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喜鹊和山斑鸠体内棘口科吸虫的种类鉴定 被引量:2
1
作者 梁思婷 董辉 +8 位作者 朱顺海 韩红玉 赵其平 吴迪 翟颀 李莎 杨斯涵 裴恩乐 黄兵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4-52,共9页
为鉴定喜鹊和山斑鸠体内棘口吸虫种类,本文采用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了种类鉴定。分子生物学结果显示,来源于喜鹊和山斑鸠虫体的线粒体NADH脱氢酶1(ND1)基因同源性为99%,在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两种鸟的虫体ND1序列归类在同... 为鉴定喜鹊和山斑鸠体内棘口吸虫种类,本文采用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了种类鉴定。分子生物学结果显示,来源于喜鹊和山斑鸠虫体的线粒体NADH脱氢酶1(ND1)基因同源性为99%,在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两种鸟的虫体ND1序列归类在同一分支,与其亲缘关系最近的是强壮棘口吸虫(Echinostoma robustum)和弗氏棘口吸虫(E.friedi)。形态学观测结果显示,来自同一种鸟的虫体具有相似的形态结构,而两种鸟之间的虫体形态存在一定差异;通过比较所获得虫体与强壮棘口吸虫、弗氏棘口吸虫之间的形态特征,发现这两种鸟体内检出的棘口吸虫均与弗氏棘口吸虫的的形态特征更为相符。结合分子生物学和形态学鉴定的结果,确定感染喜鹊和山斑鸠的棘口科吸虫均为弗氏棘口吸虫,这是弗氏棘口吸虫在国内的首次报道,喜鹊和山斑鸠应为弗氏棘口吸虫的新宿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DH脱氢酶1 弗氏棘口吸虫 喜鹊 山斑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