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刺激剂诱导肺癌患者引流淋巴结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启亮 单保恩 +2 位作者 张超 何明 张正茂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09-612,共4页
目的:探讨多种刺激剂对肿瘤引流淋巴结(TDLN)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及其抗肿瘤效应和机制。方法:采用ELISA和Griess法测定不同刺激组(分别为IL2、IL2+自身肺癌细胞抗原、IL2+GMCSF+IL4+自身肺癌细胞抗原和IL2+GMCSF+IL4+LPS)刺激TDLN后... 目的:探讨多种刺激剂对肿瘤引流淋巴结(TDLN)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及其抗肿瘤效应和机制。方法:采用ELISA和Griess法测定不同刺激组(分别为IL2、IL2+自身肺癌细胞抗原、IL2+GMCSF+IL4+自身肺癌细胞抗原和IL2+GMCSF+IL4+LPS)刺激TDLN后第7、14、21天,分泌IL12p70、IFNγ、TNFα和NO的水平。结果:IL2+GMCSF+IL4+自身肺癌细胞抗原和IL2+GMCSF+IL4+LPS组刺激的TDLN细胞中,CD83+细胞的比率明显增多,分泌IL12p70、IFNγ及TNFα的水平也明显高于IL2和IL2+自身肺癌细胞抗原刺激组,IL2+GMCSF+IL4+LPS组刺激的TDLN细胞分泌NO的水平明显高于其他3组。各种刺激剂刺激TDLN细胞后,分泌IL12p70、IFNγ和NO的水平在第14天时达到高峰。结论:不同刺激剂诱导TDLN细胞中的CD83+细胞数量不同,故具有不同的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引流淋巴结细胞 细胞因子 NO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结直肠癌和肿瘤引流淋巴结组织中Foxp3^+调节性T细胞和髓样树突状细胞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王丹 宋紫绮 +4 位作者 李怡飞 历春 董志恒 董营 盖晓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21-626,I0005,共7页
目的:探讨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s)和CD11c^+髓样树突状细胞(mDCs)在结直肠癌(CRC)组织中的表达及在肿瘤引流淋巴结(TDLN)组织中的浸润,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CRC患者手术切除的标本52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RC患者标本及... 目的:探讨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s)和CD11c^+髓样树突状细胞(mDCs)在结直肠癌(CRC)组织中的表达及在肿瘤引流淋巴结(TDLN)组织中的浸润,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CRC患者手术切除的标本52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RC患者标本及TDLN组织样本中Foxp3^+ Tregs及CD11c^+mDCs的表达,并探讨其表达频数与CR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CRC患者癌组织中Foxp3^+ Tregs的阳性表达频数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淋巴结转移阳性者癌组织中Foxp3^+ Tregs阳性表达频数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者(P<0.01);TNM分期Ⅲ+Ⅳ期组患者癌组织中Foxp3^+ Tregs阳性表达频数高于TNM分期Ⅰ+Ⅱ期组患者(P<0.01);肿瘤引流阳性淋巴结(mTDLN)组织中Foxp3^+ Tregs阳性表达频数明显高于肿瘤引流阴性淋巴结(mfTDLN)组织(P<0.01)。CRC患者癌组织中CD11c^+mDCs的阳性表达频数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淋巴结转移阳性者癌组织中CD11c^+mDCs阳性表达频数低于淋巴结转移阴性者(P<0.01);TNM分期Ⅲ+Ⅳ期组患者癌组织中CD11c^+mDCs阳性表达频数低于TNM分期Ⅰ+Ⅱ期组患者(P<0.01);不同浸润深度癌组织中CD11c^+mDCs阳性表达频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DLN组织中CD11c^+mDCs阳性表达频数明显低于mfTDLN组织(P<0.01)。CRC和TDLN组织中Foxp3^+ Tregs表达与CD11c^+mDCs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CRC的发生发展与癌组织局部微环境中Foxp3^+ Tregs及CD11c^+mDCs的表达频数有关。Foxp3^+ Tregs和CD11c^+mDCs在抑制肿瘤微环境的细胞免疫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肿瘤引流淋巴结 肿瘤转移 调节性T细胞 髓样树突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egs调节小鼠肝癌局部引流淋巴结内免疫效应细胞的功能 被引量:4
3
作者 汪礼坤 匡铭 +5 位作者 彭宝岗 何强 李绍强 华赟鹏 陈斌 王晔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22-927,共6页
目的:探讨肿瘤引流淋巴结(TDLNs)内调节性T细胞(Tregs)对局部免疫效应细胞的调节作用。方法:建立小鼠肝癌TDLNs模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检测TDLNs内Foxp3+Tregs和CD4+及CD8+T细胞的数量。实时定量PCR测定Foxp3mRNA表达水... 目的:探讨肿瘤引流淋巴结(TDLNs)内调节性T细胞(Tregs)对局部免疫效应细胞的调节作用。方法:建立小鼠肝癌TDLNs模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检测TDLNs内Foxp3+Tregs和CD4+及CD8+T细胞的数量。实时定量PCR测定Foxp3mRNA表达水平。应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检测TDLNs内CD8+T细胞分泌IFN-γ的功能。结果:TDLNs内Tregs和效应性T细胞均明显扩增,Tregs弥散分布于CD8+T细胞聚居区。TDLNs内Foxp3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同一接种肿瘤小鼠腹股沟淋巴结(P<0.01)和脾脏(P<0.01)。Tregs趋向于在TDLNs内聚集,而非其它外周淋巴结位点。荷瘤小鼠的脾脏Foxp3mRNA表达明显高于注射LPS小鼠脾脏。Tregs抑制TDLNs内已初始化的CD8+T细胞分泌IFN-γ的功能,经anti-CD3刺激激活后,CD8+T细胞分泌IFN-γ的功能可恢复。结论:TDLNs内Tregs通过调控CD8+T细胞功能而发挥重要作用,清除Tregs是发挥特异性肿瘤免疫治疗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调节性T细胞 肿瘤引流淋巴结 效应性T细胞 免疫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患者肿瘤引流淋巴结中淋巴细胞亚群的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贾云泷 王郁 +5 位作者 王婷婷 段玉青 马鸣 王淼 王洪琰 刘丽华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2-146,共5页
目的:研究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在食管癌患者肿瘤引流淋巴结(tumor-draining lymph node,TDLN)中的变化及其在肿瘤进展中的意义。方法:收集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食管癌切除术患者的引流淋巴结样本70例,根据转移情况将样本分为转移组和... 目的:研究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在食管癌患者肿瘤引流淋巴结(tumor-draining lymph node,TDLN)中的变化及其在肿瘤进展中的意义。方法:收集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食管癌切除术患者的引流淋巴结样本70例,根据转移情况将样本分为转移组和未转移组,并根据患者肿瘤临床分期标准分为早期组和晚期组,无菌分离TDLN内淋巴细胞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以下亚群在总淋巴细胞中所占比例:CD3+T细胞、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CD3-CD19+B细胞、CD3-CD16+CD56+NK细胞和CD4+CD25+Treg细胞。采用Pearson积差相关分析Treg细胞与其他淋巴细胞比例之间的关系,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各组间TDLN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结果:食管癌患者TDLN中的Treg细胞与T细胞、CD4+T细胞比例显著相关(P=0.002,P=0.003),与CD8+T细胞、B细胞、NK细胞比例无相关性(P>0.05)。与未转移组淋巴结相比,转移组的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和NK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00,P=0.000,P=0.016,P=0.038),B细胞、Treg细胞比例显著提高(P=0.000,P=0.018),CD4+/CD8+T细胞比值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687)。与早期食管癌组淋巴结相比,晚期食管癌组的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和NK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00,P=0.008,P=0.027,P=0.022),B细胞、Treg细胞比例显著提高(P=0.000,P=0.043),CD4+/CD8+T细胞比值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770)。结论:食管癌患者TDLN内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紊乱,是促进肿瘤向淋巴结转移并提高临床分期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肿瘤引流淋巴结 淋巴结转移 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鳞癌组织和引流淋巴结中IDO和BIN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韩晓楠 田志辉 +3 位作者 王佳丽 王郁 贾云泷 刘丽华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76-281,共6页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患者肿瘤组织和引流淋巴结(tumor draining lymph node,TDLN)组织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和桥接整合因子1(bridging integrator 1,BIN1)的表...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患者肿瘤组织和引流淋巴结(tumor draining lymph node,TDLN)组织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和桥接整合因子1(bridging integrator 1,BIN1)的表达及其在ESCC进展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4月至2014年7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行肿瘤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71例ESCC患者的肿瘤组织、癌旁组织和TDLN标本,其中肿瘤组织以癌旁组织作为对照组,转移淋巴结以未转移淋巴结作为对照组,均采用Real-time PCR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IDO和BIN1表达情况,分析两者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与未转移淋巴结相比,转移淋巴结中IDO 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显著增高(0.47±0.14 vs 0.22±0.09,P<0.01;90.91%vs 67.35%,P=0.042),而BIN1 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降低(0.15±0.11 vs 0.35±0.15,P<0.01;50.00%vs 77.55%,P=0.028)。与癌旁组织相比,肿瘤组织中IDO 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显著增高(0.51±0.12 vs 0.24±0.11,P<0.01;81.69%vs 22.54%,P<0.01),而BIN1 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降低(0.17±0.10 vs 0.41±0.14,P<0.01;19.72%vs 80.28%,P=0.006)。肿瘤组织和TDLN中,IDO蛋白表达与肿瘤侵犯范围、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而BIN1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侵犯范围、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结论:ESCC患者肿瘤组织和转移TDLN中IDO表达水平显著提高、BIN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与患者临床特征密切相关,可能是影响ESCC进展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肿瘤引流淋巴结 吲哚胺2 3-双加氧酶 桥接整合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引流淋巴结中免疫活性细胞分布的原位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陈晓黎 何建军 +3 位作者 陈侃 来宝长 司履生 王一理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48-751,共4页
目的:观察人乳腺癌和胃癌局部引流淋巴结(LDLN)从无转移、微转移到晚期转移过程中,免疫组织学变化及免疫活性细胞(ICC)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传统的病理学方法,对22例乳腺癌LDLN(71个)和7例进展期胃癌LDLN(28个)进行组织形态学分类,并... 目的:观察人乳腺癌和胃癌局部引流淋巴结(LDLN)从无转移、微转移到晚期转移过程中,免疫组织学变化及免疫活性细胞(ICC)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传统的病理学方法,对22例乳腺癌LDLN(71个)和7例进展期胃癌LDLN(28个)进行组织形态学分类,并以抗穿孔素、抗颗粒酶B、抗CD8、抗CD56、抗CD68、抗S-100、抗CD134及抗CD25单克隆抗体(mAb)进行催化信号放大(Catalyzedsignalamplification,CSA)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肿瘤LNDN中ICC的分布。结果:肿瘤LDLN中以副皮质区增生和窦组织细胞增生为主,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及树突状细胞(DC)的数量,从无转移、微转移到晚期转移过程中有逐渐减少的趋势。在无和微转移的淋巴结内,穿孔素+、颗粒酶B+及S100+DC的数量高于晚期转移淋巴结(P<0.05);而S100+DC不仅数量减少,而且其形态也有变化,呈多角形、星形,并有胞质突起,与周围淋巴细胞接触呈活化状态的DC变为椭圆形,少有胞质突起或呈短突起的静止状态的DC。CD134+细胞及CD25+细胞的数量在晚期转移淋巴结中明显高于无和微转移淋巴结(P<0.01)。ICC在无和微转移的前哨和非前哨淋巴结中的分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LDLN中ICC分布的变化,提示随着肿瘤的进展,其免疫微环境向抑制机体抗肿瘤免疫的方向偏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引流淋巴结 免疫活性细胞 原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刺激诱导肺癌患者引流淋巴结细胞抗自体肿瘤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单保恩 李启亮 +2 位作者 张超 何明 张正茂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31-434,439,共5页
目的:探索适合于临床大规模应用的有效刺激、活化肿瘤引流淋巴结(Tumor-draininglymphnode,TDLN)细胞的方法。方法:对3种刺激剂(IL-2、IL-2+自身肺癌细胞抗原和IL-2+GM-CSF+IL-4+自身肺癌细胞抗原)诱导TDLN细胞体外抗自体肿瘤作用,通过... 目的:探索适合于临床大规模应用的有效刺激、活化肿瘤引流淋巴结(Tumor-draininglymphnode,TDLN)细胞的方法。方法:对3种刺激剂(IL-2、IL-2+自身肺癌细胞抗原和IL-2+GM-CSF+IL-4+自身肺癌细胞抗原)诱导TDLN细胞体外抗自体肿瘤作用,通过乳酸脱氢酶法测定了CTL杀伤活性,观察了细胞形态学变化,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测定了细胞CD83的阳性表达率。结果:经MTT法检测,IL-2+GM-CSF+IL-4+自身肺癌细胞抗原诱导的TDLN细胞的增殖程度明显高于IL-2+自身肺癌细胞抗原刺激组和IL-2刺激组(P<0·01)。IL-2+GM-CSF+IL-4+自身肺癌细胞抗原诱导的肿瘤特异性CTL活性明显高于IL-2+自身肺癌细胞抗原刺激组和IL-2刺激组,CD83阳性表达细胞率也明显高于IL-2+自身肺癌细胞抗原刺激组和IL-2刺激组。结论:用IL-2+GM-CSF+IL-4+自身肺癌细胞抗原刺激和活化TDLN,优于单独用IL-2刺激或IL-2+自身肺癌细胞抗原刺激,该作用可能与其诱导TDLN细胞产生DC数量的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引流淋巴结细胞 树突状细胞 抗肿瘤细胞毒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肿瘤引流淋巴结内Foxp3^+调节性T细胞的分布 被引量:2
8
作者 汪礼坤 袁笑 +2 位作者 徐阿曼 孟刚 王岳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403-1405,共3页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胃癌肿瘤引流淋巴结和第二站淋巴结内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的分布和细胞数量。结果显示Foxp3+Treg细胞弥散地分布于胃癌引流淋巴结的副皮质区和髓质区。胃癌肿瘤引流淋巴结内Treg细胞数明显多于第二站淋巴结(P...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胃癌肿瘤引流淋巴结和第二站淋巴结内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的分布和细胞数量。结果显示Foxp3+Treg细胞弥散地分布于胃癌引流淋巴结的副皮质区和髓质区。胃癌肿瘤引流淋巴结内Treg细胞数明显多于第二站淋巴结(P<0.01),进展期胃癌肿瘤引流淋巴结内Treg细胞数多于早期胃癌(P<0.01)。Treg细胞聚集胃癌肿瘤引流淋巴结内可能通过形成免疫耐受环境而促进肿瘤淋巴转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调节性T细胞 肿瘤引流淋巴结 淋巴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引流淋巴结的特殊微环境及其靶向治疗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宇翔(综述) 刘芹 刘宝瑞(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22-627,共6页
肿瘤引流淋巴结(TDLN)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介导肿瘤细胞转移和激发抗肿瘤免疫的双重作用。鉴于肿瘤免疫治疗的成功,需要对TDLN进行深入探讨以重新评估TDLN的手术切除与相关放疗。TDLN中有着与肿瘤微环境同样重要的特殊微环境,其中... 肿瘤引流淋巴结(TDLN)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介导肿瘤细胞转移和激发抗肿瘤免疫的双重作用。鉴于肿瘤免疫治疗的成功,需要对TDLN进行深入探讨以重新评估TDLN的手术切除与相关放疗。TDLN中有着与肿瘤微环境同样重要的特殊微环境,其中包括一系列免疫刺激和免疫抑制机制的对抗,并影响TDLN中包括T细胞、NK细胞在内的多种免疫细胞的活性及后续的抗肿瘤作用。TDLN间高度异质性也意味着需要对不同状态的TDLN采取系统化的研究以设计针对性的治疗措施。TDLN在肿瘤免疫中的重要地位使得可以通过靶向TDLN的方式达到提高疗效和减少毒副作用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引流淋巴结 微环境 抗肿瘤免疫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肿瘤引流淋巴结T细胞的特征及其功能 被引量:3
10
作者 唐景玲 杨远 +3 位作者 李晓云 杜航 王新俊 刘艳洁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69-876,共8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肿瘤引流淋巴结(tumor-draining lymph node,TDLN)中T细胞的免疫学特性及其抗肿瘤作用。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21年1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33例CRC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淋巴结标本。采用...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肿瘤引流淋巴结(tumor-draining lymph node,TDLN)中T细胞的免疫学特性及其抗肿瘤作用。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21年1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33例CRC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淋巴结标本。采用染料法示踪,配对采集CRC患者TDLN和非肿瘤引流淋巴结(non-TDLN,NTDLN)。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已制备成单细胞悬液的TDLN和NTDLN中免疫细胞亚群和功能表型差异,酶联免疫斑点法比较TDLN和NTDLN中肿瘤反应性T细胞比例,多色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分析两种淋巴结中免疫细胞空间分布情况。体外扩增TDLN-T细胞,检测其T细胞亚群和表型变化以及肿瘤免疫反应能力。结果:与NTDLN相比,TDLN中含有更高比例肿瘤反应性T细胞(P<0.05),调节性T(Treg)细胞比例较高(P<0.01),但单核样髓源性抑制细胞比例较低(P<0.05),T细胞活化标志物ICOS、CD28和抑制标志物PD-1、TIGIT比例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Treg细胞和滤泡性T细胞主要分布在淋巴结皮质区和生发中心。TDLN-T细胞扩增后,以CD8^(+)T细胞为主(P<0.01),ICOS、CD28表达升高(P<0.05或P<0.01),肿瘤反应性T细胞比例升高(P<0.01)。结论:CRC的TDLN中T细胞处于免疫激活状态,同时高表达免疫抑制标志物;体外培养可以增加TDLN-T细胞活化水平,并提高抗肿瘤T细胞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肿瘤引流淋巴结 免疫微环境 T细胞活化 T细胞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节性T细胞从移植物局部迁移至引流淋巴结抑制同种异体排斥反应的发生
11
作者 吴聪 陈国友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26-226,共1页
关键词 调节性T细胞 异体排斥反应 引流淋巴结 迁移 移植物 同种 淋巴组织 趋化因子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流淋巴结在肿瘤记忆CD8+T细胞形成中的作用
12
作者 谢双龙 查皓然 +2 位作者 杨菲 朱波 林治华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45-651,共7页
目的探究引流淋巴结(tumor-draining lymph nodes,TDLN)在肿瘤记忆CD8^(+)T细胞形成中的作用,明确新辅助PD-L1抗体治疗对抗肿瘤免疫记忆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CT26/MC38-OVA结直肠癌皮下移植瘤模型,采用新辅助PD-L1抗体治疗,荷瘤15 d后... 目的探究引流淋巴结(tumor-draining lymph nodes,TDLN)在肿瘤记忆CD8^(+)T细胞形成中的作用,明确新辅助PD-L1抗体治疗对抗肿瘤免疫记忆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CT26/MC38-OVA结直肠癌皮下移植瘤模型,采用新辅助PD-L1抗体治疗,荷瘤15 d后手术切除肿瘤和TDLN。手术30 d后运用肿瘤再挑战模型评估TDLN在新辅助PD-L1抗体治疗条件下对免疫记忆形成的影响。利用过继回输实验探究新辅助PD-L1对肿瘤特异性CD8^(+)T细胞的影响,运用流式细胞术在术时(效应阶段)和术后30 d(记忆阶段)检测CD45.1^(+)CD8^(+)T细胞在各组织中的分布以及记忆表型变化。结果新辅助PD-L1抗体治疗显著缩小手术时肿瘤大小(P<0.05),肿瘤再挑战结果显示,接受新辅助PD-L抗体治疗,肿瘤生长显著减缓,而TDLN的切除导致肿瘤生长加剧(P<0.05)。但对肿瘤再挑战进行长期观察发现,无论是否接受新辅助PD-L1抗体治疗,肿瘤最终均消退。过继回输实验结果表明,TDLN及非引流淋巴结(no-draining lymph nodes,NLN)中贮存的CD45.1^(+)CD8^(+)T细胞数量最多(P<0.05),且在记忆阶段,中枢记忆T细胞(Tcm)和组织驻留记忆T细胞(Trm)主要分布于TDLN及NLN(P<0.05)。新辅助PD-L1抗体治疗后,引流淋巴结及非引流淋巴结等组织中CD45.1^(+)CD8^(+)T细胞的分布和记忆表型没有明显变化。结论TDLN是记忆CD8^(+)T细胞的主要驻留场所,但新辅助PD-L1抗体治疗条件下,TDLN切除并不影响其长期抗肿瘤免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引流淋巴结 记忆T细胞 新辅助免疫检查点阻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引流区淋巴结细胞裸鼠体内抑瘤实验 被引量:1
13
作者 国建飞 杨立伟 +3 位作者 高志明 何明 白世祥 施靖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1551-1553,共3页
目的观察肿瘤引流区淋巴结(TDLN)细胞对自体瘤细胞体内杀伤作用。方法将TDLN细胞分为3组进行培养:TDLN-Ⅰ组培养基中添加IL-2,TDLN-Ⅱ组添加IL-2+IL-4+粒-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TDLN-Ⅲ组添加IL-2+IL-4+GM-CSF+自身食管癌细胞抗... 目的观察肿瘤引流区淋巴结(TDLN)细胞对自体瘤细胞体内杀伤作用。方法将TDLN细胞分为3组进行培养:TDLN-Ⅰ组培养基中添加IL-2,TDLN-Ⅱ组添加IL-2+IL-4+粒-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TDLN-Ⅲ组添加IL-2+IL-4+GM-CSF+自身食管癌细胞抗原(tAg)。选择60只BALB/C裸鼠,用术中切取的食管癌组织块建立荷瘤裸鼠模型,将裸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IL-2组、TDLN-Ⅰ组、TDLN-Ⅱ组和TDLN-Ⅲ组,各6只,分别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IL-2及相应TDLN细胞。每周测量并记录一次裸鼠的肿瘤体积,5周后处死裸鼠取出移植瘤标本,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率。结果实验的不同时间5组裸鼠肿瘤体积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020,P<0.01)。进一步分析显示:空白对照组与IL-2组肿瘤体积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进行3、4、5周时TDLN-Ⅰ组、TDLN-Ⅱ组及TDLN-Ⅲ组肿瘤体积均较空白对照组及IL-2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DLN-Ⅰ组与TDLN-Ⅲ组间差异显著(P<0.05)。各组肿瘤细胞凋亡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DLN-Ⅲ组的肿瘤细胞凋亡率最高为(39.1±1.5)%。结论TDLN细胞在体内具有杀伤肿瘤细胞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功能,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治疗肿瘤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肿瘤引流淋巴结 树突细胞 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引流区淋巴结免疫状况 被引量:1
14
作者 岳东升 王长利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77-180,共4页
肺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生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但肺癌的疗效数十年来无明显提高,5年生存率仅10%~15%,究其原因转移是影响肺癌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而淋巴转移又是肺癌转移的主要途径,肺癌引流区淋巴结的免疫状况可... 肺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生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但肺癌的疗效数十年来无明显提高,5年生存率仅10%~15%,究其原因转移是影响肺癌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而淋巴转移又是肺癌转移的主要途径,肺癌引流区淋巴结的免疫状况可能成为肺癌转移的主要因素。现将关于肺癌淋巴结引流区的免疫状况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引流淋巴结 免疫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HIFU后腋窝淋巴结內淋巴细胞杀伤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6
15
作者 朱学强 伍峰 +3 位作者 伍悦蕾 周强 张军 王智彪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4期824-826,共3页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乳腺癌原发灶后同侧腋窝淋巴结中淋巴细胞的Fas配体(FasL)、颗粒酶B(GzB)、穿孔素(Pf)等细胞毒性分子表达的变化。方法: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IFU组23例和对照组25例患者腋窝淋巴结中淋巴细胞的FasL、...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乳腺癌原发灶后同侧腋窝淋巴结中淋巴细胞的Fas配体(FasL)、颗粒酶B(GzB)、穿孔素(Pf)等细胞毒性分子表达的变化。方法: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IFU组23例和对照组25例患者腋窝淋巴结中淋巴细胞的FasL、GzB和Pf的表达。结果:HIFU组腋窝癌转移阴性和阳性淋巴结内Fasl、GzB、Pf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HIFU治疗乳腺癌原发灶后肿瘤引流淋巴结(TDLN)内具有杀伤活性的淋巴细胞增多,细胞免疫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聚焦超声 乳腺癌 肿瘤引流淋巴结 Fas配体颗粒酶B 穿孔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4-1BB单克隆抗体诱导肿瘤细胞致敏的小鼠腹股沟淋巴结T细胞在体外表达IFN-γ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兴 于继云 程绍辉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67-70,i001,共5页
目的 研究肾癌细胞致敏的小鼠腹股沟淋巴结T细胞在体外经抗4 - 1BB(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家族成员)单克隆抗体诱导刺激后IFN γ的表达水平。方法 以BCG和高聚生作为佐剂,用6 0 Co射线灭活的小鼠肾癌细胞Renca刺激小鼠腹股沟淋巴结,致敏后... 目的 研究肾癌细胞致敏的小鼠腹股沟淋巴结T细胞在体外经抗4 - 1BB(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家族成员)单克隆抗体诱导刺激后IFN γ的表达水平。方法 以BCG和高聚生作为佐剂,用6 0 Co射线灭活的小鼠肾癌细胞Renca刺激小鼠腹股沟淋巴结,致敏后的淋巴结(肿瘤引流淋巴结tumor draininglymphnode,TDLN)T淋巴细胞在体外联合使用IL 2、抗CD3、抗CD2 8、抗4 1BB小鼠单克隆抗体激活,然后利用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细胞内IFN γ(干扰素Ⅱ型)的表达水平。结果 应用4 - 1BB单抗刺激的实验组有抗瘤活性的T细胞比例明显提高,其中T淋巴细胞分泌IFN γ的水平达到4 8.2 3% (P <0 .0 1)。结论 抗4 1BB单抗体外刺激肿瘤细胞致敏的小鼠腹股沟淋巴结T细胞后,T淋巴细胞内表达IFN γ水平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淋巴结 单克隆抗体 肿瘤细胞 T细胞 小鼠 致敏 体外表达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60Co射线 肿瘤引流淋巴结 IFN-γ水平 肾癌细胞 tumor T淋巴细胞 干扰素Ⅱ型 流式细胞术 细胞内表达 家族成员 IL-2 联合使用 抗CD3 CD2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体耳廓移植后局部淋巴结MIP-3β的含量变化及趋化活性的研究
17
作者 曹川 李世荣 +5 位作者 郑红 孙志成 雷晓 王珍祥 吴军 吴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789-791,共3页
目的 研究异体耳廓移植后局部淋巴结内趋化因子MIP 3 β的含量变化及对树突状细胞的趋化作用。 方法 进行吻合血管的大鼠同种异体耳廓移植 ,ELISA法测定术后局部淋巴结MIP 3 β的含量变化趋势 ,应用改良Boyden小室进行淋巴结组织液对... 目的 研究异体耳廓移植后局部淋巴结内趋化因子MIP 3 β的含量变化及对树突状细胞的趋化作用。 方法 进行吻合血管的大鼠同种异体耳廓移植 ,ELISA法测定术后局部淋巴结MIP 3 β的含量变化趋势 ,应用改良Boyden小室进行淋巴结组织液对体外培养树突状细胞的趋化实验。结果 同系移植组术后局部淋巴结MIP 3 β含量升高 ,持续至术后第 2天 ,以后恢复至正常水平 ;异系移植组MIP 3 β含量持续上升 ,后期显著高于正常淋巴结内的表达水平 ,其对体外培养树突状细胞的趋化作用增强 ,这种趋化作用可被MIP 3 β抗体所阻断。 结论 器官移植后局部引流淋巴结内MIP 3 β表达增高 ,促进树突状细胞的迁移运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化因子 树突状细胞 异体移植 引流淋巴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部淋巴结病变的MRI检查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妍 夏黎明 《放射学实践》 2006年第5期533-535,共3页
关键词 颈部淋巴结病变 临床意义 MRI检查 淋巴结增大 淋巴结引流 常见病症 病理性质 判断预后 治疗计划 肿瘤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p53基因表达及其与淋巴组织增生关系的研究
19
作者 王仰坤 马乃绪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9期689-692,共4页
对82例胃癌作了S-P法免疫组化染色,观察p53癌基因在各型胃癌中的表达以及与其淋巴组织增生之间的关系。结果癌周淋巴细胞浸润的程度,癌引流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数量与p53蛋白表达呈负相关;癌引流区淋巴结癌转移及其分期与p53蛋白... 对82例胃癌作了S-P法免疫组化染色,观察p53癌基因在各型胃癌中的表达以及与其淋巴组织增生之间的关系。结果癌周淋巴细胞浸润的程度,癌引流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数量与p53蛋白表达呈负相关;癌引流区淋巴结癌转移及其分期与p5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53阳性表达与胃癌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P53基因 癌周淋巴细胞 引流淋巴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乳腺癌细胞冻融抗原的DC对CTL体外特异性杀伤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运江 张建立 单保恩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93-696,共4页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腋下淋巴结单个核细胞来源的DC,经自体肿瘤细胞冻融抗原刺激后,对CTL体外特异性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以细胞因子分别诱导、培养乳腺癌腋下淋巴结单个核细胞中的DC及TDLNC,用自体癌细胞冻融抗原刺激DC,并和TDLNC共培...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腋下淋巴结单个核细胞来源的DC,经自体肿瘤细胞冻融抗原刺激后,对CTL体外特异性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以细胞因子分别诱导、培养乳腺癌腋下淋巴结单个核细胞中的DC及TDLNC,用自体癌细胞冻融抗原刺激DC,并和TDLNC共培养,诱导成为肿瘤抗原特异性CTL;检测特异性CTL对自体乳腺癌细胞及MCF-7细胞的体外杀伤活性。结果:DC-Ag-TDLNC、DC-TDLNC和TDLNC对自体乳腺癌细胞的杀伤率分别为67.64%、31.25%和26.36%,P<0.001;三种TDLNC细胞对MCF-7细胞的杀伤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腋下引流淋巴结中的单个核细胞在细胞因子的诱导、活化及自体肿瘤抗原刺激下,可分化为成熟DC,DC可促进TDLNC增殖、分化为特异性CTL,后者对自体肿瘤细胞有较高的杀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腋窝引流淋巴结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 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