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仿珍珠层结构增强的丝蛋白GBR膜的构建及其性能的体外实验研究
1
作者
杨飞宇
徐文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06-912,共7页
目的制备文石片(AP)增强的丝蛋白(SF)引导性骨再生(GBR)膜,通过测试其拉伸性能、生物相容性及其对成骨分化的影响,研究其作为新型骨组织再生屏障膜的可能性。方法采用氧化法从天然鲍鱼壳(AS)中提取AP,通过溶液浇筑和蒸发自组装技术制备...
目的制备文石片(AP)增强的丝蛋白(SF)引导性骨再生(GBR)膜,通过测试其拉伸性能、生物相容性及其对成骨分化的影响,研究其作为新型骨组织再生屏障膜的可能性。方法采用氧化法从天然鲍鱼壳(AS)中提取AP,通过溶液浇筑和蒸发自组装技术制备不同组分比例的AP-SF复合膜和纯SF膜,在湿态条件下使用万能力学机测试其拉伸性能。取拉伸强度最大的AP-SF膜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其微观结构,使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X射线衍射(XRD)来进行表征。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s)在表面的黏附情况,CCK-8及活死细胞染色探究AP-SF膜的生物相容性。使用碱性磷酸酶染色(ALP)和茜素红染色(ARS)检测各组rBMSCs的成骨向分化情况。结果成功从AS中提取出AP,且由SF和AP固含量为10∶9的混合溶液制备出的膜的湿态拉伸性能最强,达8.46 MPa,AP-SF膜的CCK-8和活死细胞染色试验结果与空白组及SF组无明显差异,表明两种膜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ALP试验和ARS结果表明AP-SF膜相比SF膜具有更明显的促进rBMSCs成骨分化的能力。结论制备的AP-SF膜兼具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生物学性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石片
丝素蛋白
珍珠层
引导性骨再生膜
骨
缺损修复
成
骨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带蒂筋膜瓣的稳定性对其促超临界骨缺损成骨作用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王海波
杨新明
赵御森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44-1048,共5页
目的利用膜引导骨再生技术,将带蒂筋膜瓣作为膜引导材料,研究带蒂筋膜瓣的稳定性提高后对其促超临界骨缺损成骨作用的影响。方法 30只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双侧尺骨中段连同骨膜1 cm骨缺损模型,将自体红骨髓接种于含骨形态发生蛋白的骨诱...
目的利用膜引导骨再生技术,将带蒂筋膜瓣作为膜引导材料,研究带蒂筋膜瓣的稳定性提高后对其促超临界骨缺损成骨作用的影响。方法 30只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双侧尺骨中段连同骨膜1 cm骨缺损模型,将自体红骨髓接种于含骨形态发生蛋白的骨诱导活性材料上制备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并植入双侧骨缺损区,左侧采用单纯带蒂筋膜瓣包裹,设为对照组,右侧采用带蒂筋膜瓣包裹后行微型钛板内固定术,设为实验组。术后对实验动物进行一般情况观察,并在第4、8、12、16周后进行标本大体观察,尺骨X射线检查,修复区组织学检查及骨形态计量分析,并在12、16周行生物力学测定分析。结果实验组一般情况表现优于对照组;大体观察示实验组外骨痂形成的量及速度优于对照组;X射线检查结果示实验组强于对照组;修复区组织学检查新生骨结构形成的数量和速度实验组优于对照组。术后4、8、12、16周新生骨小梁面积占修复总面积比值及两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力学测定分析显示,术后12、16周两组间比较及同组内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膜结构的稳定性提高后,膜下空间及植骨区得到更好的维持,有利于超临界骨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蒂筋
膜
瓣
膜
引导性
骨
再生
组织工程
骨
超临界
骨
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比较带蒂筋膜瓣与生物膜包绕组织工程骨修复兔超临界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2
3
作者
赵御森
杨新明
王海波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21-625,共5页
目的利用膜引导骨再生技术,以带蒂筋膜瓣与生物膜作为膜引导材料,比较二者在修复超临界骨缺损方面的疗效。方法 30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不限雌雄,制备双侧尺骨中段连同骨膜1 cm骨缺损模型,将自体红骨髓接种于含骨形态发生蛋白的骨诱导活...
目的利用膜引导骨再生技术,以带蒂筋膜瓣与生物膜作为膜引导材料,比较二者在修复超临界骨缺损方面的疗效。方法 30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不限雌雄,制备双侧尺骨中段连同骨膜1 cm骨缺损模型,将自体红骨髓接种于含骨形态发生蛋白的骨诱导活性材料制备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并植入双侧骨缺损区,左侧骨缺损区采用可吸收医用膜包裹,设为对照组,右侧骨缺损区采用带蒂筋膜瓣包裹,设为实验组。两组术中均行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术后观察实验动物一般情况,4、8、12、16周行实验动物尺骨X射线检查、修复区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查、修复区内骨形态计量分析,并在12、16周行生物力学检测。结果实验组动物一般情况表现优于对照组;X射线检查术后16周实验组髓腔完全贯通,对照组髓腔仍封闭,实验组骨缺损的骨密度高于对照组,植入物的降解吸收程度强于对照组;大体观察示实验组外骨痂形成的量及速度优于对照组;组织学检查示实验组骨小梁、软骨组织、成熟骨结构形成的数量和速度、骨干结构的重塑均优于对照组。骨形态计量分析术后4、8、12、16周两组新生骨小梁面积占修复总面积比值及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力学检测结果显示,术后12、16周两组间比较及组内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蒂筋膜瓣的膜引导成骨作用显著,其联合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技术修复超临界骨缺损的疗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蒂筋
膜
瓣
生物
膜
膜
引导性
骨
再生
骨
缺损
组织工程
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仿珍珠层结构增强的丝蛋白GBR膜的构建及其性能的体外实验研究
1
作者
杨飞宇
徐文华
机构
安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出处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06-912,共7页
基金
安徽省卫生健康科研项目(编号:AHWJ2022b001)
安徽省转化医学研究院科研基金重点项目(编号:2022zhyx-B03)。
文摘
目的制备文石片(AP)增强的丝蛋白(SF)引导性骨再生(GBR)膜,通过测试其拉伸性能、生物相容性及其对成骨分化的影响,研究其作为新型骨组织再生屏障膜的可能性。方法采用氧化法从天然鲍鱼壳(AS)中提取AP,通过溶液浇筑和蒸发自组装技术制备不同组分比例的AP-SF复合膜和纯SF膜,在湿态条件下使用万能力学机测试其拉伸性能。取拉伸强度最大的AP-SF膜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其微观结构,使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X射线衍射(XRD)来进行表征。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s)在表面的黏附情况,CCK-8及活死细胞染色探究AP-SF膜的生物相容性。使用碱性磷酸酶染色(ALP)和茜素红染色(ARS)检测各组rBMSCs的成骨向分化情况。结果成功从AS中提取出AP,且由SF和AP固含量为10∶9的混合溶液制备出的膜的湿态拉伸性能最强,达8.46 MPa,AP-SF膜的CCK-8和活死细胞染色试验结果与空白组及SF组无明显差异,表明两种膜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ALP试验和ARS结果表明AP-SF膜相比SF膜具有更明显的促进rBMSCs成骨分化的能力。结论制备的AP-SF膜兼具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生物学性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潜力。
关键词
文石片
丝素蛋白
珍珠层
引导性骨再生膜
骨
缺损修复
成
骨
分化
Keywords
aragonite platelets
silk fibroin
nacre
guided bone regeneration
bone defect repair
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
分类号
R782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带蒂筋膜瓣的稳定性对其促超临界骨缺损成骨作用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王海波
杨新明
赵御森
机构
河北北方学院研究生部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外科
出处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44-1048,共5页
基金
河北省卫生厅2010年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资助项目(编号:20100481)
河北省2009年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资助项目(编号:09276102D-46)
+1 种基金
张家口市2008年科学技术与发展指令计划资助项目(编号:0807045D-10)
河北北方学院2009年校级科研指令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9036)
文摘
目的利用膜引导骨再生技术,将带蒂筋膜瓣作为膜引导材料,研究带蒂筋膜瓣的稳定性提高后对其促超临界骨缺损成骨作用的影响。方法 30只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双侧尺骨中段连同骨膜1 cm骨缺损模型,将自体红骨髓接种于含骨形态发生蛋白的骨诱导活性材料上制备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并植入双侧骨缺损区,左侧采用单纯带蒂筋膜瓣包裹,设为对照组,右侧采用带蒂筋膜瓣包裹后行微型钛板内固定术,设为实验组。术后对实验动物进行一般情况观察,并在第4、8、12、16周后进行标本大体观察,尺骨X射线检查,修复区组织学检查及骨形态计量分析,并在12、16周行生物力学测定分析。结果实验组一般情况表现优于对照组;大体观察示实验组外骨痂形成的量及速度优于对照组;X射线检查结果示实验组强于对照组;修复区组织学检查新生骨结构形成的数量和速度实验组优于对照组。术后4、8、12、16周新生骨小梁面积占修复总面积比值及两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力学测定分析显示,术后12、16周两组间比较及同组内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膜结构的稳定性提高后,膜下空间及植骨区得到更好的维持,有利于超临界骨缺损的修复。
关键词
带蒂筋
膜
瓣
膜
引导性
骨
再生
组织工程
骨
超临界
骨
缺损
Keywords
pedicle fascial flap
membrane guided bone regeneration
tissue engineering bone
supercritical bone defect
分类号
R318 [医药卫生—生物医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比较带蒂筋膜瓣与生物膜包绕组织工程骨修复兔超临界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2
3
作者
赵御森
杨新明
王海波
机构
河北北方学院研究生部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外科
出处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21-625,共5页
基金
河北省卫生厅2010年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资助项目(编号:20100481)
河北省2009年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资助项目(编号:09276102D-46)
+1 种基金
张家口市2008年科学技术与发展指令计划资助项目(编号:0807045D-10)
河北北方学院2009年校级科研指令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9036)
文摘
目的利用膜引导骨再生技术,以带蒂筋膜瓣与生物膜作为膜引导材料,比较二者在修复超临界骨缺损方面的疗效。方法 30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不限雌雄,制备双侧尺骨中段连同骨膜1 cm骨缺损模型,将自体红骨髓接种于含骨形态发生蛋白的骨诱导活性材料制备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并植入双侧骨缺损区,左侧骨缺损区采用可吸收医用膜包裹,设为对照组,右侧骨缺损区采用带蒂筋膜瓣包裹,设为实验组。两组术中均行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术后观察实验动物一般情况,4、8、12、16周行实验动物尺骨X射线检查、修复区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查、修复区内骨形态计量分析,并在12、16周行生物力学检测。结果实验组动物一般情况表现优于对照组;X射线检查术后16周实验组髓腔完全贯通,对照组髓腔仍封闭,实验组骨缺损的骨密度高于对照组,植入物的降解吸收程度强于对照组;大体观察示实验组外骨痂形成的量及速度优于对照组;组织学检查示实验组骨小梁、软骨组织、成熟骨结构形成的数量和速度、骨干结构的重塑均优于对照组。骨形态计量分析术后4、8、12、16周两组新生骨小梁面积占修复总面积比值及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力学检测结果显示,术后12、16周两组间比较及组内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蒂筋膜瓣的膜引导成骨作用显著,其联合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技术修复超临界骨缺损的疗效明显。
关键词
带蒂筋
膜
瓣
生物
膜
膜
引导性
骨
再生
骨
缺损
组织工程
骨
Keywords
fascial flap with vessels
biomembrane
membrane guided bone regeneration techniques
bone defect
tissue engineered bone
分类号
R318 [医药卫生—生物医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仿珍珠层结构增强的丝蛋白GBR膜的构建及其性能的体外实验研究
杨飞宇
徐文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带蒂筋膜瓣的稳定性对其促超临界骨缺损成骨作用影响的实验研究
王海波
杨新明
赵御森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比较带蒂筋膜瓣与生物膜包绕组织工程骨修复兔超临界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赵御森
杨新明
王海波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