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清末中国蚕学期刊对国外蚕业科技的引进与传播
- 1
-
-
作者
张德民
陶红
-
机构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
-
出处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69-276,共8页
-
基金
西南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项目(SWU1709211)
西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特优学科研究成果后期资助计划项目(21SWUHQZZ05)。
-
文摘
清末中国蚕学期刊是中国近代蚕业科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产物。搜集整理由新式学堂、民间科学研究团体和留日农学生团体创办的清末中国蚕学期刊,发现其大量引进和传播近代国外先进蚕业科技,介绍内容包括新蚕具、蚕的生理新认识、蚕微粒子病新研究和防治科普,以及桑胚的新知识等,并以语图互文的形式提升传播效果。清末蚕学期刊对蚕业科技的传播,促进了中国蚕业学科从大农学中分化和独立,也促进了蚕学研究人才的成长和队伍的壮大,还促进了近代中外蚕业科技的交流与互鉴。
-
关键词
清末
蚕学期刊
蚕业科技
引进与传播
-
Keywords
The late Qing Dynasty
Sericulture periodical
Sericul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troduction and spread
-
分类号
S-09
[农业科学]
S88
[农业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
-
题名民国时期西方职业补习教育的引进及其影响
被引量:2
- 2
-
-
作者
曾艳
谢长法
-
机构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
出处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62-67,84,共7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黄炎培年谱长编"(项目编号:BOA1700370)
-
文摘
民国初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职业补习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形式从西方引入我国,一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二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三是西方先进职业补习教育的驱使。鉴于此,一批知识分子、报刊机构、社会团体及地方教育机关等充当了引进与传播的主体,通过出国考察、译介书籍、著书发文、报告演讲等形式进行传播和推广,并努力在各地试行。在此过程中,显现出主体多层次、信息单向性、内容多样化、传播形式以有组织引进与分散传播相结合的特点,这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补习教育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关键词
民国时期
职业补习教育
引进与传播
-
分类号
G529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