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a_xCo_2O_4陶瓷的力学弛豫和阻抗弛豫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文峰 李益 +2 位作者 欧阳红群 张进修 熊小敏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3-36,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得到了γ-NaxCo2O4陶瓷,利用动态力学分析仪(DMA)在120~370 K和1~20 Hz的温度、频率范围内测量其内耗-温度谱,首次观测到γ-NaxCo2O4陶瓷在150 K附近的弛豫内耗峰,激活能为0.39 eV。采用高精度阻抗测量仪(TH2816)测...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得到了γ-NaxCo2O4陶瓷,利用动态力学分析仪(DMA)在120~370 K和1~20 Hz的温度、频率范围内测量其内耗-温度谱,首次观测到γ-NaxCo2O4陶瓷在150 K附近的弛豫内耗峰,激活能为0.39 eV。采用高精度阻抗测量仪(TH2816)测量了γ-NaxCo2O4陶瓷在100~300 K,2 kHz^100 kHz的温度、频率范围内的阻抗-温度谱,观测到室温以下的阻抗弛豫峰,其激活能为0.13 eV,阻抗弛豫峰在外加磁场(1kGs)下向低温方向移动。这些结果表明:γ-NaxCo2O4陶瓷具有不同的力学和电学弛豫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酸钠 内耗 力学弛豫 阻抗弛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加速循环测试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韩江浩 王晓丹 +3 位作者 李奇松 李慧芳 王睿 许刚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55-262,共8页
以圆型21700 4.8 Ah电池为测试样本,采用零和脉冲法进行加速循环测试研究。以所筛选的10%SOC作为最优的荷电态测试区间,对3种不同正负极材料组成的实验电池进行7天的加速循环测试,以基准电池参数为对比,综合多种参数对电池循环性能优劣... 以圆型21700 4.8 Ah电池为测试样本,采用零和脉冲法进行加速循环测试研究。以所筛选的10%SOC作为最优的荷电态测试区间,对3种不同正负极材料组成的实验电池进行7天的加速循环测试,以基准电池参数为对比,综合多种参数对电池循环性能优劣进行分析评价。通过对电池加速循环前后的容量保持率分析,即可获得与常规循环测试一致的测评结果:负极二元化电池的放电容量保持率最高,为99.75%,其次是基准方案电池,为99.43%,而正极二元化电池的放电容量保持率最低,为96.33%。此外,通过对电池在加速循环过程中的直流内阻和极化电压增长率的分析,正极二元化电池的增长率远高于其他两种电池。进一步通过对电池瞬时及弛豫阻抗的拆解分析,可知导致正极二元化电池循环较差的原因主要是其正极及负极上均发生了大量的副反应,由于界面膜增厚及沉积物增多导致固相扩散阻抗增大,因此弛豫阻抗增长率达40%。通过对循环后电池进行EIS测试及正负极的物性分析发现,正极二元化电池的扩散阻抗显著较高,且其正极二次颗粒碎裂程度较高,此结果可初步解释正极二元化电池在加速循环中因正极碎裂引发副反应导致固相扩散阻抗增长率较高的现象。该加速循环测试方法以实际循环制式为依据,不引入额外的温度及倍率等应力影响因素,通过对各种测试参数的综合分析,达到定性判断实验电池循环性能优劣的目的,不仅可以大大缩短电池循环测评周期,同时可以为电池循环衰减原因分析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零和脉冲 加速循环 弛豫阻抗 直流内阻 极化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低温停机研究综述 被引量:3
3
作者 顾荣鑫 朱东 +1 位作者 杨彦博 马天才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3,共13页
系统总结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低温停机条件下的损伤机理以及除水方法。冷冻/解冻循环试验研究表明,湿润条件下的低温启停循环会导致气体扩散层的纤维断裂、粘结剂分离,微孔层的疏水涂层团聚和脱落,催化剂层的裂缝生长、界面分层以及活... 系统总结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低温停机条件下的损伤机理以及除水方法。冷冻/解冻循环试验研究表明,湿润条件下的低温启停循环会导致气体扩散层的纤维断裂、粘结剂分离,微孔层的疏水涂层团聚和脱落,催化剂层的裂缝生长、界面分层以及活性面积下降,并造成电池性能下降以及寿命缩短。停机除水是有效的损伤缓解方法,其中基于高频阻抗的快速吹扫因其效率高、操作简单成为车用的主要方法,但高频阻抗弛豫限制了除水效率以及边界的确定,完善水含量的表征方法将是低温停机的主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低温停机 冷冻/解冻循环 损伤机理 吹扫 高频阻抗弛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