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膏脂。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o去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才,此物何来?……”清代张伯行的《禁止馈送檄》中... 由《禁止馈送檄》说廉政李春碧江苏洪泽县教育局“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膏脂。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o去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才,此物何来?……”清代张伯行的《禁止馈送檄》中如是说。据史载,有“天下第一清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伯行 洪泽县 头文件 康熙皇帝 典型示范 为政清廉 送礼者 谱新篇 教育局 巡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熙朝振兴农业政策浅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萨兆为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4期95-100,共6页
康熙朝振兴农业政策浅析萨兆为已经处于封建社会晚期的清代,竟然出现一个持续百余年的康乾盛世。如果说,自康熙朝平定“三藩”,直到乾隆朝“大一统”的完全形成,是康乾盛世最显著、最重要的政治特征,那么,它的经济基础,应有赖于... 康熙朝振兴农业政策浅析萨兆为已经处于封建社会晚期的清代,竟然出现一个持续百余年的康乾盛世。如果说,自康熙朝平定“三藩”,直到乾隆朝“大一统”的完全形成,是康乾盛世最显著、最重要的政治特征,那么,它的经济基础,应有赖于康熙帝身体力行,并取得卓越成效的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熙帝 康熙朝 振兴农业 御稻米 玄烨 康乾盛世 农业生产 《康熙政要》 张伯行 五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熙盛世”与人才
10
作者 王梅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3期66-71,共6页
康熙即位时,清朝虽君临全国已十有七载,但政权基础仍然是很不稳固的,用顺治遗诏中的话来说,是“国治未臻,民生未遂”。康熙即位后,鳌拜党比弄权于内,三藩割据窥视于外,噶尔丹骚扰破坏于西北,故明余孽负隅顽抗于东南,分裂和内战的幽灵正... 康熙即位时,清朝虽君临全国已十有七载,但政权基础仍然是很不稳固的,用顺治遗诏中的话来说,是“国治未臻,民生未遂”。康熙即位后,鳌拜党比弄权于内,三藩割据窥视于外,噶尔丹骚扰破坏于西北,故明余孽负隅顽抗于东南,分裂和内战的幽灵正在向康熙这位娃娃皇帝挑战。面对这种挑战,康熙从巩固清朝封建统治的目的出发,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愿望,亲政之后,除了在军事、政治和经济上实行一系列富国利民的政策外,康熙深知:“致治之道,首重人才”和“选贤任能,为治之大道”。是以终其一生,在人才的罗致、培养和使用上颇下苦心,“虽垂老而倦倦不息”。终于依靠政策与人才这两把钥匙,打开了“盛世”的大门。尽管物换星移,康熙之世去今已二百余年,经而康熙的用人由于阶级局限也和我们宗旨不同,目的迥异,但他在人才的选拔和使用方面的验,是值得探讨的,也是可以引以为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琅 张伯行 《清史稿》 李光 东华录 收复台湾 河道总督 三藩 巡抚 遗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惑面前当自重
11
作者 赵晶明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9期44-45,共2页
诱惑面前当自重赵晶明腐败现象,光是表示深恶痛绝、口诛笔伐是远远不够的。古代思想家苟子说过:“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倘人人都能在“共诛之”、“共讨之”的同时,身体力行,在“灯红酒绿”的诱惑和考验面前自爱自重,则... 诱惑面前当自重赵晶明腐败现象,光是表示深恶痛绝、口诛笔伐是远远不够的。古代思想家苟子说过:“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倘人人都能在“共诛之”、“共讨之”的同时,身体力行,在“灯红酒绿”的诱惑和考验面前自爱自重,则腐败之风不难刹矣。纵观中华民族的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惑 张伯行 改革开 解放军总后勤部 市场经济体制 理想信念 党性锻炼 古代思想家 腐败现象 自身修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禁止馈送檄》的联想
12
作者 陈涌泠 钟建生 《财会通讯(上)》 1994年第6期43-43,共1页
据河南《兰考杂志》载,清朝康熙年间,该县出过一位有名的清官,名叫张伯行,皇帝赐他“天下第一清官”的称号,历任福建、江苏巡抚,官至礼部尚书。为反对官场互相请客送礼,以身作则,撰写了“禁止馈送檄”,文曰:“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 据河南《兰考杂志》载,清朝康熙年间,该县出过一位有名的清官,名叫张伯行,皇帝赐他“天下第一清官”的称号,历任福建、江苏巡抚,官至礼部尚书。为反对官场互相请客送礼,以身作则,撰写了“禁止馈送檄”,文曰:“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伤不止一分;取一分,我为人不值一文。准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傥非不义之才,此物何来?”此檄高悬于正堂之上,送礼者均望而却步。死后谥为“清恪”,奖其为官清正,恪勤职守之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巡抚 一厘一毫 礼部尚书 请客送礼 康熙年间 张伯行 何来 你我 贪利忘义 美国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教育家和学者论背诵
13
作者 罗佐才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2期49-53,共5页
背诵,是祖国几千年来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它在古代起过恢复、继承文化和巩固学生知识的作用;在今天对于学生如何牢固地掌握语文工具,也还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一)我国古代历来重视背诵远溯先秦,当时印刷术未发明,书皆竹简,携带不便.春... 背诵,是祖国几千年来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它在古代起过恢复、继承文化和巩固学生知识的作用;在今天对于学生如何牢固地掌握语文工具,也还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一)我国古代历来重视背诵远溯先秦,当时印刷术未发明,书皆竹简,携带不便.春秋战国时代,学术鼎盛,诸子蜂起,百家争鸣.要想引经据典,战胜论敌,如不通过背诵,学富五车,是不能达到目的的.因此,当时各派教师,都非常重视背诵,以培养论战人才.《礼记·文王世子》说:“春诵夏(纟泫)”.《礼记·内则》说:“学乐,诵诗,舞勺”.《庄子·大宗师》说:“副墨之子,闻诸洛诵之孙”.《诗·大雅》说:“诵言如醉”.《论语·子路》说:“子曰:诵诗三百”.“诵”就是读书时的“朗诵”和“背诵”.所有这些,都说明当时是非常重视背诵的.由于当时重视背诵,所以出现过许多惊人的事例.伏生传经,全凭口授(《汉书·伏生传》)即是其中的一个.假如伏生先不将经书的内容背诵精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教育 朱子读书法 正读 伏生 教育家 童蒙 抄书 朱嘉 大段 张伯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薛瑄在山东述论
14
作者 张宗舜 《齐鲁学刊》 CSSCI 1995年第4期103-105,共3页
薛瑄在山东述论张宗舜明代北方理学大家薛(1389—1464),字德温,号敬轩,山西河津人。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敏好学,注重躬行践履,德业兼修。学宗程朱。首开实学风气,创立河津学派,弟子遍及秦晋关陇和吴楚闽越各地,形... 薛瑄在山东述论张宗舜明代北方理学大家薛(1389—1464),字德温,号敬轩,山西河津人。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敏好学,注重躬行践履,德业兼修。学宗程朱。首开实学风气,创立河津学派,弟子遍及秦晋关陇和吴楚闽越各地,形成强大阵容,与王阳明所创姚江学派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述论 衍圣公 孔子 张伯行 重视教育 庙学 践形尽性 魏晋至隋唐 节文 教育的重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