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文学作品中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初探 |
陈雪莹
|
《戏剧之家》
|
2016 |
0 |
|
2
|
超越现实的两种可能——马格利特与达利对弗洛伊德精神的不同理解 |
孙汪洋
|
《今古文创》
|
2020 |
0 |
|
3
|
一本具有可读性的书——读李铮著《弗洛伊德与现代文化》 |
赵凯
|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0 |
|
4
|
创伤批评理论渊源探究 |
宁宝剑
|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8
|
|
5
|
作家的多重身份:萧乾采写旧金山联合国成立大会新闻 |
吴福辉
|
《汉语言文学研究》
|
2012 |
0 |
|
6
|
中国现代历史小说论(四) |
王富仁
柳凤九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23
|
|
7
|
美国南方旧文化的牺牲品——田纳西·威廉斯笔下的女性形象管窥 |
潘薇
|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
2001 |
1
|
|
8
|
卡夫卡与超现实主义 |
|
《文艺理论研究》
|
1986 |
0 |
|
9
|
张爱玲与她笔下的悲剧女性 |
程传荣
|
《安顺学院学报》
|
1998 |
0 |
|
10
|
茨威格小说艺术风格谈片 |
师华
|
《榆林学院学报》
|
1996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