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元伦理表达主义应该如何理解道德语言?——以回应弗雷格-吉奇问题为中心 被引量:3
1
作者 张鑫毅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16,共8页
元伦理表达主义诉诸语用功能来把握道德语言的意义,主张道德判断不具有命题内容,并且没有真值。依据弗雷格对语力和内容的区分,吉奇拒斥道德语言的表达主义解释,由他的经典表述而命名的“弗雷格-吉奇问题”可以重构为三点反驳,即表达主... 元伦理表达主义诉诸语用功能来把握道德语言的意义,主张道德判断不具有命题内容,并且没有真值。依据弗雷格对语力和内容的区分,吉奇拒斥道德语言的表达主义解释,由他的经典表述而命名的“弗雷格-吉奇问题”可以重构为三点反驳,即表达主义无法解释道德语句嵌入复杂语句时的意义,无法说明道德推理的有效性,无法对逻辑连接词提供恰当的刻画。但吉奇的论证预设语句的语用内容等同于语义值,而根据卡普兰和刘易斯提出的算子论证,语义值相对于语言中的内涵算子保持中立,语用内容不遵循组合性原则,两者并非同一实体。表达主义者由此可以利用一种关于意义和真理的二维主义来消解吉奇的批评,吉伯德的语义理论即是一例,可以在语义层面成功应对弗雷格-吉奇问题。但吉伯德面临如何进一步解释道德语言的组合性与逻辑性的元语义问题,他试图借助心理状态和语言表达式的同构关系来提供这种解释,否定问题的存在表明他的心理主义立场是循环的或者独断的,因此是不可信的。要解决这种困难,或许应该转向某种描述主义的元语义学立场。一种遵循二维主义框架的语义理论和一种恰当形式的描述主义元语义理论,可以构成元伦理表达主义解释道德语言的意义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伦理表达主义 道德语言 弗雷格-吉奇问题 算子论证 元语义心理主义 元语义描述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耶尔的情感主义与非认知主义 被引量:2
2
作者 陈真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9-44,共6页
A.J.艾耶尔同意摩尔未决问题论证的结论:道德话语中"善"或诸如此类的概念所代表的成分不可能还原为经验可证实的自然属性,但不同意摩尔的看法,即认为这个成分是可认知的。他认为,既然这个成分不是经验可证实的,那么,它也是无... A.J.艾耶尔同意摩尔未决问题论证的结论:道德话语中"善"或诸如此类的概念所代表的成分不可能还原为经验可证实的自然属性,但不同意摩尔的看法,即认为这个成分是可认知的。他认为,既然这个成分不是经验可证实的,那么,它也是无法认知的;规范性的道德话语不过是说话者情感的表达。他的情感主义由此开辟了伦理学的非认知主义的研究理路,在当代英美元伦理学的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对于深化我们今天的伦理学基础理论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耶尔 情感主义 非认知主义 认知主义 弗雷格-吉奇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