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弃渣型泥石流输沙速率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朱兴华 庄建琦 +1 位作者 李亚哲 张利勇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41-46,共6页
近年来,弃渣型泥石流灾害时有发生。为了探索弃渣型泥石流输沙速率,以陕西省小秦岭金矿区的大西岔沟为研究背景,对大西岔沟泥石流的孕灾条件和成灾特征进行了详细的野外调查,发现该区域地形陡峻,弃渣总储量丰富,具备良好的泥石流孕灾条... 近年来,弃渣型泥石流灾害时有发生。为了探索弃渣型泥石流输沙速率,以陕西省小秦岭金矿区的大西岔沟为研究背景,对大西岔沟泥石流的孕灾条件和成灾特征进行了详细的野外调查,发现该区域地形陡峻,弃渣总储量丰富,具备良好的泥石流孕灾条件。同时,泥石流在沿程运动和演化过程中,将具有明显的沿程放大和链生特征。结合野外调查资料,理论推导了弃渣型泥石流输沙速率的计算方法,并根据相似准则设计了水槽模型试验,对计算理论中的冲刷系数进行了率定。试验数据表明冲刷系数的取值范围在3.2×10^(-5)~7.1×10^(-5)m·s/kg之间。这些率定参数将用于后续的小流域泥石流产汇流过程研究之中,同时也为该区域其他相关研究以及泥石流监测预警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弃渣型泥石流 输沙速率 水槽模试验 冲刷系数 产汇流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东川区烧房沟“7·31”弃渣型泥石流成灾机理 被引量:2
2
作者 杜野 裴向军 +1 位作者 张御阳 李正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1-175,共5页
2008年7月31日晚持续强降雨导致云南省东川区舍块乡烧房沟爆发泥石流灾害,造成了人员伤亡、公路、民房以及大量公共基础设施受损。这次泥石流发生在地质环境较为脆弱的工矿区,该泥石流的爆发是弃渣的不合理堆放与强降雨共同作用的结果... 2008年7月31日晚持续强降雨导致云南省东川区舍块乡烧房沟爆发泥石流灾害,造成了人员伤亡、公路、民房以及大量公共基础设施受损。这次泥石流发生在地质环境较为脆弱的工矿区,该泥石流的爆发是弃渣的不合理堆放与强降雨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现场实地调查与试验等方法,分析了泥石流形成的降雨条件、地形条件、物源条件,研究了烧房沟泥石流启动、流通以及堆积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集中的松散弃渣物源以及强降雨是烧房沟发生泥石流的主要原因。从发展趋势上看,烧房沟泥石流处于发展期,仍存在爆发泥石流的可能性。根据泥石流特征提出如下治理措施:拦、护为主,结合潜坝消能;及时清淤,恢复植被;实时监测,临灾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弃渣型泥石流 机理 治理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弃渣型坡面泥石流形成过程试验 被引量:4
3
作者 刘菲 唐红梅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A01期519-522,529,共5页
从试验模型、试验材料、试验装置及测试内容等方面制定了工程弃渣型坡面泥石流试验方案,拟定了模型试验过程,降雨历时16~18 h,其中0~13 h属于前期降雨阶段,降雨强度控制在6.8 mm/(10 min),分4次完成,每次降1 h,停2 h;13 h以后属于短... 从试验模型、试验材料、试验装置及测试内容等方面制定了工程弃渣型坡面泥石流试验方案,拟定了模型试验过程,降雨历时16~18 h,其中0~13 h属于前期降雨阶段,降雨强度控制在6.8 mm/(10 min),分4次完成,每次降1 h,停2 h;13 h以后属于短历时强降雨阶段,降雨强度控制在16.7 mm/(10 min);分析了坡面渣体含水量、孔隙水压力和地表位移高程随降雨历时的变化,揭示了工程弃渣型坡面泥石流形成过程的物理力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坡面泥石流 形成过程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