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弗洛伊德主义和劳伦斯的小说《儿子与情人》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志斌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6期47-51,共5页
作为系统的现代心理学理论之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对20世纪西方各人文学科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首先阐释了弗洛伊德主义的思想与精神内核,并以此为基础,论析了弗洛伊德主义带给劳伦斯小说《儿子与情人》的多层艺术启示,... 作为系统的现代心理学理论之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对20世纪西方各人文学科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首先阐释了弗洛伊德主义的思想与精神内核,并以此为基础,论析了弗洛伊德主义带给劳伦斯小说《儿子与情人》的多层艺术启示,探讨了弗洛伊德和劳伦斯在根本观念上的共通之处,以及弗洛伊德主义在《儿子与情人》中的具体表现、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洛伊德 劳伦斯 弗洛伊德主义 小说 人格结构 恋母情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弗洛伊德主义的道德形成理论及其德育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建 张浩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2008年第1期126-128,共3页
新弗洛伊德主义不仅仅是对弗洛伊德主义的修补,它是由众多人物的许多理论组成的一个宏大话语体系,这些理论有共同的旨趣,例如都非常强调社会文化对人格发展的重大影响等。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的八阶段理论是新弗洛伊德主义的经典理论,认... 新弗洛伊德主义不仅仅是对弗洛伊德主义的修补,它是由众多人物的许多理论组成的一个宏大话语体系,这些理论有共同的旨趣,例如都非常强调社会文化对人格发展的重大影响等。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的八阶段理论是新弗洛伊德主义的经典理论,认为人格发展是通过特定年龄阶段的特有危机的解决来实现的。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可以很好地用来解释和说明人的道德发展问题,并具有丰富的德育意义,这一理论能为德育的针对性、系统性与生活化等提供深层的心理学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洛伊德主义 埃里克森 人格 道德 德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弗洛伊德主义的自由观 被引量:1
3
作者 余其铨 周玉梅 《江淮论坛》 CSSCI 1991年第6期37-42,共6页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年)被西方认为分一名著名的心理学家、精神分析的创始人。其精神分析的学说开创了无意识心理过程研究的领域,影响到人类学和哲学,因此,他成为非理性主义思潮中一名很有影响的人物。 自由的问题是弗洛...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年)被西方认为分一名著名的心理学家、精神分析的创始人。其精神分析的学说开创了无意识心理过程研究的领域,影响到人类学和哲学,因此,他成为非理性主义思潮中一名很有影响的人物。 自由的问题是弗洛伊德主义研究中的一个重点。近几年在我国思想文化界中,对这一理论持肯定态度的,或持否定态度的,多把它看作是一种性自由理论。我们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观 弗洛伊德主义 非理性主义 精神分析 个性自由 个性意识 创始人 潜意识 肯定态度 社会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弗洛伊德主义 被引量:3
4
作者 余逊涛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23-127,共5页
张爱玲小说深受弗洛伊德主义的影响,并因此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同样因此也显示出了难以克服的缺陷。
关键词 张爱玲小说 弗洛伊德主义 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弗洛姆人道主义的基础:寻求马克思主义与弗洛伊德主义的结合 被引量:1
5
作者 杜丽燕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8-103,共6页
将马克思主义与弗洛伊德主义相结合,构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全的社会,是弗洛姆哲学的主要目标,亦是弗洛姆人道主义的基础。本文试图探讨弗洛姆如何进行这方面的尝试,他的基本立场以及将二者结合的可能性等问题。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弗洛伊德主义 人道主义 法兰克福学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几点剖析
6
作者 毕治国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12-19,共8页
弗罗姆和马尔库塞是法兰克福学派中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倡导所谓“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用弗洛伊德关于个体心理分析的理论来“补充”、“发展”马克思主义;并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作了某些“批判”。由于他们抛弃了马克思主义理... 弗罗姆和马尔库塞是法兰克福学派中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倡导所谓“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用弗洛伊德关于个体心理分析的理论来“补充”、“发展”马克思主义;并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作了某些“批判”。由于他们抛弃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最本质的东西;不能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正确吸收弗洛伊德思想的积极因素,因而虽然他们对西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揭露也有某些积极意义,但他们的所谓“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实质上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歪曲”和“篡改”,因此,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弗洛伊德主义 马尔库塞 马克思理论 法兰克福学派 资本主义社会 爱欲 弗洛 社会批判理论 人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析运动中的中国智慧——评《弗洛伊德主义新论》
7
作者 高申春 侯东辉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1-144,共4页
由弗洛伊德开创的精神分析运动以及作为这个运动百余年历史发展之累积成就的弗洛伊德主义,即使在今天看来,依然呈现为人类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妖艳的奇葩。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无论就精神分析所关心的主题而言还是它针对这些主题所形成... 由弗洛伊德开创的精神分析运动以及作为这个运动百余年历史发展之累积成就的弗洛伊德主义,即使在今天看来,依然呈现为人类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妖艳的奇葩。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无论就精神分析所关心的主题而言还是它针对这些主题所形成的诸理论,都还远未能够在批判思维的水平上得到系统的澄清和说明,虽然当我们局限于人类思维的某一特定层次或以某一成见为立足点时,我们似乎可以自信理解了精神分析或弗洛伊德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洛伊德主义 精神分析 中国智慧 运动 人类文化 批判思维 人类思维 成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正走进弗洛伊德的精神世界——评《弗洛伊德主义新论》
8
作者 孟维杰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83-485,共3页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以其宏大的理论体系和深邃的学术思想,不仅横跨多个学科领域,成为了西方心理学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物,而且,他也以“闯进人类文明花园的一头野猪”身份和姿态,在赢得世人尊敬的同时,也为其赚得了“色情狂”...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以其宏大的理论体系和深邃的学术思想,不仅横跨多个学科领域,成为了西方心理学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物,而且,他也以“闯进人类文明花园的一头野猪”身份和姿态,在赢得世人尊敬的同时,也为其赚得了“色情狂”、“二十世纪最大骗子”等骂名,可谓是毁誉参半,极具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洛伊德主义 精神世界 西方心理学 学术思想 心理学家 人类文明 二十世纪 奥地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弗洛伊德关于心理分析的学说和弗洛伊德主义
9
作者 赵璧如 《心理学探新》 1983年第2期41-51,10,共12页
心理分析是现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心理学主要学派之一。它是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由奥地利著明神经病学家、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65—1939)奠定基础的。它是一种以研究无意识心理过程为出发点和核心的唯心主义... 心理分析是现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心理学主要学派之一。它是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由奥地利著明神经病学家、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65—1939)奠定基础的。它是一种以研究无意识心理过程为出发点和核心的唯心主义思想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洛伊德学说 心理分析学 弗洛伊德主义 无意识系统 心理过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 外部世界 欲望 心理学家 唯心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弗洛伊德主义与文学初探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宁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1期55-61,共7页
心理学作为“一门实验科学(从1800年起经过了七十年)”步入文化界以来,不断发展壮大,新的流派层出不穷,其影响已远远超出了心理学本身的领域,它波及到了人类学,语言学,生理学,美学和文学艺术。精神分析学派犹如异军突起,从一开始的一支... 心理学作为“一门实验科学(从1800年起经过了七十年)”步入文化界以来,不断发展壮大,新的流派层出不穷,其影响已远远超出了心理学本身的领域,它波及到了人类学,语言学,生理学,美学和文学艺术。精神分析学派犹如异军突起,从一开始的一支“叛军”逐渐扩展到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进而变成了一种“心理学的体系和无所不包的人生哲学”。作为这一派的创始人西格蒙·弗洛伊德的名字也随着“弗洛伊德主义”(Freudianism)这一术语的产生而蜚声文化界。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弗洛伊德主义在心理学界并不十分受到推崇景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洛伊德主义 弗洛伊德学说 现当代文学 文学创作 作家 自由联想 人生哲学 七十年 文化界 二十世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徘徊的幽灵——弗洛伊德主义对中国二十世纪文学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尹鸿 《中国文学研究》 1991年第2期61-67,6,共8页
以精神分析学说为基础,弗洛伊德主义作为一种心理学理论和文化哲学思想,它以其对人类精神和人类行为所作出的独特解释和独特发现,不仅对心理学,而且对当代哲学、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宗教学、法律学、文艺... 以精神分析学说为基础,弗洛伊德主义作为一种心理学理论和文化哲学思想,它以其对人类精神和人类行为所作出的独特解释和独特发现,不仅对心理学,而且对当代哲学、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宗教学、法律学、文艺学等几乎所有一切人文学科以及当代各种体裁、样式、类型的文学艺术创作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尽管二十世纪中国与西方的对立和隔膜还非常深刻,但毕竟这是一个世界文化大交流、大冲撞、大融汇的时代,所以弗洛伊德主义不仅对西方而且也对中国文化产生过多方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洛伊德主义 中国二十世纪文学 弗洛伊德学说 精神分析学说 幽灵 浪漫文学 精神分析批评 作家作品 中国文学 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弗洛伊德主义的社会政治思想
12
作者 刘绍贤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1-7,共7页
弗洛伊德主义是当代西方社会思潮中有着广泛影响的重要流派之一,它是以创始人弗洛伊德而得名。弗洛伊德是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奥地利著名的神经病学家和心理学家。他创立了独特的精神分析理论,拥有许多追随者和信徒,形成为一个新的心理学... 弗洛伊德主义是当代西方社会思潮中有着广泛影响的重要流派之一,它是以创始人弗洛伊德而得名。弗洛伊德是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奥地利著名的神经病学家和心理学家。他创立了独特的精神分析理论,拥有许多追随者和信徒,形成为一个新的心理学派。但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主义社会 个人欲望 创始人 弗洛伊德主义 资产阶级 现实社会 社会政治思想 私有制 弗洛伊德学说 社会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弗洛伊德主义在中国的兴衰及命运——兼评《弗洛伊德主义原著选辑》
13
作者 金戈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41-44,共4页
西方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和社会暂学家弗洛姆曾认为,爱因施坦、马克思和弗洛伊德是现时代的三位伟大设计师。的确,这三位犹太籍思想家,爱因施坦是试图为自然界立法,马克思是试图为人类社会立法,而弗洛伊德则是试图为个体的心理世界立法... 西方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和社会暂学家弗洛姆曾认为,爱因施坦、马克思和弗洛伊德是现时代的三位伟大设计师。的确,这三位犹太籍思想家,爱因施坦是试图为自然界立法,马克思是试图为人类社会立法,而弗洛伊德则是试图为个体的心理世界立法。不过,弗洛伊德主义在中国的兴衰及未来的命运却十分值得我们深思。弗洛伊德在创立他的学说时,他的遭遇曾经历过戏剧性的转折。开始颇受冷遇,进而招来各种批评和敌视,连弗洛伊德本人也承认,精神分析有两点最触怒全人类:一是强调潜意识,违背了人们对理性权威的信仰;二是强调性的欲望,违背了人们对自身道德品性的尊重。可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洛伊德学说 精神分析学派 弗洛伊德主义 精神疾病 社会心理学 潜意识 精神病学 理论学说 马克思 原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弗洛伊德主义略评
14
《文艺理论研究》 1988年第1期43-43,共1页
光明日报(87年11月30)发表车文博如题一文,指出“弗洛伊德主义是企图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病态现象的迫切社会需要的产物,是德国意志主义,法国神经症理论强调心因性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作者指出这一学说的主要内容为:以无意识为基础的人格... 光明日报(87年11月30)发表车文博如题一文,指出“弗洛伊德主义是企图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病态现象的迫切社会需要的产物,是德国意志主义,法国神经症理论强调心因性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作者指出这一学说的主要内容为:以无意识为基础的人格学说是弗洛伊德的核心;本能学说是弗洛伊德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的人格理论的动力学基础;以泛性论为基础的人格发展阶段既是弗洛伊德学说极端重要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洛伊德主义 弗洛伊德学说 神经症 病态现象 人格学说 人格理论 泛性论 人格心理学 重要组成部分 心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品格:弗洛伊德主义的四大矛盾
15
作者 潘征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1989年第3期17-21,16,共6页
对弗洛伊德主义的评价或许是本世纪西方人文科学领域最迷离扑朔的问题之一。从弗洛伊德主义诞生以来的半个多世纪中,围绕着对它的评价人们争论不休。对这一学说持赞同、支持意见,甚至拜倒者有之;对它持嘲笑、全盘否定态度,以至谩骂的也... 对弗洛伊德主义的评价或许是本世纪西方人文科学领域最迷离扑朔的问题之一。从弗洛伊德主义诞生以来的半个多世纪中,围绕着对它的评价人们争论不休。对这一学说持赞同、支持意见,甚至拜倒者有之;对它持嘲笑、全盘否定态度,以至谩骂的也大有人在。如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史家波林称弗洛伊德是“最伟大的创建者,时代精神的代表”。(《实验心理学史》第860页)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梅多沃,则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洛伊德主义 精神分析学 潜意识 爱欲 马尔库塞 精神分析理论 心理学史 非理性主义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 非压抑性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弗洛伊德主义和新弗洛伊德主义
16
作者 J.纳海姆 史民德 《心理学探新》 1985年第1期24-36,共13页
评论家安东尼·留伊斯在标题为《啊!多么美好的战争!》中指出,“英国哲学家斯图尔特·格姆普什尔关于弗洛伊德论断的影响曾写道,人的行为与其说是由有意识的思维和情感的控制,不如说是受无意识的思维和情感的控制……不仅神经... 评论家安东尼·留伊斯在标题为《啊!多么美好的战争!》中指出,“英国哲学家斯图尔特·格姆普什尔关于弗洛伊德论断的影响曾写道,人的行为与其说是由有意识的思维和情感的控制,不如说是受无意识的思维和情感的控制……不仅神经症患者是如此,就连正常人自己也受一种他连想都想不到的力量的驱使……类似的说法可以帮助我们解释战争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洛伊德学说 弗洛伊德主义 心理分析学 无意识过程 社会心理学 神经症患者 弗罗姆 心理分析理论 心理过程 心理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学术界反弗洛伊德主义的鬥爭
17
作者 孫晔 《心理学报》 1959年第4期264-270,共7页
弗洛伊德主义产生于十九世紀末叶,到二十世紀初叶即已有了很大的发展,以至于形成一个国际性的学术組織——国际心理分析学会。 1908年維也納和苏黎世两地的心理分析学会以及其他国家的一些弗洛伊德信徒在奥地利的薩尔茨堡召开了一次会議... 弗洛伊德主义产生于十九世紀末叶,到二十世紀初叶即已有了很大的发展,以至于形成一个国际性的学术組織——国际心理分析学会。 1908年維也納和苏黎世两地的心理分析学会以及其他国家的一些弗洛伊德信徒在奥地利的薩尔茨堡召开了一次会議,实际上这就是第一次国际心理分析会議。这以后,这个組織不断扩大,其分枝机构遍設于世界許多国家,拥有为数頗多的会員。現在美国可以說是它的大本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洛伊德主义 国际学术 心理分析学 奥地利 苏黎世 国际性 信徒 生理学 心理能量 哲学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兰多》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殊途同归 被引量:2
18
作者 蔡芳 谢葆辉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30,共5页
在伍尔夫的文学作品中,存在着大量对人的内心世界和无意识领域的描述,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有很多契合之处。本文以其随性而就的《奥兰多》为个案,以自我身份认同问题的探讨为切入点,一方面挖掘出该文本最深层的结构脉络;另一方面... 在伍尔夫的文学作品中,存在着大量对人的内心世界和无意识领域的描述,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有很多契合之处。本文以其随性而就的《奥兰多》为个案,以自我身份认同问题的探讨为切入点,一方面挖掘出该文本最深层的结构脉络;另一方面对小说中体现的弗洛伊德主义因素进行解读;再者结合伍尔夫本人的人生经历,以证实《奥兰多》使作者压抑的欲望得以宣泄,展现了她矛盾的多重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伍尔夫 《奥兰多》 人格结构 精神分析学 弗洛伊德主义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年来弗洛伊德学说在哲学和伦理学领域中的影响
19
作者 李步楼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1-36,共6页
弗洛伊德学说早在本世纪20年代初期就传到中国,并在中国的思想文化领域产生过一定影响。解放以后,曾受到严厉批判,在一个很长时间内,学术界和文化界都很少提及。进入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和西方文化思潮的大量涌入,弗洛伊... 弗洛伊德学说早在本世纪20年代初期就传到中国,并在中国的思想文化领域产生过一定影响。解放以后,曾受到严厉批判,在一个很长时间内,学术界和文化界都很少提及。进入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和西方文化思潮的大量涌入,弗洛伊德学说在我国的影响也逐步上升,一度出现“弗洛伊德热”。弗洛伊德在学术、文化领域中的影响除医学、心理学、文艺外,还表现在哲学和伦理学方面。本文试图着重从哲学和伦理方面来分析一下弗洛伊德学说80年代在中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洛伊德主义 弗洛伊德学说 现代心理学 无意识理论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 消极影响 潜意识 精神分析学说 显意识 本能欲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弗洛伊德心理分析述评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丕 《心理学探新》 1987年第3期83-86,共4页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是奥地利著名的医生和心理学家,是心理分析的创始人。心理分析后来发展成为一种唯心主义思想体系,就是众所周知的弗洛伊德主义。但唯心主义者往往不能彻底,在一整套唯心主义的言论中也会包含个别唯...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是奥地利著名的医生和心理学家,是心理分析的创始人。心理分析后来发展成为一种唯心主义思想体系,就是众所周知的弗洛伊德主义。但唯心主义者往往不能彻底,在一整套唯心主义的言论中也会包含个别唯物主义的论点,在基本上形而上学的见解中也会呈现个别的辩证观点,这可以说是人类思想的一种辫证规律。弗洛伊德主义作为一种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究竟如何评价,长期以来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早期它曾受到学院心理学的嘲弄和排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洛伊德主义 心理分析 唯心主义 无意识 精神病学 思想体系 辩证观点 本能欲望 心理学史 心理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