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03篇文章
< 1 2 9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郭齐家先生对中国教育史研究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贡献
1
作者 郭德侠 杨依依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5-32,共8页
郭齐家先生长期致力于中国教育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推动了中国教育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挖掘与阐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教育资源,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应用与创新发展。他的学术贡献对于进一步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郭齐家先生长期致力于中国教育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推动了中国教育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挖掘与阐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教育资源,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应用与创新发展。他的学术贡献对于进一步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齐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育史研究 教育学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背景下红色文化主题出版的创新路径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婷 韩建民 李金城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8-12,共5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两个结合”,尤其强调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这是有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必由之路。基于红色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分析红色文化主题出版融合中华优...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两个结合”,尤其强调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这是有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必由之路。基于红色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分析红色文化主题出版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尝试与探索,提出红色文化主题出版在选题创新、内容创新、理论创新、发展模式等方面的具体实施路径,为红色文化主题出版实践提供理论支持,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出版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题出版 红色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要求 被引量:4
3
作者 张邦辉 宋立坤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19,共15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理论新篇章,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论断、新观点、新思想,是新时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遵循。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 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理论新篇章,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论断、新观点、新思想,是新时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遵循。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经验和对文明演进规律的遵循。首先,要坚守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甄别中华传统文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其次,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以科学的态度审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准确把握其精髓要义;最后,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立场观点方法 “两个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4
《中国注册会计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共1页
4月16日出版的第8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8月至2023年9月期间有关重要论述的节录。文章强调,中华文明源远流... 4月16日出版的第8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8月至2023年9月期间有关重要论述的节录。文章强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塑造了我们伟大的民族。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中央总书记 《求是》杂志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这一代人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不可替代 中华文明 习近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及核心经典阅读,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学生经典阅读问题、原因及建议
5
作者 沈思芹 徐林祥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26,共5页
普及核心经典阅读是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法之一。目前中学生总体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经典的整本书阅读量小,一部分学生甚至对一些核心经典闻所未闻。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应试的压力与网络娱乐的冲击,以及阅读规划、... 普及核心经典阅读是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法之一。目前中学生总体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经典的整本书阅读量小,一部分学生甚至对一些核心经典闻所未闻。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应试的压力与网络娱乐的冲击,以及阅读规划、引导不力,学生阅读兴趣与动力不足。针对上述问题,亟须缓解应试压力,严管网络娱乐;加强经典阅读的引导与监督,增强学生阅读兴趣与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 阅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于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意义 被引量:15
6
作者 龚婷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5-96,共2页
通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更好地坚定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是高校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工作;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专题强调了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之林中独树一帜的文化,是我国最深厚... 通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更好地坚定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是高校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工作;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专题强调了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之林中独树一帜的文化,是我国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中华民族精神之"根"和"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命脉,也必然是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我国人民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文化根源;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等方式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大学生提升文化自豪感、提高文化认同感、增强文化创新感,对坚定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大学生 坚定文化自信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大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与路径 被引量:15
7
作者 董泽芳 黄燕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7-73,共7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但最主要的是优秀的民族精神、积极的人生价值观与创新的思维方式。大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培育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有利于激发大学生深厚的爱国情怀、有利于塑造大学生积极的人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但最主要的是优秀的民族精神、积极的人生价值观与创新的思维方式。大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培育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有利于激发大学生深厚的爱国情怀、有利于塑造大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大学既负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责任,也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大学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应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原则、克服"两种倾向"、做好"三个加强"、重视"四条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立德树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价值 弘扬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三个层面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天彤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40-141,共2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完成创造性转化、实现创新性发展,就必须要树立科学的继承发展观。在器物方面,要盘活优秀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在制度方面,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在思想方面,要突出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召力,真正实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评《高中历史教学探索》 被引量:1
9
作者 庞明凯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I0005-I0005,共1页
作为一门既有科学性又有人文性的学科,高中历史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和规律,也要承担起培育学生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使命。这就要求历史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以适... 作为一门既有科学性又有人文性的学科,高中历史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和规律,也要承担起培育学生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使命。这就要求历史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时代要求和学生发展需要。在此背景下,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效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许多历史教师孜孜以求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 文化自信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家国情怀 学生发展需要 人类社会发展 民族自豪感 社会责任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阅读教学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以《论语》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丹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Z期75-77,共3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数千年演进的结晶。它不仅反映了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而且体现了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价值标准、行为准则等。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着每一个国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历史的责任和使命。提高青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数千年演进的结晶。它不仅反映了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而且体现了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价值标准、行为准则等。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着每一个国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历史的责任和使命。提高青少年传统文化素养,对于培育人才,实现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论语》 阅读教学 传统文化影响 传统文化素养 中华文明 民族风格 民族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被引量:10
11
作者 陈来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0-40,共1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史上唯一的连续性文明,五千年的连续发展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特征。历史学家认为,中华文明具有如此长久的连续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史上唯一的连续性文明,五千年的连续发展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特征。历史学家认为,中华文明具有如此长久的连续性,证明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必有一伟大的力量寓于其中。这个力量就是我们的中华优秀文化和它所滋养的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它赋予了中华民族伟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我们今天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大力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世界文明史 中华民族 中华文明 历史学家 优秀文化 文化软实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现代化建设问题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金刚 万光侠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4-152,共9页
新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越来越密不可分。为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现代化建设,必须既要看到已取得的成就,又要清醒地认识存在的不足,进而分析成因,提出对策,以有效应对现实挑战,创造更多更大的辉煌... 新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越来越密不可分。为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现代化建设,必须既要看到已取得的成就,又要清醒地认识存在的不足,进而分析成因,提出对策,以有效应对现实挑战,创造更多更大的辉煌。新时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现代化建设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不断加大传统文化精神智慧的研究开发力度;二是深入厘清传统文化服务现代化建设的重点难点;三是紧紧抓住弘扬传统文化服务现代化建设的关键群体;四是充分拓展弘扬传统文化服务现代化建设的方式渠道;五是着力构建弘扬传统文化服务现代化建设的体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现代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战略思考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小平 《智库理论与实践》 2017年第6期67-76,共10页
[目的 /意义]民族精神的凝聚、提升、发展,只能从民族文化中汲取永恒的文化力量。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底蕴深厚,既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改革开放以来,文化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愈来愈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 [目的 /意义]民族精神的凝聚、提升、发展,只能从民族文化中汲取永恒的文化力量。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底蕴深厚,既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改革开放以来,文化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愈来愈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是十八大以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战略举措。然而,通过什么样的原则和方法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如何发掘和汲取中华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成分而摒弃糟粕的成分?这些问题都需要从文化战略的高度进行思考和解决。[方法 /过程]采用古今中西比较的研究方法,对于国家层面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战略思考,既将中华文化放在历史的长河中体现其发展与传承,同时也将中华文化放在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中体现多元文化的交流与互鉴,从而更加彰显中华文化的独特性与开放性。[结果 /结论 ]对待中华传统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对待历史文化的"扬弃"观,融会古今中西才能实现创造性转化,批判性继承,才能实现创新性发展。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和为贵""日新之谓德""诚信为本"的基本价值观与世界文明对话,中华文化必将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战略 中华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逻辑进路、视域选择和实践原则 被引量:6
14
作者 谢惠媛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5,共5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保持生机活力的精神支柱,是保持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要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就要从逻辑进路的角度把握其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立足于时代性视域与主体性视域,在实践中坚持合理的原则与不断探索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保持生机活力的精神支柱,是保持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要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就要从逻辑进路的角度把握其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立足于时代性视域与主体性视域,在实践中坚持合理的原则与不断探索完善,从而更好地把它与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逻辑进路 视域选择 实践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对外汉语出版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美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85-87,共3页
对外汉语教学是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开拓对外汉语相关事业的重要着力点,对外汉语出版是这个链条上的关键一环。在提振中国文化软实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当下,创新对外汉语出版工作,使其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对外汉语教学是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开拓对外汉语相关事业的重要着力点,对外汉语出版是这个链条上的关键一环。在提振中国文化软实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当下,创新对外汉语出版工作,使其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结合,使对外汉语文化深刻蕴含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精髓,是让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汉语 出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兴永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33-137,共5页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中华文化自信,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文化根基。当今中国社会的发展充分证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实施中华...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中华文化自信,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文化根基。当今中国社会的发展充分证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充分运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积累的伟大智慧,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动力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发展 道路自信 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童书出版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被引量:2
17
作者 蓝双秀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29-31,共3页
文章通过分析近年来不同类型童书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的有效尝试,探究童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资借鉴的经验,分析目前童书出版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的不足,并提出可行性建议,以期促进童书出版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章通过分析近年来不同类型童书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的有效尝试,探究童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资借鉴的经验,分析目前童书出版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的不足,并提出可行性建议,以期促进童书出版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的孩子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接触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中国梦的实现打下牢固的文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书出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弘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祁金莉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I0008-I0008,共1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的精神命脉,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更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因此,“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明的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更加充...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的精神命脉,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更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因此,“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明的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在新时代更加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文化激荡 中华文明 感召力 重要源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蒲江职业中专学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教育
19
作者 程宇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5期1-1,共1页
四川省蒲江县职业中专学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推进文化育人、管理育人、活动育人有机融合,学生人文素养、专业技术、职业品质、创业能力得到协调发展。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职业中专学校 四川省 特色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统文化教育 文化育人 管理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文化符号视域下优秀传统家风的赓续与弘扬——以包拯“孝肃家风”为例
20
作者 汤夺先 郑佳琪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62,154,共12页
新时代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须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并以家风培育为基。以包拯孝肃家风为个案,以中华文化符号为理论基础,通过构建“共有—共享—共建”分析框架,从历史、思想方面分析孝肃家风作为共有的中华文化符号的形成基础;从... 新时代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须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并以家风培育为基。以包拯孝肃家风为个案,以中华文化符号为理论基础,通过构建“共有—共享—共建”分析框架,从历史、思想方面分析孝肃家风作为共有的中华文化符号的形成基础;从教育、廉政、社会治理方面探讨孝肃家风作为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所具有的时代价值;从构建宣传场域、加强文化自信、增进认同意识层面研究孝肃家风作为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的弘扬路径。最终在文化层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符号 优秀传统文化 共有-共享-共建 包拯孝肃家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