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弓形虫表面抗原SAG3基因和IL-2基因佐剂混合诱导小鼠免疫应答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周永安 余新炳 +4 位作者 陈海峰 郑焕钦 殷国荣 吴忠道 陈观今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945-948,共4页
目的了解编码SAG3的重组质粒和IL-2基因佐剂在小鼠体内的免疫反应,为进一步的核酸疫苗及免疫学研究创造条件。方法将编码SAG3的质粒和鼠源性IL-2表达载体以100μg的剂量感染小鼠,3周中两次以相同的剂量加强免疫,分别以PBS和空质粒pcDNA... 目的了解编码SAG3的重组质粒和IL-2基因佐剂在小鼠体内的免疫反应,为进一步的核酸疫苗及免疫学研究创造条件。方法将编码SAG3的质粒和鼠源性IL-2表达载体以100μg的剂量感染小鼠,3周中两次以相同的剂量加强免疫,分别以PBS和空质粒pcDNA3.1感染。采用ELISA法测定抗体水平、亚型、IFN-γI、L-4和IL-2的含量,RT-PCR方法检测注射部位目的基因的转录,所有鼠均由强毒力ZS2株弓形虫感染。结果SAG3表达质粒3次免疫后鼠体内特异IgG水平明显上升,IL-2表达质粒的联合使用导致IgG2a水平的升高和IFN-γ的产生,提高了其分泌IL-2的水平,但对IL-4的水平产生轻微的影响;RT-PCR显示首次使用导致IgG2a水平的升高和IFN-γ的产生,提高了其分泌IL-2的水平,但对IL-4的水平产生轻微的影响;RT-PCR显示首次免疫15天后,目的基因在肌肉组织中仍有表达;混合质粒注射和小鼠抗弓形虫感染的存活时间延长。结论由SAG3 DNA诱导的免疫应答因IL-2表达质粒的共同注射而增强,DNA疫苗和适当细胞因子的共注射对抵抗弓形虫感染的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免疫 弓形虫表面抗原sag3 基因佐剂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表面抗原SAG3基因片段克隆及序列测定 被引量:4
2
作者 周永安 余新炳 +2 位作者 吴忠道 郑焕钦 徐劲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8-30,54,共4页
目的 克隆弓形虫ZS2及RH株SAG3表面抗原基因片段 ,并进行序列分析。方法 设计合成引物 ,从弓形虫ZS2、RH及ZS1株基因组DNA中分别特异扩增出编码SAG3抗原的基因片段。扩增的目的片段经纯化后用EcoRⅠ和BamHⅠ双酶切后 ,克隆到原核表达... 目的 克隆弓形虫ZS2及RH株SAG3表面抗原基因片段 ,并进行序列分析。方法 设计合成引物 ,从弓形虫ZS2、RH及ZS1株基因组DNA中分别特异扩增出编码SAG3抗原的基因片段。扩增的目的片段经纯化后用EcoRⅠ和BamHⅠ双酶切后 ,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 pGEX - 4T - 2中 ,转化入大肠杆菌JM10 9,用PCR初筛 ,将PCR扩增阳性的重组子用EcoRⅠ和BamHⅠ双酶切鉴定 ,并进行序列的测定。结果 从弓形虫ZS2、RH和ZS1株DNA中扩增出 1176bp的SAG3基因 ,构建重组质粒 pGEX - 4T - 2 -SAG3(pGEX -SAG3) ,酶切产物的大小分别与预期相符。 结论 成功地对弓形虫ZS2、RH和ZS1株SAG3基因进行体外扩增及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质粒 pGEX -SAG3,并经酶切及序列分析所验证 ,为弓形虫SAG3表面抗原的表达、体外诊断研究做好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表面抗原 sag3 基因片段 克隆 序列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表面抗原SAG3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2
3
作者 陈莎丽 覃珊珊 +5 位作者 张玉英 李娟兰 金小宝 朱家勇 江钢锋 汪琦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62-565,共4页
目的克隆表达弓形虫RH株SAG3基因,为深入研究其结构及功能奠定基础。方法从弓形虫RH株基因组DNA中特异性扩增出编码SAG3基因的片段,相应酶切后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构建pET-SAG3重组质粒。将pET30-SAG3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 目的克隆表达弓形虫RH株SAG3基因,为深入研究其结构及功能奠定基础。方法从弓形虫RH株基因组DNA中特异性扩增出编码SAG3基因的片段,相应酶切后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构建pET-SAG3重组质粒。将pET30-SAG3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经EcoRⅠ、Hind III酶切及测序鉴定后,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体外扩增的SAG3基因片段与目的片段大小相符约1 155bp,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ET30-SAG3,SDS-PAGE、Western blot显示SAG3-His融合蛋白的分子量大小约为50kd。结论弓形虫表面抗原SAG3基因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为进一步研究SAG3的结构和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表面抗原sag3 基因克隆 蛋白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表面抗原SAG2基因片段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被引量:7
4
作者 龙彩虹 吴少庭 +4 位作者 翁亚彪 高世同 张仁利 林敏 周爱琴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2-45,共4页
目的 扩增弓形虫主要表面抗原 (SAG2 )编码基因片段并进行重组表达。方法 设计合成 1对引物 ,从弓形虫基因组DNA中扩增SAG2基因序列 ,以低熔点琼脂糖回收纯化 ,并以限制性内切酶BamHⅠ和SalⅠ进行双酶切、纯化后 ,再插入表达载体 pGEX... 目的 扩增弓形虫主要表面抗原 (SAG2 )编码基因片段并进行重组表达。方法 设计合成 1对引物 ,从弓形虫基因组DNA中扩增SAG2基因序列 ,以低熔点琼脂糖回收纯化 ,并以限制性内切酶BamHⅠ和SalⅠ进行双酶切、纯化后 ,再插入表达载体 pGEX - 4T - 2 ,经PCR和双酶切筛选 ,测序验证后 ,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 ,并用SDS -PAGE和Westernblot鉴定。结果 从弓形虫核酸提取物中扩增出约 477bp的SAG2基因 ,构建成功了重组质粒 pGEX - 4T - 2 -SAG2 ;SAG2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得到高效表达。SDS -PAGE电泳 pGEX - 4T - 2 -SAG2的融合蛋白条带的分子量约为 42kD ,Westen -blot显示融合蛋白能被兔抗弓形虫血清识别。结论 GST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和SAG2基因片段成功表达 ,为进一步为SAG2重组疫苗及重组诊断抗原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表面抗原 sag2基因片段 克隆 原核表达 免疫印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膜抗原SAG3基因打靶载体的构建及筛选 被引量:6
5
作者 韦相才 钟兴明 +2 位作者 郑焕钦 陈观今 王景圆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045-1048,1061,共5页
目的 构建弓形虫膜抗原SAG3基因打靶载体 ,建立基因敲除突变株 ,为进一步探讨SAG3功能和弓形虫侵入宿主细胞机制提供可行的研究方法。方法 用基因克隆方法将SAG31.5 3kb和 2 .81kb两个同源序列分别插入TUB5 /CAT质粒中 ,构建置换型打... 目的 构建弓形虫膜抗原SAG3基因打靶载体 ,建立基因敲除突变株 ,为进一步探讨SAG3功能和弓形虫侵入宿主细胞机制提供可行的研究方法。方法 用基因克隆方法将SAG31.5 3kb和 2 .81kb两个同源序列分别插入TUB5 /CAT质粒中 ,构建置换型打靶载体 ,氯霉素乙酰转移酶 (CAT)抗性基因作为筛选标记 ,采用电转移转染细胞方法进行基因打靶 ,建立突变型的弓形虫株 ,采用PCR、酶切分析和SouthernBlot杂交方法筛选鉴定。结果 构建了弓形虫RH株 5’SAG3 TUB5 /CAT 3’SAG3置换型载体 ,获得了敲除SAG3基因的弓形虫突变株 ,建立基因敲除突变株 ,获得了阳性的筛选克隆 ,经鉴定证明基因打靶结果准确。结论 通过构建基因打靶载体 ,可有目的地敲除弓形虫膜抗原基因 ,为进一步研究弓形虫侵入机制 ,探讨弓形虫病防治提供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抗原 sag3 基因打靶 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表面抗原SAG1 DNA疫苗的构建 被引量:4
6
作者 黄达娜 吴少庭 +6 位作者 袁仕善 高世同 张仁利 雷明军 潘晖榕 林琦萍 秦莉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目的 构建真核重组表达质粒 pVAX1-SAG1,并探讨其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方法 采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 ,从弓形虫RH株基因组DNA中扩增截短型的SAG1基因片断 ,并克隆至载体pMD18-T ,经菌落PCR鉴定和测序分析后 ,亚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 pVA... 目的 构建真核重组表达质粒 pVAX1-SAG1,并探讨其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方法 采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 ,从弓形虫RH株基因组DNA中扩增截短型的SAG1基因片断 ,并克隆至载体pMD18-T ,经菌落PCR鉴定和测序分析后 ,亚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 pVAX1,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VAX1-SAG1,并予菌落PCR和双酶切鉴定。以此为疫苗候选分子免疫小鼠 ,检测其诱导产生的抗体。结果 PCR扩增出SAG1基因的截短型片段 ,其大小约 780bp ;测序的阳性TA克隆除两处发生同义突变外 ,其余序列与原序列一致 ;TA克隆的插入片段被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 pVAX1,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VAX1-SAG1;该质粒诱导小鼠产生了抗弓形虫抗原的抗体。 结论 成功构建了弓形虫表面抗原SAG1的DNA疫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表面抗原 sag1 DNA疫苗 免疫应答 多聚酶链反应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表面抗原蛋白基因SAG1在骨骼肌中的表达 被引量:5
7
作者 陈海峰 陈观今 +2 位作者 王又红 郑焕钦 郭虹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89-91,共3页
构建弓形虫速殖子表面抗原蛋白SAG1的真核表达载体 ,直接注入小鼠骨骼肌 ,观察该基因的表达程度和表达定位 ,研究利用骨骼肌异源表达SAG1,探讨发展一种简易、有效和安全的基因免疫途径的可能性。免疫组化结果显示 ,直接肌肉注射重组真... 构建弓形虫速殖子表面抗原蛋白SAG1的真核表达载体 ,直接注入小鼠骨骼肌 ,观察该基因的表达程度和表达定位 ,研究利用骨骼肌异源表达SAG1,探讨发展一种简易、有效和安全的基因免疫途径的可能性。免疫组化结果显示 ,直接肌肉注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AN3-SAG1可使SAG1在免疫小鼠骨骼肌中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表面抗原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sag1 骨骼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地弓形虫RH株SAG3蛋白抗体检测的ELISA方法建立 被引量:2
8
作者 马亮 任保彦 +5 位作者 左绍志 宫鹏涛 李建华 张国才 杨举 张西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5期8527-8528,8550,共3页
[目的]利用纯化的刚地弓形虫RH株表面蛋白SAG3的原核重组蛋白为基础,建立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方法]采用棋盘滴定法,确定间接ELISA的最佳条件。采用鼠抗新孢子虫阳性血清、鼠抗安氏隐孢子虫阳性血清、鼠抗柔嫩艾美尔球虫阳性血清、... [目的]利用纯化的刚地弓形虫RH株表面蛋白SAG3的原核重组蛋白为基础,建立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方法]采用棋盘滴定法,确定间接ELISA的最佳条件。采用鼠抗新孢子虫阳性血清、鼠抗安氏隐孢子虫阳性血清、鼠抗柔嫩艾美尔球虫阳性血清、鼠抗蓝氏贾第虫阳性血清以及鼠抗微小隐孢子虫阳性血清和健康小鼠阴性血清作对照,检测血清之间是否有交叉反应。[结果]最佳包被条件为:抗原包被浓度0.25μg/孔,被检血清稀释度1∶400,酶标二抗稀释度1∶3 000,封闭剂5%脱脂奶粉的PBST溶液;血清之间没有交叉反应。该方法的灵敏度为1∶1 600。[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较强,可重复性较好,可用于对弓形虫感染的检测及流行病学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地弓形虫 sag3 表面蛋白 间接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佐剂鞭毛素对弓形虫SAG1蛋白抗体应答的影响
9
作者 黄驹辉 龚丽贞 +2 位作者 唐静静 黄志坚 殷光文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18-322,共5页
将沙门氏菌鞭毛素和弓形虫免疫优势表面抗原1(SAG1)融合表达,研究其在小鼠上激发的体液免疫应答.首先,采用PCR扩增SAG1片段.其次,将SAG1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表达质粒pET-28a-SAG1;连接到实验室已有的pET-28a鞭毛素质粒中构... 将沙门氏菌鞭毛素和弓形虫免疫优势表面抗原1(SAG1)融合表达,研究其在小鼠上激发的体液免疫应答.首先,采用PCR扩增SAG1片段.其次,将SAG1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表达质粒pET-28a-SAG1;连接到实验室已有的pET-28a鞭毛素质粒中构建表达质粒pET-28a-F-SAG1;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中并进行表达.将纯化后的蛋白免疫小鼠,每隔2周免疫一次,共免疫3次,第3次免疫后15 d取小鼠血清.最后,采用蛋白印迹检测蛋白的大小;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血清中多克隆抗体的效价.结果表明,诱导出的SAG1蛋白大小为30 ku,F-SAG1大小为70 ku.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的D450 nm均为阴性对照的两倍,表明该多克隆抗体具有较高效价.可见,鞭毛素可以作为分子佐剂促进弓形虫亚单位疫苗的体液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表面抗原1(sag1) 鞭毛素 体液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