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不同时期音乐作品中弓弦乐器组配器法 被引量:1
1
作者 贾韵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5-107,共3页
弓弦乐器组是管弦乐队中最重要的一个乐器组,在乐队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是管弦乐队的基础,被视为“乐队中的乐队”。弓弦乐器组音色统一,表现力强,音域宽广,是个能够长时间演奏却不令人感到厌倦的乐器组,它由小提琴、中提琴、大... 弓弦乐器组是管弦乐队中最重要的一个乐器组,在乐队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是管弦乐队的基础,被视为“乐队中的乐队”。弓弦乐器组音色统一,表现力强,音域宽广,是个能够长时间演奏却不令人感到厌倦的乐器组,它由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以及低音提琴拉弦乐器组成。通过演奏不同的音区、力度以及使用不同的乐器比例等方法,可以创造出丰富多彩、风格各异的音乐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弦乐器 音乐作品 配器法 弦乐 弦乐器 低音提琴 表现力 小提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弦乐器弦振动与发音的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佘亚明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86年第2期44-46,共3页
振动体在周期(或非周期)性外力的作用下所作的振动,称为受迫振动,人们所听到的弓弦乐器的音是不是就是这种振动发出的呢?外力作用于弹性物体,当外力突然去除后,由于本身内部的作用,继续进行振动,称为固有振动。人们所听到的弓弦乐器的... 振动体在周期(或非周期)性外力的作用下所作的振动,称为受迫振动,人们所听到的弓弦乐器的音是不是就是这种振动发出的呢?外力作用于弹性物体,当外力突然去除后,由于本身内部的作用,继续进行振动,称为固有振动。人们所听到的弓弦乐器的音是不是就是这种振动产生的呢?受迫振动和固有振动与发音有什么关系呢?受迫振动与固有振动怎样得到统一呢?回答上述问题是本文讨论的主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压 弹性恢复 平衡位置 弓弦乐器 弦乐器 固有振动 弓速 受迫振动频率 弦振动 发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弦乐器的弦振动分析
3
作者 周兴旺 金进生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S1期84-85,共2页
本文分析了弓弦乐和弹弦乐器的弦振动机制,指出弓弦乐和弹弦乐的弦振动是两种不同机制的弦振动.在物理教学中,常把琴弦的振动作为弦横振动的典型例子.然而,弹拨弦振动与弓摩擦弦振动的特征和机理却是不同的,本文就此分别进行讨论.
关键词 弦振动 弓弦乐器 相轨线 运动方程 干摩擦力 非线性微分方程 状态变量 常微分方程 弹性恢复力 相平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弦乐四重奏与弦乐队而作
4
作者 薛花明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5-84,共10页
关键词 弦乐四重奏 花明 兰兰 IV 月卜 音乐创作 艺术创作 第二小提琴 石卜 产书 司卜 丫二 中提琴 弓弦乐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琴琴弓考 被引量:1
5
作者 吴红非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95年第3期52-53,共2页
乐器的产生和发展的规律,一般是打击、吹管及弹拨乐器在先,弓弦乐器在后,中外的乐器发展史都说明了这一点。我国唐代即产生了原始形态的弓弦乐器,同时有了一种原始形态的“弓”。“引”在乐器发展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探索“... 乐器的产生和发展的规律,一般是打击、吹管及弹拨乐器在先,弓弦乐器在后,中外的乐器发展史都说明了这一点。我国唐代即产生了原始形态的弓弦乐器,同时有了一种原始形态的“弓”。“引”在乐器发展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探索“弓”的历史及沿革,从中找到规律,分析一下目前胡琴琴弓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目的在于进一步发展我国的弓弦乐器及其表现力,使我国民族音乐这颗明珠更加光辉灿烂。 (一)胡琴弓的起源 我国的弓弦乐器起源于唐宋。奚琴是我国最早的一种弓弦乐器,它的形制在宋《陈乐书》中有一段简要的记载:“奚琴,本胡乐也,出于弦鼗,而形亦类焉。奚部所好之乐也。蓄其制而弦间以竹片轧之。至今民用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弦乐器 琴弓 胡琴 “弓” 二胡演奏艺术 硬弓 原始形态 民族音乐 继承和发展 演奏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
作者 段晋中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9-81,共13页
关键词 二胡 弓弦乐器 钢琴 键盘乐器 胡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琴源流问题 被引量:9
7
作者 查甫尧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95年第3期48-51,共4页
胡琴的源地、来源及演变过程、形成时期等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故有探讨的必要。一、源地诸说 (一)源于少数民族 廖辅叔编著的《中国古代音乐简史》说:“这一个时期乐器方面的新现象是拉弦乐器奚琴的出现。奚本是东胡族,元魏时... 胡琴的源地、来源及演变过程、形成时期等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故有探讨的必要。一、源地诸说 (一)源于少数民族 廖辅叔编著的《中国古代音乐简史》说:“这一个时期乐器方面的新现象是拉弦乐器奚琴的出现。奚本是东胡族,元魏时自号库真奚,居鲜卑故地,至隋始号曰奚,居泺平、平泉、承德、丰宁等处。陈旸《乐书》载:‘其制两弦间以竹片轧之。’后来才改用弓弦,与胡琴有渊源关系;”(P.94)吴钊、刘东升编著《中国音乐史略》中说:嵇琴(奚琴),“始于唐(《教坊记》),盛于宋元。……它可能原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奚族的乐器。……在民间流传过程中,它的形制不断得到改进,至晚在元代已有了马尾作弓拉奏的‘胡琴’”。(P.181)康讴主编《大陆音乐辞典》胡琴条目中说:“胡琴来自北番,所以叫做胡琴……。”等等。 (二)源于汉族 赵后起《胡琴考略》①一文中认为:胡琴非外族和少数民族乐器。理由之一,凡冠以“胡”相称的并非均源于胡地。在唐代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与国外、国内各少数民族间的交往更加频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胡琴 奚琴 弓弦乐器 中国音乐史 弦乐器 北方少数民族 《梦溪笔谈》 演变过程 《教坊记》 制作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琴考略 被引量:5
8
作者 赵后起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1983年第4期64-70,共7页
胡琴是我国主要的民族拉弦乐器,其在民间的歌舞、戏曲、说唱及器乐演奏中,均占有显著地位。由于它生长于民间,历经岁月繁复才得以逐渐完善定型,而非属官家或个人的一朝一夕专利制品,故不为史书所录。虽然在其发展过程中。
关键词 马尾胡琴 沈括 弦乐器 弓弦乐器 稽琴 奚琴 二胡 胡琴 二弦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琴考略 被引量:4
9
作者 赵后起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83年第4期64-70,共7页
胡琴是我国主要的民族拉弦乐器,其在民间的歌舞、戏曲、说唱及器乐演奏中,均占有显著地位。由于它生长于民间,历经岁月繁复才得以逐渐完善定型,而非属官家或个人的一朝一夕专利制品,故不为史书所录。虽然在其发展过程中,曾于文献之字里... 胡琴是我国主要的民族拉弦乐器,其在民间的歌舞、戏曲、说唱及器乐演奏中,均占有显著地位。由于它生长于民间,历经岁月繁复才得以逐渐完善定型,而非属官家或个人的一朝一夕专利制品,故不为史书所录。虽然在其发展过程中,曾于文献之字里行间争得一席地位,此也是后话。因此,凡涉及其历史渊源问题,亦如王光祈《中国音乐史·乐器之进化》所云:“既多不能详其所自”。对于它的演变沿革诸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胡琴 沈括 二弦琴 文字 稽琴 弦乐器 弓弦乐器 奚琴 嵇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乐队初探 被引量:2
10
作者 彭先诚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1988年第4期96-102,共7页
近年来,随着考古领域里的不断发现,一大批人们只见经传、未见其物的古乐器得以出土,见诸于世.特别是1978年曾侯乙编钟等多件古乐器的出土,为我们揭示了一个古老的,却又是新颖的民族乐器领域,同时带来了一系列有待研究的新课题.随着古乐... 近年来,随着考古领域里的不断发现,一大批人们只见经传、未见其物的古乐器得以出土,见诸于世.特别是1978年曾侯乙编钟等多件古乐器的出土,为我们揭示了一个古老的,却又是新颖的民族乐器领域,同时带来了一系列有待研究的新课题.随着古乐器的逐渐普及和使用,对其进行探索、研究,无疑将对现时处于徘徊、停滞的民族乐队在编制上、乐器改革上以及创作上赋于一定新的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器 弓弦乐器 民族乐队 民族乐器 曾侯乙墓 新课题 曾侯乙编钟 音色 八音 功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谈二胡的弦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正生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62-64,共3页
琴弦是所有弦乐器的发声体,没有弦就没有弦乐器.琴弦的发声是很微弱的.它必须借助琴马或品柱,将弦的振动传导给皮膜或者面板,引起皮膜或面板的振动,再经过共鸣部分的扩大,我们才能听到悦耳的琴声.因此,琴弦和琴马对于弓弦乐器来说,是很... 琴弦是所有弦乐器的发声体,没有弦就没有弦乐器.琴弦的发声是很微弱的.它必须借助琴马或品柱,将弦的振动传导给皮膜或者面板,引起皮膜或面板的振动,再经过共鸣部分的扩大,我们才能听到悦耳的琴声.因此,琴弦和琴马对于弓弦乐器来说,是很重要的.可惜的是,对于琴弦和琴马,至今还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研究兴趣.我国古代对于琴弦的研究是很早的.据文献记载,最早研究弦的当数梁武帝(464——5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力比 二胡 琴马 梁武帝 弓弦乐器 琴弦 小提琴 我国古代 音程 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乐宋音,海东遗韵--朝鲜族牙筝与中国轧筝发展流变研究
12
作者 金红花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7-91,共5页
牙筝是我国朝鲜族民众世代相传的独特弓弦乐器。但它与唐宋教坊所用轧筝存在深厚渊源关系。而《旧唐书・音乐志》《高丽史・乐志》中又分别揭示了牙筝、轧筝在古代中国与朝鲜的传习、流变轨迹。将上述两类史料互参互证可知:轧筝作为古代... 牙筝是我国朝鲜族民众世代相传的独特弓弦乐器。但它与唐宋教坊所用轧筝存在深厚渊源关系。而《旧唐书・音乐志》《高丽史・乐志》中又分别揭示了牙筝、轧筝在古代中国与朝鲜的传习、流变轨迹。将上述两类史料互参互证可知:轧筝作为古代筑族乐器改良品种兴起于唐代中国,至北宋神宗时传入朝鲜,演变为牙筝后一直用作“唐乐”(传入朝鲜的北宋教坊乐)主奏乐器。而稍后于宋徽宗“大晟乐”改革中轧筝又被逐出中原王朝宫廷乐队,流于民间俗乐器。牙筝用于演奏传入朝鲜的北宋教坊乐这一事实,足以帮助学界勾勒其始祖——轧筝在我国北宋时期的传习、流变轨迹,补《宋史・乐志》漏载之阙,并为探究筑族乐器在我国中古时期的演化历程和趋势提供重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族 弓弦乐器 牙筝 轧筝 筑族 发展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小提琴的运弓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靖平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82年第1期76-78,共3页
一、小提琴演奏中的弓路问题任何事物的运动都有它一定的规律,小提琴在演奏时弓子的运行也有它一定的规律,称为“弓路”,归纳起来可分九条(以下简称1—9号弓路)(图①②③)。
关键词 运弓 倾斜度 小提琴 梵婀玲 弓弦乐器 弓杆 指板 触弦点 弓速 弓法 奏法 琴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二胡音色的韵味和特色 被引量:12
14
作者 赵志安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98年第2期25-27,共3页
中国二胡长期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听,成为民族器乐的“重头戏”,并且越来越活跃地跻身于世界音乐之林.究其原因,与其自身的特色特别是音色的特点分不开.二胡的音色近似人声、个性鲜明、极富艺术感染力和民族韵味,因而能带给二胡艺术独特... 中国二胡长期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听,成为民族器乐的“重头戏”,并且越来越活跃地跻身于世界音乐之林.究其原因,与其自身的特色特别是音色的特点分不开.二胡的音色近似人声、个性鲜明、极富艺术感染力和民族韵味,因而能带给二胡艺术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旺盛的生命力.那么,二胡音色的特色是什么?韵味从何而来?目前,民乐理论界对此作深层探讨的不多.但了解二胡音色的韵味和特色,对在二胡艺术实践中的创作构思、表演设计以及欣赏中对其民族神韵的审美把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力图通过对二胡音乐优势特色和性格特色的分析,能较全面、深刻地揭示这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胡音色 弓弦乐器 二胡艺术 个性鲜明 二胡音乐 民族器乐 小提琴 艺术感染力 音乐审美 民族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提琴弓的演变 被引量:1
15
作者 约翰.卢斯 玛乔里.卢斯 张承业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88年第4期49-50,55,共3页
小提琴弓的演变,从原始到近代,是一个长期的在音乐上很有意义的进化过程。虽然今天所用的弓能演奏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但早期的弓却没有这样全面,它有很大的局限性,这对音乐风格有着直接的影响。弓的改进,使一些新的弓法技巧的演奏成为... 小提琴弓的演变,从原始到近代,是一个长期的在音乐上很有意义的进化过程。虽然今天所用的弓能演奏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但早期的弓却没有这样全面,它有很大的局限性,这对音乐风格有着直接的影响。弓的改进,使一些新的弓法技巧的演奏成为可能。当演奏者演奏某一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提琴 音乐 梵婀玲 弓弦乐器 弓杆 弓法 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胡揉弦的表情倾向与手腕角度探微 被引量:3
16
作者 方正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98年第4期12-17,共6页
二胡是一种无指板并以千金分割弦长的中国弓弦乐器,由于这种独特结构的原因,使其琴弦的张力空间明显的超过了其它有指板类弓弦乐器,如:小提琴、大提琴等.二胡琴弦张力空间的加大,无疑拓宽了揉弦(也称:颤音)的可塑性范围.并为以下多种类... 二胡是一种无指板并以千金分割弦长的中国弓弦乐器,由于这种独特结构的原因,使其琴弦的张力空间明显的超过了其它有指板类弓弦乐器,如:小提琴、大提琴等.二胡琴弦张力空间的加大,无疑拓宽了揉弦(也称:颤音)的可塑性范围.并为以下多种类型的揉弦形成,提供了较为优越的客观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揉弦 手腕 角度选择 二胡演奏 结合式 角度变化 中国弓弦乐器 用力方法 基本姿势 实验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继承、借鉴与创新——“纪念民族音乐家刘天华逝世六十周年学术报告会、作品音乐会”述评
17
作者 胡志平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8-20,共3页
一九九二年六月八日,武汉音乐学院演奏厅。由武汉音乐学院民族器乐系,湖北省音协民族音乐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纪念民族音乐家刘天华逝世六十周年学术报告会,作品音乐会"在这里隆重举行。中国弓弦乐器已生存发展了一千多年,直到... 一九九二年六月八日,武汉音乐学院演奏厅。由武汉音乐学院民族器乐系,湖北省音协民族音乐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纪念民族音乐家刘天华逝世六十周年学术报告会,作品音乐会"在这里隆重举行。中国弓弦乐器已生存发展了一千多年,直到本世纪初出现了刘天华之后,胡琴艺术才得以登上大雅之堂,才受到重视,才取得迅速、蓬勃的发展。刘天华对胡琴艺术的发展所建立的功勋是不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天华 民族音乐 学术报告会 民族器乐 音乐会 音乐学院 中国弓弦乐器 作品 武汉 继承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谈中提琴正确发音的基础
18
作者 钱建珉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1984年第1期90-97,共8页
正确的中提琴演奏艺术是建立在中提琴的科学发音基础与特殊训练手法之上的充分了解这一点,对于客观地反映中提琴的声音面貌,尽可能地挖掘并发挥中提琴的演奏特点,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长期以来,不少人对中提琴演奏有一些误解.
关键词 中提琴 小提琴 演奏家 音质 弓弦乐器 梵婀玲 音乐家 声性质 演奏者 运弓 发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小提琴的运弓
19
作者 张靖平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1982年第1期76-78,共3页
一、小提琴演奏中的弓路问题任何事物的运动都有它一定的规律,小提琴在演奏时弓子的运行也有它一定的规律,称为"弓路",归纳起来可分九条(以下简称1—9号弓路)(图①②③),这里是八分音符、进行较快,必须采用第8号弓路。又如克... 一、小提琴演奏中的弓路问题任何事物的运动都有它一定的规律,小提琴在演奏时弓子的运行也有它一定的规律,称为"弓路",归纳起来可分九条(以下简称1—9号弓路)(图①②③),这里是八分音符、进行较快,必须采用第8号弓路。又如克莱斯勒的"前奏与快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弓 倾斜度 小提琴 梵婀玲 弓弦乐器 弓杆 指板 触弦点 弓速 弓法 奏法 琴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谈中提琴正确发音的基础
20
作者 钱建珉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84年第1期90-97,共8页
正确的中提琴演奏艺术是建立在中提琴的科学发音基础与特殊训练手法之上的充分了解这一点,对于客观地反映中提琴的声音面貌,尽可能地挖掘并发挥中提琴的演奏特点,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长期以来,不少人对中提琴演奏有一些误解,不是在理... 正确的中提琴演奏艺术是建立在中提琴的科学发音基础与特殊训练手法之上的充分了解这一点,对于客观地反映中提琴的声音面貌,尽可能地挖掘并发挥中提琴的演奏特点,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长期以来,不少人对中提琴演奏有一些误解,不是在理论上混淆中提琴与小提琴的不同演奏技术,就是过分地夸大这种演奏差别。可以说,目前尚无一种比较全面的理论能够解决中提琴的具体演奏问题。本文仅对此谈点粗浅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提琴 小提琴 演奏家 弓弦乐器 梵婀玲 音乐家 演奏者 运弓 发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