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澜沧江景洪水电站下引航道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试验 被引量:3
1
作者 刘亚辉 李鑫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5-58,62,共5页
基于物理模型试验,研究分析了景洪水电站不同泄流方式对升船机下引航道口门区的通航水流条件的影响,针对原设计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引航道外引墙采取透空布置的优化工程措施,较好地改善了引航道口门区的通航水流条件。
关键词 水电站枢纽 引航道口门区 通航条件 透空式导航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工程船闸上游引航道口门区斜流特性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陈永奎 王列 +1 位作者 杨淳 饶冠生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6,30,共7页
阐述了三峡工程船闸上游引航道长堤口门区的斜流特性研究成果,其中包括水库泥沙冲淤发展地形和口门位置等边界条件对斜流强度、分布范围等的影响,以及船舶进出口门的航行与斜流的关系。介绍了用斜流和斜流效应的特征量来分析口门区的... 阐述了三峡工程船闸上游引航道长堤口门区的斜流特性研究成果,其中包括水库泥沙冲淤发展地形和口门位置等边界条件对斜流强度、分布范围等的影响,以及船舶进出口门的航行与斜流的关系。介绍了用斜流和斜流效应的特征量来分析口门区的通航水流条件及其优化改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闸 引航道口门区 斜流特性 船舶航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盘水电站引航道水力学设计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姜伯乐 徐刚 +1 位作者 李静 严伟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4-76,共3页
银盘水电站坝址地形条件十分复杂,通过比较不同的隔流堤长度、枢纽调度方式下的引航道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以及船模试验验证,分析探讨了不同泄洪方式及隔流堤长短对下游引航道口门区通航水流的影响。提出了合适的隔流堤长度及枢纽运行方... 银盘水电站坝址地形条件十分复杂,通过比较不同的隔流堤长度、枢纽调度方式下的引航道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以及船模试验验证,分析探讨了不同泄洪方式及隔流堤长短对下游引航道口门区通航水流的影响。提出了合适的隔流堤长度及枢纽运行方式。模型试验成果表明:在最大通航流量下,短堤方案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要好于长堤方案,船模试验也证明,船舶上、下航行指标能满足船队进出口门航行条件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航道口门区 通航水流条件 船模试验 银盘水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航道导墙透空技术改善流态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蒋孜伟 许光祥 童思陈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8-102,共5页
引航道口门区水流条件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船舶的行驶安全,因此对其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景洪电站为研究背景,将引航道透空隔水墙的闸孔出流通过流量相等原则等效为堰流出流,把多连通计算域变为单连通计算域,此方法便于在平面上修改节点... 引航道口门区水流条件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船舶的行驶安全,因此对其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景洪电站为研究背景,将引航道透空隔水墙的闸孔出流通过流量相等原则等效为堰流出流,把多连通计算域变为单连通计算域,此方法便于在平面上修改节点高程,解决了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难以处理多连通域边界的问题。计算结果表明,按透空结构的隔水墙边界处理后,最大回流、最大纵流、最大横流有着不同程度的减弱,且最大回流的减弱程度最为明显,这与物理模型的试验结果相比也是吻合的,说明等效堰流法处理此类边界较为有效,计算结果符合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道工程 引航道口门区 透空隔水墙 数值模拟 多连通域 单连通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闽江水口坝下枢纽通航技术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姚实 扈晓雯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61-68,共8页
福建闽江水口坝下水位治理工程,是为了解决水口水电站下游河床下切、水位下降、通航水深不足而兴建的,枢纽主要建筑物由壅水堰、挡水坝、船闸及左岸护坡等组成。在工程设计中围绕抬高下游水位、改善通航条件等问题,开展了多方案模型试... 福建闽江水口坝下水位治理工程,是为了解决水口水电站下游河床下切、水位下降、通航水深不足而兴建的,枢纽主要建筑物由壅水堰、挡水坝、船闸及左岸护坡等组成。在工程设计中围绕抬高下游水位、改善通航条件等问题,开展了多方案模型试验研究。试验成果表明:上、下游引航道调顺段通过增加实体导墙和隔水板的措施,上游引航道停泊段通过适当延长导航墙并结合透空隔流墙等综合措施,可有效改善通航水流条件,满足运行要求。本文将简要介绍该枢纽通航条件试验研究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道工程 水工模型试验 枢纽通航技术 通航水流条件 引航道口门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嘉陵江苍溪航电枢纽通航水力学试验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尹崇清 刘世伟 +1 位作者 刘洋 张湛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22-1026,1030,共6页
采用物理模型的手段,研究了苍溪航电枢纽在各级通航流量下船闸引航道口门区及连接段的通航水流条件。结合工程河段河势条件,针对通航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引航道布置对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的影响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试验研究;提出了综合改... 采用物理模型的手段,研究了苍溪航电枢纽在各级通航流量下船闸引航道口门区及连接段的通航水流条件。结合工程河段河势条件,针对通航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引航道布置对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的影响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试验研究;提出了综合改善工程措施,有效地解决了本枢纽船闸上下游引航道口门区的通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电枢纽 引航道口门区 通航条件 改善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溪性河流船闸通航水流条件研究
7
作者 何飞飞 严秀俊 +1 位作者 王彪 王晓刚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6-119,共4页
山溪性河流上梯级枢纽开发,由于河道水浅、滩多、弯道多,给枢纽整体布置带来较大困难,以天马枢纽为依托,建立了比尺为1∶100的枢纽整体水力学物理模型,采用超声波多普勒测速技术(ADV)研究了船闸口门区的水流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原枢纽... 山溪性河流上梯级枢纽开发,由于河道水浅、滩多、弯道多,给枢纽整体布置带来较大困难,以天马枢纽为依托,建立了比尺为1∶100的枢纽整体水力学物理模型,采用超声波多普勒测速技术(ADV)研究了船闸口门区的水流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原枢纽布置方案下,上游停泊段未做掩护措施,船闸口门区流速过大,不利于通航;调整航道中心线后,修建隔流墙及调整泄洪闸的运行方式均可改善上游船闸的通航水流条件,在考虑河道的行洪后,推荐使用调整泄洪闸运行方式的措施。为天马枢纽单线船闸工程通航水流条件改善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亦为其他山溪性河流上的船闸改善通航水流条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枢纽 通航水流条件 引航道口门区 物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