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对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 被引量:2
1
作者 杨柳 逄勇 李幸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6年第3期131-136,共6页
为缓解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状况及向白洋淀实施生态补水,修建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利用所建位山引黄入冀工程模型相关试验参数及其他相关研究成果对研究设置的6个情景方案进行了模拟分析,研究此次工程对输水沿线及受水区白洋淀的地表水环境... 为缓解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状况及向白洋淀实施生态补水,修建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利用所建位山引黄入冀工程模型相关试验参数及其他相关研究成果对研究设置的6个情景方案进行了模拟分析,研究此次工程对输水沿线及受水区白洋淀的地表水环境影响。结果表明:在实施输水沿线水污染治理后,多年平均情况下,当引水口水质满足其水功能区水质目标要求时,输水沿线各断面水质除TN外可达到Ⅲ类水质标准,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可有效改善沿线及入白洋淀地表水环境。由运行初期所存在的问题建议入白洋淀断面设置水质自动监测站,一旦水质超标应立即停止向白洋淀引水,确保初期输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 水污染治理 水环境影响 引黄入冀补淀工程 位山引黄工程 输水沿线 白洋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HP法在引黄入冀补淀工程移民安置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李俊峰 卜明玉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33-135,141,共4页
为克服传统移民安置评估方法的缺点,选取引黄入冀补淀移民安置评估项目进行研究。评估结合项目特点和以往经验从收支、生产、居住以及人口素质四个方面,选取了12个常用指标建立了移民安置评估指标体系。在调查时,着重收集这些指标数据,... 为克服传统移民安置评估方法的缺点,选取引黄入冀补淀移民安置评估项目进行研究。评估结合项目特点和以往经验从收支、生产、居住以及人口素质四个方面,选取了12个常用指标建立了移民安置评估指标体系。在调查时,着重收集这些指标数据,评估时采用AHP法对所选取的评价指标进行权重计算并得出了指标重要程度的排序。最后,对这些关键指标的前后变化情况开展了比较分析。从分析结果上来看,AHP法所反映出来的重要指标同项目的特点及移民关注点吻合,分析过程客观。该方法可为移民安置评估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HP 引黄入冀补淀工程 移民安置评估 指标权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地下水环境影响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曹娜 王瑞玲 +2 位作者 娄广艳 朱彦锋 黄文海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8-121,共4页
采用MODFLOW软件,建立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地下水流数值模型,预测了不同输水情景下输水沿线、典型受水区的水量、水位变化,并分析了盐渍化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方案对工程两侧地下水均有积极补给作用,年补给量为1.29亿~1.98亿m^3,地下水位... 采用MODFLOW软件,建立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地下水流数值模型,预测了不同输水情景下输水沿线、典型受水区的水量、水位变化,并分析了盐渍化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方案对工程两侧地下水均有积极补给作用,年补给量为1.29亿~1.98亿m^3,地下水位最大抬升4.00 m,单侧影响距离为3.00~3.30 km。工程建成运行后,将对沿线及受水区地下水产生积极影响,一定程度上改善沿线及受水区的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模型 环境影响 盐渍化 引黄入冀补淀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遥感数据处理模型的计算精度分析——以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水土保持监测为例 被引量:14
4
作者 阎世煜 王秀茹 +1 位作者 王霄 韩晓亮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1-131,共11页
无人机遥感技术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特别是在计算弃土场面积和弃土量等方面极大地提高了监测效率和精度,但不同的无人机遥感数据处理模型的计算精度存在差异。本研究旨在对各数据处理模型的精度进行对比。作... 无人机遥感技术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特别是在计算弃土场面积和弃土量等方面极大地提高了监测效率和精度,但不同的无人机遥感数据处理模型的计算精度存在差异。本研究旨在对各数据处理模型的精度进行对比。作者以引黄入冀补淀工程为依托,选取5个典型弃土场,构建6组无人机遥感数据处理模型:Pho-Glo、Pho-Loc、Pho-Con、Pix-Glo、Pix-Loc、Pix-Con,对每个弃土场的面积、弃土量进行计算,对比分析不同模型计算结果的精度。结果表明:计算面积精度最高的模型为Pix-Con,误差为1. 23%,精度最低的模型为PhoGlo,误差为5. 57%;计算弃土量精度最高的模型为Pix-Con,误差为2. 97%,精度最低的模型为Pho-Loc,误差为10. 28%。建议在生产建设项目中推广使用Pix-Con无人机遥感数据处理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黄入冀补淀工程 水土保持监测方法 无人机遥感技术 无人机遥感数据处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黄入冀补淀工程白洋淀补水方案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聪 程伍群 +5 位作者 商东波 高佳鸣 刘立华 薄秋宇 孙童 朱永涛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7-103,共7页
通过对白洋淀入淀水量主要来源及补水途径的分析,论述了引黄入冀补淀工程的重要性。利用白洋淀十方院水文站97年(1920—2016年)的年平均水位资料,采用M-K突变性检验出白洋淀水位变异点为1963年、1965年,1983年后下降趋势显著。分析1980... 通过对白洋淀入淀水量主要来源及补水途径的分析,论述了引黄入冀补淀工程的重要性。利用白洋淀十方院水文站97年(1920—2016年)的年平均水位资料,采用M-K突变性检验出白洋淀水位变异点为1963年、1965年,1983年后下降趋势显著。分析1980—2016年白洋淀水位特征,计算白洋淀不同频率下月最低水位,结合年内展布法得到逐月水位过程,选择年内不同水位过程下的典型年,提出了针对于引黄入冀补淀工程的白洋淀补水方案:当白洋淀10月1日水位为6.96 m时,可不向白洋淀补水;当白洋淀10月1日水位分别为6.44、5.66 m时,通过本工程向白洋淀补水1.21、1.76亿m^3;当白洋淀8月16日水位为5.34 m时,立即启用本工程进行引水,向白洋淀补水1.58亿m^3,于11月初结束,至次年1月继续补水0.42亿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黄入冀补淀工程 白洋淀 补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2019年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沉沙池运行效果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袁榆梁 应乃武 +3 位作者 张文虎 计炳生 刘香君 陈萌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8-130,共3页
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对雄安新区水资源供给有重要作用,其沉沙池的运行效果直接影响工程的正常运行。根据2018—2019年泥沙监测断面所测含沙量数据,综合分析清池周期、沉沙率、来沙系数和输沙率的变化规律,发现沉沙池的沉沙率为95.56%,远高... 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对雄安新区水资源供给有重要作用,其沉沙池的运行效果直接影响工程的正常运行。根据2018—2019年泥沙监测断面所测含沙量数据,综合分析清池周期、沉沙率、来沙系数和输沙率的变化规律,发现沉沙池的沉沙率为95.56%,远高于80%~85%的设计标准;沉沙池来沙量为81.7万t、沉沙78.07万t,沉沙效果较好;沉沙池淤满时间约为3.6 a,清池周期适中,使用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沙池 含沙量 运行效果 引黄入冀补淀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河南省受水区引黄水量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孙卫静 刘洪飞 常温花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5-57,62,共4页
为合理确定河南省受水区的引黄规模,在对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评价和对生活、农业、工业、建筑业及第三产业、河道外生态环境等需水预测的基础上,结合灌溉排水工程学、工程经济学、生态学理论,利用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方法并对受水区... 为合理确定河南省受水区的引黄规模,在对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评价和对生活、农业、工业、建筑业及第三产业、河道外生态环境等需水预测的基础上,结合灌溉排水工程学、工程经济学、生态学理论,利用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方法并对受水区的多种水源进行多方案优化配置研究,通过地下水、中水、地表水和黄河水的联合调度,尽可能削减引黄流量峰值,对引黄水量过程进行优化,找出灌溉工程规模与地下水生态环境之间的最佳切入点,最终合理确定河南省受水区的引黄水量为27 991万m^3,为总干渠规模的合理确定和建设环境友好型灌区奠定基础,并应用到实际工程建设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黄水量 水量平衡 引黄入冀补淀工程 河南省受水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沉沙池设计优化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陈玉培 王伟 杨长庚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8-100,共3页
黄河是一条多泥沙河流,引水必然引沙,在引黄工程渠首修建沉沙池,使泥沙在特定区域集中沉积处理,将泥沙造成的环境问题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保证总干渠清水下泄,是引黄工程成败的关键。采用准静水沉降法的原理,对选定的2条条渠梭型沉沙池... 黄河是一条多泥沙河流,引水必然引沙,在引黄工程渠首修建沉沙池,使泥沙在特定区域集中沉积处理,将泥沙造成的环境问题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保证总干渠清水下泄,是引黄工程成败的关键。采用准静水沉降法的原理,对选定的2条条渠梭型沉沙池方案进行了分析计算。鉴于沉沙池所占的土地均为农田,为节省土地和投资,选择沉沙池条渠底宽450 m方案。按照计算,沉沙池每年淤沙量233万m3,需处理的泥沙量较大,泥沙处理问题将成为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最大的环境制约因素。经多方面调研,近期泥沙处理初拟方案为:优先选择低洼和闲置土地堆放,并进行平整,覆盖原状土,做好水利配套设施;黄河泥沙作为土源可以成为工程用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沙池 设计 方案优化 引黄入冀补淀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河南段输水单价核算 被引量:2
9
作者 马春玲 苏琼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62-64,共3页
区域调水工程水价的制定是关系到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的关键之一。根据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建管体制要求,选取水价核算方法,在分析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成本组成的基础上,利用渠首引黄水量所占比例对组成成本进行分摊,分别采用单一制水价和两部... 区域调水工程水价的制定是关系到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的关键之一。根据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建管体制要求,选取水价核算方法,在分析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成本组成的基础上,利用渠首引黄水量所占比例对组成成本进行分摊,分别采用单一制水价和两部制水价定价方法,计算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河南段输水单价,并对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部制水价计算成果较单一制水价更为合理,可为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河南段输水单价调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黄入冀补淀工程 单一制水价 两部制水价 水价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泥沙处置分析与探索 被引量:1
10
作者 耿淼蕊 杨晨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1-54,共4页
在详细分析黄河下游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沉沙池的生态环境、泥沙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泥沙特性,总结黄河下游泥沙处置的制约因素,分析泥沙处置成本并解读相关政策。以保障供水安全、生态安全、经济效益等多种需求为背景,探索沉沙池清... 在详细分析黄河下游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沉沙池的生态环境、泥沙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泥沙特性,总结黄河下游泥沙处置的制约因素,分析泥沙处置成本并解读相关政策。以保障供水安全、生态安全、经济效益等多种需求为背景,探索沉沙池清淤泥沙处置途径。可利用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沉沙池现有条件,进行挖泥船动水清淤和泥沙分选,把该工程泥沙处置项目建设成地、水、泥、光、风复合利用的新型泥沙处置示范性项目,以期提高黄河泥沙处置能力以及引黄入冀补淀工程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沙池 清淤泥沙 泥沙处置 引黄入冀补淀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黄入冀补淀工程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探讨
11
作者 张畅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167-169,共3页
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属国家重点工程,本文介绍了该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工程概况、地形地貌、区域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及水文地质条件,探讨了该长输水线路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为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支撑.最后,总结了长输水线路勘察... 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属国家重点工程,本文介绍了该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工程概况、地形地貌、区域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及水文地质条件,探讨了该长输水线路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为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支撑.最后,总结了长输水线路勘察的重点和需解决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黄入冀补淀工程 工程地质问题 输水线路 勘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总体输水线路分析比选
12
作者 王伟 刘洪飞 王志华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02期286-288,共3页
对大型长距离引调水工程而言,总体输水线路的选取至关重要。根据引调水工程的共性特点和引黄入冀补淀工程的具体需求,对拟定的多条总体输水线路在先定性分析、后定量比较的基础上,从工程布置、管理运行和环境影响等角度综合选定濮清... 对大型长距离引调水工程而言,总体输水线路的选取至关重要。根据引调水工程的共性特点和引黄入冀补淀工程的具体需求,对拟定的多条总体输水线路在先定性分析、后定量比较的基础上,从工程布置、管理运行和环境影响等角度综合选定濮清南总体输水线路,为工程的后期建设奠定了基础;同时通过该工程线路的选取过程,总结归纳了该类工程线路比选的一般思路和步骤,为类似工程线路比选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黄入冀补淀工程 引黄 输水线路 分析比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黄入冀补淀相关问题及对策研究
13
作者 乔钰 马瑞 +1 位作者 闫培 柴婧琦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38-39,共2页
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严重影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实施引黄入冀补淀工程生态补水,回补地下水、复苏河湖生态环境是地下水超采漏斗治理和地下水保护利用的必然选择。在分析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渠村线路意义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 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严重影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实施引黄入冀补淀工程生态补水,回补地下水、复苏河湖生态环境是地下水超采漏斗治理和地下水保护利用的必然选择。在分析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渠村线路意义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渠首引水能力不足、沉沙效能有限、协调管理机制尚未形成等问题,提出了采用移动式工程稳定河势、探索多线路联合供水、临河放淤沉沙改善二级悬河和构建科学高效的协调沟通机制等对策,为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渠村线路更好地运行管理,更有力支撑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改善输水沿线及白洋淀水生态水环境、助力雄安新区水安全保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黄入冀补淀工程 水资源 跨流域调水 超采治理 生态补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花园口水文站多时间尺度径流演变规律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康苗业 肖伟华 +3 位作者 鲁帆 王义成 侯保灯 张雪蕾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5-29,共5页
引黄入冀补淀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向白洋淀进行生态补水,同时缓解沿线地区的农业用水缺水问题。该工程自河南濮阳渠村引黄口引水,研究引水口上游的径流演变规律对于保障工程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选取1956—2017年黄河花园口水文站的年... 引黄入冀补淀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向白洋淀进行生态补水,同时缓解沿线地区的农业用水缺水问题。该工程自河南濮阳渠村引黄口引水,研究引水口上游的径流演变规律对于保障工程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选取1956—2017年黄河花园口水文站的年径流量与该水文站在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引水期(每年11月至次年2月,以下简称引水期)的径流量为基础数据,采用5 a滑动平均法、M-K趋势检验法与Sen’s斜率估计法检验年径流量、引水期径流量的变化趋势与显著性,采用不均匀系数法分析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性,采用M-K突变检验法确定径流的突变年份。结果表明:年径流量和引水期径流量总体呈减小趋势,年径流量减小率为51.16亿m^(3)/10 a,引水期径流量减小率为6.99亿m^(3)/10 a,说明引水期径流量的减小趋势相对平缓;年径流量和引水期径流量减小趋势均显著,引水期径流量的减小幅度较小;年径流量的不均匀系数在0.290~1.190之间,引水期径流量的不均匀系数在0.038~0.543之间,前者变化比较剧烈;年径流量和引水期径流量均在1986年发生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黄入冀补淀工程 径流演变 趋势 引水期 突变分析 花园口水文站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