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雌雄同体”观与文学创作 |
潘建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8 |
22
|
|
2
|
“双性同体”与创造力问题──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性主义诗学理论批评 |
姜云飞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12
|
|
3
|
在片刻之间捕捉到永恒——析弗吉尼亚·伍尔夫意识流小说中的印象主义艺术手法 |
项凤靖
|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
2003 |
15
|
|
4
|
从失语到“喧哗”:论弗吉尼亚·伍尔夫对女性历史与文学史的追寻 |
潘建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8
|
|
5
|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中国眼睛” |
高奋
|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5
|
|
6
|
双性同体思想的完美体现——评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到灯塔去》 |
沈渭菊
|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7 |
7
|
|
7
|
从女权思想看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犹太写作 |
李博婷
|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
2012 |
4
|
|
8
|
弗吉尼亚·伍尔夫作品中语言的陌生化现象 |
宋岳礼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2
|
|
9
|
弗吉尼亚·伍尔夫论法国文学 |
高奋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10
|
论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诗学思想形态 |
王建香
|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2002 |
5
|
|
11
|
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先驱 |
吴庆宏
|
《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1 |
2
|
|
12
|
试析生活对弗吉尼亚·伍尔夫写作的影响 |
程爽
孙冬
|
《学海》
CSSCI
|
2004 |
0 |
|
13
|
弗吉尼亚·伍尔夫对语言问题的思考及其对女性主义批评的影响 |
黄柏刚
刘惠玲
|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4 |
0 |
|
14
|
实现女性自身的价值——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写作观 |
王洁群
王建香
|
《广东社会科学》
|
2000 |
15
|
|
15
|
情理的迷失——管窥当代弗吉尼亚·伍尔夫妇女写作观批评 |
吕洪灵
|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16
|
论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现代小说观 |
李权文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17
|
弗吉尼亚·伍尔夫与诗画分界问题 |
杨桦
|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8 |
0 |
|
18
|
电影《时时刻刻》中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诠释 |
陆亚芳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19
|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立场 |
王建香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
2000 |
15
|
|
20
|
“论不懂中文”:再议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中国眼睛” |
谢雅卿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23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