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引大济岷工程千池山隧洞涌水及地下水袭夺与恢复
1
作者
甘靖轩
范时杰
+3 位作者
蒋金沛
张强
余磊
张琳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3-98,129,共7页
科学预测隧洞建设对地下水的影响可有效规避隧洞涌突水灾害,合理保护与分配地下水资源。引大济岷工程拟建的千池山隧洞将直接揭露响水溪泉岩溶含水层,通过水均衡法分析了响水溪泉的水源组成,运用解析法预测了隧洞涌突水量与响水溪泉流...
科学预测隧洞建设对地下水的影响可有效规避隧洞涌突水灾害,合理保护与分配地下水资源。引大济岷工程拟建的千池山隧洞将直接揭露响水溪泉岩溶含水层,通过水均衡法分析了响水溪泉的水源组成,运用解析法预测了隧洞涌突水量与响水溪泉流量变化的关系;并构建了三维地下水渗流数值模型,模拟隧洞施工过程中的地下水流场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响水溪泉水主要来自岩溶水,其中阳新组(P_(2)y)灰岩与泥盆系(D_(2-3))灰岩岩溶水占比63%~65%,灯影组(Z_(2)-C_(1)d)白云岩岩溶水占比20%~22%;隧洞在岩溶段落的涌水量为9208~36907 m^(3)/d,导致响水溪泉流量减少23%~62%;隧洞沿线地下水位在施工1 a后降为850~1250 m,可溶岩段降为1050~1200 m,最大降深180 m,响水溪泉降深10 m;隧洞施工1 a后响水溪泉流量衰减至17751 m^(3)/d,相较天然状态衰减26%,隧洞完成封堵120 d后响水溪泉流量可恢复至天然状态的91%。研究成果可为千池山隧洞涌突水灾害防治及以响水溪泉为代表的地下水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洞涌水
地下水袭夺
地下水恢复
水均衡法
解析法
数值模拟分析
千池山隧洞
引大济岷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引大济岷工程渠首高陡边坡稳定性研究
2
作者
朱少帅
李忠武
+3 位作者
韩朝阳
丁培培
兰小平
余磊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699-707,共9页
针对位于青藏高原东缘横断山脉地区的引大济岷工程渠首高陡边坡稳定性问题,采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开展长时间序列的地表变形监测并识别潜在失稳区域,同时利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获取边坡高精度三维地形数据,进而结合极限平衡法...
针对位于青藏高原东缘横断山脉地区的引大济岷工程渠首高陡边坡稳定性问题,采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开展长时间序列的地表变形监测并识别潜在失稳区域,同时利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获取边坡高精度三维地形数据,进而结合极限平衡法和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开展潜在不利工况下的边坡稳定性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SBAS-InSAR计算捕捉的持续表面变形与卸荷岩体局部松动垮塌空间对应,现状条件下的边坡稳定性良好;地震和降雨作用将显著降低边坡安全系数并可能诱发中浅层的整体滑动,但由于研究区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较好,边坡仍将在极端工况下保持稳定状态。本研究星载雷达地表变形观测与数值模拟计算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可为类似水利水电工程高陡边坡的稳定性评价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大济岷工程
高陡边坡
稳定性分析
合成孔径雷达
极限平衡法
强度折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定向钻孔的深埋隧洞外水压力原位测试技术及应用
3
作者
范时杰
王子忠
+5 位作者
李珑
陈英
余磊
麦高飞
王博
王军朝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17-222,共6页
隧洞外水压力是深埋隧洞施工设计的重要参数,在深埋隧洞的前期勘察阶段,难以通过传统的垂直钻孔勘探来获取此参数,工程上一般采用折减系数法对隧洞外水压力进行估算。为更精确地评价隧洞外水压力,提出了基于定向钻孔的深埋隧洞外水压力...
隧洞外水压力是深埋隧洞施工设计的重要参数,在深埋隧洞的前期勘察阶段,难以通过传统的垂直钻孔勘探来获取此参数,工程上一般采用折减系数法对隧洞外水压力进行估算。为更精确地评价隧洞外水压力,提出了基于定向钻孔的深埋隧洞外水压力测试技术,研发了一套以存储式压力传感器为核心的外水压力原位测试系统,并应用于引大济岷工程二郎山隧洞花岗岩体洞段。利用定向钻孔对隧洞外水压力进行了全孔段测试,揭示沿深埋隧洞轴线方向外水压力分布情况,并与折减系数法的计算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①基于Pearson相关性分析,测试得到的外水压力与裂隙密集带宽度总和呈极强相关,相关性强度r=0.85;与岩体透水率呈强相关,相关性强度r=0.64;与试段埋深呈弱相关,相关性强度r=0.16。②实测外水压力比折减系数法计算结果高20.47%~42.17%。本研究通过实测手段获取隧洞在天然地下渗流场中的外水压力值比折减系数法更具真实性和可靠性。研究成果为隧洞前期勘察阶段外水压力测试提供了一种实测量化方法,为深埋隧洞的设计施工及运行安全提供了更为科学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埋隧洞
外水压力
原位测试
复杂地质条件
存储式水压力传感器
折减系数法
引大济岷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引大济岷工程千池山隧洞涌水及地下水袭夺与恢复
1
作者
甘靖轩
范时杰
蒋金沛
张强
余磊
张琳
机构
四川水发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3-98,129,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72275)
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2024JDRC0088)。
文摘
科学预测隧洞建设对地下水的影响可有效规避隧洞涌突水灾害,合理保护与分配地下水资源。引大济岷工程拟建的千池山隧洞将直接揭露响水溪泉岩溶含水层,通过水均衡法分析了响水溪泉的水源组成,运用解析法预测了隧洞涌突水量与响水溪泉流量变化的关系;并构建了三维地下水渗流数值模型,模拟隧洞施工过程中的地下水流场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响水溪泉水主要来自岩溶水,其中阳新组(P_(2)y)灰岩与泥盆系(D_(2-3))灰岩岩溶水占比63%~65%,灯影组(Z_(2)-C_(1)d)白云岩岩溶水占比20%~22%;隧洞在岩溶段落的涌水量为9208~36907 m^(3)/d,导致响水溪泉流量减少23%~62%;隧洞沿线地下水位在施工1 a后降为850~1250 m,可溶岩段降为1050~1200 m,最大降深180 m,响水溪泉降深10 m;隧洞施工1 a后响水溪泉流量衰减至17751 m^(3)/d,相较天然状态衰减26%,隧洞完成封堵120 d后响水溪泉流量可恢复至天然状态的91%。研究成果可为千池山隧洞涌突水灾害防治及以响水溪泉为代表的地下水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关键词
隧洞涌水
地下水袭夺
地下水恢复
水均衡法
解析法
数值模拟分析
千池山隧洞
引大济岷工程
Keywords
tunnel water gushing
groundwater capture
groundwater recovery
water balance method
analytical method
numerical simulation analysis
Qianchishan Tunnel
Dadu River-to-Minjiang River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分类号
TV554 [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P641.69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引大济岷工程渠首高陡边坡稳定性研究
2
作者
朱少帅
李忠武
韩朝阳
丁培培
兰小平
余磊
机构
四川水发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出处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699-707,共9页
文摘
针对位于青藏高原东缘横断山脉地区的引大济岷工程渠首高陡边坡稳定性问题,采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开展长时间序列的地表变形监测并识别潜在失稳区域,同时利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获取边坡高精度三维地形数据,进而结合极限平衡法和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开展潜在不利工况下的边坡稳定性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SBAS-InSAR计算捕捉的持续表面变形与卸荷岩体局部松动垮塌空间对应,现状条件下的边坡稳定性良好;地震和降雨作用将显著降低边坡安全系数并可能诱发中浅层的整体滑动,但由于研究区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较好,边坡仍将在极端工况下保持稳定状态。本研究星载雷达地表变形观测与数值模拟计算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可为类似水利水电工程高陡边坡的稳定性评价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引大济岷工程
高陡边坡
稳定性分析
合成孔径雷达
极限平衡法
强度折减法
Keywords
Yindajimin Project
High Steep Slopes
Stability Analysis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Limit Equilibrium Method
Strength Reduction Method
分类号
TV223 [水利工程—水工结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定向钻孔的深埋隧洞外水压力原位测试技术及应用
3
作者
范时杰
王子忠
李珑
陈英
余磊
麦高飞
王博
王军朝
机构
四川水发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探矿工艺研究所
出处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17-222,共6页
基金
水利部重大科技项目(SKS-2022105)
四川省科技计划资助项目(2024JDRC0088)。
文摘
隧洞外水压力是深埋隧洞施工设计的重要参数,在深埋隧洞的前期勘察阶段,难以通过传统的垂直钻孔勘探来获取此参数,工程上一般采用折减系数法对隧洞外水压力进行估算。为更精确地评价隧洞外水压力,提出了基于定向钻孔的深埋隧洞外水压力测试技术,研发了一套以存储式压力传感器为核心的外水压力原位测试系统,并应用于引大济岷工程二郎山隧洞花岗岩体洞段。利用定向钻孔对隧洞外水压力进行了全孔段测试,揭示沿深埋隧洞轴线方向外水压力分布情况,并与折减系数法的计算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①基于Pearson相关性分析,测试得到的外水压力与裂隙密集带宽度总和呈极强相关,相关性强度r=0.85;与岩体透水率呈强相关,相关性强度r=0.64;与试段埋深呈弱相关,相关性强度r=0.16。②实测外水压力比折减系数法计算结果高20.47%~42.17%。本研究通过实测手段获取隧洞在天然地下渗流场中的外水压力值比折减系数法更具真实性和可靠性。研究成果为隧洞前期勘察阶段外水压力测试提供了一种实测量化方法,为深埋隧洞的设计施工及运行安全提供了更为科学的参考。
关键词
深埋隧洞
外水压力
原位测试
复杂地质条件
存储式水压力传感器
折减系数法
引大济岷工程
Keywords
deep-buried tunnel
external water pressure
in-situ testing
complex geological conditions
storage-type water pressure sensor
reduction coefficient method
Dadu River to Minjiang River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分类号
P641.73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引大济岷工程千池山隧洞涌水及地下水袭夺与恢复
甘靖轩
范时杰
蒋金沛
张强
余磊
张琳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引大济岷工程渠首高陡边坡稳定性研究
朱少帅
李忠武
韩朝阳
丁培培
兰小平
余磊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定向钻孔的深埋隧洞外水压力原位测试技术及应用
范时杰
王子忠
李珑
陈英
余磊
麦高飞
王博
王军朝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