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席勒戏剧在中国——从起始到当下的翻译及研究述评
被引量:
1
1
作者
卫茂平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5-100,128,共6页
在当今国际文学关系研究领域,外国文学在中国的接受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本文拟对德国作家弗里德里希.席勒的剧作,从上世纪初到当下的翻译和接受情况,进行一次历史的探讨。文章也将呈现这个接受过程中表现出的发展态势、具体特征以及...
在当今国际文学关系研究领域,外国文学在中国的接受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本文拟对德国作家弗里德里希.席勒的剧作,从上世纪初到当下的翻译和接受情况,进行一次历史的探讨。文章也将呈现这个接受过程中表现出的发展态势、具体特征以及存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里德里希·席勒
戏剧
翻译
接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什么是“审美生命”——席勒“审美教育”论再考
被引量:
2
2
作者
郑子路(译)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8-73,共6页
弗里德里希·席勒在《美育书简》(1795)中,提出了"审美生命"的概念,认为"人类每次都通过审美生命(das asthetische Leben)重新被赋予人性"。尽管"审美生命"在席勒的审美教育论中占据着中心位置,但它...
弗里德里希·席勒在《美育书简》(1795)中,提出了"审美生命"的概念,认为"人类每次都通过审美生命(das asthetische Leben)重新被赋予人性"。尽管"审美生命"在席勒的审美教育论中占据着中心位置,但它却几乎从没被当作过研究的对象。席勒美学的主题并非自律性艺术,而是如何创造"审美生命"以及不受规定性目的制约的"生活艺术"。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察"审美生命":第一,"审美生命"虽然欠缺某种规定性,但也正因为如此,它潜在地将无限的规定性包括在内,所以"审美生命"可以使以无限性为特征的"人性"变为可能;第二,"审美生命"可以美化周围的世界,这是因为"审美生命"将周围的事物从目的和手段的关联中解救出来,并因此将受到了严重制约的微小事物转换为无限;第三,"审美生命"因为处在"自然生命"与"道德生命"之间,所以自律性也就得以出现在他律的自然之中。从这点来看,"审美生命"是两面的:一方面,它是实现作为目的的道德生命的手段;另一方面,它在摆脱理性的排他性法则、为人类重拾人性这一点上,也是目的本身。在这一点上,"审美生命"具有独特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里德里希·席勒
美育书简
审美生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席勒戏剧在中国——从起始到当下的翻译及研究述评
被引量:
1
1
作者
卫茂平
机构
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
出处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5-100,128,共6页
文摘
在当今国际文学关系研究领域,外国文学在中国的接受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本文拟对德国作家弗里德里希.席勒的剧作,从上世纪初到当下的翻译和接受情况,进行一次历史的探讨。文章也将呈现这个接受过程中表现出的发展态势、具体特征以及存在问题。
关键词
弗里德里希·席勒
戏剧
翻译
接受
分类号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什么是“审美生命”——席勒“审美教育”论再考
被引量:
2
2
作者
郑子路(译)
机构
东京大学
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广岛大学
出处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8-73,共6页
文摘
弗里德里希·席勒在《美育书简》(1795)中,提出了"审美生命"的概念,认为"人类每次都通过审美生命(das asthetische Leben)重新被赋予人性"。尽管"审美生命"在席勒的审美教育论中占据着中心位置,但它却几乎从没被当作过研究的对象。席勒美学的主题并非自律性艺术,而是如何创造"审美生命"以及不受规定性目的制约的"生活艺术"。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察"审美生命":第一,"审美生命"虽然欠缺某种规定性,但也正因为如此,它潜在地将无限的规定性包括在内,所以"审美生命"可以使以无限性为特征的"人性"变为可能;第二,"审美生命"可以美化周围的世界,这是因为"审美生命"将周围的事物从目的和手段的关联中解救出来,并因此将受到了严重制约的微小事物转换为无限;第三,"审美生命"因为处在"自然生命"与"道德生命"之间,所以自律性也就得以出现在他律的自然之中。从这点来看,"审美生命"是两面的:一方面,它是实现作为目的的道德生命的手段;另一方面,它在摆脱理性的排他性法则、为人类重拾人性这一点上,也是目的本身。在这一点上,"审美生命"具有独特的地位。
关键词
弗里德里希·席勒
美育书简
审美生命
分类号
B83 [哲学宗教—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席勒戏剧在中国——从起始到当下的翻译及研究述评
卫茂平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什么是“审美生命”——席勒“审美教育”论再考
郑子路(译)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