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莎士比亚创作中的弄人形象及其社会意义
被引量:
2
1
作者
王雪梅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7-89,共3页
莎士比亚创作中的弄人形象是一种特殊的戏剧角色,这 类形象一方面卑微滑稽,一方面又是忠诚服从的典范。作为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产物,弄人 形象有其特定的社会意义,但在当今民主社会中,弄人形象已经不值得宣扬。
关键词
莎士比亚
弄人
弄人形象
戏剧角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李尔王》中的弄人和他的“跷跷板”
被引量:
3
2
作者
华泉坤
吴佳佳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6期102-106,共5页
本文对莎士比亚最伟大的悲剧《李尔王》中弄人这“最神秘的人物”进行了探讨。作者评析了弄人独特的视角和独特的语言方式,并藉此论述了莎翁如何运用弄人“跷跷板”机制的独特视角和他那破碎的镜子般的语句揭示莎士比亚时代人与社会的...
本文对莎士比亚最伟大的悲剧《李尔王》中弄人这“最神秘的人物”进行了探讨。作者评析了弄人独特的视角和独特的语言方式,并藉此论述了莎翁如何运用弄人“跷跷板”机制的独特视角和他那破碎的镜子般的语句揭示莎士比亚时代人与社会的诸多矛盾与冲突这个主题。文章从心理、道德、社会和人类情爱世界四个方面阐述了“跷跷板”机制所起的作用,从而强化了《李尔王》的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尔王》
弄人形象
莎士比亚
戏剧
悲剧
英国
社会批评
心理
道德
社会
情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莎士比亚创作中的弄人形象及其社会意义
被引量:
2
1
作者
王雪梅
机构
曲阜师范大学外语系
出处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7-89,共3页
文摘
莎士比亚创作中的弄人形象是一种特殊的戏剧角色,这 类形象一方面卑微滑稽,一方面又是忠诚服从的典范。作为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产物,弄人 形象有其特定的社会意义,但在当今民主社会中,弄人形象已经不值得宣扬。
关键词
莎士比亚
弄人
弄人形象
戏剧角色
Keywords
Shakespeare
fools
the character of fools
dramatic role
分类号
I106.3 [文学—世界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李尔王》中的弄人和他的“跷跷板”
被引量:
3
2
作者
华泉坤
吴佳佳
机构
安徽大学
出处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6期102-106,共5页
文摘
本文对莎士比亚最伟大的悲剧《李尔王》中弄人这“最神秘的人物”进行了探讨。作者评析了弄人独特的视角和独特的语言方式,并藉此论述了莎翁如何运用弄人“跷跷板”机制的独特视角和他那破碎的镜子般的语句揭示莎士比亚时代人与社会的诸多矛盾与冲突这个主题。文章从心理、道德、社会和人类情爱世界四个方面阐述了“跷跷板”机制所起的作用,从而强化了《李尔王》的主题。
关键词
《李尔王》
弄人形象
莎士比亚
戏剧
悲剧
英国
社会批评
心理
道德
社会
情爱
分类号
I561.073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莎士比亚创作中的弄人形象及其社会意义
王雪梅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李尔王》中的弄人和他的“跷跷板”
华泉坤
吴佳佳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