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管引流型喉罩在腹腔镜胆囊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56
1
作者 史东平 祝义军 +2 位作者 封卫征 闻大翔 杭燕南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7期511-513,共3页
目的比较食管引流型喉罩(PLMA)和气管插管(IT)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的通气效果,观察气腹前、中、后呼吸力学和血液动力学变化,为临床安全有效的使用喉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病人8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PLMA组和IT组;P... 目的比较食管引流型喉罩(PLMA)和气管插管(IT)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的通气效果,观察气腹前、中、后呼吸力学和血液动力学变化,为临床安全有效的使用喉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病人8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PLMA组和IT组;PLMA组全部应用TOKIBO4号PLMA,沿食管引流管插入14号胃管,IT组应用7·5号气管导管;测定呼吸道密封压,连续监测并记录五个不同时间点的SBP、DBP、HR、SpO2、PETCO2、气道峰压(PIP)、气道阻力(Raw)、胸肺顺应性(CL)。结果PLMA组一次成功率87·5%(34例),二次成功率10%(4例),三次成功率2·5%(2例);IT组一次成功率90%(36例),二次成功率10%(4例)。两组均无失败病例。PLMA组呼吸道密封压平均为(24·50±6·81)cmH2O;气腹前、中、后漏气率差异无显著意义。插入及拔除喉罩或气管导管时,IT组血液动力学变化较PLMA组明显(P<0·05)。两组病人气腹后较气腹前相比:PETCO2、PIP、Raw明显升高(P<0·05);CL明显降低(P<0·05)。结论PLMA通气完全适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并发症少,安全性和有效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引流型喉罩 气管插管 呼吸力学 血液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引流型喉罩在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2
作者 曹金军 孙丽霞 +5 位作者 刘洁 孟庆江 孙绍英 裴东亮 李晓华 孙瑾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92-293,共2页
妇科腹腔镜手术中气腹压(IAP)和Trendelebury(Trend,头低脚高)体位会影响肺通气和增加胃反流,传统观念认为气管插管控制呼吸是最安全的方法,但可能产生并发症。食管引流型喉罩是无创通气道,其通气罩为双罩囊设计,腹面近端呈楔... 妇科腹腔镜手术中气腹压(IAP)和Trendelebury(Trend,头低脚高)体位会影响肺通气和增加胃反流,传统观念认为气管插管控制呼吸是最安全的方法,但可能产生并发症。食管引流型喉罩是无创通气道,其通气罩为双罩囊设计,腹面近端呈楔形罩囊,充气后提高了呼吸道密闭性,并且引流管可将胃内气体或液体引出,减少胃胀气及反流误吸。本研究观察食管引流型喉罩在压力控制通气下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腹腔镜手术 食管引流型喉罩 应用 麻醉 压力控制通气 控制呼吸 气管插管 传统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充气量的食管引流型喉罩对于全麻患者机械通气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杨扬 顾连兵 +1 位作者 马曙亮 黄凤伦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997-999,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充气量的食管引流型喉罩(PLMA)用于全麻患者机械通气时的囊内压及对患者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ASAⅠ或Ⅱ级妇科及乳腺手术患者全麻下置入4号PLMA,在最大充气量30ml(MAX)、25ml(5/6MAX)、20ml(2/3MAX)、15ml(1/2MAX)、10m... 目的研究不同充气量的食管引流型喉罩(PLMA)用于全麻患者机械通气时的囊内压及对患者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ASAⅠ或Ⅱ级妇科及乳腺手术患者全麻下置入4号PLMA,在最大充气量30ml(MAX)、25ml(5/6MAX)、20ml(2/3MAX)、15ml(1/2MAX)、10ml(1/3MAX)、5ml(1/6MAX)和0充气量时监测囊内压并用旁气流通气监测法(SSS)监测患者的通气功能的变化,同时记录气道漏气情况。结果所有患者MAX的套囊内压都大于60cmH2O;气道密闭压(Pleak)随通气罩充气量减小而逐渐降低,而气道阻力(Raw)逐渐增大。在1/3MAX充气量以下的气道漏气发生率、动态胸肺顺应性(Compl)、1/6MAX以下的呼出潮气量(TVex)和呼出分钟通气量(MVex)与MAX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最适宜的充气方法为开始充气1/2MAX,如果气道压<15cmHO,喉罩周围有漏气,再增加5~10ml充气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引流型喉罩 充气量 囊内压 旁气流通气监测法 通气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引流型喉罩在强直性脊柱炎全髋置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4
作者 甘秀峰 陈彦青 +1 位作者 郑艇 俞增贵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935-937,共3页
目的评价食管引流型喉罩(PLMA)应用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全髋置换术维持有效通气的可行性。方法拟行全髋置换术(THR)的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33例,随机分为气管插管组(TI组,n=18)和PLMA组(n=15),其中插管及放置喉罩成功者记录围麻醉期不... 目的评价食管引流型喉罩(PLMA)应用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全髋置换术维持有效通气的可行性。方法拟行全髋置换术(THR)的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33例,随机分为气管插管组(TI组,n=18)和PLMA组(n=15),其中插管及放置喉罩成功者记录围麻醉期不同时点PETCO2、SpO2、平均气道压(Pmean)、气道峰压(Ppeak)、平台压(Pplat)、MAP、HR、气道开放时间、成功率、两组拔管期及术后相关的并发症。插管及放置喉罩失败者行纤维支气管镜气管插管,并记录插管及喉罩放置成功率。结果两组各时点间Pmean、Ppeak、Pplat、PETCO2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LMA组气道建立成功率明显高于TI组,且所需时间明显缩短(P<0.05);在人工气道建立成功时、建立后10min、拔管(喉罩)前即刻、拔管(喉罩)后即刻PLMA组的MAP低于TI组,HR均慢于TI组(P<0.05),PLMA组拔管期的分泌物及呛咳较TI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PLMA适用于拟行平卧下全麻的强直性脊柱炎手术患者,优于气管插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引流型喉罩 气管插管 强占性脊柱炎 全髋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流型喉罩对头低位腹腔镜手术反流误吸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孙晓黎 李洁 +1 位作者 王振元 李明颖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80-781,共2页
目的观察引流型喉罩用于头低脚高位腹腔镜手术时反流误吸的发生情况,评价其安全性。方法择期施行头低脚高位腹腔镜手术患者70例,年龄19~77岁,ASAⅠ或Ⅱ级,Mallam-patiⅠ~Ⅲ级。患者麻醉前20min口服自制胃溶性亚甲蓝胶囊。插入喉罩后... 目的观察引流型喉罩用于头低脚高位腹腔镜手术时反流误吸的发生情况,评价其安全性。方法择期施行头低脚高位腹腔镜手术患者70例,年龄19~77岁,ASAⅠ或Ⅱ级,Mallam-patiⅠ~Ⅲ级。患者麻醉前20min口服自制胃溶性亚甲蓝胶囊。插入喉罩后即刻从胃管引流口和通气管口经纤支镜观察食管开口及声门开口处有无蓝染插的反流物,并分别在调整Trendelenburg体位(头低30°)后5、15min和手术结束时进行相同位置的观察,并在术后观察喉罩周边及内侧面是否蓝染。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有4例(5.7%)发生反流,无一例误吸。结论在择期头低脚高位腹腔镜手术中,正确应用引流型喉罩可有效防止术中反流误吸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流型喉罩 Trendelenburg体位 腹腔镜手术 反流 误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食管引流型喉罩与经典喉罩插入时适宜呼气末七氟醚浓度的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张雪丰 卢吉灿 +1 位作者 林春水 赵亚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41-643,共3页
目的比较小儿食管引流型喉罩(PI.MA)与经典喉罩(CLMA)插入所需的七氟醚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儿54例,年龄3~9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PLMA组(P组)和CLMA组(C组)。患儿吸入七氟醚行麻醉诱导,待呼... 目的比较小儿食管引流型喉罩(PI.MA)与经典喉罩(CLMA)插入所需的七氟醚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儿54例,年龄3~9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PLMA组(P组)和CLMA组(C组)。患儿吸入七氟醚行麻醉诱导,待呼气末七氟醚浓度(CerSev)达到预设值并稳定10min后插入喉罩。七氟醚的预设值根据Dixon序贯法确定,P、C组首例患儿初始CrrSev分别设为2.2%和2.0~40,浓度梯度为0.2%。结果患儿插入PLMA和CLMA所需的七氟醚MAC分别为(2.21±0.11)%和(1.99±0.11)%(P〈0.01),P、C组CET、Sev的EC95分别为2.40%(95%CI2.28%42.74%)和2.14%(95%CI2.03%~2.44%)。结论3~9岁小儿PLMA插入条件满意所需的七氟醚MAC较插入CLMA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引流型喉罩 七氟醚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引流型喉罩两种徒手置入方法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3
7
作者 赵国胜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7期610-611,共2页
关键词 食管引流型喉罩 置入方法 临床效果 徒手 第三代 临床麻醉 放置胃管 通气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双腔食管引流型喉罩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胡小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3期4078-4080,共3页
目的:探讨国产双腔食管引流型喉罩(PLMA)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择期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30例,分为喉罩组(PLMA组)和气管插管组(ETT组),每组均为15例。麻醉诱导后,PLMA组盲探插入国产4号PLMA,ETT组插入ID... 目的:探讨国产双腔食管引流型喉罩(PLMA)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择期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30例,分为喉罩组(PLMA组)和气管插管组(ETT组),每组均为15例。麻醉诱导后,PLMA组盲探插入国产4号PLMA,ETT组插入ID7mm气管导管。PLMA插入位置正确后测试喉罩封闭压(Ptop),随后行机械正压通气。分别在麻醉前、手术中及麻醉恢复期各相应时间点记录平均动脉压、心率及相关呼吸参数,并观察术中胃胀气和术后相关并发症。结果:PLMA组平均Ptop为(37.1±3.9)cmH2O;各时点血流动力学变化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SpO2≥98%,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45mmHg;气腹后肺顺应性下降,气道压增高,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咽痛ETT组9例,PLMA组3例,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国产PLMA可安全有效地用于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外科手术 腹腔镜检查 麻醉 插管法 气管内 双腔食管引流型喉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状软骨压迫对食管引流型喉罩通气道插入操作和通气功能的影响
9
作者 李成文 薛富善 +5 位作者 毛鹏 杨泉涌 许亚超 刘毅 廖旭 刘建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11-711,共1页
关键词 食管引流型喉罩通气道 环状软骨压迫 气道密封压 正压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道引流型喉罩与可弯曲喉罩用于中耳炎手术患者气道管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9
10
作者 徐睿 刘卫卫 +4 位作者 王圣钰 庄燕 吴杰 贾继娥 陆艺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49-853,共5页
目的采用前瞻性研究对比分析食道引流型喉罩与可弯曲喉罩用于中耳炎手术患者气道管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6至12月间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接受择期中耳炎手术患者130例,年龄18~65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 目的采用前瞻性研究对比分析食道引流型喉罩与可弯曲喉罩用于中耳炎手术患者气道管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6至12月间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接受择期中耳炎手术患者130例,年龄18~65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食道引流型喉罩(proseal laryngeal mask airway,PLMA)组和可弯曲喉罩(flexible laryngeal mask airway,FLMA)组,每组65例。全麻诱导后,根据患者体重选择合适型号的喉罩,采用经典手指引导法置入喉罩,行机械通气。记录喉罩置入的放置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首次放置成功率及总体成功率,记录头颈正中位和侧头位漏气压、15 cm H2O压力控制下的呼出潮气量,采用纤维支气管镜观察体位变换前后咽部解剖结构显露情况分级;记录复苏期间的并发症如咽痛、声嘶、呛咳、喉痉挛、胃胀气、恶心呕吐、软组织损伤、喉罩罩体有无血迹、返流误吸等。结果 PLMA放置时间显著短于FLMA(P=0.010 2),而两种喉罩的首次放置成功率和总体放置成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LMA的侧头位潮气量显著低于正头位(P=0.020 7),且显著低于PLMA组侧头位(P=0.013 4)。无论正侧位,PLMA的漏气压均显著高于FLMA(正侧位P均<0.000 1),而FLMA由正头位改为侧头位后漏气压显著下降(P=0.0128)。纤支镜定位分级结果显示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LMA组患者苏醒后咽痛(P=0.022 6)和胃胀气(P=0.042 2)显著多于PLMA组,其余并发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LMA与FLMA均可应用于全身麻醉下中耳炎手术的气道管理,两者有效性和安全性相当。PLMA密封效果更好,在变换头位时,潮气量不易受影响,胃胀气发生率较低,但存在软组织损伤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道引流型喉罩(PLMA) 可弯曲(FLMA) 中耳炎手术 并发症 咽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引流型喉罩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廖艺聪 贾俊香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49-452,共4页
目的观察食管引流型喉罩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效果,评估其对胃内容物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年龄28~65岁,BMI 19~29 kg/m^2,ASAⅠ或Ⅱ级,根据是否经食管引流型喉罩置入引流管均分为置入引流管组(Y组)和未置入... 目的观察食管引流型喉罩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效果,评估其对胃内容物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年龄28~65岁,BMI 19~29 kg/m^2,ASAⅠ或Ⅱ级,根据是否经食管引流型喉罩置入引流管均分为置入引流管组(Y组)和未置入引流管组(N组)。全麻诱导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行正压面罩通气180 s后置入食管引流型喉罩,Y组经喉罩置入引流管,N组未置入引流管。使用超声监测仪在面罩通气前(T0)、置入喉罩后(T1)和手术结束时(T2)测量并计算胃窦横截面积(CSA),计算T1与T0、T1与T2的CSA差值即ΔCSA1、ΔCSA2。记录两组患者和两组中胃进气患者T1-T2时CSA和ΔCSA1、ΔCSA2。记录腹腔充气前(T1a)、腹腔充气后(T2a)、头低脚高位后(T3a)时SpO2、PETCO2、气道峰压(Ppeak)等呼吸参数和术中是否经引流管引流出胃内容物。记录两组患者和两组中胃进气状态下术后6、12 h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与T0时比较,T1时两组CSA明显增大(P<0.05),T2时N组CSA明显增大(P<0.05)。与T1时比较,T2时Y组CSA明显减小(P<0.05)。Y组ΔCSA2明显大于N组(P<0.05);N组胃进气患者ΔCSA1明显大于ΔCSA2(P<0.05)。Y组术中有4例引流出胃内液体。Y组胃进气患者术后6 h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N组(P<0.05)。结论食管引流型喉罩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可以提供满意的气道密封效果。与未置入引流管比较,置入引流管可以在术中减轻麻醉诱导导致的胃进气程度、引流残留胃内容物、降低与胃进气相关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引流型喉罩 胃内容物 胃进气 超声 胃窦横截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引流型与标准型喉罩通气道在全身麻醉患者的应用 被引量:63
12
作者 毛鹏 薛富善 +5 位作者 李成文 刘鲲鹏 许亚超 刘毅 张国华 孙海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9期643-645,共3页
目的 比较食管引流型喉罩通气道(PLMA)和标准型喉罩通气道(SLMA)在全身麻醉患者的应用。方法 ASAⅠ~Ⅱ级择期整形外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PLMA组和SLMA组,常规麻醉诱导后,分别插入PLMA或SLMA,并将通气罩充气至60cmH2O。评... 目的 比较食管引流型喉罩通气道(PLMA)和标准型喉罩通气道(SLMA)在全身麻醉患者的应用。方法 ASAⅠ~Ⅱ级择期整形外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PLMA组和SLMA组,常规麻醉诱导后,分别插入PLMA或SLMA,并将通气罩充气至60cmH2O。评价两种喉罩通气道的插入特征、气道密封压和漏气部位,记录麻醉诱导前后、喉罩插入时和喉罩插入后5min内SBP、DBP和HR的变化情况。记录麻醉期间发生的呼吸并发症和呼吸道损伤情况。结果 PLMA组首次插入即获得满意肺通气的例数高于SLMA组,但PLMA组操作时间明显长于SLMA组(P〈0.05)。PLMA组通气罩充气量和气道密封压明显高于SLMA组(P<0.05)。两组插入操作所致的血液动力学反应相似,而且均非常轻微。结论 与SLMA相比,PLMA可达到更好的气道密封性,并可提供良好的胃管插入通路,是全身麻醉患者安全有效的呼吸道管理工具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引流型喉罩通气道 标准通气道 肺通气 血液动力学反应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徒手翻转法用于ProSeal喉罩置入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国胜 张春雷 刘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12-413,共2页
食管引流型喉罩(PLMA)属第三代喉罩,可经食管引流管放置胃管,减少胃胀气及反流、误吸等并发症,提高了围麻醉期的安全性。由于PLMA为半僵硬的,顺从性低,不太易于适应解剖变化,浅麻醉下采用标准置入技术,往往导致通过咽后壁困难... 食管引流型喉罩(PLMA)属第三代喉罩,可经食管引流管放置胃管,减少胃胀气及反流、误吸等并发症,提高了围麻醉期的安全性。由于PLMA为半僵硬的,顺从性低,不太易于适应解剖变化,浅麻醉下采用标准置入技术,往往导致通过咽后壁困难、口腔出血等不良反应。徒手翻转法作为PLMA的一种置入方法国内文献报道较少。我院2009年1~10月采用翻转法置入PLMA,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置入 翻转法 临床观察 徒手 食管引流型喉罩 PLMA 2009年 放置胃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声门上通气装置在全麻患者中应用的比较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引法 王立中 胡小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3725-3727,共3页
目的:比较经典喉罩(LMA)、双腔食管引流型喉罩(PLMA)和食管引流型喉管Ⅱ(LTSII)在全麻患者控制呼吸时的应用情况。方法:90例ASAⅠ~Ⅱ级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LMA组、PLMA组和LTSII组(n=30)。麻醉诱导后置入各通气装置,记录成功置入所... 目的:比较经典喉罩(LMA)、双腔食管引流型喉罩(PLMA)和食管引流型喉管Ⅱ(LTSII)在全麻患者控制呼吸时的应用情况。方法:90例ASAⅠ~Ⅱ级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LMA组、PLMA组和LTSII组(n=30)。麻醉诱导后置入各通气装置,记录成功置入所需次数和时间。测定气道封闭压(PTOP),记录相关通气参数及需要调整装置位置以维持气道通畅的患者数。手术结束后拔除装置,记录装置外壁血迹和术后24h咽喉部不良反应。结果:LTSII有3例失败(2例置管失败,1例术中不能有效通气),喉罩则均成功(P>0.05)。与LMA和PLMA比较,LTSII所需置入次数和时间明显增多(P<0.05)。PLMA组PTOP(29.1±4.9cm)H2O明显高于LMA组(24.0±5.2cm)H2O(P<0.05),但与LTSII组(28.1±4.8cm)H2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道峰压LTSII组高于LMA和PLMA组(P<0.05)。术中需要调整装置位置患者数LTSII组高于PLMA组(P<0.05)。术后咽喉部并发症各组相似(P>0.05)。结论:三种装置均可有效用于短小手术全麻患者的气道管理。但LTSII置管相对较为困难,维持过程中需要调整位置的次数也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全身 双腔食管引流型喉罩 食管引流管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