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种检测弓形虫急性感染的夹心ELISA方法 被引量:5
1
作者 李祎 王先梅 +5 位作者 杨旭 邓均华 王飞 刘群 许建海 刘晶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101-3110,共10页
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是一种人畜共患机会性致病原虫,其急性感染可导致宿主产生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严重的病理损伤。弓形虫致密颗粒蛋白1(dense granuleprotein 1,GRA1)是一种良好的诊断抗原,也是弓形虫急性感染的标志物循环抗原(cir... 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是一种人畜共患机会性致病原虫,其急性感染可导致宿主产生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严重的病理损伤。弓形虫致密颗粒蛋白1(dense granuleprotein 1,GRA1)是一种良好的诊断抗原,也是弓形虫急性感染的标志物循环抗原(circulating antigen,CAg)的重要组分。本研究利用TgGRA1单克隆抗体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为急性弓形虫感染的检测提供依据。将免疫GRA1-His的小鼠脾细胞与SP2/0进行融合,筛选出能稳定分泌抗体的杂交瘤细胞。选择其中一种单抗与HRP标记后的鼠源GRA1多抗配对,建立1种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人工感染弓形虫的猪和小鼠血清样品,并将检测效果与巢式PCR(nest PCR,nPCR)和商品化试剂盒进行比较。结果筛选到4株杂交瘤细胞,腹水效价为106~107,亚型均为IgG1;IFA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4株单抗均具有良好的反应性和特异性。选择1G2单抗和HRP标记多抗配对,建立了循环抗原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最低能够检测到血清中1.563 ng·mL-1 GRA1抗原,或者100 ng·mL-1 ESA。该方法与nPCR相比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较市售商品化试剂盒更为准确可靠。本研究第1次将GRA1抗原作为急性弓形虫感染的诊断指标,建立相应的检测方法,成功地在人工感染样品中检测到弓形虫急性感染,可为弓形虫急性感染的诊断提供参考,对临床上急性弓形虫病的治疗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急性感染 GRA1单克隆抗体 循环抗原 双抗体夹心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对急性弓形虫感染小鼠肝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黄珮珺 李芸茜 +2 位作者 戎国栋 马蔡昀 潘世扬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719-721,724,F0004,共5页
目的:研究黄芪对102速殖子感染小鼠肝脏的影响,探讨黄芪对急性弓形虫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建立102速殖子感染小鼠模型,设黄芪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小鼠定期分批处死,取血清和肝脏。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感染后第4、8天小鼠肝脏的... 目的:研究黄芪对102速殖子感染小鼠肝脏的影响,探讨黄芪对急性弓形虫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建立102速殖子感染小鼠模型,设黄芪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小鼠定期分批处死,取血清和肝脏。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感染后第4、8天小鼠肝脏的虫荷。用赖氏法测定感染后第4、5、6、7天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取感染后第2、4、6、8天肝脏做冷冻切片,黄递酶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进行iNOS酶组化染色。结果:感染后第4天和第8天肝脏虫荷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感染后黄芪组和对照组血清ALT水平持续上升,黄芪组感染后第4天为87.20U(卡门单位),显著高于对照组(34.44U,P<0.05);感染后第8天为172.50U,显著低于对照组(225.69U,P<0.05)。对照组iNOS表达局限于小叶中央,汇管区浅染。结论:黄芪对急性弓形虫感染小鼠的肝脏功能存在双向调节的作用,可能与其诱导iNOS的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弓形虫感染 黄芪 肝脏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33敲除促进弓形虫感染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M1偏移 被引量:3
3
作者 何小丽 吴林青 +4 位作者 许伟群 颜彩铃 林俊锦 张鲁榕 章涛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08-314,共7页
目的研究IL-33敲除(IL-33^(-/-))对小鼠急性弓形虫感染腹腔巨噬细胞(pMφ)极化的影响,探讨IL-33^(-/-)在弓形虫感染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方法收集C57BL/6IL-33^(-/-)小鼠和野生型(WT)小鼠pMφ,各分为弓形虫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比较各组pMφ... 目的研究IL-33敲除(IL-33^(-/-))对小鼠急性弓形虫感染腹腔巨噬细胞(pMφ)极化的影响,探讨IL-33^(-/-)在弓形虫感染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方法收集C57BL/6IL-33^(-/-)小鼠和野生型(WT)小鼠pMφ,各分为弓形虫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比较各组pMφ感染率、细胞因子及表面分子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IL-33^(-/-)小鼠pMφ弓形虫感染30 min后的感染率低于WT小鼠(t=-2.49,P<0.05);IL-33^(-/-)小鼠感染组pMφM1型标志物NO(t=29.71,P<0.05)、MHCⅡ(t=19.05,P<0.05)、TLR4(t=8.34,P<0.05)表达高于WT小鼠感染组,而M2型标志物CD206表达低于WT小鼠感染组(t=-3.34,P<0.05);感染组小鼠pMφNO、IL-10、TNF-α、MHCⅡ类分子及CD86的表达高于各自未感染对照组;IL-33敲除和弓形虫感染对IL-33^(-/-)与WT小鼠pMφMHCⅡ(F=5.25,P<0.05)、TLR2(F=14.88,P<0.05)分子的表达有交互作用。结论在急性弓形虫感染早期,IL-33敲除驱动小鼠pMφ向M1方向极化,促进pMφ抗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33 巨噬细胞 急性弓形虫感染 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寄生虫学
4
《中国医学文摘(基础医学)》 CSCD 2005年第3期158-162,共5页
弓形虫不同地理株致密颗粒蛋白基因的比较研究;zs株弓形虫p22基因片段在巨噬细胞中的表达;急性弓形虫感染所致昆明鼠不孕的实验研究;弓形虫p24基因敲除转染质粒pGB/P5-P3的构建;大鼠天然抗体相关的弓形虫抗原基因的免疫筛选与克隆... 弓形虫不同地理株致密颗粒蛋白基因的比较研究;zs株弓形虫p22基因片段在巨噬细胞中的表达;急性弓形虫感染所致昆明鼠不孕的实验研究;弓形虫p24基因敲除转染质粒pGB/P5-P3的构建;大鼠天然抗体相关的弓形虫抗原基因的免疫筛选与克隆;弓形虫膜抗原SAG3基因打靶载体的构建及筛选;大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实验病理学研究;卡氏肺孢子虫病鼠氧化损害与中药防治的实验研究;肾移植后并发卡氏肺孢子虫肺炎12例临床研究;人蛔虫Ⅱ期幼虫提取物诱导人肺上皮细胞凋亡;旋毛虫新生幼虫cDNA文库的免疫筛选;广州管圆线虫成虫cDNA文库抗原基因的筛选;用组织化学方法鉴别日本血吸虫细胞来源的研究;日本血吸虫EST序列的电子延伸及结果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虫学 急性弓形虫感染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成虫CDNA文库 旋毛虫新生幼虫 卡氏肺孢子虫病 日本血吸虫 免疫筛选 SAG3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